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放大融合传播效应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t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盐阜大众报》主动顺应媒体发展的潮流趋势,通过精心策划、积极创新,产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品质、有影响的重大主题报道,使之成为提升媒体价值和引领主流舆论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重大主题;《盐阜大众报》;新闻报道;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85-02
  一、引言
  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彰显权威性、提升影响力的有效路径。近年来,盐城市委机关报——《盐阜大众报》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中心工作,切实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组织、创新能力,坚持策划前端化、内容表达深度化、网端导流交互化、呈现方式多样化的理念,承担起了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巩固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
  二、精心策划,奏响时代主旋律
  近年来,《盐阜大众报》通过提前策划、精心创意,积极推进融合传播,实现了“主流价值观+主流受众+大流量+精准送达”的框架表达,形成了重大主题报道宣传强势,进一步奏响了时代主旋律。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盐阜大众报》紧扣“阔步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主线,精心策划,浓墨重彩地开展系列宣传报道,集中展示了盐城为建设新中国作出的历史贡献,充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唱响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凝聚起了爱国奉献奋斗、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的精神力量。
  《盐阜大众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宣传策划、聚焦小微切口、呈现重大主题,先后开设了“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重访滩涂强‘四力’”“爱国情 奋斗者”“与共和国一路走来——奋进道路上的盐城足迹”“盐城红色文化寻访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专栏。2019年9月,又推出6个成就巡礼通版,分别是《逐梦前行创辉煌》《产业之城显活力》《开放之城涌春潮》《生态之城展新貌》《幸福之城惠民生》《红色基因代代传》,图文并茂,全方位呈现了盐城70年蓬勃发展的风雨历程,尤其展现了新时代的新理念、新作为、新风采,将宣传推向了高潮。
  《盐阜大众报》新闻客户端、盐城新闻网等新媒体平台,在开设网络专题《追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自选动作”创新不断,如6篇“我与天安门的故事”系列报道,“祝福祖国”系列快闪视频,H5作品《点亮红色地图》,《视频丨口述历史:永远的英雄》和《VR丨飞阅盐城红色镇村》等。
  2019年9月下旬,《盐阜大众报》策划实施了“追寻铁军足迹,牢记初心使命”大型融媒体新闻采访行动,是一个体现地方媒体独创性、彰显党媒新闻品牌的“自选动作”。18名融媒体记者沿着新四军的战斗足迹,历时58天,跨越八省一市,行程11000余公里,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生动诠释了“铁军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两个月内,共推出25个整版、1个通版,发布20余万字,制作视频48个,系列作品被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各大媒体平台转发,新华社客户端单篇报道点击量超100万,全网点击量超5000万[1]。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盐阜大众报》紧扣重大宣传主题,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普通人梦想成真、笑颜绽放的奋斗故事,以及旧貌换新颜的家园变化和生活变迁,充分展现了盐城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盐阜大众报》及其新闻客户端、盐城新闻网开设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脱贫攻坚”等专栏,推出了一大批切口小、主题大、冒热气、有温度的稿件。
  三、深度融合,抢占传播制高点
  在万物互联的智媒时代,《盐阜大众报》充分发挥喉舌作用,利用自身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众媒云”,以新时代一流的党报精品媒体矩阵,推进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抢占新闻传播制高点,有效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聚合报、网、微、端、号、屛等平台,进行“由浅入深”的“推浪式”传播。五波宣传,层层推进,通过多波次、高频率、高质量传播,抢占传播制高点,实现最快发布、最新尝试、最优产品、最强影响,扩大党报影响力,将党媒的声音传得更响、更广、更远。
  第一波,“快点”传播,用号外视频产品先声夺人。7月5日下午3点30分,新闻客户端在第一时间推出号外短视频《特大喜讯 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以《盐阜大众报》一版为背景,立体呈现盐城黄海湿地美景,配以唯美的航拍画面、动人的音乐,给受众全新感觉,瞬间刷爆朋友圈。
  第二波,“交点”传播,用新媒产品H5、短视频等交互式传播。7月5日,推出H5《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你知道它究竟有多美吗?》,多维度、立体化展示黄海湿地特有的迷人景致;短视频《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一起为大美盐城点赞!》,带领受众领略黄海湿地的自然魅力,点赞数超270万。
  第三波,“深点”传播,报纸进行全面报道、深度解读。7月6日,《盐阜大众报》一版刊登消息《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通讯《为国际湿地保护作出“盐城贡献”》,配发多幅有关黄海湿地的图片、评论《热烈祝贺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推出通版《鹤舞鹿鸣 美美与共》。此后,又连续推出《盐城黄海湿地成功申遗》系列报道,进行深度解读。
  第四波,“外点”传播,强化外宣报道,扩大影响力。新媒产品H5《超惊艳!穿越春夏秋冬来看盐城黄海湿地!一起跟着镜头起飞吧!》,经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等推送后,全网总阅读量超500万。漫绘作品《黄海湿地之一个真实的故事》,经新华社客户端播发后,阅读量超80万。
  第五波,“后点”传播,做好后续报道,不断推热。7月10日,推出微信群聊类H5《假如世界遗产有个中国群,他们会聊些啥?》,通过聊天形式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境内的55个世界遗产,形式新颖,内容有趣,网友纷纷点赞,24小时浏览数达80万。此后,《盐阜大众报》又刊发了全市旅游發展大会消息和《一图读懂丨<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我市答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命题,2000多种自然生物在域内正常繁衍》等[2]。   四、做优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
  融媒体时代,《盐阜大众报》保持内容定力,做优新闻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的推陈出新。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盐阜大众报》按照内容精品、版面精致、形式精彩的原则,充分运用图片、图表、手绘等可视化元素,推进了纸媒产品提质。在报纸版面内容全新布局,加强主题报道及时发布、深度解读和评论分析的基础上,与“网、微、端、号”一体化运作,二维码衍生阅读,实现了从“纸上阅读”到“屏上阅读”的转型。
  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盐高铁通车。《盐阜大众报》推出“开启高铁新时代”珍藏特刊,16个整版内容生动、解读详细,全新的视觉设计,简洁的色彩应用,新闻发布图表化,方便受众轻松阅读。通讯《乘上幸福快车 奔向美好明天——写在徐宿淮盐铁路开通运营之际》,经新华社客户端转发,阅读量当天超100万。
  促进互动融合,注重用户体验,方能实现党报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主题报道以新技术为支撑,研发生成H5、AR、VR、图解、小程序等符合“读屏时代”需求的新媒体产品,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全景式创新手段,使新闻呈现既有意义,更有意思。
  徐宿淮盐通车主题报道中,H5作品《乘着高铁看盐城》表现形式新颖、互动效果丰富,给予了受众良好的用户体验,不少受众在朋友圈和其他群聊中进行分享,实现二次传播,线上点击量达360万;H5作品《“金腰带”徐宿淮盐高铁,通车啦!》模拟人们的乘车体验,按屏幕的“长按开车”按钮,既可以看到各站点沿途的风光,又可以看到到达各个站点所需的时间;《VR丨请收好,盐城综合客运枢纽全景乘车攻略》360°全景展示盐城综合客运枢纽外部俯视画面和站内场景,让用户足不出户即能身临其境般地“进入”盐城综合客运枢纽。
  盐城有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盐阜大众报》策划开展走进烈士命名镇村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历时一年,推出多个融媒产品,全网点击量过千万。特别是《盐阜大众报》独家制作的OLED屏,在地图之上,图文、视频、MG动画、VR等半透明展示,成为全媒体产品的靓丽风景。
  策划推出的“我愛北京天安门”,征集普通盐城人与天安门的合影故事,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历史,讲述其中深厚的家国情怀。H5新闻产品《请升旗!》,只需长按“升旗”按钮就可以担当升旗手,随后可以参与留言,将留言以弹幕的形式及时展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会出现“我是第XXXXX位升旗手,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字样,互动人数超30万。
  围绕盐城黄海湿地成功申遗,盐城新闻网充分发挥网络新闻专题集纳式、组合式的传播优势,制作上线了网络新闻专题《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了》,专题细分为综合报道、视频、H5作品、专题报道、美图、评论等栏目,网络页面契合主题,栏目结构层次清晰,设计美观、体裁多样、内容可读。同时还在专题里设置了留言区,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大美盐城湿地,增强了专题的互动性,提高了传播的到达率。这一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令人称道,既主题突出、浓墨重彩,又积极创新、准确稳妥,获得了第二十三届江苏新闻奖。
  五、结语
  《盐阜大众报》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做到传播抢快、报足、挖深,实现了报道的权威、深度、立体,有效提升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宋金淦.着力“时度效”,波次传播叫得响[J].青年记者(中),2020(3):62-63.
  [2] 金胜春.《盐阜大众报》:在融合传播中增强报道影响力[J].传媒论坛,2020(4):34.
  作者简介:邵建华(1972—),男,江苏盐城人,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访与编辑。
  胡祥(1982—),男,江苏盐城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访与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新兴的媒介传播方式,短视频以其短、平、快的特征迎合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近几年发展迅速。在传播内容生产者、消费者与信息分配方面,短视频亦有不同于其他社交媒体的特点。本文聚焦于消费文化这一时代背景,运用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相关理论,概括李子柒传播场景的构建特点,分析用户对其视频的心理需求,以探析作为商业符号和文化符号的“李子柒”背后蕴含的权力。  关键词:消费文化;短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融媒体环境下2019年的内蒙古春晚,对传播者和接受者多方位全角度互动的春晚空间的构建进行初探,力图将电视内容的传播形成线上线下立体互动场,从而使得传统的品牌电视节目以多维度、高渗透的形象语言嵌入公众生活,以传统电视媒体自身内部的多向流动和与新媒体平台的深度互动共同完成传播过程,从而塑造“春晚生态”的新形态。  关键词:媒介生态;线上线下;融媒体;构建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力新闻宣传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电力企业主动利用各大短视频平台为其宣传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分析抖音在电力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潜力,分析电力新闻短视频的传播特色,并对电力新闻抖音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力新闻;抖音;“电网头条”;“南网50Hz”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实际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抗癌杂志”公众号的具体实践,讨论在人力物力俱缺的情况下,如何最好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提升醫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为权威科普知识传播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键词: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困境与突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61-02  微信公众号上线以来,借助
期刊
摘要:宏大的主题宣传如何精准找到切口“化大为小”?近年来,《厦门晚报》深耕爱心主题宣传,通过新闻报道、线下活动、公益实践等重要切口,优化传播效果,让宣传“走向”市民。  关键词:主题宣传;主流媒体;《厦门晚报》;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87-02  一、引言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主题宣传是重要抓手之一,同时也是主流媒体
期刊
摘要:科技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由于创刊时间较短,面临社会关注度低、学界不了解、稿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现有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不占优势。为尽快提高《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编委会及编辑部采取了调动编委积极性、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使《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的影响因子不断提升。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新媒体;编辑;《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学派主张的接受理论,剖析《一剪梅》在新媒体端的爆红现象,进而诠释新媒体传播的“受众为王”特性,为研究新媒体传播的规律性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一剪梅》;受众为王;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59-02  一、引言  从YouTube(油管)到Instagram(照片墙)再到Tik
期刊
摘要:从大屏到小屏,到两者并行,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传媒生产流程,而即将到来的5G时代,必将加速这一进程。但5G能否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技术革命,目前还不得而知,因为在前沿通信科技领域,6G的研發已经开始。在技术的推动下,媒体的工作方式、传输渠道、受众消费模式,已经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媒体从业者纷纷在多平台表达、多形态跨界、多角色互动以及语言样态转变的形式内容中进行多方位尝试。本文以5G技术
期刊
摘要:《百姓影事》是长治广播电视台2004年创办的栏目化电视短剧,它的前身是《上党夜线生活版》,自创办以来深受当地观众喜爱,拥有一大批忠实观众。作为上党地区品牌栏目的《百姓影事》始终把剧本的选题、创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严格筛选选题,杜绝低俗之风,避免盲目追求高收视;第二,积极拓展选题,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让栏目剧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地方栏目剧;选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新闻栏目通过连接激活并整合各类资源,集纳、创作了海量短视频作品,形成关注点,对推动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收获了一大批“铁粉”,使内容得以拓展;另一方面,与受众建立了彼此心领神会的情感联系,创造了新型传播社区。本文以重庆本地民生新闻栏目“天天630”开播的“天天随手拍”栏目为例,探讨传统电视栏目的短视频实践之路。  关键词:“天天630”;短视频;连接整合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