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文化取向问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chend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无处不在,文化渗透在各个领域,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因素是考虑的必要因素之一,译者总是要在文化偏向的问题上斟酌再三,既要最大程度保留原文本的意图,又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偏向哪一种文化才能达到两者的平衡,译出优秀的译本,本文试图剖析文化取向的内涵、基本结构和影响因素来让译者对文化取向的选择有一个更深的思考,从而让自己的译文更加精致。
  关键词:翻译;文化取向;译者
  作者简介:巨瑾(1988-),女,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一.文化取向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在跨文化交流日益增进的时代,文化作为国与国之间加深认识和理解的纽带,肩负着巨大的时代使命。要了解外国文化,首先就要理解它的文字,那么译者就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译者的翻译,能够让不懂外语的读者也能了解到外国的文化,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思想。在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原作者的思想而又要让读者易于理解,这是译者们需要好好平衡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就引出了文化取向。文化取向,顾名思义,就是文化偏向,就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偏向于哪种文化。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正是由于国家之间的这些文化差异,才会出现不同的文化取向。翻译中存在两种文化,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源语文化就是原来作品所使用语言的文化,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原作是法语写的,那么它反映的就是法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法国文化。译语文化就是翻译后的作品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当然它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翻译后的作品是中文的,那么它代表了汉语文化,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两种文化取向,一种是源语文化取向,一种是译语文化取向。若偏向于源语文化,它保持了原来语言的本真,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新奇感和陌生感,读者有时会觉得新鲜,这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产生愉悦感,但有时读者也会觉得怎么和自己的习惯和常识等不太一样,无法理解,有时也会加重他们的理解负担。
  二.文化取向的基本结构
  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它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每一次的翻译行为都有它的文化目的。翻译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的中和,是译者的文化选择。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是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字,而且要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以,译者必须要真正地懂得不同国家的文化。他不能站在两种文化体系之间,而是要对他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取向做出选择。那就是说,要想实现翻译的预设效果,译者要么要忠实于源语言文化的形式或意义,要么要忠实于目标语文化的形式或意义。
  一般来说文化取向有两种基本形式。源语文化取向和译语文化取向。源语文化取向指的是译者试图通过直译,异化或其它的手段保留源语言的文化意象。它从表面来看更接近源文本,但对于读者来说,读者对其中非本土化的东西的可读性不高。它保持了原来语言的本真,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新奇感和陌生感,读者有时会觉得新鲜,这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产生愉悦感,但有时读者也会觉得怎么和自己的习惯和常识等不太一样,无法理解,有时也会加重他们的理解负担。相反地,译语文化取向指的是译者致力于表达源语言的内在含义,用目标语文化词来替换源语文化词,因此经常采用归化或意译的手法。由于译者喜欢在很大程度上变换语言的表达,以此来迎合目标语文化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这种方式下的译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因为它与自己的知识结构很贴近,易于理解,但这样可能就无法传达源语那种异国情调和韵味了,为了读者能够看懂原作品,有时也会不可避免的丢掉一些文化因素。用后殖民主义理论来说,它与帝国征服与殖民有关。
  三.文化取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首先,就是所针对的读者。一般来说,翻译都是为译入语这边的读者所服务的,看翻译作品的人,大多数都是因为看不懂源语才来看翻译过来的版本,对于这一类人,如果译文是源语文化取向,那不免对他们是不利的,读者看不懂,理解不了,那这个译本就不能算是好的翻译,它没有达到翻译的目的。所以,对于这群读者,最好是以译语文化取向为主。比如英语翻成中文,读者是中国人,那就以汉语文化取向为主,把原文中生僻难懂的外来词汇用中国人习惯的表达翻译出来。
  其次,是译作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
  此外,还有译语文化的背景。
  再次,译者的文化能力。译者在解读原文时需要译语语言文化的形成过程,在表达时又有源语语言文化的渗透,译者的文化能力就体现在对双语语言文化的协调。一般来说,译者本族语能力较强,在外语译为本族语时,译者更趋向于译语文化,而当本族语译为外语时,则更趋向于源语文化。在这其中,可能还会有一点译者主观性的因素。
  四.小结
  无论以哪一种文化取向为主,这两种文化取向都不能走向极端,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兼顾二者,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
  [1]郭锦辉,姜毅超. 基于翻译可逆性过程的“文化异化”与“文化归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0):48-50.
  [2]何萍. 文化视角下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结合[D]. 赣州:赣南师范学院, 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深地存在于现代人民的生活中,它同时作为一种促进产品销售的手段,向销售者介绍产品的功能以及质量,推销产品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广告制作的生动形象、效果非凡、有宣传鼓动性。本文从俄汉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出发,简略分析一下广告俄译汉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广告;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沙悦(1992-),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俄语口译专业翻
摘 要:语言、文化和族群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诞生的前提,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工具,同时语言也是属于文化一部分。两者构成族群族内交际、族群认同、传承繁衍的关键。特别是在当今大力发展语言文化产业潮流下,语言、文化与经济发展结合,更是促进族群经济发展,保护、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有效途径。平话人是自秦汉之后,北方各地汉人迁入广西地区,经长期与广西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演变形成的一个新汉族族群。这个族群为广西地区
基金项目:2014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4DYY033)。  摘 要:阿拉伯人对西班牙曾实行了长达七百多年的统治,阿西两种语言经过长期接触,阿语对西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词法,词义和常用语及混合语,其中对词汇的影响最大。据统计当代西班牙语中大约有4个词语源于阿拉伯语,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  关键词: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语言接触;影响。  作者简
摘 要: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对《红楼梦》的不同译本进行分析,其中主要比较两个英译本——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通过比较发现,杨译和霍译的翻译策略有所差异,杨译多采用异化策略而霍译多采用归化策略。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红楼梦》;异化;归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2  一、引言  《红楼梦
目的:1.探讨晚期炎症因子HMGB1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关系。2.分析HMGB1、Beclin-1和LC3与前列腺体积、血PSA、代谢指标等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