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传晋朝元嘉年间,我国西北地区的白兰王吐谷浑·阿柴,是个很有本领的国王,在位期间国力强大。后来他得了重病,担心死后这种强盛局面不能维持,很不安。临终前,他叫人找来20支箭,给他的20个儿子每人一支,拿在手中。然后叫最小的儿字折一支箭,儿子稍一用力就折断了。阿柴又叫他把其余19支箭捆在一起折,结果他使出浑身的劲,也没能折断。阿柴这才对孩子们说,一支箭很容易被折断,许多箭捆在一起就很难被折断。所以你们以后要同心协力,团结合作,这样才能继承祖先的遗志,江山社稷才能永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使你的话语通俗易懂,具体明白,更有说服力,可以在现场巧妙地借用外物做比方。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巧借外物的现象。比如聪明的园艺师讲究“借景造景”,老练的舵手讲究“借风使舵”,高明的拳手讲究“借力打力”。总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演讲也是一样,常常在现场借助一些外物,或作比喻,或设悬念,或造气氛,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生动,通俗明白,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演讲者善假于物大约有以下几种意图:
一、阐明事理,别具一格
比喻特别是以活生生的实物作喻体的比喻,可以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更加浅显、具体。要想让文化层次不高的民众懂得一些深奥而抽象的道理(比如国家大事),靠单纯的语言讲述,恐怕难以奏效,不妨借助一些“道具”作现场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1938年秋天,冯玉祥将军在湖南益阳县给几万名老百姓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说。他让一名士兵扛来一棵小树,左手握住士兵扛来的小树,右手托着一个草编的鸟窝,把它放在树叉上,再从鸟窝里掏出几只蛋来,他把树比作“国”,把窝比作“家”,把蛋比作“生命”,把握住小树的手比作捍卫国家的“人”,严肃庄重地说,“我们的祖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都要用自己双手来保卫她,那就是起来抗日。如果不抗日……”边说边把手一松,树倒了,窝摔了,蛋也砸了。
冯将军以小树、鸟窝和鸟蛋为“道具”来作比喻,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说明了大家与小家、国家与民众的关系;使老百姓懂得丁不抗日,就会亡国、亡家、亡命的道理。现场演示,直观、精彩,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我们现在吃得很多。”讲到这里,他故意停了下来,看着听众好一会,然后他指着自己的大肚皮说:“这是最有力的实证。”丘吉尔借自己的大肚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列举一大串理论或事实论据要省事得多。仍不乏说服力,也叫人忍俊不禁。
二、激发情感,爱憎分明
巧借外物,不仅可以借物,还可以借人(广义的物包含人)。在演讲的时候,利用现场的听众作比,不仅可以在理论上化深奥为浅显,还可以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使演讲获得亲切感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听众的思想感情,使演讲者与听众思想感情上达到共鸣、和谐共振。
山西某县修渠引水,在大渠竣工典礼上,一位省级领导应邀讲话,他登上临时搭起的露天主席台,环顾了一下会场,然后以缓慢的语调说:“人们常常将山水并举:山清水秀,水连山,山水难分。”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一下台下的人群,接着说,“就如同我们人类,必须育男育女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社会,有夫有妻才能组成一个圆满的家庭,不是吗?男耕女织,儿女情长,夫唱妇随……而过去,这里有山无水,残缺的‘自然’让我们的日子过得很不自然……现在‘渠成水到’,水绕山行,水欢山笑。山山水水为我们开辟幸福大道。”
这位领导借现场的男女来比喻山水,激发了听众对美好大自然特别是人类的热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向往之情。纵勾横连,比喻贴切,真可谓妙语连珠,口舌生花。
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怒火满腔,义愤填膺,当说到“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一段话的时候,横眉冷对,食指直伸,其余手指内屈,似乎在直指混杂在人群中的特务,激发了民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之情。
三、自然过渡(巧妙过渡),推向高潮
演讲者有时巧借外物作一个停顿,做一个“过渡”,蓄情蓄势,然后把演讲推向高潮。
一次演讲比赛中,一位参赛者在《让爱情焕发出美的光彩》的演讲中,遵循爱情美学原理,阐述了人的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关系,当他讲到一些青年谈恋爱只注重对方容貌美的时候,很自然地指了指会场四周放置的几盆塑料花:“青年朋友们,你们瞧,那几盆花好看不好看?好看。美不美?美。可是你们也许没有注意到,那是一些塑料花。它们有五颜六色的漂亮外表,却没有内在的生命活力,在光、热,空气、外力的作用下,这种高分子化合物就会老化,甚至脆裂。有的青年人交朋友,只注重漂亮的外貌,不管思想品质的高低,不管文化素质的优劣,这不跟喜欢塑料花一样吗?年轻的朋友,放下手中只能用作装饰的塑料花,在爱情的沃土中寻觅和采摘焕发青春色彩、永葆生命芬芳的花朵吧!美,在向你们微笑!”
当演讲者讲到一些青年谈恋爱只注重对方容貌美的时候,很自然地指了指会场四周放置的几盆塑料花,讲出了一番热情洋溢、感人至深的话语,把演讲推向了高潮,赢得了听众的掌声与认同。
四、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有时在开讲之前,利用某些“道具”可以吊听众的胃口,吸引他们听下去。
外国著名演讲家卡耐基在一次演讲中别出心裁,他拿出几根头发展示给听众,问听众这是什么?听众不知其意,皆答“头发”。卡耐基话题一转,问听众:“你们都知道头发是长在头上的,这几根头发为什么掉下来了呢?”一句问话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力,开始专心致志地等待卡耐基演讲。卡耐基接着说:“这就是烦恼的副作用。如此乌黑的头发长在头上多么漂亮,可是它却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养育它的‘土地’。我们为什么要烦恼呢?”
卡耐基在演讲“烦恼的副作用”这个主题的时候,以展示几根头发来制造悬念,一开始就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而且,喻中有喻,别有洞天。
导游常常给游客作介绍式演讲。有一天,有一位导游带了一个旅游团来到北京,在参观北海时,他指着九龙壁对游客说:“我知道大家的眼力非常好,可是你们能看出哪条龙身上有块琉璃是假的吗?”游客惊奇地喔了一声,高兴地跑到九龙壁前仔细辨认。他们东瞧西看,有的说这块,有的说那块,有的干脆说没有。在众说不一的争论声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围到了导游身边,请他揭开谜底。在大家的注视下,导游指着一条白龙的腹下说,“就是这块。”游客们定睛细看,齐声喊道,“原来是块木砖。”接着便纷纷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它是哪一年换的?”“皇帝为什么没有发现?”接着,导游提高嗓门,把九龙壁的年代、建筑艺术和“木砖”的轶事详细讲了一遍。
这里,导游借用九龙壁上有一条龙身上的一块琉璃是假的,吊起了游客的胃口,撩拨了游客的好奇心理,活跃了游客的游览情绪,然后,抓住火候,讲述了有关的知识,可谓水到渠成,经验老到。
五、抛砖引玉,活跃气氛
有时利用外物作为开场白,是为演讲营造幽默、轻松的气氛,使听众在愉悦的心绪中听讲。
建国初期担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素以讲话幽默闻名。一次,上海某单位请陈毅做报告。讲台上铺了洁白的台布,花瓶里插上了鲜花,还备了些茶点瓜果。陈毅见此情景,略一迟疑,顺手将花瓶移到了台下,并搬走了糕点,然后风趣地说:“我这个人做报告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就会手舞足蹈,这花瓶就碍手碍脚了,说不定砸碎了,我这个供给市长还赔不起呢!”顿时整个会场一片活跃。
总之,这类演讲具有直观性、表演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演讲中,一方面伶牙俐齿,口若悬河,一方面辅以巧借外物,演示“道具”,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促成了演讲的成功。这种“善假于物”的机智,比起那些一味死背演讲稿,干巴巴地进行说教的“演僵”不知要高明,精彩多少倍。
当然,演讲时善假于物,要注意把握火候,过渡自然,恰到好处,否则会适得其反,给人作秀的感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使你的话语通俗易懂,具体明白,更有说服力,可以在现场巧妙地借用外物做比方。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巧借外物的现象。比如聪明的园艺师讲究“借景造景”,老练的舵手讲究“借风使舵”,高明的拳手讲究“借力打力”。总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演讲也是一样,常常在现场借助一些外物,或作比喻,或设悬念,或造气氛,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生动,通俗明白,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演讲者善假于物大约有以下几种意图:
一、阐明事理,别具一格
比喻特别是以活生生的实物作喻体的比喻,可以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更加浅显、具体。要想让文化层次不高的民众懂得一些深奥而抽象的道理(比如国家大事),靠单纯的语言讲述,恐怕难以奏效,不妨借助一些“道具”作现场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1938年秋天,冯玉祥将军在湖南益阳县给几万名老百姓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说。他让一名士兵扛来一棵小树,左手握住士兵扛来的小树,右手托着一个草编的鸟窝,把它放在树叉上,再从鸟窝里掏出几只蛋来,他把树比作“国”,把窝比作“家”,把蛋比作“生命”,把握住小树的手比作捍卫国家的“人”,严肃庄重地说,“我们的祖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都要用自己双手来保卫她,那就是起来抗日。如果不抗日……”边说边把手一松,树倒了,窝摔了,蛋也砸了。
冯将军以小树、鸟窝和鸟蛋为“道具”来作比喻,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说明了大家与小家、国家与民众的关系;使老百姓懂得丁不抗日,就会亡国、亡家、亡命的道理。现场演示,直观、精彩,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我们现在吃得很多。”讲到这里,他故意停了下来,看着听众好一会,然后他指着自己的大肚皮说:“这是最有力的实证。”丘吉尔借自己的大肚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列举一大串理论或事实论据要省事得多。仍不乏说服力,也叫人忍俊不禁。
二、激发情感,爱憎分明
巧借外物,不仅可以借物,还可以借人(广义的物包含人)。在演讲的时候,利用现场的听众作比,不仅可以在理论上化深奥为浅显,还可以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使演讲获得亲切感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听众的思想感情,使演讲者与听众思想感情上达到共鸣、和谐共振。
山西某县修渠引水,在大渠竣工典礼上,一位省级领导应邀讲话,他登上临时搭起的露天主席台,环顾了一下会场,然后以缓慢的语调说:“人们常常将山水并举:山清水秀,水连山,山水难分。”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一下台下的人群,接着说,“就如同我们人类,必须育男育女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社会,有夫有妻才能组成一个圆满的家庭,不是吗?男耕女织,儿女情长,夫唱妇随……而过去,这里有山无水,残缺的‘自然’让我们的日子过得很不自然……现在‘渠成水到’,水绕山行,水欢山笑。山山水水为我们开辟幸福大道。”
这位领导借现场的男女来比喻山水,激发了听众对美好大自然特别是人类的热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向往之情。纵勾横连,比喻贴切,真可谓妙语连珠,口舌生花。
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怒火满腔,义愤填膺,当说到“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一段话的时候,横眉冷对,食指直伸,其余手指内屈,似乎在直指混杂在人群中的特务,激发了民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之情。
三、自然过渡(巧妙过渡),推向高潮
演讲者有时巧借外物作一个停顿,做一个“过渡”,蓄情蓄势,然后把演讲推向高潮。
一次演讲比赛中,一位参赛者在《让爱情焕发出美的光彩》的演讲中,遵循爱情美学原理,阐述了人的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关系,当他讲到一些青年谈恋爱只注重对方容貌美的时候,很自然地指了指会场四周放置的几盆塑料花:“青年朋友们,你们瞧,那几盆花好看不好看?好看。美不美?美。可是你们也许没有注意到,那是一些塑料花。它们有五颜六色的漂亮外表,却没有内在的生命活力,在光、热,空气、外力的作用下,这种高分子化合物就会老化,甚至脆裂。有的青年人交朋友,只注重漂亮的外貌,不管思想品质的高低,不管文化素质的优劣,这不跟喜欢塑料花一样吗?年轻的朋友,放下手中只能用作装饰的塑料花,在爱情的沃土中寻觅和采摘焕发青春色彩、永葆生命芬芳的花朵吧!美,在向你们微笑!”
当演讲者讲到一些青年谈恋爱只注重对方容貌美的时候,很自然地指了指会场四周放置的几盆塑料花,讲出了一番热情洋溢、感人至深的话语,把演讲推向了高潮,赢得了听众的掌声与认同。
四、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有时在开讲之前,利用某些“道具”可以吊听众的胃口,吸引他们听下去。
外国著名演讲家卡耐基在一次演讲中别出心裁,他拿出几根头发展示给听众,问听众这是什么?听众不知其意,皆答“头发”。卡耐基话题一转,问听众:“你们都知道头发是长在头上的,这几根头发为什么掉下来了呢?”一句问话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力,开始专心致志地等待卡耐基演讲。卡耐基接着说:“这就是烦恼的副作用。如此乌黑的头发长在头上多么漂亮,可是它却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养育它的‘土地’。我们为什么要烦恼呢?”
卡耐基在演讲“烦恼的副作用”这个主题的时候,以展示几根头发来制造悬念,一开始就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而且,喻中有喻,别有洞天。
导游常常给游客作介绍式演讲。有一天,有一位导游带了一个旅游团来到北京,在参观北海时,他指着九龙壁对游客说:“我知道大家的眼力非常好,可是你们能看出哪条龙身上有块琉璃是假的吗?”游客惊奇地喔了一声,高兴地跑到九龙壁前仔细辨认。他们东瞧西看,有的说这块,有的说那块,有的干脆说没有。在众说不一的争论声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围到了导游身边,请他揭开谜底。在大家的注视下,导游指着一条白龙的腹下说,“就是这块。”游客们定睛细看,齐声喊道,“原来是块木砖。”接着便纷纷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它是哪一年换的?”“皇帝为什么没有发现?”接着,导游提高嗓门,把九龙壁的年代、建筑艺术和“木砖”的轶事详细讲了一遍。
这里,导游借用九龙壁上有一条龙身上的一块琉璃是假的,吊起了游客的胃口,撩拨了游客的好奇心理,活跃了游客的游览情绪,然后,抓住火候,讲述了有关的知识,可谓水到渠成,经验老到。
五、抛砖引玉,活跃气氛
有时利用外物作为开场白,是为演讲营造幽默、轻松的气氛,使听众在愉悦的心绪中听讲。
建国初期担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素以讲话幽默闻名。一次,上海某单位请陈毅做报告。讲台上铺了洁白的台布,花瓶里插上了鲜花,还备了些茶点瓜果。陈毅见此情景,略一迟疑,顺手将花瓶移到了台下,并搬走了糕点,然后风趣地说:“我这个人做报告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就会手舞足蹈,这花瓶就碍手碍脚了,说不定砸碎了,我这个供给市长还赔不起呢!”顿时整个会场一片活跃。
总之,这类演讲具有直观性、表演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演讲中,一方面伶牙俐齿,口若悬河,一方面辅以巧借外物,演示“道具”,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促成了演讲的成功。这种“善假于物”的机智,比起那些一味死背演讲稿,干巴巴地进行说教的“演僵”不知要高明,精彩多少倍。
当然,演讲时善假于物,要注意把握火候,过渡自然,恰到好处,否则会适得其反,给人作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