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
苏颖注意他已经很久了。
大一第一个学期,第一次上公选课的时候,苏颖就注意到他了。
那一天苏颖去得很早,为的是占一个靠前的位子。因为公选课是在大阶梯教室上的,如果坐在后排,就会被一大片的人群隔绝、被纷扰的噪声湮没、被老师细若游丝的声音放逐到另一个世界。
苏颖是想认真听课的,因为她是个安分守己的好孩子。虽然大学里“好孩子”并不吃香,但苏颖惯于我行我素。
教室里的人渐渐多起来。这些自视甚高却又一团孩子气的新生们,一个个在新同学面前矜持地点头微笑,在久别重逢的老友面前却又夸张地大叫大嚷。苏颖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幕活话剧,嘴角边不由滑出一抹淡淡的笑。
她永远是一个置身戏外的人,因为她太冷静、太安静、太寂静。太静的人,是不被这个时代所接纳的。所以她永远都游离于热闹之外——这也正是苏颖所喜欢的。
就在这个时候,他走进来了。
在苏颖看到他进门的那一瞬间,一股强大的吸力将她从热闹以外拉了回来。她的呼吸都僵硬了。她以为自己见鬼了。
因为走进来的那个人,多么像伊真!
苏颖和伊真分手于两个月前。
新进来的这一个,当然不会觉察到喧闹中那一汪清冷哀怨惊异的秋波。他径自穿过狭窄的走道,沿着平坦的阶梯朝后走去——前面早就没有空位了。
或站或坐的男生女生组成了一排排参差而茂密的热带丛林,遮挡了苏颖的目光,将清冷哀怨与惊异统统反弹回来。苏颖在这热带丛林中重新沉寂下来。这让人想起童年时的夏天,弄堂小店门口摆着的盛花露水的大玻璃缸;无论天气何等炎热、知了何等嘈杂,那一缸花露水总是安静地定成一块碧绿的翡翠,映得满目森然。
原来世间真会有如此相像的两个人。
苏颖后来听到他说话,发觉连声音都是像的。只不过,他的普通话比伊真更标准,微微地带点卷舌音,显得圆润好听。
苏颖并不知道他是哪个系的,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尽管一个学期以来,每一次公选课上苏颖都不自觉地以目光追随着他、努力在纷扰的教室中捕捉他的声音,但他仍旧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苏颖在心里把他叫作“伊真”,而从前那个真正的伊真,则退缩为一个天蓝色的背影,被关进了记忆的囚牢。
其实在旁人看来,也许会觉得这个人与伊真并不能算是惊人的相像。这一个,个子要比伊真高、身板要比伊真厚、脸架子也比伊真大。可是这也怪不得苏颖。她究竟多时不见伊真了。在她的印象里,伊真已成为朵云轩信笺上那一滴陈旧而迷糊的泪滴;而这一个,哪怕只要有一点点的相似,也足以勾起她对那一滴泪滴的无限怅惘来——更何况,他们确确实实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于是就在不知不觉间,伊真的影像一点一点地被新来者侵蚀,朦胧的背影终于被一个真切、鲜活的人替代了。
可是,苏颖还不认识他。
这个问题常常使苏颖烦恼。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安静淡漠,可是,在平静的躯壳下,往往隐藏着一个悸动不安的灵魂。有一次,仿佛是天要成全她,竟让“伊真”坐到她身边来了,可是她胆怯,以至于整整两节课没有和邻座说过一句话,就让这样一个机会白白地溜走了。
她不禁为自己的胆怯而自怨自艾。
也许是出于宿命,苏颖终究还是认识他了。
大二的暑假,苏颖参加了军训。可巧的,他和苏颖在同一个连。虽然训练的时候男生一个排,女生一个排,但休息时却在一块儿。苏颖依然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也依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可她的目光常常会在眼花缭乱的迷彩服中分辨出他的身影,默默地看着他坐在煤渣跑道上很豪爽地仰起头喝水、和教官天南海北地胡侃、和一拨男生追逐嬉闹。苏颖缩在自己那宽大不合身的迷彩服里,灵魂却像菟丝子般缠绕在另一套更宽大的迷彩服上。
第六天,他们这个连轮到打靶了。打靶场就在校内,室内的。每个人都趴在垫子上,端着轻得没有后坐力的汽步枪,眯起眼努力去瞄小得看不清的靶子。打靶的时候,苏颖就闻到一股逼人的雨味。待打完了五发子弹出来一看,果然下着大雨。
八月的江南,下雨是常有的事,可像这么大的雨,却是难得的。爱娇的女孩子为下午的免训欢呼雀跃,但只一会儿,又发起愁来。
校园里,早已成了一片水淹泽国。
也许贾宝玉说错了。男人真是泥做的骨肉么?他们却不怕水淹!男生们利索地除了鞋袜,趟着水走了,只留下一群水做的骨肉,对着大水发呆。
差不多半个小时过去了,水却一点也没退,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人行道上漫过来。苏颖也愁了——她的脚踝磨破了,沾不得水。
水的那一端忽然热闹起来,自行车、三轮车如船一般排开一条水路涌过来了。苏颖一眼看到他高高地骑在一辆三轮车上,骄傲得像一个国王,笔笔直往这里驶过来。
坐上了他的三轮车,望着他坚实的后背,苏颖觉得很安全、很快乐。她悄声问身边的女孩子:“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程非。工程的程,是非的非。”
“哦。”
三轮车骑起来是很费力气的。骑到半路,程非索性下来推着车走。水一直没到他的小腿,他可毫不在乎,穿着拖鞋哗哗地趟着水。苏颖禁不住心疼,忙说:“要不,我们下来两个吧?”程非却说:“没事儿!这车推起来一点也不重!”苏颖十分的过意不去,但也只好由着他了。
程非把车子径直推到苏颖她们的宿舍楼门前。苏颖跳下车,脚上果然一点水也不曾沾到。她感激地向程非说了声:“谢谢!”脸却微微地红了。程非掉转车头去接别的女生,苏颖站在二楼的窗口,目送他直至那一人一车消失在路的尽头。
本来这件事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开端,可并非每件事都能按照人们的设想进行。雨天的那一次同舟共济就像是一颗流星、一朵烟花,只璀璨了一刹那,又隐灭在黑暗中。
一直到军训结束,苏颖和程非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新学期的第一节公选课,苏颖又早早地去了教室。她的目光在每一张新进门的黝黑的脸上驻足、又失望地匆匆滑过——她始终没有看到那期待中的身影。
这一个学期,程非没和她选一样的课。
仿佛是一道深壑,隔断了苏颖与程非之间本就若隐若现的缘分。也许他们以后再也不会见面了。这个阴影笼罩在苏颖的心头,遮住了阳光,她的脸色也愈发黯淡下来。
如此索然无味地过了一个月。某一天清晨,苏颖去水房打水,路过食堂,蓦地就瞥见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形。她的心不由“别”地一跳——是程非,当然是程非!对于他,苏颖是绝不会看错的。
热的血渐渐涌上凉的脸,清澈的双眸流溢着异样的光彩。她仰起脸准备着迎接那一道目光,“程非”这两个字伴着愈来愈快的心跳直往外冲,眼看着就要迸出来了。可是,程非并没有听到她灵魂深处的那一声喊;他甚至不曾看她一眼,高高地昂着头,目不斜视地与她擦肩而过。
那一个思量了许久的名字,在丁香舌尖转了几个轮回,终于还是被寂寞地锁回了喉咙深处。在两人擦肩而过的一瞬间,苏颖已经知道,他们的缘分,就仅仅只是八月里的那一渡。如同她和伊真的缘分,也仅仅只在十八岁时的那一个初夏。
苏颖打了水往回走。有水沿着热水瓶的边缘一路滴滴答答滴下来,宛如一条流星的轨迹。
几分钟后,阳光抹去了水迹。
恰似雁过无痕。
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
苏颖注意他已经很久了。
大一第一个学期,第一次上公选课的时候,苏颖就注意到他了。
那一天苏颖去得很早,为的是占一个靠前的位子。因为公选课是在大阶梯教室上的,如果坐在后排,就会被一大片的人群隔绝、被纷扰的噪声湮没、被老师细若游丝的声音放逐到另一个世界。
苏颖是想认真听课的,因为她是个安分守己的好孩子。虽然大学里“好孩子”并不吃香,但苏颖惯于我行我素。
教室里的人渐渐多起来。这些自视甚高却又一团孩子气的新生们,一个个在新同学面前矜持地点头微笑,在久别重逢的老友面前却又夸张地大叫大嚷。苏颖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幕活话剧,嘴角边不由滑出一抹淡淡的笑。
她永远是一个置身戏外的人,因为她太冷静、太安静、太寂静。太静的人,是不被这个时代所接纳的。所以她永远都游离于热闹之外——这也正是苏颖所喜欢的。
就在这个时候,他走进来了。
在苏颖看到他进门的那一瞬间,一股强大的吸力将她从热闹以外拉了回来。她的呼吸都僵硬了。她以为自己见鬼了。
因为走进来的那个人,多么像伊真!
苏颖和伊真分手于两个月前。
新进来的这一个,当然不会觉察到喧闹中那一汪清冷哀怨惊异的秋波。他径自穿过狭窄的走道,沿着平坦的阶梯朝后走去——前面早就没有空位了。
或站或坐的男生女生组成了一排排参差而茂密的热带丛林,遮挡了苏颖的目光,将清冷哀怨与惊异统统反弹回来。苏颖在这热带丛林中重新沉寂下来。这让人想起童年时的夏天,弄堂小店门口摆着的盛花露水的大玻璃缸;无论天气何等炎热、知了何等嘈杂,那一缸花露水总是安静地定成一块碧绿的翡翠,映得满目森然。
原来世间真会有如此相像的两个人。
苏颖后来听到他说话,发觉连声音都是像的。只不过,他的普通话比伊真更标准,微微地带点卷舌音,显得圆润好听。
苏颖并不知道他是哪个系的,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尽管一个学期以来,每一次公选课上苏颖都不自觉地以目光追随着他、努力在纷扰的教室中捕捉他的声音,但他仍旧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苏颖在心里把他叫作“伊真”,而从前那个真正的伊真,则退缩为一个天蓝色的背影,被关进了记忆的囚牢。
其实在旁人看来,也许会觉得这个人与伊真并不能算是惊人的相像。这一个,个子要比伊真高、身板要比伊真厚、脸架子也比伊真大。可是这也怪不得苏颖。她究竟多时不见伊真了。在她的印象里,伊真已成为朵云轩信笺上那一滴陈旧而迷糊的泪滴;而这一个,哪怕只要有一点点的相似,也足以勾起她对那一滴泪滴的无限怅惘来——更何况,他们确确实实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于是就在不知不觉间,伊真的影像一点一点地被新来者侵蚀,朦胧的背影终于被一个真切、鲜活的人替代了。
可是,苏颖还不认识他。
这个问题常常使苏颖烦恼。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安静淡漠,可是,在平静的躯壳下,往往隐藏着一个悸动不安的灵魂。有一次,仿佛是天要成全她,竟让“伊真”坐到她身边来了,可是她胆怯,以至于整整两节课没有和邻座说过一句话,就让这样一个机会白白地溜走了。
她不禁为自己的胆怯而自怨自艾。
也许是出于宿命,苏颖终究还是认识他了。
大二的暑假,苏颖参加了军训。可巧的,他和苏颖在同一个连。虽然训练的时候男生一个排,女生一个排,但休息时却在一块儿。苏颖依然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也依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可她的目光常常会在眼花缭乱的迷彩服中分辨出他的身影,默默地看着他坐在煤渣跑道上很豪爽地仰起头喝水、和教官天南海北地胡侃、和一拨男生追逐嬉闹。苏颖缩在自己那宽大不合身的迷彩服里,灵魂却像菟丝子般缠绕在另一套更宽大的迷彩服上。
第六天,他们这个连轮到打靶了。打靶场就在校内,室内的。每个人都趴在垫子上,端着轻得没有后坐力的汽步枪,眯起眼努力去瞄小得看不清的靶子。打靶的时候,苏颖就闻到一股逼人的雨味。待打完了五发子弹出来一看,果然下着大雨。
八月的江南,下雨是常有的事,可像这么大的雨,却是难得的。爱娇的女孩子为下午的免训欢呼雀跃,但只一会儿,又发起愁来。
校园里,早已成了一片水淹泽国。
也许贾宝玉说错了。男人真是泥做的骨肉么?他们却不怕水淹!男生们利索地除了鞋袜,趟着水走了,只留下一群水做的骨肉,对着大水发呆。
差不多半个小时过去了,水却一点也没退,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人行道上漫过来。苏颖也愁了——她的脚踝磨破了,沾不得水。
水的那一端忽然热闹起来,自行车、三轮车如船一般排开一条水路涌过来了。苏颖一眼看到他高高地骑在一辆三轮车上,骄傲得像一个国王,笔笔直往这里驶过来。
坐上了他的三轮车,望着他坚实的后背,苏颖觉得很安全、很快乐。她悄声问身边的女孩子:“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程非。工程的程,是非的非。”
“哦。”
三轮车骑起来是很费力气的。骑到半路,程非索性下来推着车走。水一直没到他的小腿,他可毫不在乎,穿着拖鞋哗哗地趟着水。苏颖禁不住心疼,忙说:“要不,我们下来两个吧?”程非却说:“没事儿!这车推起来一点也不重!”苏颖十分的过意不去,但也只好由着他了。
程非把车子径直推到苏颖她们的宿舍楼门前。苏颖跳下车,脚上果然一点水也不曾沾到。她感激地向程非说了声:“谢谢!”脸却微微地红了。程非掉转车头去接别的女生,苏颖站在二楼的窗口,目送他直至那一人一车消失在路的尽头。
本来这件事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开端,可并非每件事都能按照人们的设想进行。雨天的那一次同舟共济就像是一颗流星、一朵烟花,只璀璨了一刹那,又隐灭在黑暗中。
一直到军训结束,苏颖和程非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新学期的第一节公选课,苏颖又早早地去了教室。她的目光在每一张新进门的黝黑的脸上驻足、又失望地匆匆滑过——她始终没有看到那期待中的身影。
这一个学期,程非没和她选一样的课。
仿佛是一道深壑,隔断了苏颖与程非之间本就若隐若现的缘分。也许他们以后再也不会见面了。这个阴影笼罩在苏颖的心头,遮住了阳光,她的脸色也愈发黯淡下来。
如此索然无味地过了一个月。某一天清晨,苏颖去水房打水,路过食堂,蓦地就瞥见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形。她的心不由“别”地一跳——是程非,当然是程非!对于他,苏颖是绝不会看错的。
热的血渐渐涌上凉的脸,清澈的双眸流溢着异样的光彩。她仰起脸准备着迎接那一道目光,“程非”这两个字伴着愈来愈快的心跳直往外冲,眼看着就要迸出来了。可是,程非并没有听到她灵魂深处的那一声喊;他甚至不曾看她一眼,高高地昂着头,目不斜视地与她擦肩而过。
那一个思量了许久的名字,在丁香舌尖转了几个轮回,终于还是被寂寞地锁回了喉咙深处。在两人擦肩而过的一瞬间,苏颖已经知道,他们的缘分,就仅仅只是八月里的那一渡。如同她和伊真的缘分,也仅仅只在十八岁时的那一个初夏。
苏颖打了水往回走。有水沿着热水瓶的边缘一路滴滴答答滴下来,宛如一条流星的轨迹。
几分钟后,阳光抹去了水迹。
恰似雁过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