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充分发挥学生作文中的主体性开辟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作文中写得好一些,写得愉快些,在写作中真正获得享受。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智育工作的要求:“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思维上学会创新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要创新,首先思维要创新。在构思作文时,自觉地运用创新思维,能使作文独到、新颖而深刻。譬如同一个问题: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为何少了?中学生们往往会用生物学的知识来解答,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会说:“树叶累了,它想躺在地上睡觉。”这就是思维上的创新,比较新奇而独特。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异中求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既可以在课外找材料,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现有材料;其次是通过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既具有求同性,又具有求异性。它不仅要求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要求思维者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
二、题材上减少束缚
作文的题材是宽泛的,“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语文教师在题材上应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最乐意写的。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能使学生养成在作文中说真话的习惯,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我曾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就“你喜欢老师命题,还是自己命题”展开调查,有85%的学生极力赞成自己命题,并说:“自拟的题目,有丰富的趣味,很容易激起我们的写作兴趣和灵感。”而在批阅学生命题作文时,也常常发现此类作文内容显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学生独特的角度,独特的理解,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让人忍不住鼓励、表扬。有一名学生由平常的打电话而发引出如下的感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彼此之间的通讯方式也大有改变,从飞鸽传书,到烽火传信、邮差送信,又到电话联络,直至电子邮件。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高科技社会,人类的发展速度惊人,也许十年或是二十年,会变得更惊人。还有一位女生在自己命题的《那一次我哭了》的作文中,道出了由于爸爸、妈妈的不和给自己心灵造成伤害的心声,可谓情真意切,不仅感染了读者,而且让我找到了她成绩陡然下降的原因,及时地帮她度过了心理上的“难关”。另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采用多元性的形式来拓宽作文的范围,除了布置正常的作文外,还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日记或周记、读书心得、名著赏析、影视评论等,从而切实地在笔墨自由上解放学生,放飞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视野。叶圣陶先生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曾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二十多年前的题词对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仍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创新意。
三、生活上重视积累
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对于作文来说,这种“功夫”就是指生活中的观察与积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视听手段日新月异,电视、电脑、网络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获取知识的空间扩大了,渠道也多了。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多热爱生活,多认识和思索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文学史上有一个被人广泛引用的例子足以证明观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福楼拜曾要求莫泊桑以《牛车》为题写一篇文章,莫泊桑感到很为难。福楼拜对他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吃饱,对牛的态度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与饱着肚子走平路明显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出100篇也不难。”我也曾作过尝试,教完《闲情记趣》之后,发现学生对“作者观二虫斗,虫被蛤蟆吞掉”的情景印象深刻,便启发他们这就是细心观察的成果,鼓励他们也来用心观察一只小动物,把它写成文章。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描写一只荷兰鼠的:当我扔下一块饼干时,意外地发现小老鼠用一只脚踩住饼干,另一只脚像美国人吃西餐的刀叉一样在刨饼干吃……正因为用心观察,他写出了如此生动形象的一幕。当然,除了观察外,还应及时地积累,语文老师除了要求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之外,还应规定学生每一周至少用一节课课外活动时间到学校阅览室去看书,而且所看之书可以广一点、杂一点,就像蜜蜂采蜜一般。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知识面越来越广,也就意味着思路越来越宽,能将积累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那么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也就不难了。
四、批改上能出实效
每次作文本发下去之后,大多数学生只是草率地看一下分数和评语,便置之不理。对于作文中的错误,下次作文仍旧出现,这不禁令我思考:“这样的批改是否有价值?作文批改的主动权应交给谁?”我想,张志公先生说得好:“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通过多次的实践总结,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锤炼作文的能力。批改作文的过程分四步:第一步,每个学生将写好的作文对照作文训练要求自我修改,尽可能地找出认为需要修改之处,并把它修改在文章中,然后写上自己的评语。教师则不断巡视教室以全面了解学生修改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让修改好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修改的。第二步,在学生自我修改之后,教师可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实物投影上进行修改示范,修改的范围小至标点符号、遣词造句,大至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使学生对作文的批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如何才能将作文改得更好。第三步,将学生按4人一组分成若干组,并指定每一组的组长,把收上来的作文再发下去,让每一篇作文在小小组中轮流批改:各自把错别字圈点勾画,不通的句子改通,并打上分数,写上评语。学生在互改的过程中,看到其他人的修改也会产生联想,激发灵感。第四步,教师让组长把互改的作文收上来,整体审阅,精选出写得好的作文与批改精辟的小组,在下一次作文前加以认真评讲,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竞争意识。古人贾岛曾在修改“推敲”上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典范,难怪有人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仅能修改出实效,而且能修改出精美、有创意的佳作。
中学生蕴含着极大的创造性思维的潜力,中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素质教学中焕发出青春光彩,培养出具有新世纪语文素质的人才。
一、思维上学会创新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要创新,首先思维要创新。在构思作文时,自觉地运用创新思维,能使作文独到、新颖而深刻。譬如同一个问题: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为何少了?中学生们往往会用生物学的知识来解答,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会说:“树叶累了,它想躺在地上睡觉。”这就是思维上的创新,比较新奇而独特。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异中求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既可以在课外找材料,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现有材料;其次是通过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既具有求同性,又具有求异性。它不仅要求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要求思维者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
二、题材上减少束缚
作文的题材是宽泛的,“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语文教师在题材上应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最乐意写的。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能使学生养成在作文中说真话的习惯,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我曾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就“你喜欢老师命题,还是自己命题”展开调查,有85%的学生极力赞成自己命题,并说:“自拟的题目,有丰富的趣味,很容易激起我们的写作兴趣和灵感。”而在批阅学生命题作文时,也常常发现此类作文内容显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学生独特的角度,独特的理解,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让人忍不住鼓励、表扬。有一名学生由平常的打电话而发引出如下的感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彼此之间的通讯方式也大有改变,从飞鸽传书,到烽火传信、邮差送信,又到电话联络,直至电子邮件。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高科技社会,人类的发展速度惊人,也许十年或是二十年,会变得更惊人。还有一位女生在自己命题的《那一次我哭了》的作文中,道出了由于爸爸、妈妈的不和给自己心灵造成伤害的心声,可谓情真意切,不仅感染了读者,而且让我找到了她成绩陡然下降的原因,及时地帮她度过了心理上的“难关”。另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采用多元性的形式来拓宽作文的范围,除了布置正常的作文外,还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日记或周记、读书心得、名著赏析、影视评论等,从而切实地在笔墨自由上解放学生,放飞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视野。叶圣陶先生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曾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二十多年前的题词对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仍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创新意。
三、生活上重视积累
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对于作文来说,这种“功夫”就是指生活中的观察与积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视听手段日新月异,电视、电脑、网络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获取知识的空间扩大了,渠道也多了。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多热爱生活,多认识和思索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文学史上有一个被人广泛引用的例子足以证明观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福楼拜曾要求莫泊桑以《牛车》为题写一篇文章,莫泊桑感到很为难。福楼拜对他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吃饱,对牛的态度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与饱着肚子走平路明显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出100篇也不难。”我也曾作过尝试,教完《闲情记趣》之后,发现学生对“作者观二虫斗,虫被蛤蟆吞掉”的情景印象深刻,便启发他们这就是细心观察的成果,鼓励他们也来用心观察一只小动物,把它写成文章。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描写一只荷兰鼠的:当我扔下一块饼干时,意外地发现小老鼠用一只脚踩住饼干,另一只脚像美国人吃西餐的刀叉一样在刨饼干吃……正因为用心观察,他写出了如此生动形象的一幕。当然,除了观察外,还应及时地积累,语文老师除了要求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之外,还应规定学生每一周至少用一节课课外活动时间到学校阅览室去看书,而且所看之书可以广一点、杂一点,就像蜜蜂采蜜一般。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知识面越来越广,也就意味着思路越来越宽,能将积累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那么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也就不难了。
四、批改上能出实效
每次作文本发下去之后,大多数学生只是草率地看一下分数和评语,便置之不理。对于作文中的错误,下次作文仍旧出现,这不禁令我思考:“这样的批改是否有价值?作文批改的主动权应交给谁?”我想,张志公先生说得好:“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通过多次的实践总结,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锤炼作文的能力。批改作文的过程分四步:第一步,每个学生将写好的作文对照作文训练要求自我修改,尽可能地找出认为需要修改之处,并把它修改在文章中,然后写上自己的评语。教师则不断巡视教室以全面了解学生修改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让修改好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修改的。第二步,在学生自我修改之后,教师可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实物投影上进行修改示范,修改的范围小至标点符号、遣词造句,大至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使学生对作文的批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如何才能将作文改得更好。第三步,将学生按4人一组分成若干组,并指定每一组的组长,把收上来的作文再发下去,让每一篇作文在小小组中轮流批改:各自把错别字圈点勾画,不通的句子改通,并打上分数,写上评语。学生在互改的过程中,看到其他人的修改也会产生联想,激发灵感。第四步,教师让组长把互改的作文收上来,整体审阅,精选出写得好的作文与批改精辟的小组,在下一次作文前加以认真评讲,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竞争意识。古人贾岛曾在修改“推敲”上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典范,难怪有人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仅能修改出实效,而且能修改出精美、有创意的佳作。
中学生蕴含着极大的创造性思维的潜力,中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素质教学中焕发出青春光彩,培养出具有新世纪语文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