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紧贴学生实际和社会热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开放性,探究性。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树立课改新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基于十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营造一种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自主参与课堂,大胆回答,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那么,怎样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需要具备三点:
1.1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位聪明的教师首先要树立一种教育理念,没有坏学生,只有个性不同的学生;没有笨学生,只有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学生。学生要在课堂上得到快乐,老师得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娄兆波这个淘气学生是我所任教的九 年级6班的一名学生,他经常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做鬼脸,或者搞一些恶作剧,惹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他却以此为荣。为此耽误了不少课堂时间,老师们一提起他都感到头疼,总是狠狠批评他一顿,导致他与老师出现抵触情绪。“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我告诫自己必须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的一切过失。我注意观察他的言行,发现他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强,为人热情,因此就借助这些优点,寻找机会对他多加表扬,没想到他竟然脸红了。自那以后,慢慢地他逐渐改掉了那些缺点,把成绩赶了上来。事后他对我说,从来没有老师表扬过他,总当他是“差生”,因此他就破罐子破摔了。我的表扬使他振作了起来,他才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有许多的优点,并不比别人差。
1.2 课堂语言幽默诙谐。课堂上用各种语言动作来营造一种氛围,或者巧用一句名言,一则寓言故事,一段名人轶事,不仅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并能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产生喜爱、满意和愉悦的心情,主动接受教师的情感注入。
2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课教学中,那种“上课画条条,课后背条条,考试默条条”的“三步曲”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培养被忽视或者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发散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教材、对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时政热点“关注民生问题”时,我问“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就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这是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现”,有的说“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的说“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等等,说法不一。教师在旁稍加点拨,全部肯定这些观点,合而为一,思路便清晰了。
3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思想政治课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政、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因此,我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以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讲《难报三春晖》时,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了怎样孝敬父母,为让学生知行统一,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份孝敬父母的计划,落实到行动,并要求家长一周后把他们的表现记录在成长档案袋中。这样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扩展了知识技能,提升了生活经验。
4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政治课教学内容比较乏味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过于理性的理论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就能使乏味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例如在讲初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时,可以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当歌曲响起的时候,学生心情激荡,群情振奋,不自觉地跟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感情得到了升华,这样学生的情感和听觉器官都行动了起来,然后再利用课件把我国的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区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根据画面显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这样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就很容易就明白了。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所以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让原来上政治课无神的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树立课改理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地课堂教学研究,使课堂时时处于动态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状态之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营造一种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自主参与课堂,大胆回答,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那么,怎样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需要具备三点:
1.1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位聪明的教师首先要树立一种教育理念,没有坏学生,只有个性不同的学生;没有笨学生,只有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学生。学生要在课堂上得到快乐,老师得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娄兆波这个淘气学生是我所任教的九 年级6班的一名学生,他经常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做鬼脸,或者搞一些恶作剧,惹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他却以此为荣。为此耽误了不少课堂时间,老师们一提起他都感到头疼,总是狠狠批评他一顿,导致他与老师出现抵触情绪。“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我告诫自己必须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的一切过失。我注意观察他的言行,发现他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强,为人热情,因此就借助这些优点,寻找机会对他多加表扬,没想到他竟然脸红了。自那以后,慢慢地他逐渐改掉了那些缺点,把成绩赶了上来。事后他对我说,从来没有老师表扬过他,总当他是“差生”,因此他就破罐子破摔了。我的表扬使他振作了起来,他才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有许多的优点,并不比别人差。
1.2 课堂语言幽默诙谐。课堂上用各种语言动作来营造一种氛围,或者巧用一句名言,一则寓言故事,一段名人轶事,不仅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并能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产生喜爱、满意和愉悦的心情,主动接受教师的情感注入。
2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课教学中,那种“上课画条条,课后背条条,考试默条条”的“三步曲”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培养被忽视或者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发散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教材、对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时政热点“关注民生问题”时,我问“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就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这是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现”,有的说“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的说“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等等,说法不一。教师在旁稍加点拨,全部肯定这些观点,合而为一,思路便清晰了。
3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思想政治课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政、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因此,我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以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讲《难报三春晖》时,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了怎样孝敬父母,为让学生知行统一,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份孝敬父母的计划,落实到行动,并要求家长一周后把他们的表现记录在成长档案袋中。这样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扩展了知识技能,提升了生活经验。
4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政治课教学内容比较乏味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过于理性的理论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就能使乏味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例如在讲初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时,可以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当歌曲响起的时候,学生心情激荡,群情振奋,不自觉地跟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感情得到了升华,这样学生的情感和听觉器官都行动了起来,然后再利用课件把我国的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区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根据画面显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这样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就很容易就明白了。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所以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让原来上政治课无神的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树立课改理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地课堂教学研究,使课堂时时处于动态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状态之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