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视角下的学校“双减”政策治理:现状调查与制度改进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双减\'政策下的教师工作状态”为主题,对浙江省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调研,呈现了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认知、行为、困惑等三个维度的结论:宣传到位,教师对“双减”政策的整体认同较高;组织有序,教师落实“双减”政策的行动较积极;制度不健全,教师执行“双减”政策存在障碍.从学校治理的角度看,要真正消除教师对“双减”的消极情绪和现实困惑,就要从政策治理优化的角度建构支撑“双减”的相应制度体系,包括完善教师激励的保障制度、建构专业发展的支持制度、设计多方参与的协同制度等.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中时常出现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设计高品质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探究.借助配套的《语文作业本》,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研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同时努力创设语言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进行评价反思与拓展延伸,就可以让学习真正发生,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西门豹治邺》,可以紧扣语文要素,以说导学,让学生在“讲故事”中感受西门豹的语言和行为,走进人物心里.为此,教师可采用“学习字词,提炼情节,概括复述”“厘清顺序,抓住细节,详细复述”“品读语言,探究心理,创造复述”“编写剧本,转换人称,表演复述”等策略,使学生在提升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
统编教材以序列化、体系化的方式设置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基于教材的编排用意,教师教学时要避免对语文要素进行逐一关注和落实,应对其进行统整处理,结合要素之间的联系,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作业,有助于把教的过程转为学的过程.以《司马光》一课为例,基于教学需要,设计课前作业时,重在经验唤醒;设计课中作业时,重在学习支持;设计课后作业时,重在知识内化.
统编教材中编排了不少古诗.从浅处入手,可以扎准古诗教学的“穴位”.具体而言,可以从人物故事、童真意趣、乡风俚语、亲缘友情、生活常理等维度着手,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进而产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拉近学生和古诗的距离,降低学习的难度.
统编教材是编写组、评审专家历时多年、反复斟酌,又经过各地教师多轮实验试用,才推出的一套高质量的教材.尽管如此,仍难免有百密一疏的情况出现.针对这一点,编者在每册书的“后记”中都提出“期盼使用本套教科书的广大师生、家长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集思广益,不断修订,使教科书趋于完善”.正因为如此,笔者在研读统编教材时,喜欢揣摩课文中的语句,发现有些句子还存在问题或不够完美.为了能够使教科书在学生学习语言中发挥范本作用,更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发展规律,现试作评改如下.
期刊
学生日常写随笔时会常常出现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缺乏寻找素材的能力,还缺乏习作的动力.要想让学生会写、善写、乐写,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层层深入,让学生既能学有所得,又能自由抒写感受,进而爱上习作,轻松自然地“我手写我心”.
期刊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中国古典作品集中,文言知识丰富.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把体现中国古代璀璨文化的经典文本保证讲准确,努力讲透彻,责无旁贷.故针对《自相矛盾》《杨氏之子》《景阳冈》中容易被误读的内容,进行精研细磨,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从学生作业负担现状、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情况、学生课余生活安排等方面对绍兴市初中学校“双减”工作的实施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初中学校在落实“双减”工作上,整体是积极的,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都开展了积极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宣传“双减”的目的和意义,加强作业设计和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听是学生获得信息和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理解性的技能;说是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和交际表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表达性的技能.两者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基于主题情境的听说整合教学是有效开展听说教学的重要方式,而情境创设需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主题情境可以基于灵活性、关联性、生活性和应用性四个原则进行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