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沐读书的春雨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e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在“语文主题学习”的道路上已然行走了两年多,偶一回首,发现收获颇多,心中也有无限感慨。
  依稀记得在临沂市河东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启动会上,聆听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讲座,对毕英春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印象极深。是啊,她怎么那么大胆,敢对文言文的学习做这样的取舍?只选取了一个点——“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围绕它整合学习了三篇类似的文章,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的应用中,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观摩这样的课堂,新奇、简单、美好、省心省力又有趣。的确,好的语文课永远都是大道至简,善教者必是深入浅出。庆幸,在语文课改的浪潮中,邂逅了“语文主题学习”,懂得了阅读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课堂中,让阅读扎根。
  记得第一次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践行“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理念,是执教六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走进外国文学名著”。两篇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用1课时完成,以实现课内多篇,以文会文。在备课的时候就不知道该如何挖掘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想起“语文主题学习”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的理念——“一课一得”,便决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确定了“感受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一教学目标。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有些吃惊,不少同学各抒己见,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来,我先前的那些担忧都是庸人自扰。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稍一点拨,学生就会了,看到学生那么有见解,很欣慰。原来学生就是缺少展示自我的舞臺,永远不要怀疑学生的潜力和能力。反倒是老师不自信了,因为有点驾驭不了他们的思想,也不知如何评价。这样宽松自由的课堂有碰撞的精彩,有生成的愉悦,也让人不由得赞叹:这种学习方式,真好。
  每每在读完一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后,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群文阅读交流课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能说读书感受最好,说不出来就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起初,学生有些拘谨,大部分学生都在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许,谈感受真的很难吧,那索性指导他们朗读好了”,我这样想着,便以朗读水平高的学生为例,跟学生探讨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并且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及时鼓励有进步的学生。此后,每读完一册丛书,就会上一节朗读课,看着他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有时也会跟他们一起读起来,我读得不好,但内心的欢喜却让我不曾畏惧。
  记得去年的一节朗读课,内容为丛书之《叶落虫鸣》。“老师,老师,我们组!”“老师,老师,我来读!”目之所及,小手如林,热切地渴望着被老师叫到。眼神中充满着期盼,更让我不知道该选择哪位同学起来朗读了,索性分组轮着来。6人一组,展示朗读,一组读完以后,其他同学针对朗读情况提出建议——“徐文静,你的声音再大一些会更好!”“王国文读得再慢一些就更有味道!”“我发现褚峻彤读书声音比原来大了许多……”诸如此类,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而且我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及时鼓励有进步的学生。紧接着,其他组的同学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或声如洪钟,震人肺腑;或抑扬顿挫,掷地有声;或娓娓道来,如沐春风。听着他们的朗读,真美!
  朗读,是对文字的触摸,是情感的释放,是心灵的倾诉。这样的朗读课,我们常常举行,学生乐在其中,仿佛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在这众多的朗读课中,我看到了许多同学从胆怯变得勇敢,从自卑变得自信,我打心眼里感到欣慰。
  慢慢的,不只朗读,交流课也驾轻就熟。看到他们站在讲台上流畅自如地讲述着自己的读书收获和阅读感悟,那勇敢的表达,那自信的谈吐,那独具匠心的见解,都让我深切感受到阅读具有无穷无尽的魔力,也让我相信阅读的力量,相信孩子的潜力,相信阅读创造的奇迹。而最让我难忘的是杨昊同学在汇报《替我喊一声妈妈》的读书感悟时,说着说着竟哽咽难言,他站在讲台上忍不住哭泣的情景深深让我动容。多一些这样的交流,学生的感受也变得丰富些、深刻些。
  看似平凡的阅读,常常会开出令人惊艳的花朵。记得有一次,一位比较内向的学生自告奋勇地读完句子以后,怯生生地说:“老师,我想谈一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但我怕说得不好……”我心里一动,立马说:“你能说出来就是最好的,大胆说吧。”听她说完,其他学生不由自主地给她鼓掌,因为她的改变,也因为她带给我们的震撼。我想,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这种被认可、被鼓励的渴望吧。在学生心底有那样一根琴弦,轻轻地拨动它,就会发出悦耳的声响。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阅读不是无情物,化作春雨润心田。两年多的“语文主题学习”之路,像这样的改变和收获还有许多,学生们也在改变中丰富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积累了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他们坚定地在这样的路上行走着、收获着、感动着。跟学生一起经历一场美丽的旅程,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收获还会更多。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尽管教师备课精心,上课用心,但有时仍然难以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平衡。数学课堂应关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关注学习新知之前的原始想法,关注意外生成背后的真实想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建构有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 ] 数学思想;原始想法;真实想法;意外生成  课改至今,广大数学教师进入课堂的姿态更具理性: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学习素材的
摘 要:总结性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超越认识层面,对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次考试进行自我认识的再认知。它是学生学好数学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总结性数学日记时,应先让学生明确总结性数学日记的概念,并运用榜样示范和正面评价,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 总结性;数学日记;核心素养;反思;指导  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素养的基础,而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思维活动中。学习反思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
群文阅读是阅读方式的革新,它可以把读者的阅读能力从"读懂"一篇文章提升到"读通"一类文章。蒋军晶老师这节群文阅读课,从小说环境、人物、结局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思考,教会了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要遵循教育学里所提出的一般教学原则外,还要贯彻英语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反映了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也突出了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些原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英语教学中的基本原则有:交际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等。本文将着重阐述交际性原则是如何指导英语教学活动的。  【关键词】交际
1.知识教学平白、直接、快节奏,展示孩子真实的基础rn现在的孩子可不简单啊!在学习一个新知识之前,不少人已经知道了个大概,几乎找不到还是一张白纸的人.他们中有的是听别人
期刊
数学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教学应该是生动的、蕴含丰富发展动因的。数学教育的发展动因,就是来自数学内部逻辑关系的引领、数学活动的支撑、数学问题的激活、数学思想的启迪、数学方法的丰富、数学审美的驱动等。它们是蕴含在具体数学知识背后的本质,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想清楚,这样才能真教明白,学生才能真学明白。  细节决定成败,关键问题的解决、数学本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