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自己不想读,不爱读,不会读;也在于教师不指导、懒指导或指导不得法。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可从激发兴趣、推荐书目、教些阅读技巧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生课外阅读 现状及成因分析 指导策略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同时新课改也呼吁解放学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扩大阅读面,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真正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来自两方面:一是学生方面,未能把读书纳入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造成不想读,不爱读,不会读的现状;二是教师方面,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未能把指导学生读书纳入教学计划,造成不指导、懒指导或指导不得法的局面。
二、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笔者认为,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
1.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①以节选文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扩展。
为了让学生对古典名著有所了解,初中语文教材分别节选了《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等课文。教学这些课文时,一定要把对原著的介绍确定为教学重点之一,课文学完后,一定要留有足够的课后扩展训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
②以某篇名作为基点,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语文教材中,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入选一个作家的多部作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一些重要作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阅读该作家其他作品的兴趣。如学了余秋雨的《信客》后,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者所写的其他作品,如《文化苦旅》等。
③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同类题材的作品往往因写作目的的不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另外作者生活的经历不同,写作风格的不同,也会给作品带来很大的不同。如学了余光中的《乡愁》后,就引导学生比较席慕容的《乡愁》。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开学初先由教师师范介绍名著,教给学生基本套路,然后就由学生4人一堂课来向同学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论语>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之《天地人之道》,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2.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每接手一個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重庆日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
(2)创建班级图书库
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学生想借书时,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很多的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书库中所借之书看得津津有味。
(二)推荐书目策略——让学生多读书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
2.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
3.结合时尚热点推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三)掌握阅读技巧策略——让学生会读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开启阅读之门的实用技能。
1.学会选择
考尔德说过:“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菲尔丁指出:“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我害。”这些提法就强调选书很重要,那么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呢?
(1)选择适合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书。
(2)选择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书。课外读物中各种书都有不同的内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必须从多方面吸收营养,既要读感兴趣的,又要读有利于开发智力、增长才干的各方面的书。
(3)选择不同体裁的书。学生学习的课文内容非常丰富,有诗歌、童话、寓言、故事等,这些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可学的价值,选课外书也可根据课文的体裁多方选择,却不可偏一种而弃一片。
2.合理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
3.方法点拨
(1)略读法:即浏览,也就是大略地看看,不是很仔细地看。这种方法重在广闻,拓宽知识面。
(2)跳读法:指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性地阅读。它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
(3)精读法:“精读”与“略读”相对。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及至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它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
(4)笔读法:即动笔读,可分为抄读和笔记读。抄读指遇到好文,把好词好句好段抄录下来,然后反复诵读。其简便易行的方法有:做文摘卡、资料卡、名言录、好词佳句录(露珠集或点滴集);笔记读指编提纲、写读后感(心得体会)等等。笔读法重在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积累素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哲.《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探究》 [网络出版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分类号]G633.3.
[2]王任坤.《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 [网络出版投稿人]江西师范大学[分类号]G633.33.
[3] 张杰. 《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网络出版投稿人]延安大学[分类号]G633.33.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生课外阅读 现状及成因分析 指导策略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同时新课改也呼吁解放学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扩大阅读面,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真正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来自两方面:一是学生方面,未能把读书纳入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造成不想读,不爱读,不会读的现状;二是教师方面,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未能把指导学生读书纳入教学计划,造成不指导、懒指导或指导不得法的局面。
二、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笔者认为,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
1.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①以节选文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扩展。
为了让学生对古典名著有所了解,初中语文教材分别节选了《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等课文。教学这些课文时,一定要把对原著的介绍确定为教学重点之一,课文学完后,一定要留有足够的课后扩展训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
②以某篇名作为基点,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语文教材中,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入选一个作家的多部作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一些重要作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阅读该作家其他作品的兴趣。如学了余秋雨的《信客》后,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者所写的其他作品,如《文化苦旅》等。
③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同类题材的作品往往因写作目的的不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另外作者生活的经历不同,写作风格的不同,也会给作品带来很大的不同。如学了余光中的《乡愁》后,就引导学生比较席慕容的《乡愁》。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开学初先由教师师范介绍名著,教给学生基本套路,然后就由学生4人一堂课来向同学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论语>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之《天地人之道》,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2.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每接手一個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重庆日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
(2)创建班级图书库
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学生想借书时,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很多的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书库中所借之书看得津津有味。
(二)推荐书目策略——让学生多读书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
2.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
3.结合时尚热点推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三)掌握阅读技巧策略——让学生会读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开启阅读之门的实用技能。
1.学会选择
考尔德说过:“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菲尔丁指出:“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我害。”这些提法就强调选书很重要,那么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呢?
(1)选择适合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书。
(2)选择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书。课外读物中各种书都有不同的内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必须从多方面吸收营养,既要读感兴趣的,又要读有利于开发智力、增长才干的各方面的书。
(3)选择不同体裁的书。学生学习的课文内容非常丰富,有诗歌、童话、寓言、故事等,这些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可学的价值,选课外书也可根据课文的体裁多方选择,却不可偏一种而弃一片。
2.合理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
3.方法点拨
(1)略读法:即浏览,也就是大略地看看,不是很仔细地看。这种方法重在广闻,拓宽知识面。
(2)跳读法:指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性地阅读。它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
(3)精读法:“精读”与“略读”相对。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及至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它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
(4)笔读法:即动笔读,可分为抄读和笔记读。抄读指遇到好文,把好词好句好段抄录下来,然后反复诵读。其简便易行的方法有:做文摘卡、资料卡、名言录、好词佳句录(露珠集或点滴集);笔记读指编提纲、写读后感(心得体会)等等。笔读法重在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积累素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哲.《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探究》 [网络出版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分类号]G633.3.
[2]王任坤.《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 [网络出版投稿人]江西师范大学[分类号]G633.33.
[3] 张杰. 《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网络出版投稿人]延安大学[分类号]G6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