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小说家赵树理一生写过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被誉为“山药蛋派创始人”。他曾说:“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的文学家,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唱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正因为此,他也就有了许多别具一格的笔名。
赵树理最早使用的笔名是“野小”。1930年秋天,赵树理流浪到太原。这年12月27日的晚上,他写了一首七言旧体诗《打卦歌》,于1931年1月14日刊登在《北平晨报》上。这首诗通过一位“憔悴游人”的问卜,描绘了那一年夏天南北大战期间山西社会的动亂衰败景象。诗中“憔悴游人”叙述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赵树理在那一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状况及其感受。曾在长治的山西省立第四师范读书的赵树理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除学籍,与比他高两级的同学王春一同跑到中条山的一座古庙避难。在家时,赵树理得到过父亲的传授,懂得一些中医知识。在庙里,他又向和尚学习,制造了一种健胃、利脾、宽胸、化实的丸药。数月后,王春要回学校去办理结业手续,赵树理便只身背着药袋,冒充江湖郎中,在山西与河南交界地区游乡串户,号脉贩丹。他制作的药很有效,颇受那一带农民的欢迎。《打卦歌》刊出时,署名便是“野小”。这以后,他又用这个笔名发表了长诗《歌生》和长篇小说《盘龙峪》的部分章节。赵树理这样解释“野小”的意思:他的父亲是“野大”——大农民,他自己则是个小农民,“野小”的意思就是村野里生长的小字辈。
1930年以前,赵树理一直使用自己的原名“树礼”。后来读了一些马列著作,又听进步同学讲了新经济学和新文艺观后,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转变,便将名字中的“礼”改为“理”。他对同窗好友史纪言说:“我就是要破掉封建社会的‘礼’,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他很重视这个“理”字,在以后发表的作品中无数次用它署名。1932年3月3日,他给史纪言等人写过一封信,就单署一个“理”字。有时他还将“理”字分解开来,成为“王甲土”。1940年,赵树理调到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其间写了《变了》《开河渠》等作品,发表时都署名为“王甲土”。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发表文章还时常使用这个笔名。
赵树理还有一个笔名叫“冷哉”,许多人都不解其意。他解释说:“这是我因为怕冷而特意起的名字。”原来在太行山时,气候寒冷,衣单被薄,他时常嘴里不停“冷哉、冷哉”地叫,于是就干脆把“冷哉”用作笔名。他用“冷哉”这个笔名发表的作品有章回小说《再生录》,小小说《帮助》《不堪造就》,说明文《根据地里打官司》等。
赵树理使用过的笔名约有100个,还包括“申甲由”“尚在”“常哉”等,每个笔名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从这些独特的笔名中,就可以窥见其作品的新颖独特与民族风格,正如其碑文所写:“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永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流传百世。”
(摘自《劳动午报》,潘光贤荐)
赵树理最早使用的笔名是“野小”。1930年秋天,赵树理流浪到太原。这年12月27日的晚上,他写了一首七言旧体诗《打卦歌》,于1931年1月14日刊登在《北平晨报》上。这首诗通过一位“憔悴游人”的问卜,描绘了那一年夏天南北大战期间山西社会的动亂衰败景象。诗中“憔悴游人”叙述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赵树理在那一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状况及其感受。曾在长治的山西省立第四师范读书的赵树理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除学籍,与比他高两级的同学王春一同跑到中条山的一座古庙避难。在家时,赵树理得到过父亲的传授,懂得一些中医知识。在庙里,他又向和尚学习,制造了一种健胃、利脾、宽胸、化实的丸药。数月后,王春要回学校去办理结业手续,赵树理便只身背着药袋,冒充江湖郎中,在山西与河南交界地区游乡串户,号脉贩丹。他制作的药很有效,颇受那一带农民的欢迎。《打卦歌》刊出时,署名便是“野小”。这以后,他又用这个笔名发表了长诗《歌生》和长篇小说《盘龙峪》的部分章节。赵树理这样解释“野小”的意思:他的父亲是“野大”——大农民,他自己则是个小农民,“野小”的意思就是村野里生长的小字辈。
1930年以前,赵树理一直使用自己的原名“树礼”。后来读了一些马列著作,又听进步同学讲了新经济学和新文艺观后,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转变,便将名字中的“礼”改为“理”。他对同窗好友史纪言说:“我就是要破掉封建社会的‘礼’,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他很重视这个“理”字,在以后发表的作品中无数次用它署名。1932年3月3日,他给史纪言等人写过一封信,就单署一个“理”字。有时他还将“理”字分解开来,成为“王甲土”。1940年,赵树理调到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其间写了《变了》《开河渠》等作品,发表时都署名为“王甲土”。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发表文章还时常使用这个笔名。
赵树理还有一个笔名叫“冷哉”,许多人都不解其意。他解释说:“这是我因为怕冷而特意起的名字。”原来在太行山时,气候寒冷,衣单被薄,他时常嘴里不停“冷哉、冷哉”地叫,于是就干脆把“冷哉”用作笔名。他用“冷哉”这个笔名发表的作品有章回小说《再生录》,小小说《帮助》《不堪造就》,说明文《根据地里打官司》等。
赵树理使用过的笔名约有100个,还包括“申甲由”“尚在”“常哉”等,每个笔名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从这些独特的笔名中,就可以窥见其作品的新颖独特与民族风格,正如其碑文所写:“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永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流传百世。”
(摘自《劳动午报》,潘光贤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