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工作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综合教学目标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急需各任课教师予以足够重视,并投入较多研究精力。鉴于此,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有必要基于科学研究分析而准确把握朗读教学的意义、特点等,同时对所教班级学生当前朗读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逐渐完善具体指导措施,促使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同时,推动其语文综合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纵观长期以来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际情况,很多教师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朗读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辅助手段,完全可以交由学生自己掌控,与此同时,有的教师虽然对语文朗读的重要性有一定认知,但他们所采用的具体指导措施却缺乏科学性,如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不注重灵活创新等。在上述情况下,学生不仅难以获得优质的语文朗读能力,无法促进自身语文知识理解与学科能力提升,还可能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厌烦情绪,阻碍自身综合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基于持续研究做出一定的创新改善,优化学生朗读实践行为,促进其语文综合学习目标的达成。
  一、小学语文学科朗读教学意义分析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朗读的意义与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此主要就其中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其一,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识字认字,而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朗读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反复练习记忆生字读音与结构的机会,这样更有益于学生联系上下文,切实理解掌握汉字意义。其二,在学习具体语文课文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准确理解把握文章蕴含的思想意义和情感主旨,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朗读,让学生有机会反复揣摩文章具体语句,融入自己的思想进行深入探究,最终顺利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其三,在科学朗读活动中,学生通常可以慢慢拓展探究思维、提升情感感悟能力等,这有益于其自身阅读语感提升到理想水平,为最终学科能力迅速发展增添良好助力。鉴于以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基于科学研究给予学生科学指引,提高学生朗读实践质量与效果,助力其综合学科能力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朗读指导策略
  (一)营造有益氛围,激发学生朗读实践参与兴趣
  实际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开展朗读活动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并在聚焦学生朗读专注力方面花费一定精力。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益的课堂氛围,将他们的朗读实践参与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燕子》这篇课文时,进入朗读教学环节,语文教师不能一味强调让学生自己反复进行朗读,而要基于学生兴趣做出一定的教学改变。首先,语文教师可以自己带着感情为学生朗读一遍,以自己的热情打破课堂沉闷气氛,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标准配乐朗读语音,引导学生模仿锻炼。最后,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练习,教师需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具体内容可以为:春日里,微风吹拂细柳,河面波光粼粼,乌黑的燕子飞来飞去……这样,教师就可以借助自己的情感感染以及动态声画元素,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有益的课堂氛围,充分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相关实践活动中,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保证朗读时间,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练习机会
  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课堂上进行朗读教学活动时,很多教师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了问题,如他们为了加快教学进度,给予学生极少的朗读时间,有时甚至使学生自主朗读实践流于形式,阻碍了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由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保证课堂朗读时间,这样有益于学生在充分自主的练习中提升相关能力与素养。
  例如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荷花》这篇课文时,经过基础讲解阶段,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时,教师就要科学把控时间的设定。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需提前根据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和《荷花》这篇课文的具体内容预设一个朗读练习时间,使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试读、练读,以在有效提高朗读能力的同时科学理解把握文章具体内容。然而这一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表现随时进行合理调控,如学生朗读练习情况不佳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延长朗读练习时间。由此,学生可以获得充分发挥自主权利的机会,有益于其包括朗读能力在内的学科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三)引用多样形式,优化学生朗读实践活动效果
  在平时学科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参与朗读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两点,即一味借助单一形式进行课文朗读,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很容易就会被消磨掉;不同的语文课文有其相对应的朗读形式,需要教师科学选择引入。综合上述分析,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创新,科学引用多样朗读形式,丰富学生朗读练习活动,以充分诱发他们实践兴趣的同时提高其朗读练习质量,最终指引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指引学生朗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时,语文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独立思索,体会诗句韵律与情感等,接着,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对答诵读,以彼此启发及纠正改进,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朗读实践热情。在带领学生基于《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整体诵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开具体朗读实践活动等等。上述朗读教学过程中,借助多样科学朗读形式的辅助,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获取优质的练习效果,更进一步为学生学科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增添良好动力。
  (四)重视激励评价,增强学生的语文朗读自信心
  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学科朗读教学工作时,要想达到预期目标,教师有必要持续挖掘学生积极配合的动力,以更加科学地践行诸多具体措施,提高学生朗读练习质量,而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信心就显现出了极大的必要性。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激励评价,益于学生在不断接受肯定中增强朗读自信心,助力其实践锻炼目标迅速达成。
  例如指引学生基于《火烧云》这篇课文展开实际朗读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一改传统严厉批评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激励评价行为。具体而言,将基础性朗读技巧以及朗读本篇课文时的注意事项全部传授给学生以后,一些学生可以迅速理解掌握,但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立即领会并体现于实际朗读行动,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点拨,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激励。以激勵评价为主持续展开相关教学活动,那么所教学生自然可以慢慢增强语文朗读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学习实践中,益于相关能力迅速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环节越来越重要,任课教师需要加大对相关教学实践的重视,并持续探究革新具体指导训练策略,以有效促使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大幅度提升,最终为其语文综合素养发展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步刚.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
  [2]王兴权.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
  作者简介:李霞,女,1982年生,贵州省修文人,大学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在老年骨性膝关节炎中使用骨科康复疗法合并普通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将其随机均
在实时仿真中一般希望能选择较大的积分步长.以保证能有足够的计算时间。本文将有关Runge-Kutta公式的绝对稳定域和截断误差问题化成了一个约束优化问题来处理。利用计算机寻
目的建立变形链球菌标准株及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模型,观察比较两菌株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物膜差异;通过对不同条件培养基中两菌株生长和生物膜差异的比较分析研究luxS基因在变
目的: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在脑外伤患者护理当中的效果探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外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脑外伤
玉米早播是有利的。Pendleton(1955)曾倡议在美国的玉米产区促进玉米早播:Ⅰ)可具有低穗位和良好抗倒伏力的矮杆植株;Ⅱ)籽粒易干燥,能及早收获;Ⅲ)可在晚夏天气干旱、炎热
本文论述了应用 BFS 算法求解有向图全部路径的思想和实现方法;提出了节点和“入座”的概念,解决了有向图路径总数的计算问题。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a of ​​usin
“导学案”伴随课改进入了我校课堂教学.“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开展“导学案”教学十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广,各大高校的教学模式纷纷在进行新的探索,其中“情景教学法”在各大高校中备受追捧,并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情景再现教学法相对于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突破了简单的单向式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而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具有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之中,让学生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主动探索中有选择性的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情景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从最优控制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用实验的手段求取步进电动机的最优控制脉冲序列的新方法,并且研制了相应的软、硬件,构成了微机控制系统。在微机的控制下,该系统既能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