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高血压病家庭用药的指导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它不仅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而且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在持续上升,且上升幅度在逐年递增。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还没有彻底的根治方法,控制血压仍以长期口服药物为主。我院对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用药的情况,由辖区责任医生进行追踪随访,结果表明,本组老年患者家庭用药依从性差,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8例,男49例;女29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岁,均符合WHO高血压标准。其中2期高血压病51例,3期高血压病27例,出院后分别在4周、8周由辖区责任医生进行随访,记录用药情况。
  2 结果
  78例患者住院期间,在医护人员监督下均能按医嘱服药,但出院4周后能完全按医嘱用药者71人,占91.03%,未能按医嘱用药者7例,占8.97%,出院8周后能按医嘱用药者53例,占67.95%。由此可见,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用药的依从性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3 讨论
  3.1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差 由于药物不能根治高血压病,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合理服用药物治疗,方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层次较低,对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的血压一降下来就停药,血压升高时再服药,使血压反复波动;有的因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减轻,就擅自停药,有的还随意改变治疗方案,依照别人的经验不规则的用药,对健康极为不利。
  3.2老年患者记忆力、认知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和认知分辨能力也随之减退,再加上老年人绝大部分同时患多种疾病,所用药物品种多,患者对药品的名称、剂量,使用时间和方法记忆不清,有时有的药物因剂型的改变,患者分辨不清,导致误服、漏服或多服的现象较普遍。
  3.3医源性因素的影响 老年人患病后求医心切,重复就医的机会多,由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沟通能力参差不齐,对患者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缺乏细致的询问,对所选用药物(联合用药)缺乏详细的介绍,使患者对治疗后出现的药物副作用产生畏惧感而自行调药或停药。
  3.4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老年人物质生活的中心,也是精神依托的對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家属对患者关心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和补充药物,也不能及时督促和协助病人在家按时服药。另一方面,农村患者经济条件还相对较低,同时门诊药费还未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范围,使部分患者难以长期承受药品费用,无法按医嘱坚持服药。
  4对策
  4.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存性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降压治疗的益处是通过长期控制血压达到的,所以要教育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降压治疗,在每个病人住院期间确立有效治疗方案并获得血压控制后,出院后仍应继续治疗,不可随意停止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要对高血压病人及其家属充分讲解长期用药、规律用药的重要性,病人的高血压健康知识越多,越易配合治疗用药[2]。只有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高血压治疗相关知识,对疾病不重视和擅自停药者说明高血压对其他器官的危害,才能保证主动配合用药,从而形成高血压防治的良性循环。
  4.2指导和督促患者按时正确用药 指导患者按照医嘱和药物的起效时间、患者动态血压测定的结果正确用药;督促患者及其家属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用法、用药时间及时用药;家庭成员要发扬我国传统美德,关心支持老年患者,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行为方式,较好地配合治疗,杜绝盲目迷信广告、偏方、秘方、洋药、新药等造成的滥用药、重复用药现象。由于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容易出现漏服药,家人可将每天需用的药物预先分放好,便于老人服用或建立服药卡片,将每天需服用的所有药物立于其上,确保安全用药和治疗效果。
  4.3 更新服务理念,提高责任医生整体素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血压的危害日益重视,辖区责任医生应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拓宽知识面,掌握较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各种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加强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的学习,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协同作用,把握宣教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最终达到降低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凤桃,杨丽洁.预防高血压的认识教育[J].家庭护士,2007;5(11):87~88
  [2] 冯俊娥,陈玉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7;6(11):30~31
  作者单位:321025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自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种社会因素导致人心理平衡破坏而引起躯体损害的表现。它与多种疾病有关,自杀行为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常见并发症, 自杀是抑郁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1992年Cooper等对这两种疾病的研究发现, 脑脊液中5- 羟色胺的代谢产物5- 羟吲唑醋酸( 5-HIHA) 浓度较低的患者企图自杀率较高,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20-50倍,约10%的患者死于自
期刊
手术是妇科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麻醉是施行手术时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时为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单纯全麻和复合硬膜外阻滞是妇科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本研究拟通过比较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妇科手术病人单纯全麻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的绩效,寻找妇科手术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普通X线片、CT扫描、核磁对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三种方法对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价值。结果:普查以普通X为主,高危病例宜采用分辨率更高的CT或者核磁检查。结论 MRI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临床上可根据情况合理应用。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普通X线片;CT扫描;核磁;诊断   【中图
期刊
【关键词】腹部术后;按摩;伤口及肠腔;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207-01    腹部手术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在妇产科同样存在,术后病人就仅采取何种有效的方法,既能减轻病人腹部伤口疼痛,又具可操作性,更能使病人产生舒适感。我院于2006年采用一种按摩疗法能有效解决此问题。  1 资料  我院于2006年1月~11月共收治
期刊
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但一些循证医学研究发现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上仅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不够的,还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糖尿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聚集了众多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中心性肥胖、高凝及慢性炎症状态等,这些危险因素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胰岛素抵抗作为代谢综合征存在的土壤,其不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环节,还
期刊
【关键词】小儿;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223-0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胰腺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为主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共同特征为突然发作的上腹剧痛、呕吐和血清淀粉酶增高。发病与胰液外溢入胰腺间质及其周围组织有关,疾病
期刊
心房颤动(房颤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且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栓塞并发症尤其是栓塞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老年患者年发病率可高达5%,为无房颤者的6倍。对伴有高危因素如近期有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史等的患者其脑卒中的发病率更高。房颤的病因,过去主要由瓣膜性心脏病引
期刊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在我国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西医对本病的研究较早,但在治疗方面仍属一个难题。临床表现为腹水出现后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困难和脐疝,病人及其痛苦。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的“鼓胀”或“单腹胀”范畴。早在《内经》中即有鼓胀证状和治疗的记载。《灵枢水胀》曰:“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67例IDA患者和33例正常人的网织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HLR%和未成熟网细胞指数IRF),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DA患者治疗前3个参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采用铁剂治疗后第3天HLR%和IRF两个参数开始升高,RET%参数第
期刊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病,而且病情凶险、变化快,易致呼吸肌麻痹,进而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中毒重要的死因之一现将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处理概况分析总结如下。  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是有机磷农药在体内与胆碱酯酶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使酶不能起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致组织中乙酰胆碱过量蓄积,使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严重患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