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入门之二 识谱要览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谱的命名
  家谱的命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几修等内容,如《汾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有地名、姓氏、几修。《六修严氏家谱》只有几修和姓氏。也有一些家谱将由何处迁来也标在名称上,如《锡山过氏浒塘派迁常支谱》,即由无锡迁至常州的过姓浒塘支派的家谱。还有一些则标上具体住处,如《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谱》,标明毗陵(武进县古名)修善里,以区别同县同姓家族。
  此外,还有一些家谱修成后,采用一些极为特殊的带有一定寓意的名称,如清代初年句容华渚修成华氏家谱54卷后,没有按照一般惯例命名,而冠名《华氏本书》,看了此书义例,方才了解到,这个名称的意义是为了正本求源。清光绪年间,钱日煦修成家谱十卷,命名为《吴越钱氏清芬志》,取义于两晋时陆机《文赋》中“诵先人之清芬”之意。民国年间,袁镛修成家谱《数典不忘》一卷,这是反《左传》中“数典忘祖”之意。像这类取名方式,并不常见,一般还是采用地名、郡望、姓氏、几修加上家谱字样来命名。
  家谱世系表
  世系表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像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避讳与谱禁
  避讳的出现,大约是在二三千年前的周代,秦朝时正式确定下来,避讳之举盛行于唐代,最严格的却还是清代康雍乾时期,读书临文,皆须避讳,如有违犯,定惩不贷。除君主名讳的本字及读音相同或字形相近的字须避讳之外,外戚、异国主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名字,以及父祖等尊者的名字也须避讳。避讳的方法通常是改字、改音、缺笔、空字和写“讳”字代替等。
  家谱中的避讳,在汉代就已出现,从保留至今的东汉时所立的<孙叔敖碑》和《赵宽碑》就可看出。此二碑为他人所立,在行文中对所叙人物,大部分称字而不称名,这是汉代人避尊者讳常用的一种方式。汉代以后的1000多年里,修谱中一般需要注意技术处理的仅仅是避讳问题。可到了清代,情况发生了变化,修谱时,不仅需要注意避讳,而且政府对谱书的内容、格式也有了些具体要求,一些内容被严格禁止,不能违背,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谱禁”。
  清代谱禁的内容主要表现在:1.祖先名字如果犯了庙号、御名、亲王名直至孔子名讳的,一律改用同音字以避之。2.在追溯祖先时,不准妄自攀援,只能以五世祖为始祖,或以带领全家或全族迁至当地的祖先为始祖。3.谱书结构上不准出现“世表”、“传赞”之类名目,以符合庶民身份。4.行文中遇到清代的年号,要换行抬一格写,有时考虑到不断换行,太浪费纸张,也可采用在本行空一格再写,以示尊崇。
  此外,文人惹祸全在笔端,因此,对于家谱中艺文类的文章要严加审查,只要有违碍文字,一律抽改,更有许多在此时新修的家谱,干脆取消这方面的内容,不要艺文类,以保无虞。
  皇室的家谱
  在所有的家谱之中,还有一种最为高贵也最为特殊的家谱,那就是皇帝的家谱,被称为玉牒。
  在历朝皇室家谱中,清代皇室的玉牒是唯一保存得最为完整和最为系统的。清代玉牒是入关以后方才开始编修的。据统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各类玉牒达2600余册,辽宁省档案馆也保存有内容大体相同的一份。
  纂修的组织工作由专门负责皇族事务的宗人府承担,每次纂修均先由宗人府提请“钦命”,允准后由专门开设的玉牒馆具体实施。玉牒馆是与方略馆相类似的非常设性临时机构,通常修谱开馆,谱成即撤,由于清代规定玉牒十年一修,玉牒馆也就十年一开。玉牒馆的正、副总裁由皇帝从宗人府宗令、宗正和满汉大学士、礼部尚书、侍郎、内阁学士中挑选,另委任大学士一人任领催,负责玉牒馆与皇帝间的联系。以宗人府丞担任管校官、提调官,纂修官则由宗人府中理事官和满汉主事、内阁侍读、翰林学士及礼部司官担任,有时人数多达五六十人。玉牒修成之后,进呈皇帝,皇帝阅后认可,抄出副本,分送各处,同时,议叙、封赏与事人员,玉牒方告修成,玉牒馆撤销。十年续修时再援前例,修完即撤,每次纂修均兴师动众,耗资巨大。
  与民间家谱纂修不同,民间家谱的续修是在原本基础之上,增加新的资料,重新增删,修成一部新谱。新谱、旧谱,详略不一,同时并存。而玉牒的续修,旧本不动,另作新谱,每次续修,均将前谱再抄一份,然后用红笔在末尾添上新生者,用墨笔将上次修谱后死亡者改为黑色。新谱完全包括了旧谱的内容,可以取代旧谱。
  清代玉牒,在内容上,有宗室玉牒和觉罗玉牒之别。顺治年间规定,清代皇族从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算起,其直系子孙后代为大宗,称为“宗室”;显祖的兄弟及叔伯兄弟的子孙后代即兴祖、景祖的后代为小宗,称为“觉罗”。宗室、觉罗平时就有区别,宗室腰束黄带子,俗称黄带子宗室,觉罗腰系红带子,俗称红带子觉罗。反映在玉牒上,宗室玉牒为黄色封面,觉罗玉牒为红色封面,以示区别。无论是宗室还是觉罗,男女均不同册,分别载于不同名称的玉牒之中。
  从编排方式上,清代玉牒有横格玉牒和直格玉牒两类,横格表示支系,直格表示辈份,二者在内容上详略不一,编排上各有所长,互相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玉牒体系。横格玉牒不录女子,分为宗室子孙横格玉牒(亦称列祖子孙宗室横格玉牒)和觉罗子孙横格玉牒两种。
  特殊的家谱
  在家谱类型中,还有些较为特殊的家谱。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个人如没有后裔,通常会从本姓或外姓子弟中领养一个男孩,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从夏侯家被领养到曹家的。
  按说从外姓领养的后代不能入家谱,可自己既姓了别人的姓,也要生儿育女,形成家族延续,数代之后,要修家谱,又不能恢复原来的姓,只好将本姓和过继之姓均在家谱名称上列出,如明初时修的《袁朱宗谱>。始祖朱梓、本姓袁,后过继给舅父朱德敏为子嗣,五世以后,子孙修谱时,向明太祖请求恢复本姓袁,没有同意,最后只得以“袁朱”命名,此谱到清朝一共修过八次,均冠以《袁朱宗谱》之名。清道光年间,李召棠修成的《周李合谱》,光绪年间何乘势等修的《方何宗谱》等也都属于这种情况,这是家谱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记录本家族所有庶母的极为特殊的家谱类型。封建时代,妾在家族中是没有地位的,反映到家谱上,通常是不被收录,除非生有儿子,方才被收入。即使收入著录,内容也极为简单,仅为某氏,所生子女人数、名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上不去。
  与此相反,明朝万历年间,金应宿修有六卷本的专门记录本家族各支庶母132人的庶母谱—《珰溪家谱外戚篇》,清代乾隆年间所修的《芝英应氏宗谱》后也附有庶母譜,上谱的庶母每人均有小传,内容包括姓名、籍贯、父名、生卒年月日时、葬所、子女,以及懿行、诗文等。
  家谱是一种被供奉于祠堂,接受族人祭拜的极为正式的家族文献.在这种文献中,正式确立了庶母在封建家族中的地位,不能不引起后人的重视,可以这么认为,庶母谱的出现,对于中国传统礼教是个冲击,然而,这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后代似乎也没有仿照者。
其他文献
1月2日,新的一年刚来,多数人还沉浸在总结与展望的氛围中,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却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寻祖公告”:“家族解放前系湖南省湘潭县刘氏族人,太爷爷在此出生,后因故移居江苏!因太爷爷和爷爷去世较早,目前只留下有限信息——湘潭刘氏钟灵堂,父亲大人吩咐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家族族谱,请老湘潭县的刘氏族人互相转告,万分感谢!”此外,刘强东还公布了堂号:钟灵堂;已知辈分:忠义志强,福玉安详。  有网友评论
期刊
潮州洪氏说明其纂谱的旨要:“穷本溯源,敦宗睦族,将使尊卑不失序,昭穆不紊乱,相亲相爱,团体固结,而立于社会优胜之地位。”并这样描绘族谱兴修之后的情形:“昭穆既序,则和气融融,团体固结,自兹以后,教育实业,农工商贾,以及社会上种种公益,必不仰助于他人,而自治备发,努力发展,凡为社会害,为家族羞者则谨饬戒省,使家族日有荣光。”  三世不修爹谱为不孝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京
期刊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宗族谱牒是以记录宗族世系源流为主、收集登载其他宗族文件为辅的一种文献。谱牒性文献可以有多种名称,如宗谱、族谱、家谱、世谱等,也可单独称作“谱”。  家谱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关于家谱的起源,始终没有定论,不过,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商代产生了谱牒性文件——以表格形式记录家族世系人物的家谱。在《中国宗族研究入门》-书中,作者钱杭对“谱”做
期刊
家谱是否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在地球上的人类是否用同样的方式记录着世世代代?其实,家谱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对蒙谱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传统上,家谱在日本是上层社会的一种标识,我们通常能够看到的家谱大多是代表育社会劈份池位的皇室、旧武士、大名、将军、财阀等豪族的家谱,家谱上详细地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出生与死亡日期、功德与逸闻轶事。  日本战国时代,为了家族的
期刊
前一阵子朋友圈被《前任3》电影刷屏,被好奇心驱使下我也走进了电影院。戏好戏坏不是我评说的主题,戏的结尾似乎圆满又有些遗憾: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女主角嫁给了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而不是最爱的那个男人;男主角兜了一圈发现天涯何处又见芳草。爱情就是这么让人难以捉摸。  缠绵悱恻的爱情似乎是人类文化现象中唯一跨越地域、种族甚至跨越人神的永恒主题。既是永恒的,自然并无定式可循。千古颂扬的爱情是一种典型的亲密关
期刊
伴随着事业继承,两代人间的冲突是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最近日本大塚家具、韩国乐天集团等大型家族企业也频繁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根据过去的研究,两代人之间的冲突问题在家族企业中非常容易出现,而这也是导致企业衰弱的重要原因。另外,如果正确处理好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也有可能利于继承者形成新的价值观,以及产生创新。  仅仅从商业的层面说不清楚事业继承的问题  家族企业,通常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一致的企业。家族企业是
期刊
二战期间希特勒德国的种族政策对德国人才的保有产生了毁灭性作用。但是,在德国人才流失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德国重建工作依旧非常迅速,很快恢复了元气,进而成为整个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这其中的奥妙不仅仅源自我们熟知的那些知识精英,更在于德国庞大的以市民工匠为代表的德国国民。  一个强大的联邦德国很快就屹立在曾经的废墟之上,这显然要归功于德国人民的勤劳与坚忍。因此一个国家的性格并不会因为一场战争而改变,同样一
期刊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族企业步入传承阶段,维拉德家族企业的经营战略值得借鉴。这是一家由同一个家族拥有并掌控超过220年的中型冶金企业。创立之初,这家企业经营的是单一产品。后来,创始人及后代开始涉足其他业务,不过,他们始终坚守同一个核心业务。  维拉德米金公司(VMC)自从1796年创办以来,一直在法国的同一个村庄生产金属元件。在连续两个世纪对企业的拥有和掌控下,维拉德家族形成了在冶金行业里的专业地位
期刊
《汉书》中提道:“重土安迂,黎民之幸;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这是以农耕经济为支撑的中古时期中华民族生动的现实写照,彼时绝大多数人以土地为基础,以血缘为联系,群居传续。在“安土重迁”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人们流动性低,同一宗族的聚集性强,“家族”在这样的传统社会结构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首先依赖的是自己的家庭或者家族。一般来说,一个家族常常表现为同一祖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集在某一
期刊
大约在2012或2013年左右,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的概念才开始比较系统地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就像智能手机以及很多高新科技产品一样,这个概念和相关服务很快就在中国流行起来。2017年11月底的时候,我在百度上用“家族办公室”当作关键字搜寻了一下,竟然找到了150多万个条目。2017年6月,广东深圳的家族办公室从业者还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家族办公室促进会。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家族办公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