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陈述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力造一个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轻生等案例频频发生。随着大学生群体中80、90后独生子女的增多,必然会对学生自身,也会对负责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以及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业问题
在校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第一位。但现今的大学生或许将近本末倒置的边缘,似乎已经淡化了学习。很多学生的想法就是通过即可,不求高分,期末临阵磨枪也能如其所愿。甚至不少学子认为理论学之无用,还不如不学。焉知没有理论的积淀,哪有能力的提升,如果想当然注重实践,那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其中的问题有五: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兴趣无存;学习动机不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
2.人际关系问题
开放的环境,信息的传递,将人际关系的夸大化宣传,大学生心理是急切结交良友,渴望获得友谊,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可是,许多人际上的缺点不容忽视,如嫉妒、自我为中心、自卑、多疑等。由于各自的性格不同,了解不多,在结交朋友之时会不理想,不愿、不善或不敢交往导致心理冲突,就算时下成功,也只是表面罢了,欲速则不达。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
3.恋爱、性教育问题
生活较轻松的大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异性接触交往,恋爱问题将随之而来。在大学期间,真正的爱情故事虽并不少见,也有不少是真切地爱着对方。但随着时间的变迁,爱的内涵会逐渐变味,最后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道德责任丧失、学业荒废、人际关系受阻、经济开销过大等。在性教育方面,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性角色观念和行为向位发生变化,一方面是生理内在欲望,另一方面是责任与道德的制约,造成许多学生没有适当的调节,心理不适则出现矛盾。
4.生活适应、特殊群体问题
有言: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大学生活中,想独立,则必须要自立。部分学生生活费用不会合理分配,自身事务也需别人提醒,对宿舍生活不是很适应。特殊群体,这里主要是指经济状况不佳,身体有先天缺陷的。这些学生若没有很好的心理疏导,会导致自卑情结,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对之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5.情绪、焦虑问题
知识面广大、人文环境宽松的大学校园促使学生的需求多元化,自身的情感自然变得丰富,在日常活动之中,会遇到很多烦心事,不顺心之事,也会遭遇挫折。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易波动而不稳定。
6.网络、电子设备问题
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对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一方面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一种工具的熟悉;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学子对网络沉迷与依赖。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游戏、影视、网游、聊天交友、微博、网页浏览上,总是抓着鼠标不放,使用电子设备打发很多闲暇的时间。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降低,对事情的解决方法程序化,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人原因
(1)心理原因。自我评价能力不足,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大学阶段,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存在片面性。对周围的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旦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并不是理想中的自己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占有特殊的地位,喜欢表扬,缺乏锻炼,经不起挫折,人生的理想、信念容易发生动摇,遇到困难、挫折容易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自卑失落;还有少数大学生自身存在着严重的人格缺陷,这种学生往往心情压抑,行为消极,觉得生活缺乏意义,严重时出现伤人或自杀行为。
(2)生理因素。大学生个体的疾病和缺陷,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有的大学生长相不好、个子太矮小、体态太胖等,都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青春期的情感困惑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都处于后青春时代,有着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性的满足,渴望接近异性,但他们心理发展仍属于未成熟期,对感情的处理和把握能力弱,一些不正确的恋爱观念等都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2.环境原因
(1)学校因素。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陈旧,大多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发现、疏导和解决。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对就业思想准备和认识分析能力不足,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2)家庭因素。我国的家庭教育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对孩子的心灵关爱及对孩子尊重过少,家长包办了孩子除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缺乏思想认知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等因素,更会使部分学生造成自卑、痛苦、嫉妒、逆反等不良心理反应。
(3)社会因素。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信息流通全球化、物质追求最大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少学生形成了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滋生,导致学生意志消沉,甚至堕落。社会责任的压力、家庭责任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现代社会不断加快节奏所带来的压力等是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当代大学生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常常感到茫然、疑惑、混乱,心理失衡再所难免。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完善的人格;要加强对学生的“三自”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咨询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心理咨询:对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重在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对生活比较平稳,没有经历过困难、挫折的同学提高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对适应周期较长、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对没有主人翁意识的同学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对做事只从自身角度考虑,缺乏大局观念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
3.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新生入学后,学校应当组织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统一建立心理档案,筛选出高危人群,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同时,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积极给予心理咨询与辅导。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团结精神,使学生注重集体荣誉,能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注入到学生活动中去。学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为广大学生提供高雅、健康、丰富的精神大餐。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新一代大学生一定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控制和把握自己,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许伟民,邹锦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08,(05).
[2]毛晨丽.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才智,2012,(05).
[3]谭福信.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
2011,(0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轻生等案例频频发生。随着大学生群体中80、90后独生子女的增多,必然会对学生自身,也会对负责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以及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业问题
在校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第一位。但现今的大学生或许将近本末倒置的边缘,似乎已经淡化了学习。很多学生的想法就是通过即可,不求高分,期末临阵磨枪也能如其所愿。甚至不少学子认为理论学之无用,还不如不学。焉知没有理论的积淀,哪有能力的提升,如果想当然注重实践,那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其中的问题有五: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兴趣无存;学习动机不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
2.人际关系问题
开放的环境,信息的传递,将人际关系的夸大化宣传,大学生心理是急切结交良友,渴望获得友谊,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可是,许多人际上的缺点不容忽视,如嫉妒、自我为中心、自卑、多疑等。由于各自的性格不同,了解不多,在结交朋友之时会不理想,不愿、不善或不敢交往导致心理冲突,就算时下成功,也只是表面罢了,欲速则不达。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
3.恋爱、性教育问题
生活较轻松的大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异性接触交往,恋爱问题将随之而来。在大学期间,真正的爱情故事虽并不少见,也有不少是真切地爱着对方。但随着时间的变迁,爱的内涵会逐渐变味,最后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道德责任丧失、学业荒废、人际关系受阻、经济开销过大等。在性教育方面,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性角色观念和行为向位发生变化,一方面是生理内在欲望,另一方面是责任与道德的制约,造成许多学生没有适当的调节,心理不适则出现矛盾。
4.生活适应、特殊群体问题
有言: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大学生活中,想独立,则必须要自立。部分学生生活费用不会合理分配,自身事务也需别人提醒,对宿舍生活不是很适应。特殊群体,这里主要是指经济状况不佳,身体有先天缺陷的。这些学生若没有很好的心理疏导,会导致自卑情结,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对之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5.情绪、焦虑问题
知识面广大、人文环境宽松的大学校园促使学生的需求多元化,自身的情感自然变得丰富,在日常活动之中,会遇到很多烦心事,不顺心之事,也会遭遇挫折。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易波动而不稳定。
6.网络、电子设备问题
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对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一方面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一种工具的熟悉;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学子对网络沉迷与依赖。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游戏、影视、网游、聊天交友、微博、网页浏览上,总是抓着鼠标不放,使用电子设备打发很多闲暇的时间。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降低,对事情的解决方法程序化,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人原因
(1)心理原因。自我评价能力不足,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大学阶段,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存在片面性。对周围的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旦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并不是理想中的自己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占有特殊的地位,喜欢表扬,缺乏锻炼,经不起挫折,人生的理想、信念容易发生动摇,遇到困难、挫折容易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自卑失落;还有少数大学生自身存在着严重的人格缺陷,这种学生往往心情压抑,行为消极,觉得生活缺乏意义,严重时出现伤人或自杀行为。
(2)生理因素。大学生个体的疾病和缺陷,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有的大学生长相不好、个子太矮小、体态太胖等,都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青春期的情感困惑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都处于后青春时代,有着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性的满足,渴望接近异性,但他们心理发展仍属于未成熟期,对感情的处理和把握能力弱,一些不正确的恋爱观念等都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2.环境原因
(1)学校因素。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陈旧,大多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发现、疏导和解决。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对就业思想准备和认识分析能力不足,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2)家庭因素。我国的家庭教育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对孩子的心灵关爱及对孩子尊重过少,家长包办了孩子除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缺乏思想认知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等因素,更会使部分学生造成自卑、痛苦、嫉妒、逆反等不良心理反应。
(3)社会因素。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信息流通全球化、物质追求最大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少学生形成了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滋生,导致学生意志消沉,甚至堕落。社会责任的压力、家庭责任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现代社会不断加快节奏所带来的压力等是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当代大学生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常常感到茫然、疑惑、混乱,心理失衡再所难免。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完善的人格;要加强对学生的“三自”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咨询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心理咨询:对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重在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对生活比较平稳,没有经历过困难、挫折的同学提高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对适应周期较长、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对没有主人翁意识的同学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对做事只从自身角度考虑,缺乏大局观念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
3.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新生入学后,学校应当组织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统一建立心理档案,筛选出高危人群,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同时,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积极给予心理咨询与辅导。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团结精神,使学生注重集体荣誉,能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注入到学生活动中去。学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为广大学生提供高雅、健康、丰富的精神大餐。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新一代大学生一定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控制和把握自己,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许伟民,邹锦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08,(05).
[2]毛晨丽.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才智,2012,(05).
[3]谭福信.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