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想象,可能对许多语文老师来讲,近似“务虚”,但就其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而言,显然是不可或缺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四大核心要素之一,而同時,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与文化传承,又有哪一样离得开审美想象呢?
作家曹文轩担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他曾直言,之前的语文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不是很理想”,新教材更注重教材的人文精神和语文性,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听过两次曹文轩的现场讲座(也整理过七八千字的讲话录音),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来谈写作中的“无中生有”,强调在写作中,“无中生有”是“褒义词”,而文学大概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文学的主要手段就是想像、虚构和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就是“无中生有”。
那么,这种审美想象力从哪里来?曹文轩谈学生作文,也说好作文靠“凝视”,只有仔细打量、凝视这个世界,才能发现它的无比丰富与美妙,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不妨从热爱生活入手。立足教材和课堂的主阵地,多方关联真实的自然和生活,借以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一、从课桌到天空,考前考后的三个小故事
对老师和学生而言,考试始终都是绕不开的要务。有时候,简单地看起来,考试与审美,与想象,好像不能完全一致,难以“兼得”。
某次考试前,从朋友圈里看到,本校一位大家都非常敬重的语文前辈周忠敏老师发了这样的内容:“周二(当日考试)过完带娃娃们去植物园走走,纯走,不写作文。路边的细叶榄仁短短两月完成了长叶、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植物园的芒果树上已满是芒果;错过了石榴开花,不能再错过石榴结果……”
而考完当晚,我随手抓拍了一组晚霞的图,投给孩子们看,标题为“今日的晚霞”,我的意图是告诉学生,每刻的晚霞都是永不可复制的,甚至“普通”的晚霞,当你“凝眸”时,都能发现大美。是的,他们从教室屏幕上看到时都爆发出惊呼,其实呢,就是窗外天空刚刚发生的故事而已。当时正好有位做事认真的同事,给我发来信息,说自己每天早出晚归,花大把时间在教学和辅导上,奈何学生就是不上进云云,我顺手也把这些图当作回复发过去,建议稍微换个方向或方式,让课堂,让自己跟孩子们的相处都能更快乐一点儿。同事感叹说“做您的学生真幸福!希望我的孩子未来也能遇到像您这样有大爱的好老师”。当然是过奖了,我在回复时引用了日本记录片《人生的果实》的一句话:缓慢而坚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我坚定地认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类似的经历,多年前也曾发生过一次。那是6月底期末复习的时候,晚修第一节课,晚霞上来了,教室内外红彤彤一片,感觉正如冯唐所说的“内心肿胀”,于是跟班上孩子们丢下书本,离开课桌,一起看了大半节课。楼上楼下,好一阵喧哗。后来班上好几个孩子都写了这个内容,集中登在当周的班级作文周报上。
我在当时的微博里记了这件事:台风要来,闷在教室里吹冷气。晚修布置了学生复习二类字。教学楼是如四合院般围成个天井状。天色尚明,有学生注意到外头对面墙上映出的粉红晚霞。叫学生稍安勿躁,我自出去看了看,奇美,惊叹。想想二类字早晚见,晚霞可就一会儿功夫。遂宣布,看晚霞去。齐奔去走廊西头。
大美无言。孩子们的嘴巴却是一刻不停。更兼楼上楼下奔走,似乎还会有更合适的观赏角度——自然也会错过一些急速变化中的美。我倚着楼廊尽头向西的铁栏,看落日形成的巨大射线如长剑刺破苍穹,云霞变幻,七彩铺陈。群鸟掠过彩霞,如黑色剪影,风中欹斜。忽听一个孩子叹道:“唉,不知我妈妈看到没有?”
班上两个孩子那时写的同题作文《夏天最美是黄昏》,后来陆续发表在《阅读与作文》和《作文周刊》杂志上。
那届孩子现在大多已经上大学了。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跟这一届孩子们,都记住了生命中的这个黄昏(大概没有人会记得那次期末考试的成败吧)。——感到莫名巧合的是,“五一”假期行文至此,看到QQ空间里,那届学生中一个叫江龙的孩子刚刚上传了完整的落日和晚霞的图片。跟他聊到此事,他说“是的,不会忘记”。
二、
作家曹文轩担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他曾直言,之前的语文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不是很理想”,新教材更注重教材的人文精神和语文性,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听过两次曹文轩的现场讲座(也整理过七八千字的讲话录音),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来谈写作中的“无中生有”,强调在写作中,“无中生有”是“褒义词”,而文学大概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文学的主要手段就是想像、虚构和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就是“无中生有”。
那么,这种审美想象力从哪里来?曹文轩谈学生作文,也说好作文靠“凝视”,只有仔细打量、凝视这个世界,才能发现它的无比丰富与美妙,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不妨从热爱生活入手。立足教材和课堂的主阵地,多方关联真实的自然和生活,借以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一、从课桌到天空,考前考后的三个小故事
对老师和学生而言,考试始终都是绕不开的要务。有时候,简单地看起来,考试与审美,与想象,好像不能完全一致,难以“兼得”。
某次考试前,从朋友圈里看到,本校一位大家都非常敬重的语文前辈周忠敏老师发了这样的内容:“周二(当日考试)过完带娃娃们去植物园走走,纯走,不写作文。路边的细叶榄仁短短两月完成了长叶、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植物园的芒果树上已满是芒果;错过了石榴开花,不能再错过石榴结果……”
而考完当晚,我随手抓拍了一组晚霞的图,投给孩子们看,标题为“今日的晚霞”,我的意图是告诉学生,每刻的晚霞都是永不可复制的,甚至“普通”的晚霞,当你“凝眸”时,都能发现大美。是的,他们从教室屏幕上看到时都爆发出惊呼,其实呢,就是窗外天空刚刚发生的故事而已。当时正好有位做事认真的同事,给我发来信息,说自己每天早出晚归,花大把时间在教学和辅导上,奈何学生就是不上进云云,我顺手也把这些图当作回复发过去,建议稍微换个方向或方式,让课堂,让自己跟孩子们的相处都能更快乐一点儿。同事感叹说“做您的学生真幸福!希望我的孩子未来也能遇到像您这样有大爱的好老师”。当然是过奖了,我在回复时引用了日本记录片《人生的果实》的一句话:缓慢而坚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我坚定地认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类似的经历,多年前也曾发生过一次。那是6月底期末复习的时候,晚修第一节课,晚霞上来了,教室内外红彤彤一片,感觉正如冯唐所说的“内心肿胀”,于是跟班上孩子们丢下书本,离开课桌,一起看了大半节课。楼上楼下,好一阵喧哗。后来班上好几个孩子都写了这个内容,集中登在当周的班级作文周报上。
我在当时的微博里记了这件事:台风要来,闷在教室里吹冷气。晚修布置了学生复习二类字。教学楼是如四合院般围成个天井状。天色尚明,有学生注意到外头对面墙上映出的粉红晚霞。叫学生稍安勿躁,我自出去看了看,奇美,惊叹。想想二类字早晚见,晚霞可就一会儿功夫。遂宣布,看晚霞去。齐奔去走廊西头。
大美无言。孩子们的嘴巴却是一刻不停。更兼楼上楼下奔走,似乎还会有更合适的观赏角度——自然也会错过一些急速变化中的美。我倚着楼廊尽头向西的铁栏,看落日形成的巨大射线如长剑刺破苍穹,云霞变幻,七彩铺陈。群鸟掠过彩霞,如黑色剪影,风中欹斜。忽听一个孩子叹道:“唉,不知我妈妈看到没有?”
班上两个孩子那时写的同题作文《夏天最美是黄昏》,后来陆续发表在《阅读与作文》和《作文周刊》杂志上。
那届孩子现在大多已经上大学了。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跟这一届孩子们,都记住了生命中的这个黄昏(大概没有人会记得那次期末考试的成败吧)。——感到莫名巧合的是,“五一”假期行文至此,看到QQ空间里,那届学生中一个叫江龙的孩子刚刚上传了完整的落日和晚霞的图片。跟他聊到此事,他说“是的,不会忘记”。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