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想象,从热爱生活入手

来源 :师道(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19900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想象,可能对许多语文老师来讲,近似“务虚”,但就其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而言,显然是不可或缺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四大核心要素之一,而同時,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与文化传承,又有哪一样离得开审美想象呢?
  作家曹文轩担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他曾直言,之前的语文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不是很理想”,新教材更注重教材的人文精神和语文性,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听过两次曹文轩的现场讲座(也整理过七八千字的讲话录音),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来谈写作中的“无中生有”,强调在写作中,“无中生有”是“褒义词”,而文学大概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文学的主要手段就是想像、虚构和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就是“无中生有”。
  那么,这种审美想象力从哪里来?曹文轩谈学生作文,也说好作文靠“凝视”,只有仔细打量、凝视这个世界,才能发现它的无比丰富与美妙,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不妨从热爱生活入手。立足教材和课堂的主阵地,多方关联真实的自然和生活,借以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一、从课桌到天空,考前考后的三个小故事
  对老师和学生而言,考试始终都是绕不开的要务。有时候,简单地看起来,考试与审美,与想象,好像不能完全一致,难以“兼得”。
  某次考试前,从朋友圈里看到,本校一位大家都非常敬重的语文前辈周忠敏老师发了这样的内容:“周二(当日考试)过完带娃娃们去植物园走走,纯走,不写作文。路边的细叶榄仁短短两月完成了长叶、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植物园的芒果树上已满是芒果;错过了石榴开花,不能再错过石榴结果……”
  而考完当晚,我随手抓拍了一组晚霞的图,投给孩子们看,标题为“今日的晚霞”,我的意图是告诉学生,每刻的晚霞都是永不可复制的,甚至“普通”的晚霞,当你“凝眸”时,都能发现大美。是的,他们从教室屏幕上看到时都爆发出惊呼,其实呢,就是窗外天空刚刚发生的故事而已。当时正好有位做事认真的同事,给我发来信息,说自己每天早出晚归,花大把时间在教学和辅导上,奈何学生就是不上进云云,我顺手也把这些图当作回复发过去,建议稍微换个方向或方式,让课堂,让自己跟孩子们的相处都能更快乐一点儿。同事感叹说“做您的学生真幸福!希望我的孩子未来也能遇到像您这样有大爱的好老师”。当然是过奖了,我在回复时引用了日本记录片《人生的果实》的一句话:缓慢而坚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我坚定地认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类似的经历,多年前也曾发生过一次。那是6月底期末复习的时候,晚修第一节课,晚霞上来了,教室内外红彤彤一片,感觉正如冯唐所说的“内心肿胀”,于是跟班上孩子们丢下书本,离开课桌,一起看了大半节课。楼上楼下,好一阵喧哗。后来班上好几个孩子都写了这个内容,集中登在当周的班级作文周报上。
  我在当时的微博里记了这件事:台风要来,闷在教室里吹冷气。晚修布置了学生复习二类字。教学楼是如四合院般围成个天井状。天色尚明,有学生注意到外头对面墙上映出的粉红晚霞。叫学生稍安勿躁,我自出去看了看,奇美,惊叹。想想二类字早晚见,晚霞可就一会儿功夫。遂宣布,看晚霞去。齐奔去走廊西头。
  大美无言。孩子们的嘴巴却是一刻不停。更兼楼上楼下奔走,似乎还会有更合适的观赏角度——自然也会错过一些急速变化中的美。我倚着楼廊尽头向西的铁栏,看落日形成的巨大射线如长剑刺破苍穹,云霞变幻,七彩铺陈。群鸟掠过彩霞,如黑色剪影,风中欹斜。忽听一个孩子叹道:“唉,不知我妈妈看到没有?”
  班上两个孩子那时写的同题作文《夏天最美是黄昏》,后来陆续发表在《阅读与作文》和《作文周刊》杂志上。
  那届孩子现在大多已经上大学了。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跟这一届孩子们,都记住了生命中的这个黄昏(大概没有人会记得那次期末考试的成败吧)。——感到莫名巧合的是,“五一”假期行文至此,看到QQ空间里,那届学生中一个叫江龙的孩子刚刚上传了完整的落日和晚霞的图片。跟他聊到此事,他说“是的,不会忘记”。
  二、
其他文献
学校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担当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校长应正视农村学校教师的发展现状,积极探究如何引领教师走专業发展之路,致力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  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的是自身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就目前新课程改革形势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教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小学生的心灵是丰富而又复杂的。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学生复杂的精神世界,通过学生心理的研究进而发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发挥自己的优点。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备受歧视的学生,很多都存在自卑心理。
期刊
一、讲好模范人物故事的时代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政教育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个体思想素质的基本要素。从2019年来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的人物的故事里,我们能深深地感受“中国精神”:自强不息、吃苦耐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学生讲这些人物的故事,就是在给学生打一支“强心针”,用身边的模范人物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
期刊
广东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发文,通过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和资源,推动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原则上全省县(市、区)在2021年前按标准完成建设。本文基于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一线实践,探讨构建方法和做法,阐述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教科研训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一、有效推进的源头在于认识和协调  思想认识的高度和部门协调的力度是进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构建的重要保证
期刊
正面管教是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体系,由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和琳·洛特等教育专家发展完善,倡导“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模式。简·尼尔森说,“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寻求归属感与价值感”,这也是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本文通过疫情时期一位学生的个案研究,提出培养学生归属感与价值感的有效策略。  一、研究个案背景分析  2020年1月,由于新冠疫情,学生不能像平时一样,按时返回
期刊
学生是我国的未来与希望,是建设祖国的后备力量,学校良好的道德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将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融进并渗入学校德育工作上,不但符合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导向性,也是落实与贯彻智能化教育思想的形象反映。要切实推动学校德育水平的全面提升,还需把握这一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最大程度上挖掘并发挥出其潜在的德育价值。  一、认真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提升政治认同文化教育  在不
期刊
在农村小学,“教师讲,学生倾听;教师教,学生跟做;教师授,学生接受”这类传统机械的方式一直出现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实践之中。这些机械简单的方式必须改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进行道德教育教化、法治约束,德治和法治相促进的主阵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新教材提倡体验式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究
微视频应用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已经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并有了较为广泛的推广,然而在劳技课程的实践,却远远落后于其它课程。劳技课作为一门以操作实践为主导学习方式的中小学课程,其实施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更适宜使用微视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于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1.实践目的、内容与对象  (1)实践目的:探究在劳技课堂上使用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翻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