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内外对于幼儿阅读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世界”的召唤。我们可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家长在重视幼儿早期的阅读,但往往只是利用图书引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技能,而忽视了图画书本身的绘画欣赏性和艺术语言的表现性。
与国内相比,英、美、日等国的幼儿图画书不仅出版发行量大,阅读受众多,而且故事的题材广泛,绘图的制作精美,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彭懿教授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就推荐了世界经典的64本图画书,让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图画书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其美术的审美价值也同样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学习。因为,优秀的图画书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让孩子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更能让孩子直接得到美感的熏陶和发展。近年来,国内的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些优秀的经典的图画书从绘画到印刷和装帧水平都较之前的有了很大的提高,适合幼儿进行欣赏。
从学前艺术教育的角度来看,图画书可以说是儿童接触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最方便,最自然的门径。而引导幼儿艺术鉴赏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包含各式各样风格与技巧的儿童图画书。“图书角”一直是幼儿园学习环境设计之主要学习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儿童图画书的蓬勃发展以及对于早期阅读的重视,将图画书运用于教学现场已是普遍的趋势。一直以来,艺术活动在学前教育的开课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幼儿的艺术学习活动往往会牵涉图像认知与传播信息的理解与应用,这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丰富幼儿的美术创作与审美经验,并有助于幼儿的图像认知与视觉语言的表达和沟通能。美国教育学家艾斯纳认为:艺术学习主要在于提高三方面的能力:1、发展创造艺术形式的能力;2、发展美感知觉的能力;3、透过文化现象解艺术的能力。然而,由于幼儿语言发展、文字概念的不足,多数教师偏重以绘画、体造形等艺术活动发展与评价幼儿艺术的能与学习状况,往往忽略视觉艺术欣赏与审美活动对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性与价值。
从一些幼儿园教师运用图画书教学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基于生活教育的目的,多会运用图画书于教学中并且都能以求达到最佳的功效。但是,教师在图画书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文字”概念的解说,而忽略“图画”所具有的艺术特质可能带给儿童的美感素养的熏陶。然而,对于还不识字的幼儿而言,可以透过阅读图画书扩充生活知识。的确,图画书是幼儿认知过程中的第一种文字,孩子可以透过内容丰富的图画书扩展视野和认知范围。而且,让学龄前幼儿多看图画书,可以引导幼儿领会语言的声音及意义;但是我们也可以借着图画的阅读,点开他的心智,扩大其生活知觉,建立其视觉美感的基本经验。这也是图画书的阅读在当前幼儿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体现。
有鉴于目前幼儿在图画书阅读中视觉艺术欣赏与美感培养的不足,研究者欲借助图画书在幼儿园广泛运用的优势,探讨阅读图画书对于幼儿美感发展的影响与帮助,期待能给幼教工作者及家长在运用图画书教学时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 图画书的定义与特点
这里还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就是插图书。图画书主要是为尚不具备流畅阅读能力的孩子创作的,在图画中叙述故事;有插图的书大都是为已具有流畅阅读能力的孩子创作,只是丰富正文的说明性。彭懿教授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对图画书的定义是: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这是图画书的一个典型特点。此外,图画书还强调画面的连贯,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彭懿把图画书的作者比喻成导演,作者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而判断两者的一个简易方法是:给孩子读完一遍正文后,孩子能否只看图画就基本正确地复述整个故事。
图画书应具有下列特质:儿童性;艺术性(又分为文字的艺术性和图画的艺术性);教育性;传达性(主要是指文字和画面中具有象征、隐喻意义)趣味性。
二、 图画书的种类及功能
图画书的种类可分为字母书,概念书,知识书,无字书等。在选择时,除了内容的取舍能切合孩子认知发展,贴合幼儿的生活外,还要从美术的角度来注意一下几个原则:以字母书为例,表示字母的物体大小应适当,容易辨认;每个字母尽可能用一两种对象代表;字母的印刷应特别清晰;字母最好和对象呈现在同一页;对象应清晰地代表这个字母的发音;书的整体设计应色彩丰富吸引人;每一页的插图内容不要过多,以免妨碍儿童对字母和对应对象的辨识。
图画书的功能:第一,传达正文内容(叙事功能);第二,建立场景(代替文字对场景、景物的描述功能);第三,提供不同的视点(补充文字所没有表达的其它线索,丰富故事情节和内容)第四,强调人物的个性,通过图画的线条、造型、颜色、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体现人物的好恶、个性与情绪等;第五,提供趣味布景,图画除了提供主要情节,也会在布景上提供次要的情节来增加剧情的发展,这些细节丰富又细腻的图画,成为孩子发现和参与的游乐场;第六,烘托气氛,图画书的气氛有时是绘者本身绘画风格所造成的,有时这是绘者运用颜色与线条、布局与构图、形象背景等可以营造烘托的。第七,提供象征寓意(通过画面的细节来提示剧情和表达寓意)
三、图画书的绘图技巧和构图组织要素
(一)图画书绘画表现从材质上可分为:
1、水彩画,水彩画的主要特点为透明及湿润,给予人一种优美的感受;
2、拼贴画,将不同材质切割,组合成的有系统的插画;艾瑞·卡尔的作品特色在于色彩缤纷瑰丽、图案大胆鲜明,其自制色纸,以拼贴作画的方式更是匠心独运,其作品透过率性的造型设计、丰富厚实的肌理质感,传递出认知的涵义。
3、彩铅画,彩铅是做快速素描和上色的理想材料,其色泽柔美,适合表现速写或灵感的捕捉;
4,粉彩画,粉彩和彩铅一样色调柔美,但比彩铅更适合于大块面积的表现,而且适合修改换色;
5,粉蜡笔画,适合用来作大胆而具有表现性的画作,能营造出鲜明饱和的色彩,也能呈现富于肌理的细腻,通常会加上其它刮画的用具来表现明暗及质感;
6、纸雕,运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立体等方式,将平面纸张立体化的技法;
7、彩墨画,由于毛笔画具有独特的线条特性,能快速呈现色调,更能表现各种不同笔触和流畅线条的和谐感,最适合表现风格明快的作品;
8、白描线画,运用简单的线条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二)图画书从绘画的语言上可分为:
1、线条。水平线给人平静、安定的感觉,垂线表现顶天立地的刚强意味,对角线给予人动态的感觉,曲线则有跃动飞舞的感觉,粗线则有厚重的感觉;如桑达克:向来以水墨钢笔画见长,善于细腻刻画平凡事物的不平凡处,音乐性、幻想性、真实性以及随意取材的风格是其最主要的创作精神。
2、颜色。构成颜色的三要素包括色调、饱和度及明亮度;五味太郎:轻松幽默,绝不加入严肃的教训,题材包罗极广,不局限于前人创作的老套里,插画接近幼儿和儿童的视觉影像,可爱且富拙趣,同时强调色彩的刺激,善用对比的高低彩度色调,使主题鲜明突出,具有高度的创意。
3、形状。线条及颜色组合成形状,可以分成简单或复杂、僵硬或活泼、大或小、几何形状或有机性形状、主题与背景等,形状的表现可以反映出情感;
4、质感。图画通过不同表现方式给人的感觉,如粗糙平滑、死板柔和、松散紧密等称为质感;
5、构图。图画的整体安排成为组成,焦点、比例、秩序、平衡、协调度等影响构成。
四、图画书的欣赏与幼儿美感发展
所谓“美感”,据辞海解释为“美的感觉”,即指个体对美的感受与反应,其中涉及如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思维、情感等多种心?意识活动,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强调主观感官活动的能力,以及人类特有的艺术创造力。
自上世纪60年代起,许多教育、心理与艺术学者提出不同的美感发展?论。其中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零点计划”中对2-7岁儿童的美感知觉发展理论符号象征有这样的描述:较少注意如线条粗细、笔触变化等审美特质,能察觉对象整体特征与表达的符号系统,倾向以自己的直觉偏好来解释判断画中的事物,并不会去区分符号与真实世界的差别,对于色彩的喜好是以主观的美感判断,喜欢表面吸引人的作品。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学龄前幼儿(四至六岁)的美感发展依赖认知结构的成熟度,是依序逐步发展的连续历程。从认知发展?论上来看,由于此时的幼儿正处于思想预备期(二至七岁),具有自我中心倾向,已能使用符号(图像、语言、文字等)代表实物,虽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顾及事物的全貌。在美感发展上,主要以直觉的主观偏好为审美的标准;就主题而言,会产生自由的联想与想象;就色彩而言,喜欢鲜明、高彩度色彩,且喜欢颜色丰富的作品。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中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图画书插画风格喜好研究中发现,四至七岁儿童普遍偏好卡通风格。
对于文字理解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的幼儿而言,图像阅读提供?简?的学习途径。图画书在幼儿教育的历程中,引导幼儿与生活经验产生意义,与生活环境产生连结。
透过图画书的阅读,可提供孩子跨文化及多元文化的刺激,由于国外图画书的大量引进,使得幼儿能够透过图像了解不同文化对某一议题、概念、物件的不同诠释。图画书之图像,如同纸上美术馆,呈现多元风格与表现形式,可相互对照并反映人类活动与价值。艺术是一种属于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深层结构与生命经验的表现。
就幼儿认知与美感发展而言,图画书中的图像语言运用色彩及手法技巧的表现,呈现多元的艺术风格与视觉效果,不但可以辅助幼儿理解故事意涵,也能充实幼儿的视觉美感经验,丰厚美感素养,提升对美的感受力以及引发好奇心与细微的观察力;同时除了“再现”实物的认知学习外,也引领幼儿进入艺术“表现”的感知领域,幼儿可以透过教师,家长和同伴的分享,培养美感想象力、创造力与鉴赏力。
与国内相比,英、美、日等国的幼儿图画书不仅出版发行量大,阅读受众多,而且故事的题材广泛,绘图的制作精美,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彭懿教授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就推荐了世界经典的64本图画书,让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图画书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其美术的审美价值也同样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学习。因为,优秀的图画书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让孩子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更能让孩子直接得到美感的熏陶和发展。近年来,国内的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些优秀的经典的图画书从绘画到印刷和装帧水平都较之前的有了很大的提高,适合幼儿进行欣赏。
从学前艺术教育的角度来看,图画书可以说是儿童接触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最方便,最自然的门径。而引导幼儿艺术鉴赏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包含各式各样风格与技巧的儿童图画书。“图书角”一直是幼儿园学习环境设计之主要学习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儿童图画书的蓬勃发展以及对于早期阅读的重视,将图画书运用于教学现场已是普遍的趋势。一直以来,艺术活动在学前教育的开课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幼儿的艺术学习活动往往会牵涉图像认知与传播信息的理解与应用,这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丰富幼儿的美术创作与审美经验,并有助于幼儿的图像认知与视觉语言的表达和沟通能。美国教育学家艾斯纳认为:艺术学习主要在于提高三方面的能力:1、发展创造艺术形式的能力;2、发展美感知觉的能力;3、透过文化现象解艺术的能力。然而,由于幼儿语言发展、文字概念的不足,多数教师偏重以绘画、体造形等艺术活动发展与评价幼儿艺术的能与学习状况,往往忽略视觉艺术欣赏与审美活动对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性与价值。
从一些幼儿园教师运用图画书教学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基于生活教育的目的,多会运用图画书于教学中并且都能以求达到最佳的功效。但是,教师在图画书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文字”概念的解说,而忽略“图画”所具有的艺术特质可能带给儿童的美感素养的熏陶。然而,对于还不识字的幼儿而言,可以透过阅读图画书扩充生活知识。的确,图画书是幼儿认知过程中的第一种文字,孩子可以透过内容丰富的图画书扩展视野和认知范围。而且,让学龄前幼儿多看图画书,可以引导幼儿领会语言的声音及意义;但是我们也可以借着图画的阅读,点开他的心智,扩大其生活知觉,建立其视觉美感的基本经验。这也是图画书的阅读在当前幼儿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体现。
有鉴于目前幼儿在图画书阅读中视觉艺术欣赏与美感培养的不足,研究者欲借助图画书在幼儿园广泛运用的优势,探讨阅读图画书对于幼儿美感发展的影响与帮助,期待能给幼教工作者及家长在运用图画书教学时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 图画书的定义与特点
这里还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就是插图书。图画书主要是为尚不具备流畅阅读能力的孩子创作的,在图画中叙述故事;有插图的书大都是为已具有流畅阅读能力的孩子创作,只是丰富正文的说明性。彭懿教授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对图画书的定义是: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这是图画书的一个典型特点。此外,图画书还强调画面的连贯,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彭懿把图画书的作者比喻成导演,作者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而判断两者的一个简易方法是:给孩子读完一遍正文后,孩子能否只看图画就基本正确地复述整个故事。
图画书应具有下列特质:儿童性;艺术性(又分为文字的艺术性和图画的艺术性);教育性;传达性(主要是指文字和画面中具有象征、隐喻意义)趣味性。
二、 图画书的种类及功能
图画书的种类可分为字母书,概念书,知识书,无字书等。在选择时,除了内容的取舍能切合孩子认知发展,贴合幼儿的生活外,还要从美术的角度来注意一下几个原则:以字母书为例,表示字母的物体大小应适当,容易辨认;每个字母尽可能用一两种对象代表;字母的印刷应特别清晰;字母最好和对象呈现在同一页;对象应清晰地代表这个字母的发音;书的整体设计应色彩丰富吸引人;每一页的插图内容不要过多,以免妨碍儿童对字母和对应对象的辨识。
图画书的功能:第一,传达正文内容(叙事功能);第二,建立场景(代替文字对场景、景物的描述功能);第三,提供不同的视点(补充文字所没有表达的其它线索,丰富故事情节和内容)第四,强调人物的个性,通过图画的线条、造型、颜色、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体现人物的好恶、个性与情绪等;第五,提供趣味布景,图画除了提供主要情节,也会在布景上提供次要的情节来增加剧情的发展,这些细节丰富又细腻的图画,成为孩子发现和参与的游乐场;第六,烘托气氛,图画书的气氛有时是绘者本身绘画风格所造成的,有时这是绘者运用颜色与线条、布局与构图、形象背景等可以营造烘托的。第七,提供象征寓意(通过画面的细节来提示剧情和表达寓意)
三、图画书的绘图技巧和构图组织要素
(一)图画书绘画表现从材质上可分为:
1、水彩画,水彩画的主要特点为透明及湿润,给予人一种优美的感受;
2、拼贴画,将不同材质切割,组合成的有系统的插画;艾瑞·卡尔的作品特色在于色彩缤纷瑰丽、图案大胆鲜明,其自制色纸,以拼贴作画的方式更是匠心独运,其作品透过率性的造型设计、丰富厚实的肌理质感,传递出认知的涵义。
3、彩铅画,彩铅是做快速素描和上色的理想材料,其色泽柔美,适合表现速写或灵感的捕捉;
4,粉彩画,粉彩和彩铅一样色调柔美,但比彩铅更适合于大块面积的表现,而且适合修改换色;
5,粉蜡笔画,适合用来作大胆而具有表现性的画作,能营造出鲜明饱和的色彩,也能呈现富于肌理的细腻,通常会加上其它刮画的用具来表现明暗及质感;
6、纸雕,运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立体等方式,将平面纸张立体化的技法;
7、彩墨画,由于毛笔画具有独特的线条特性,能快速呈现色调,更能表现各种不同笔触和流畅线条的和谐感,最适合表现风格明快的作品;
8、白描线画,运用简单的线条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二)图画书从绘画的语言上可分为:
1、线条。水平线给人平静、安定的感觉,垂线表现顶天立地的刚强意味,对角线给予人动态的感觉,曲线则有跃动飞舞的感觉,粗线则有厚重的感觉;如桑达克:向来以水墨钢笔画见长,善于细腻刻画平凡事物的不平凡处,音乐性、幻想性、真实性以及随意取材的风格是其最主要的创作精神。
2、颜色。构成颜色的三要素包括色调、饱和度及明亮度;五味太郎:轻松幽默,绝不加入严肃的教训,题材包罗极广,不局限于前人创作的老套里,插画接近幼儿和儿童的视觉影像,可爱且富拙趣,同时强调色彩的刺激,善用对比的高低彩度色调,使主题鲜明突出,具有高度的创意。
3、形状。线条及颜色组合成形状,可以分成简单或复杂、僵硬或活泼、大或小、几何形状或有机性形状、主题与背景等,形状的表现可以反映出情感;
4、质感。图画通过不同表现方式给人的感觉,如粗糙平滑、死板柔和、松散紧密等称为质感;
5、构图。图画的整体安排成为组成,焦点、比例、秩序、平衡、协调度等影响构成。
四、图画书的欣赏与幼儿美感发展
所谓“美感”,据辞海解释为“美的感觉”,即指个体对美的感受与反应,其中涉及如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思维、情感等多种心?意识活动,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强调主观感官活动的能力,以及人类特有的艺术创造力。
自上世纪60年代起,许多教育、心理与艺术学者提出不同的美感发展?论。其中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零点计划”中对2-7岁儿童的美感知觉发展理论符号象征有这样的描述:较少注意如线条粗细、笔触变化等审美特质,能察觉对象整体特征与表达的符号系统,倾向以自己的直觉偏好来解释判断画中的事物,并不会去区分符号与真实世界的差别,对于色彩的喜好是以主观的美感判断,喜欢表面吸引人的作品。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学龄前幼儿(四至六岁)的美感发展依赖认知结构的成熟度,是依序逐步发展的连续历程。从认知发展?论上来看,由于此时的幼儿正处于思想预备期(二至七岁),具有自我中心倾向,已能使用符号(图像、语言、文字等)代表实物,虽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顾及事物的全貌。在美感发展上,主要以直觉的主观偏好为审美的标准;就主题而言,会产生自由的联想与想象;就色彩而言,喜欢鲜明、高彩度色彩,且喜欢颜色丰富的作品。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中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图画书插画风格喜好研究中发现,四至七岁儿童普遍偏好卡通风格。
对于文字理解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的幼儿而言,图像阅读提供?简?的学习途径。图画书在幼儿教育的历程中,引导幼儿与生活经验产生意义,与生活环境产生连结。
透过图画书的阅读,可提供孩子跨文化及多元文化的刺激,由于国外图画书的大量引进,使得幼儿能够透过图像了解不同文化对某一议题、概念、物件的不同诠释。图画书之图像,如同纸上美术馆,呈现多元风格与表现形式,可相互对照并反映人类活动与价值。艺术是一种属于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深层结构与生命经验的表现。
就幼儿认知与美感发展而言,图画书中的图像语言运用色彩及手法技巧的表现,呈现多元的艺术风格与视觉效果,不但可以辅助幼儿理解故事意涵,也能充实幼儿的视觉美感经验,丰厚美感素养,提升对美的感受力以及引发好奇心与细微的观察力;同时除了“再现”实物的认知学习外,也引领幼儿进入艺术“表现”的感知领域,幼儿可以透过教师,家长和同伴的分享,培养美感想象力、创造力与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