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名70后作家,乔叶生长在中原大地,其通过自己的笔触将中原人们的喜怒哀乐尽情描绘,散文中包含了太多中原大地的变迁和乡土文化。乔叶通过温情婉约同时不失冷峻理性的创作形式将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完全显现,在其早期的散文创作过程中,乔叶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索和探究,通过细腻独特的文笔、清新隽永的风格,加之富有哲理和智慧的文字来表达个人观点和认知。乔叶散文题材多样化,文章蕴含丰富的乡土文化气息。
关键词:乔叶;散文;乡土文化气息
乔叶最初被人们熟知是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和读者对乔叶清新脱俗、细腻婉转的散文风格印象深刻。1993年乔叶发表散文处女作《别同情我》,随后发表了《愁嫁》、《不做情人》等散文,1996年出版《孤独的纸灯笼》。乔叶的散文创作文笔细腻,且散文富有哲理性和智慧,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富含深沉的探索和思辨,通过多样化题材的选取呈现自己准确的知识自省能力。
一、河南焦作简介
河南焦作是一个深居内陆地区的城市,其缺少北京的历史文化厚重感,同时也缺乏上海市的时尚和发达,但由于当地人们不断地开发和创造,使得焦作具备了诸多特色文化。“竹林七贤”、“太极文化”和韩愈、许衡和李商隐等诸多历史名人在其作品中不断传达出焦作地区的地域文化。河南焦作地区的地域文化历史悠久,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散发出焦作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气息。
二、乔叶散文中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方言
乔叶作品中具有独特的方言特色,方言的运用体现了浓郁的北方味道,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色。河南焦作地区北边有太行山脉、南边有黄河,由于受到天然屏障的保护,使该地区的乡土文化气息保存完整。在南北屏障的保护下,河南焦作的方言特色保存完好,随后由于大批山西移民的加入,使该地区纯粹的方言融入了山西味道,由此形成特色性较强的且区别于河南其他地区的方言。乔叶在其散文作品中应用了河南焦作的方言为文章添彩,体现了当地的语言文化和地域特色。例如,在《玉米壁灯》散文中:把这些金疙瘩一嘟噜一嘟噜挂在向着阳光的墙上,太阳晒过后就瓷实了。在《人生定格记》中有这么一句:你卖什么呀?桥头上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正在往河里面扔坷垃玩。在乔叶诸多散文作品中,类似的方言较多,方言的运用能够增强文章的地方色彩,勾起读者的互相情结。受到乡土气息的影响,乔叶在其文章《我是乔叶》中写道:学业初成后,我离开繁华大都市,来到了朴拙的乡村,成为一名乡村女教师。我的目光总是会跑到学校外面,我渴望在另一个高度看待自己,我心里明白,虽然我来自乡村但不能沉沦于乡村,被大城市迷醉,但必须超越城市。可见乔叶在其散文的创作过程中,能够充分汲取乡村和城市的精华,基于此充分表达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三、乔叶散文作品的乡土文化气息探究
乔叶在其文章《亲亲土地》中淋漓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其在怀念故乡的过程中更多表达了自己对父母和其他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引发了自己对于故乡风俗的回想和怀念。有了故乡风俗和故乡亲人的支撑,使乔叶由呆板的人物形象转变的更加活泼。乔叶在《有那样一个下午》中写道:大千世界,父母对于儿女的爱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富贵人家通过一掷千金来体现对儿女的爱,小康之家通过精吃细咽来体现对儿女的爱,而我的父母,一个拙词讷言的农夫,年过半百的人母,对我最大的溺爱便是盛夏午后田井旁边的清凉绿荫。城市中生活的孩子对该句话可能只是简单的略过,但如果读者同样也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能够使其回想起小时候田井旁边的绿荫,同时能够理解乔叶想表达的父母对孩子深沉的宠爱。烈日当头,农村父母可能还要下地干活,汗流浃背,但身为孩子的我,却可以在田井旁边的休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爱的深沉且厚重,无法用物质来衡量。
风土人情是一个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的总称,通过家长的风土人情来完成每一件事,看似是对事情的尊重,同时体现了一种感情寄托,也是对自己和读者的一种安慰。乔叶曾经说过:“如果我的生活是一棵树,散文便是树上的叶子,我写叶子的过程中,神情单纯且透明”,乔叶被誉为“一朵开在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其身上吸收了焦作地区的文化地气,散文作品中将焦作地区的乡土气息和特色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俗语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会对一个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含饮食、行为和文化理解等。以上内容反映在散文创作中,体现出作者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学风貌。乔叶受到河南独特文化结构的影响,其文章中体现出富有生命力且独特的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凤梅.乔叶散文创作艺术面面观[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0):142-145.
[2] 王俊虎,董蕾.新时期以来乡土散文研究摭谈[J].文艺评论,2013,03(12):72-77.
[3] 孔婧.乔叶小说研究综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07(18):58-61.
关键词:乔叶;散文;乡土文化气息
乔叶最初被人们熟知是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和读者对乔叶清新脱俗、细腻婉转的散文风格印象深刻。1993年乔叶发表散文处女作《别同情我》,随后发表了《愁嫁》、《不做情人》等散文,1996年出版《孤独的纸灯笼》。乔叶的散文创作文笔细腻,且散文富有哲理性和智慧,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富含深沉的探索和思辨,通过多样化题材的选取呈现自己准确的知识自省能力。
一、河南焦作简介
河南焦作是一个深居内陆地区的城市,其缺少北京的历史文化厚重感,同时也缺乏上海市的时尚和发达,但由于当地人们不断地开发和创造,使得焦作具备了诸多特色文化。“竹林七贤”、“太极文化”和韩愈、许衡和李商隐等诸多历史名人在其作品中不断传达出焦作地区的地域文化。河南焦作地区的地域文化历史悠久,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散发出焦作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气息。
二、乔叶散文中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方言
乔叶作品中具有独特的方言特色,方言的运用体现了浓郁的北方味道,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色。河南焦作地区北边有太行山脉、南边有黄河,由于受到天然屏障的保护,使该地区的乡土文化气息保存完整。在南北屏障的保护下,河南焦作的方言特色保存完好,随后由于大批山西移民的加入,使该地区纯粹的方言融入了山西味道,由此形成特色性较强的且区别于河南其他地区的方言。乔叶在其散文作品中应用了河南焦作的方言为文章添彩,体现了当地的语言文化和地域特色。例如,在《玉米壁灯》散文中:把这些金疙瘩一嘟噜一嘟噜挂在向着阳光的墙上,太阳晒过后就瓷实了。在《人生定格记》中有这么一句:你卖什么呀?桥头上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正在往河里面扔坷垃玩。在乔叶诸多散文作品中,类似的方言较多,方言的运用能够增强文章的地方色彩,勾起读者的互相情结。受到乡土气息的影响,乔叶在其文章《我是乔叶》中写道:学业初成后,我离开繁华大都市,来到了朴拙的乡村,成为一名乡村女教师。我的目光总是会跑到学校外面,我渴望在另一个高度看待自己,我心里明白,虽然我来自乡村但不能沉沦于乡村,被大城市迷醉,但必须超越城市。可见乔叶在其散文的创作过程中,能够充分汲取乡村和城市的精华,基于此充分表达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三、乔叶散文作品的乡土文化气息探究
乔叶在其文章《亲亲土地》中淋漓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其在怀念故乡的过程中更多表达了自己对父母和其他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引发了自己对于故乡风俗的回想和怀念。有了故乡风俗和故乡亲人的支撑,使乔叶由呆板的人物形象转变的更加活泼。乔叶在《有那样一个下午》中写道:大千世界,父母对于儿女的爱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富贵人家通过一掷千金来体现对儿女的爱,小康之家通过精吃细咽来体现对儿女的爱,而我的父母,一个拙词讷言的农夫,年过半百的人母,对我最大的溺爱便是盛夏午后田井旁边的清凉绿荫。城市中生活的孩子对该句话可能只是简单的略过,但如果读者同样也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能够使其回想起小时候田井旁边的绿荫,同时能够理解乔叶想表达的父母对孩子深沉的宠爱。烈日当头,农村父母可能还要下地干活,汗流浃背,但身为孩子的我,却可以在田井旁边的休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爱的深沉且厚重,无法用物质来衡量。
风土人情是一个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的总称,通过家长的风土人情来完成每一件事,看似是对事情的尊重,同时体现了一种感情寄托,也是对自己和读者的一种安慰。乔叶曾经说过:“如果我的生活是一棵树,散文便是树上的叶子,我写叶子的过程中,神情单纯且透明”,乔叶被誉为“一朵开在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其身上吸收了焦作地区的文化地气,散文作品中将焦作地区的乡土气息和特色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俗语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会对一个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含饮食、行为和文化理解等。以上内容反映在散文创作中,体现出作者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学风貌。乔叶受到河南独特文化结构的影响,其文章中体现出富有生命力且独特的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凤梅.乔叶散文创作艺术面面观[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0):142-145.
[2] 王俊虎,董蕾.新时期以来乡土散文研究摭谈[J].文艺评论,2013,03(12):72-77.
[3] 孔婧.乔叶小说研究综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07(1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