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能力本位理念是以正确引导高职学生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和提升综合能力为导向的,在当今社会应成为高职管理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在开展能力本位理念时,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改革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致力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成效,强化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管理学;能力本位;改革措施
管理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主要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性学科。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要不断的推进和深化,管理学课程教学也要开拓思路,应在“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够用、实践为主”教育原则指导下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和探索,找到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之路,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高职管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课程定位模糊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学课程有些定位为管理学的课程,有些定位为市场营销的课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不同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和专业理解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有些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任课老师,甚至不能够进行良好的课程定位。
(二)教材选用存在问题
部分高职院校选择管理学教材不够规范,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同时,在选用的教材中,大部分教材课前案例导入、课中案例讨论和课后案例作业的选用在具体的班级教学执行上有待商榷,课本的部分案例不够精准,不能达到辅助该章节教学的目的[1]。
(三)教学方法简单,不够丰富
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学教学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还没有从根本上从以教师“讲”为主转变到以学生“学”为主上来。案例教学的大量推广应用,可以改善教学,但选用案例不适,缺乏一定的指导性。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外,多采用案例讲授和讨论来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创新度不够。
(四)教学过程组织困难
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知识时,重在理解、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在管理学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提问的问题、精心组织的讨论、采用的新型教学方法反应不积极,甚至不愿参与其中。
二、能力本位下高职管理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树立能力本位理念
本着培养具有管理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管理者的培养目标,高职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技能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即把教学内容从传统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转变为四种主要管理能力的学习[2],即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设计能力、激励与沟通能力和控制能力。在这一理念的牵引下,通过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统一,达到理论与技能的深度融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开放式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教学、项目实训等方式方法,形成“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实现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
(三)内外结合创造实践教学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实践中延伸课程教学。一方面,选择一些知名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教学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和社会,零距离接触企业实践,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企业家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管理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校内综合实训室,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管理工作情境下,学会决策以解决遇到的各种管理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
(四)完善考核体系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要建立开放式的考核机制,建立起与教学配套的多环节、全方位、多元化、全程化的考核体系,要由考核理论基础知识为主转变为理论基础知识考核和专业技能考核为主,重点考核专业基本技能,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五)加强并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互惠互利的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管理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得到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的现场指导,教师也可以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及时了解或获取管理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变化趋势,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从在本企业实践的学生中留下部分优秀学生作为企业员工或者从合作学校挑选优秀教师担任企业管理顾问、技术顾问等,这样既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便利,又降低了招聘成本。
三、结语
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应该紧扣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性”和“职业性”为中心,结合高职学生专业的就业,充分考虑管理学专业的学生职业发展,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相关设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菲.浅谈高职院校管理學课程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 2015,07:250.
[2]蔡卫红.高职院校能力本位教育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57-60.
关键词:管理学;能力本位;改革措施
管理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主要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性学科。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要不断的推进和深化,管理学课程教学也要开拓思路,应在“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够用、实践为主”教育原则指导下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和探索,找到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之路,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高职管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课程定位模糊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学课程有些定位为管理学的课程,有些定位为市场营销的课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不同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和专业理解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有些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任课老师,甚至不能够进行良好的课程定位。
(二)教材选用存在问题
部分高职院校选择管理学教材不够规范,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同时,在选用的教材中,大部分教材课前案例导入、课中案例讨论和课后案例作业的选用在具体的班级教学执行上有待商榷,课本的部分案例不够精准,不能达到辅助该章节教学的目的[1]。
(三)教学方法简单,不够丰富
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学教学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还没有从根本上从以教师“讲”为主转变到以学生“学”为主上来。案例教学的大量推广应用,可以改善教学,但选用案例不适,缺乏一定的指导性。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外,多采用案例讲授和讨论来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创新度不够。
(四)教学过程组织困难
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知识时,重在理解、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在管理学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提问的问题、精心组织的讨论、采用的新型教学方法反应不积极,甚至不愿参与其中。
二、能力本位下高职管理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树立能力本位理念
本着培养具有管理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管理者的培养目标,高职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技能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即把教学内容从传统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转变为四种主要管理能力的学习[2],即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设计能力、激励与沟通能力和控制能力。在这一理念的牵引下,通过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统一,达到理论与技能的深度融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开放式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教学、项目实训等方式方法,形成“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实现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
(三)内外结合创造实践教学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实践中延伸课程教学。一方面,选择一些知名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教学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和社会,零距离接触企业实践,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企业家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管理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校内综合实训室,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管理工作情境下,学会决策以解决遇到的各种管理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
(四)完善考核体系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要建立开放式的考核机制,建立起与教学配套的多环节、全方位、多元化、全程化的考核体系,要由考核理论基础知识为主转变为理论基础知识考核和专业技能考核为主,重点考核专业基本技能,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五)加强并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互惠互利的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管理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得到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的现场指导,教师也可以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及时了解或获取管理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变化趋势,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从在本企业实践的学生中留下部分优秀学生作为企业员工或者从合作学校挑选优秀教师担任企业管理顾问、技术顾问等,这样既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便利,又降低了招聘成本。
三、结语
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应该紧扣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性”和“职业性”为中心,结合高职学生专业的就业,充分考虑管理学专业的学生职业发展,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相关设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菲.浅谈高职院校管理學课程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 2015,07:250.
[2]蔡卫红.高职院校能力本位教育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