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家之笔书写“士”的人文精神传奇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本书阅读”学习成果(二)
  编者按:本期展示的是《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阅读札记,由两位老师和两名同学共同呈献。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士,他们属于贵族,只是这个贵族比较特殊,没有封地,没有家臣,只是一种身份而已。他们受过属于贵族的教育,这使他们拥有了不同于平民的才学和智慧,又因为一无所有,他们被逼迫只能去周游各国,凭借自身的才学智慧去博取功名。这种特殊的身份,让他们具有独立的自由,也使他们具有了某种责任担当意识。他们“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則忧其民”,他们以纯粹自由人的身份,出现在社会中;他们以其独立的人格,在社会边缘守望文化。这个特殊的群体,每当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时,就特别忙碌。他们心怀天下,在乱世当中卓尔不群,熠熠生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华彩篇章。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群士人探寻着拯救社会的方法,以他们的脚步丈量游说的路程,以他们的思想闯荡天下,儒、墨、道、法……各家思想竞相绽放,百家争鸣;孔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思想家群体出现,成为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想最为辉煌的时期。
  而在乱世民国,在一个强权与自由并存的时代,也出现了一大批清流,如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周作人、辜鸿铭、鲁迅……他们似乎是诸子百家遥远的回响,并与之遥相辉映。民国时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碰撞、文化变革,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敬仰的目光,吸引着人们去关注去研究去探寻他们的脚步,去追寻他们深刻多姿的灵魂,以至于形成一股股民国研究热潮,相关的研究著作也是汗牛充栋,前几年的《南渡北归》更是掀起一波民国阅读热潮,一时间洛阳纸贵。但是在我看来,汪兆骞的《民国清流》在众多研究民国的作品中尤为出众,他以恢宏的叙事和独到的思想,为民国清流群体作传,使作品具有史诗级的价值和意义。
  一  恢宏的叙事结构
  作品以时间为纵向的叙述轴,起始于1917年,终结于1927年,以这段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串联起在历史舞台上展跃身姿的民国清流,形成纵横交错的时空结构。从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引出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和教授的陈独秀、胡适,他们率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创办《新青年》,使得暮气沉沉的北大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高地。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氏兄弟等一代新型知识精英,由此登上历史舞台,以现代文明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因此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918年,《新青年》改组为同人刊物,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李大钊与胡适开展“问题与主义”的学术讨论,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从黑暗中突围出来的知识分子集体亮相,以启蒙者和革命家的胆魄,继续奋力开启新时代的闸门;直至1927年北伐军席卷江南,北伐成功,“四一二”的空前屠杀,中国政局的巨变。在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中,民国清流们或用文字或用行动,或独当或配合,以其强烈的责任和参与意识,挑起变革的重荷,推动着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二  历史细节的生动再现
  作者不仅具有宏观巨眼,而且也善于洞察细微,善于通过一些细节的刻画,让历史的瞬间在此刻凝固,让我们感受这一瞬间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影响。作品开篇,蔡元培走马上任北大校长之前拜见孙中山的那一刻:“在中山先生的寓所,先生用惯有的平和语气,精辟地分析起时局,谈到教育时说:‘……你几次出国,考察西方教育,对如何办学自有一番宏图大业想择机施展,你应该去北大,我支持你。’”读到这里,我们也会如蔡先生般“激奋自信起来”,而作者更是在借此告诉我们,蔡元培接任的绝不仅仅是北大校长这个职务,而是改变中国教育发展的重任,这是一种崇高的使命。蔡元培进入北大校园后,“突然发现一排校役整齐地列队在大门两侧,脱帽向他鞠躬行礼”,蔡先生见状“也忙脱帽向他们一一鞠躬还礼”,从此形成惯例。从这件小事开始,蔡元培校长带来的平等、民主、自由之风开始鼓荡在北大校园,并强劲地涤荡着整个旧中国。
  书中类似的细节比比皆是,蔡元培和陈独秀见面、陈独秀与黄侃的宽容相对、辜鸿铭的辫子等,写人而不失人的情趣,这些瞬间让我们看到隔着历史尘埃的思想者的清晰面容,一洗教科书中留给我们的刻板模样。
  三  还原历史真相,客观中肯评价
  如对周作人的评价,充分肯定他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尤其是在1918年的激进的思想言论,用事实写出他投入的高度热情;肯定他的新诗《小河》朴素清淡的鲜明风格,赞扬他在新诗形式变革方面作出的贡献。引述《前门遇马队记》中周作人亲历“六三事件”及他对爱国学生的声援支持,特别记录了周作人“新村”运动的践行,认为“1919年的周作人,短暂的激进,掩盖了深藏在他骨子里的‘隐逸’,让他成为令人瞩目的政治明星”,其评价中肯而不失历史真实。
  而对胡适的评价,更让人看到作者思想的高度、见解的深刻、断言的大胆。他认为“胡适是位相对清醒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是最早洞悉强调平等忽视自由会带来危险的人,也是认定只热衷主义、不研究问题会给中国造成灾难的人。后来我们对胡适只有批评,没有研究的格局,便是这种恶果”。发现并肯定胡适提出的“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试金石”的见解,称赞此见解与60年后邓小平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何等相似;认为“胡适与鲁迅,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并峙的双峰”。汪兆骞先生的这些见解,引导读者去思考、去重新发现、去客观评价历史迷雾中的种种真相,而不是让历史成为任人粉饰的小姑娘。
  四  再现君子之风
  民国清流骨子里是“士”,是知识分子,作者抓住一个个历史瞬间、一些历史事件,再现他们的君子之风,最典型的莫过于“林蔡大战”中蔡元培对林纾的回击信《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君函》,蔡先生以婉转谦和的文字,犀利却不失君子之风,有力地回击了林琴南对北大改革的攻击,感动得林琴南四处登文道歉。另外还有胡适和辜鸿铭之争以及释然后的相互交好,胡适和陈独秀之间的深厚友谊,同为章门的黄侃拜师兄刘师培为师的雅举……都让我们看到民国之“士”的风范。这一切如一股股清流,清洗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正如作者所言:“早年民国,清流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飞蛾投火式的文化壮举,写就了中国‘士’的短暂而辉煌、灿烂的人文精神传奇。”
其他文献
一个叫卢生的年轻人科考失利打道回府,垂头丧气地走进邯郸旅舍,坐在一位鹤发童颜的吕翁身旁,长吁短叹。吕翁问道:“年轻人何故叹息?”卢生道:“大丈夫生在世上郁郁不得志,想做的事做不成,苟活于世,故有感慨。”吕翁又问:“那你觉得怎样活着才算适意呢?”卢生道:“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此时,店主正在做饭,卢生朦朦胧胧有些困意。吕翁从囊中取出枕头给他,说:“你枕着我的枕头,可以让你如愿实现志向。”
期刊
科幻小说读后感  编者按  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能培养人的科学探索精神,并引发深层的人文思考。这也意味着,阅读科幻小说,需要读者具
期刊
老杨小胡面店  清晨,老杨面店刚开门,一阵清香便从店里传了出来,这是胡“师傅”又在“训练”了。  胡“师傅”自然姓胡,“师傅”之称却透着客气:一个连油盐酱醋都调不好味的人,怎么能称得上师傅?大概是他这未来接班人的地位谁也动摇不了,故也勉强算得上“师傅”。  今天来吃面的客人挺多。“快快快!”老杨忙得四脚朝天,小胡便在一旁给他打下手。  “喂喂,油多了!”“这汤咸死了,你放了多少盐!”老楊的责怪声响
期刊
确认生命的荒诞绝不可能是一个终点,而恰恰是一个开始。  ——加缪  要深入认识《鼠疫》的主题及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就要首先了解作者和其背景。  阿尔贝·加缪,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文学理论家,主要的著作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的神话》等。他被称为“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代表作家。主要的创作时期在二战及二战后。众所周知,这个时期人们因战争而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遭受极大的摧残,再加上文学“虚
期刊
我和爸爸共读了《狼图腾》一书,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狼的血性与残忍、团结、自由独立以及它们的勇猛顽强。我觉得,人如果学习了狼的种种“个性”,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人们对于狼的印象大多是残忍的、可怕的。撇开一些极具争议的观点不谈,仅谈一谈我从狼身上感悟到的一些东西。  一、认识自己的周围环境  只有像狼一样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声音,才能因势利导地运用各种战术来捕获自己的猎物,躲避敌人
期刊
太阳几乎天天照常升起,我们却一直喜欢看日出。到海边旅游,会特地起早看海上日出;登泰山、黄山,也要起早租军大衣看云海日出;坐飞机在云层里穿行,也特别期待能在窗边遇见一场奇异的日出;哪怕在每天的上班上学路上,也期待遇见一个平常平淡的日出……只要有机会、有条件,我们都特别喜欢看日出,而且常常看得眼放金光,心潮澎湃,手舞足蹈,虽然很少有人能妙笔生花将瞬间定格成永恒。正如俄国诗人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
期刊
撼枕的涛声惊破晓梦,我起身推开了房门。时值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拂晓,身处铫子水明楼中,楼下就是太平洋。  刚过凌晨四时,海上灰蒙蒙的,只是不时传来阵阵涛声,遥望东天,水平线上泛出了淡淡的桦树皮色。一钩弯月高挂在头顶上黛蓝的苍穹中,宛如镇守东海的金弓,发出皎洁的清光。左面黑黝黝的犬吠海峡的尽头,灯塔的回转灯在陆地和大海之间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光环。  片刻之后,凛凛的晓风掠过漆黑的海面,夜幕悄悄地从东
期刊
疫情未去,“史上最难就业季”已来临,毕业生们或进修学习,或另辟新路,或降维应聘,为解决找不到工作这一困境使出浑身解数。而他们的成功突围告诉我们:要善于突破人生困境。  突破困境,需要我们直面困境,需要我们智对困境,需要我们适应困境。  直面困境,即迎难而上,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来冲出困境的重围。前有祖逖闻鸡起舞,孙敬悬梁,苏秦刺股;今有胚胎学研究创始人童第周,港珠澳大桥设计建设团队;外有自幼患骨结核病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疫情未去,毕业已到。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有人惊呼“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了。面对困境,大学生们尝试突破。考研、考公务员人数骤增,清华、北大的优秀毕业学生去街道办工作,零元薪酬就业成了新的求职方式。  有人说:需要更优秀,才能在激烈角逐中胜出;  也有人说,要善于发掘特长,更要善于展示特长;  还有人说,要调整心态,降维应聘,今天俯下
期刊
生命中常有许多无奈与惋惜,也包含了无数困倦与疲怠。被落寞和凄楚环绕的每一天,该如何坚守本心,修心如莲?怀着这份崇敬的心情,我打开了这本书。  书叫《平凡的世界》,书里的内容正如其名,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里住着一群平凡的人。  孙玉厚是个普普通通又一贫如洗的庄稼人,一辈子庸庸碌碌,要说高的盼头,无非是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子女有个好归属;孙少平是个高中毕业就来到黄原城的揽工汉,只能在白天繁重的劳动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