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千载梦悠悠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叫卢生的年轻人科考失利打道回府,垂头丧气地走进邯郸旅舍,坐在一位鹤发童颜的吕翁身旁,长吁短叹。吕翁问道:“年轻人何故叹息?”卢生道:“大丈夫生在世上郁郁不得志,想做的事做不成,苟活于世,故有感慨。”吕翁又问:“那你觉得怎样活着才算适意呢?”卢生道:“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此时,店主正在做饭,卢生朦朦胧胧有些困意。吕翁从囊中取出枕头给他,说:“你枕着我的枕头,可以让你如愿实现志向。”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女子为妻,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五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八十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
  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
  这是唐代传奇《枕中记》说的故事,也是“一枕黄粱”或者“黄粱一梦”成语的来历。因为这个故事,我们常把“黄粱一梦”比喻为虚幻而不能实现的梦想。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现实世界里的卢生是一个落魄的考生,他“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抱负无法达成,于是通过一个梦境达成了。
  这个“以梦叙事”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中国的小说有很大的影响,它也一直被后人续写改编。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作《邯郸记》,都是以《枕中记》为创作蓝本,而清朝蒲松龄作的《续黄粱》更是成为继承与创新的典范之作。
  蒲松龄的《续黄粱》,从题目上看,似乎是对《枕中记》的续写,但是,如果从“愿望的达成”这一角度看,《续黄粱》其实是一个与《枕中记》完全不一样的故事。或者说《续黄粱》与《枕中记》只是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遇到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醒之后生发感慨,内容上却是大相径庭的。
  《枕中记》中卢生做的是一个美梦,虽然梦境中所经历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先是遭到宰相的妒恨而被贬为端州刺史,后来又被同僚诬陷图谋不轨而身陷囚牢,甚至想“引刃自刎”,但毕竟故事本身还是圆满的,为官五十余年,妻妾成群,儿女绕膝,更兼良田千顷,宝马无数,所生五子皆有出息。梦中的卢生可称人生赢家。
  与《枕中记》相比,《续黄粱》中曾孝廉所做的梦则完全不能称为“愿望的达成”了。福建举人曾孝廉刚中进士,与二三同年到京郊闲游,听说毗卢禅院里有一位算命先生,便请他算一卦。这位算命先生说:“你可以做二十年的太平宰相。”曾进士颇为得意。此时忽然下起大雨,他们于是躲进一位老和尚的禅房里避雨,也没太在意这位打坐的和尚。忽而,曾孝廉心生困意,便在老和尚的床榻上躺下。一躺下,曾孝廉便被皇帝封为太师,并且深得皇帝信任,三品以下的官员任由他任免,公卿大臣对他恭敬有加,山西巡抚送他乐女十人,其中一个叫袅袅、一个叫仙仙的长得特别美,他在歌舞声色中忘乎所以。不久,他想起对他有恩的王子良,他一句话便让他平步青云;跟他有怨隙的郭太仆,他一句话便让他滚出朝廷。冲撞了他仪仗的人,杖毙在棍棒之下;自己以前看上的东邻美女,他强纳为妾。
  谁知,朝中有一位龙图阁学士包公不畏强权,上疏弹劾曾孝廉,历数他的罪状。墙倒众人推,继而各科各道纷纷上疏弹劾,连拜倒在他门下叫他干爸爸的人也翻脸攻击他。最后,朝廷抄了他的家,并把他夫妻二人押解京城,在途中,曾孝廉被一群强盗砍了脑袋。接着便被两个小鬼押送到阎罗殿,阎王看了卷宗,先以欺君之罪判他入油锅。他在油锅里被炸得死去活来之后,又被判上刀山,在刀山上被刺得千瘡百孔之后,又被判把因为贪赃枉法得来的三百二十一万金银财宝熔化为水喝下去。这一切还没有完,他投生于一个乞讨人的家里,变成一个女婴,十四岁被卖到一个秀才家里做小妾,受到大老婆的残酷虐待,最后秀才的大老婆告她杀夫,被官府屈打成招,凌迟处死。他大喊冤屈、悲痛呼号的时候,忽然醒了过来,看到那个打坐的和尚还打着坐。
  如果说《枕中记》中卢生醒来之后,感叹的是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或者说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由此而“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超脱尘世的办法)”的话,那《续黄粱》中表现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主题呢?
  在这两篇小说中,除了主人公卢生和曾孝廉外,还有两个人物非常重要。一个是《枕中记》中的吕翁,一个是《续黄粱》中的老和尚。吕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枕中记》开头说,“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很显然,吕翁是一个“得神仙术”的道士。而《续黄粱》开头说,“舍中一老僧,深目高鼻,坐蒲团上”,是一个打坐的老和尚。
  在《枕中记》中,卢生之所以做了一个“黄粱梦”,是因为吕翁给他的一个青瓷枕。在《续黄粱》中,曾孝廉虽然没有青瓷枕,但他的梦却是因为睡在老僧的床上而做的,也就是说,曾孝廉之所以做了这样一个梦,是借了老僧的一张床。换句话说,卢生和曾孝廉做的梦都是按照吕翁和老僧事先预设好的程序走的,做什么样的梦,不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提供用具的人决定的。
  这两个人物,一道一佛,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思想。“道曰今生,佛说来世”。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在《枕中记》结尾,卢生伸个懒腰醒来,看见自己的身体还睡在旅舍之中,吕翁坐在自己身旁,店主蒸的黄粱还没有熟,接触到的东西跟原来一样。卢生急切起来,说:“难道那是个梦吗?”吕翁对卢生说:“人生所经历的辉煌,不过如此啊。”卢生惆怅良久,谢道:“恩宠屈辱的人生,困窘通达的命运,获得和丧失的道理,死亡和生命的情理,全知道了。这是先生你遏止我的欲念啊,我哪能不接受教诲啊!”一再磕头拜谢后离去。
  通过卢生的这一番话,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那就是荣华富贵如梦一般,虚幻而短暂,我在梦境中的漫长一生,竟然不到一顿饭的工夫。繁花落尽,梦醒时分的怅然与失落,岂能尽述?与其沉溺于富贵荣华的虚幻之中,不如寻道问仙,以求长生。
  而在《续黄粱》中,曾孝廉梦醒之后,面色惨淡地坐起来。僧微笑曰:“宰相之占验否?”曾益惊异,拜而请教。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莲也。山僧何知焉?”曾胜气而来,不觉丧气而返,台阁之想,由此淡焉,入山不知所终。
  “火坑中有青莲”,是说一个人身处险恶境遇,如果修德行仁,也能得到神佛的度脱。佛教认为人死后,如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其苦无比,因喻之为“火坑”。青莲,梵语“优钵罗”的意译,是一种青色莲花,瓣长面广,青白分明,故佛教用以比作佛眼。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死是苦,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因果轮回。它认为人的现世的善恶,决定了来生的果报,今生所得的种种是由于前世的善恶之行所致。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它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这可以认为是佛教的核心思想。曾孝廉最后“入山不知所终”,正是被老和尚点化,入山修佛去了。
  无论是佛是道,如果我们细细揣摩,揭开故事的表面深入故事的内核,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梦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这两个梦所梦见的无非是追逐功名利禄这些低级的东西;其次,一旦领悟这其中的人生奥妙,也无非是一个“空”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一步,他们是俗人和真人;第二步,他们又是高人乃至圣人。
  所以,从《枕中记》到《续黄粱》,这中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梦境虽然不同,但这梦境所构建的,是生命本身的真实与虚无,所讽刺的,是世俗的富贵浮云与无常。故事不同,然其所表达的核心却是一样的。
  从沈既济到蒲松龄,这个梦演绎了一千年。蒲松龄去世那年,有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出生,他用他短短的四十八年人生,写了一个梦。梦的核还是没有变,只是他把梦的颜色由“黄”变成了“红”,并把梦的情境写到了极致。因而,由“黄粱一梦”到“红楼一梦”,曹雪芹把中国古典小说推向了巅峰。
其他文献
群山永恒地沉默在亘古的时光之中,它们是这片大地的哲人。  我的使命,是“采访”大地。  他很喜欢攀登。可是他既不是一位专业的登山运动员,又不是普通的登山爱好者。他是一位自然保护摄影师。攀登的结果不是他所留意的,因为壮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中途——在山麓远眺山势嵲,峭壁悬崖如槊戟般横贯天地,自一线罅隙中极目高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赫了。”“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楝树了。”“这有什么用?”  ……  假如这里的“我”就是你,听到这样的回答,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
期刊
是学生,似乎就该整日学习;是老师,似乎只能讲授知识……每个人都一定曾被所谓的功利所束缚,每个人都一定曾听到过“这有什么用”的回答。莫被名利的缰绳所束缚,偌大的世界,无尽的自然,值得你去探索,值得你去流浪。  当今社会日益浮躁,人们过度追求所谓的“有用”,却弃“无用”如草芥。相信“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说法大家一定不陌生,那么,你是否想成为完全的“有用主义者”呢?一味追求名利,却不管不顾身边动人的风
期刊
你了解的是什么样的科学?是各种各样数学符号组成的玄妙深奥,还是无际无涯宇宙空间呈现的深邃浩瀚?乔治·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从数学中最为神秘的“无穷”开始讲起,讲到三维时空观念与四维时空结构,并以在微观世界及宏观世界人们的科研成就收尾。他简简单单地为读者勾勒出现代科学的大致轮廓,赋予“科学”别样的魅力。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从一到无穷大》或许没有那么“普通”,其中所提到的科学术语、论证思想与论证
期刊
学舞台剧有何用?读小说有何用?弹巴赫、辨认楝树有何用?一言以蔽之,我们业余兴趣所学之事,到底有什么用?当这些问题被抛掷于面前,我想引用老子的名言来回应:有之以为器,无之以为用。  学习者,有小学,有大学。小学在于一些实用的技能,使你可以在朋友面前来一段剧本,或弹一曲巴赫。而大学,则指向精神感悟,你可以经由一本小说感悟似水年华的岁月,也可以爱上一棵楝树来提升对自然生命的认知。我们活在求取物质的世界上
期刊
何谓英雄?私以为,凡正直勇敢者,凡负重前行者,凡唤醒民族者,凡挺身而出者,皆为英雄。  英雄者,必先修养自身。罗曼·罗兰有言:“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为官者,倘一遇左迁便自怨自艾,整日写文章抒其郁郁不得志,或饮酒作乐暂时麻醉自己,即使有所作为,也称不上英雄。处世时,倘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或常逃避困难,躲在他人的荫蔽之下,也不能称之为英雄。只有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期刊
经此疫情,“英雄”这个本应端坐在教科书上慈悲地俯视着我们的词语,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响彻耳鬓,流进心房;以一种缓慢但坚定的节奏,和生活共振,与时代齐歌。我们不免去探寻,什么是英雄?  我说,以岁月作為答案,将工作写成一首诗的人,是英雄。不曾忘却凉山的救火烈士,感恩战疫中的逆行者们。他们或毅然寻找死的荣光,或不悔前往和平年代的战场 。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啊,在人世间有着柔软的牵绊和记挂,但是当普通人穿上戎装
期刊
当我一口气读完,合上书的封底时,我心中已近乎虔诚。阿图·葛文德的《医生的修炼》通过文字,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叙述出来。生命于种种不确定的条件下,在不完美的医学环境中是如此孱弱,但因为个体的信念和医务人员的努力,又是可歌可泣的顽强。  作者从外科医生的视角出发,为读者讲述了简单科学在面对复杂生命个体时难以避免的过错、难以解释的谜题、无法预料的病例等。其中的案例真实发生,如手术刀一般锋利,营造的环境惊心
期刊
茨威格有言:“世界上最幸运的事,莫过于一个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这些幸运之人,即便身为布衣,只要矢志不渝并能对周身环境作出些许积极贡献,皆可成为“英雄”。  何谓英雄?“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只有轰轰烈烈改变历史,成为所谓“伟人”,才可被称为“英雄”?只有如那些电影中拥有超能力之超级英雄一般行侠仗义,才能称为“英雄”?只有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救世主”才是英雄?非也,英雄们
期刊
“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人生的喜与悲,估计每一个人都得好好品尝。没有人可以走得一路顺遂,不管在命运的交叉路口,你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只是不管你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都要记得爱自己,因为爱自己,才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的序言:“在这个以物质为上帝的时代,用浅薄的幸福、成功来量死你的世界,你该怎样过完你的人生?人生如梦,你是希望枕着月亮还是六便士?”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