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撼枕的涛声惊破晓梦,我起身推开了房门。时值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拂晓,身处铫子水明楼中,楼下就是太平洋。
刚过凌晨四时,海上灰蒙蒙的,只是不时传来阵阵涛声,遥望东天,水平线上泛出了淡淡的桦树皮色。一钩弯月高挂在头顶上黛蓝的苍穹中,宛如镇守东海的金弓,发出皎洁的清光。左面黑黝黝的犬吠海峡的尽头,灯塔的回转灯在陆地和大海之间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光环。
片刻之后,凛凛的晓风掠过漆黑的海面,夜幕悄悄地从东方被揭了开来。熹微的晨光踏着波涛走来,拍打着矶岸的白浪渐次清晰可见。举目仰视,晓月不知何时从金弓幻化成了银弓。混沌的东天也变得澄明,很快就系起了一条锦带。浩渺的海面上翻动着白色的浪花和黑色的波谷。夜梦仍在海上徘徊,可是东边的天际却已张开了眼睑。太平洋的夜幕即将拉开。
突然,曙光似蓓蕾初绽,如涟漪四泛,天空、水域豁然开朗。海面愈白,东天愈黄。弯月、灯塔的光芒渐次暗淡下去,最后消失在茫茫之中。此时此刻,人们不由自主地会联想起候鸟啼叫着掠过海面的情景:大海中所有的浪涛全都踮起足尖顾盼东方,一种饱含期待的喧嚣——无声之声充溢着四际。
又过了五分钟——十分钟。眼看着东方的太空放射出金光。忽然,大海的尽头浮现出一点猩红,那么迅疾,竟令人无暇想及日出。屏息定睛,只见海神轻展双臂,使仅露出水面的红点化作金红、金梳、金色的马蹄,旋即一跃而脱离了水面。初升的太阳早在离水之前就已喷出万点金滴,一瞬千里,犹如长蛇飞腾在太平洋上,由远而近。蓦地,眼前的矶岸突然溅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花。
(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品读
遇见神奇的日出瞬间,如何真实又神奇地写下来?德富芦花先生在文中精心设置了时间框架与空间画面。其一,时间框架。虽然时间是条连续不断的链条,但人的心理需要将它分类、结构。日出就是这样一段浑然一体的时间,而文学也是时间的艺术。于是,作者把它切成几个时间段,抓住几个时间点——“刚过凌晨四时”“片刻之后”“突然”“又过了五分钟”。如此切分时间,让这些物理真实又兼具心理真实,于是,读者心中立刻井然有序。其二,空间畫面。日出也是空间上的一幅幅画、一段段电影,需要切分和呈现。作者先整体勾勒,然后采用几个精彩的比喻,让几个主要意象如画般呈现。日出前,月亮如金弓,后来成银弓;日出时,天际张开眼睑,如蓓蕾初绽;日出后,海面波光闪烁,如金色的马蹄。这些精当的比喻,让所描绘的场景如电影画面般呈现于读者眼前,让他们惊叹于空间的神奇。
刚过凌晨四时,海上灰蒙蒙的,只是不时传来阵阵涛声,遥望东天,水平线上泛出了淡淡的桦树皮色。一钩弯月高挂在头顶上黛蓝的苍穹中,宛如镇守东海的金弓,发出皎洁的清光。左面黑黝黝的犬吠海峡的尽头,灯塔的回转灯在陆地和大海之间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光环。
片刻之后,凛凛的晓风掠过漆黑的海面,夜幕悄悄地从东方被揭了开来。熹微的晨光踏着波涛走来,拍打着矶岸的白浪渐次清晰可见。举目仰视,晓月不知何时从金弓幻化成了银弓。混沌的东天也变得澄明,很快就系起了一条锦带。浩渺的海面上翻动着白色的浪花和黑色的波谷。夜梦仍在海上徘徊,可是东边的天际却已张开了眼睑。太平洋的夜幕即将拉开。
突然,曙光似蓓蕾初绽,如涟漪四泛,天空、水域豁然开朗。海面愈白,东天愈黄。弯月、灯塔的光芒渐次暗淡下去,最后消失在茫茫之中。此时此刻,人们不由自主地会联想起候鸟啼叫着掠过海面的情景:大海中所有的浪涛全都踮起足尖顾盼东方,一种饱含期待的喧嚣——无声之声充溢着四际。
又过了五分钟——十分钟。眼看着东方的太空放射出金光。忽然,大海的尽头浮现出一点猩红,那么迅疾,竟令人无暇想及日出。屏息定睛,只见海神轻展双臂,使仅露出水面的红点化作金红、金梳、金色的马蹄,旋即一跃而脱离了水面。初升的太阳早在离水之前就已喷出万点金滴,一瞬千里,犹如长蛇飞腾在太平洋上,由远而近。蓦地,眼前的矶岸突然溅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花。
(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品读
遇见神奇的日出瞬间,如何真实又神奇地写下来?德富芦花先生在文中精心设置了时间框架与空间画面。其一,时间框架。虽然时间是条连续不断的链条,但人的心理需要将它分类、结构。日出就是这样一段浑然一体的时间,而文学也是时间的艺术。于是,作者把它切成几个时间段,抓住几个时间点——“刚过凌晨四时”“片刻之后”“突然”“又过了五分钟”。如此切分时间,让这些物理真实又兼具心理真实,于是,读者心中立刻井然有序。其二,空间畫面。日出也是空间上的一幅幅画、一段段电影,需要切分和呈现。作者先整体勾勒,然后采用几个精彩的比喻,让几个主要意象如画般呈现。日出前,月亮如金弓,后来成银弓;日出时,天际张开眼睑,如蓓蕾初绽;日出后,海面波光闪烁,如金色的马蹄。这些精当的比喻,让所描绘的场景如电影画面般呈现于读者眼前,让他们惊叹于空间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