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业化发展缓慢,有我国特定经济发展环境的原因,也有建筑工业化内在的原因,而推动建筑工业化在我国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努力与企业意识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力推广建筑工业化,全面提升建设行业的水平和建筑工程的品质。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推建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03-01
1.引言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房屋,将楼梯、墙板、阳台、浴室等建筑部品构件均放在工厂里面进行工业流水线生产,待生产完成后再运到施工现场组装,像“搭积木”一样。推行建筑工业化的目的,就是要用最经济的方式,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建设高品质的住宅,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2.推建工业化建筑的价值分析
据第二届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数据,我国民用建筑在生产、建造使用过程中,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49.5%,而同等室内热舒适度的情况下,使用能耗我国比同等气候发达国家水平高出2-3倍,预计2020年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终端总能耗比例将超过1/3。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经济单位GDP比现在碳排放量减少40-45%。为实现这一目标,能耗大户建筑业在低碳环保、绿色节能发展方面责无旁贷。而建筑工业化将助推建筑业走向低碳低能耗,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其他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化建造方式比传统方式减少能耗60%以上,垃圾80%以上,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表现在:(1)节约建造成本。首先,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将在劳务用工、材料节约、能耗减少等多角度降低建造成本。据南京大地介绍,从他们的实践来看,与传统现浇技术相比,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工程造价可节约10%以上,工期可缩短30%以上,周转材料可节约80%;(2)节约时间成本。构配件生产的规模化与机械化,将极大节约传统现场施工方式的时间,为开发商、建筑商均带来丰厚的时间价值;(3)节约运维成本。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升了建造标准,改善了建筑质量,使得建筑物具备较好的改造性与耐久性,将一定程度降低业主的运维成本。总之,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将以低成本建造高品质建筑,全面提升建筑物的性价比。
3.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建议
3.1 政府层面
3.1.1加强对技术标准的制定
当前,因国内技术标准的缺失,部分发展建筑工业化的企业已经尝到成长之痛。设计、构配件与施工装配的审批与验收无标准可循,而当前国内进行住宅部品生产的企业数量少,产品类型非常有限,必须发展通用建筑部品,才有可能实现部品的规模化生产,如何发展通用建筑部品,亦需要标准的衡量。无技术标准前提下的建筑工业化,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个乱象而已。
据资料显示,在万科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和其他一些科研院所的推动下,国家和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规范的编写,包括国家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和上海、深圳等地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
3.1.2注重对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
国内推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企业还较少,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发展工业化建筑的边际成本偏高。作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当前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地对于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尤为关键。美国针对住宅产业化制定了优惠的金融和税收政策,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快速成长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政府将住宅产业的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地位,给予了大量的研发经费补助给企业。
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优惠制度,包括研发经费的补贴、税收的优惠及贴息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建筑面积豁免、容积率等非财政政策的优惠,以及项目审批周期的缩短等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积极性,一定程度缓解因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成本增加。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规模化效应,产业逐步发展至良性发展阶段。同样,亦可对购买工业化住宅的消费者予以一定的契税、利率等优惠政策,促进销售环节的同步改善。
3.2 企业层面
3.2.1提升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意识
当前,市场普遍对建筑工业化缺乏认识。有开发商有意利用建筑工业化节能环保理念进行炒作,而并未将低碳、可持续理念落实在建造过程中,创新更无从提起;也有部品生产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重复设计、重复施工的浪费,阻碍部品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装配化的进程。又因当前住宅产业化在国内发展尚属“星星之火”,规模化效应远没有形成,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设计阶段需要研发投入较多,工厂化部品生产又与传统施工方式不同,建造阶段的成本一定程度高于传统建造方式,让多数开发商、建筑商因成本意识而望而却步。种种现象,归结为建筑行业产业链的各方,对建筑工业化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当前国内建筑业粗放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人口红利也将消失殆尽,未来建筑工业化必然成为主流生产方式。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型建造方式成本必然呈下降趋势。因此,我国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否则将面临被趋势淘汰的威胁。
3.2.2优化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由于建筑工业化是对建筑生产方式的再组织,涉及到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部品生产等企业,而建筑工业化的第一步就是标准体系的设计,必须需要各方面企业的合作,有必要联合房地产骨干企业、施工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等组成产业联盟。
具体到施工企业而言:(1)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具备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甚至有部分施工企业拥有自己的设计院,具备建筑结构、构配件的标准设计、构配件工厂化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模式可以以设计、生产、装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日本大成建设成为典型的成功案例,在日本政府大力扶持住宅产业的背景下大成建设进入住宅产业领域,以大型建筑商的优势,重点研究产业化住宅的施工工艺、工程管理、生态环保等,其PC工法在日本住宅产业市场遥遥领先,世纪初公司住宅建设总量已超110万户.(2)对于中型施工企业来说,受到技術、人员、装配方面的限制,发展模式向大型施工商看齐的做法不太现实,采取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战略联盟,优势互补的方式,或根据自身优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可能是中型规模施工企业比较好的出路之一。日本的大和房屋,发家于中型建筑企业,成长之初大和房屋将自身定位于以钢结构为主要产品,建立了许多专业化构配件工厂。(3)对于小型施工企业来说,在规模、技术、资金与人才配置等多方面尚不能与大中型建筑企业PK,与设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与中型建筑企业形成竞争格局也无优势。小型建筑企业更大的可能性是集中现有优势和资源,走专业化道路。为大中型建筑企业提供某一环节、某一设备的专门生产或销售,可谓选择之一。
4.结束语
我国目前由于设计深度、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熟练劳动力缺乏等多种主客观原因,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已碰到瓶颈,很难再大幅度突破。而采用工业化装配式工艺后,生产过程可控、产品质量可靠,能大量减少由人工现场作业可能导致的误差;而且工业化施工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相应的施工技术,又能倒逼目前粗放型的施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大幅提升建设质量。所以,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一方面,施工方法得以变革,过去的建筑工地是杂乱的、尘土飞扬的,现在变成了一个个组装车间,工作环境改善,劳动强度降低,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建材行业得以变革,大量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工程,甚至建筑垃圾也能回收再利用,助推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另外,推行工业化后,建筑工人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推建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03-01
1.引言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房屋,将楼梯、墙板、阳台、浴室等建筑部品构件均放在工厂里面进行工业流水线生产,待生产完成后再运到施工现场组装,像“搭积木”一样。推行建筑工业化的目的,就是要用最经济的方式,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建设高品质的住宅,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2.推建工业化建筑的价值分析
据第二届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数据,我国民用建筑在生产、建造使用过程中,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49.5%,而同等室内热舒适度的情况下,使用能耗我国比同等气候发达国家水平高出2-3倍,预计2020年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终端总能耗比例将超过1/3。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经济单位GDP比现在碳排放量减少40-45%。为实现这一目标,能耗大户建筑业在低碳环保、绿色节能发展方面责无旁贷。而建筑工业化将助推建筑业走向低碳低能耗,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其他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化建造方式比传统方式减少能耗60%以上,垃圾80%以上,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表现在:(1)节约建造成本。首先,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将在劳务用工、材料节约、能耗减少等多角度降低建造成本。据南京大地介绍,从他们的实践来看,与传统现浇技术相比,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工程造价可节约10%以上,工期可缩短30%以上,周转材料可节约80%;(2)节约时间成本。构配件生产的规模化与机械化,将极大节约传统现场施工方式的时间,为开发商、建筑商均带来丰厚的时间价值;(3)节约运维成本。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升了建造标准,改善了建筑质量,使得建筑物具备较好的改造性与耐久性,将一定程度降低业主的运维成本。总之,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将以低成本建造高品质建筑,全面提升建筑物的性价比。
3.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建议
3.1 政府层面
3.1.1加强对技术标准的制定
当前,因国内技术标准的缺失,部分发展建筑工业化的企业已经尝到成长之痛。设计、构配件与施工装配的审批与验收无标准可循,而当前国内进行住宅部品生产的企业数量少,产品类型非常有限,必须发展通用建筑部品,才有可能实现部品的规模化生产,如何发展通用建筑部品,亦需要标准的衡量。无技术标准前提下的建筑工业化,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个乱象而已。
据资料显示,在万科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和其他一些科研院所的推动下,国家和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规范的编写,包括国家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和上海、深圳等地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
3.1.2注重对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
国内推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企业还较少,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发展工业化建筑的边际成本偏高。作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当前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地对于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尤为关键。美国针对住宅产业化制定了优惠的金融和税收政策,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快速成长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政府将住宅产业的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地位,给予了大量的研发经费补助给企业。
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优惠制度,包括研发经费的补贴、税收的优惠及贴息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建筑面积豁免、容积率等非财政政策的优惠,以及项目审批周期的缩短等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积极性,一定程度缓解因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成本增加。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规模化效应,产业逐步发展至良性发展阶段。同样,亦可对购买工业化住宅的消费者予以一定的契税、利率等优惠政策,促进销售环节的同步改善。
3.2 企业层面
3.2.1提升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意识
当前,市场普遍对建筑工业化缺乏认识。有开发商有意利用建筑工业化节能环保理念进行炒作,而并未将低碳、可持续理念落实在建造过程中,创新更无从提起;也有部品生产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重复设计、重复施工的浪费,阻碍部品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装配化的进程。又因当前住宅产业化在国内发展尚属“星星之火”,规模化效应远没有形成,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设计阶段需要研发投入较多,工厂化部品生产又与传统施工方式不同,建造阶段的成本一定程度高于传统建造方式,让多数开发商、建筑商因成本意识而望而却步。种种现象,归结为建筑行业产业链的各方,对建筑工业化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当前国内建筑业粗放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人口红利也将消失殆尽,未来建筑工业化必然成为主流生产方式。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型建造方式成本必然呈下降趋势。因此,我国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否则将面临被趋势淘汰的威胁。
3.2.2优化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由于建筑工业化是对建筑生产方式的再组织,涉及到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部品生产等企业,而建筑工业化的第一步就是标准体系的设计,必须需要各方面企业的合作,有必要联合房地产骨干企业、施工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等组成产业联盟。
具体到施工企业而言:(1)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具备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甚至有部分施工企业拥有自己的设计院,具备建筑结构、构配件的标准设计、构配件工厂化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模式可以以设计、生产、装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日本大成建设成为典型的成功案例,在日本政府大力扶持住宅产业的背景下大成建设进入住宅产业领域,以大型建筑商的优势,重点研究产业化住宅的施工工艺、工程管理、生态环保等,其PC工法在日本住宅产业市场遥遥领先,世纪初公司住宅建设总量已超110万户.(2)对于中型施工企业来说,受到技術、人员、装配方面的限制,发展模式向大型施工商看齐的做法不太现实,采取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战略联盟,优势互补的方式,或根据自身优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可能是中型规模施工企业比较好的出路之一。日本的大和房屋,发家于中型建筑企业,成长之初大和房屋将自身定位于以钢结构为主要产品,建立了许多专业化构配件工厂。(3)对于小型施工企业来说,在规模、技术、资金与人才配置等多方面尚不能与大中型建筑企业PK,与设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与中型建筑企业形成竞争格局也无优势。小型建筑企业更大的可能性是集中现有优势和资源,走专业化道路。为大中型建筑企业提供某一环节、某一设备的专门生产或销售,可谓选择之一。
4.结束语
我国目前由于设计深度、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熟练劳动力缺乏等多种主客观原因,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已碰到瓶颈,很难再大幅度突破。而采用工业化装配式工艺后,生产过程可控、产品质量可靠,能大量减少由人工现场作业可能导致的误差;而且工业化施工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相应的施工技术,又能倒逼目前粗放型的施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大幅提升建设质量。所以,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一方面,施工方法得以变革,过去的建筑工地是杂乱的、尘土飞扬的,现在变成了一个个组装车间,工作环境改善,劳动强度降低,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建材行业得以变革,大量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工程,甚至建筑垃圾也能回收再利用,助推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另外,推行工业化后,建筑工人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