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天的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各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人在农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常遇到并解决留守儿童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爱做作业、好动、上课无精打采、容易开小差、随便旷缺课甚至流失辍学等现象。本文初步就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索,试图找寻他们的共性,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班主任;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高;原因;策略
一、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
(一)管理不到位,情感缺失,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多数长期外出打工的家长,对孩子无法给予足够的爱,在内心存在以多给些生活费来补偿情感关怀的心理。经济支配能力增强,加上缺少父母有效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容易脱离求学的正轨,染上各种不良习气。在学习上表现为成绩下降,厌学、逃学倾向。我们知道,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由“他律道德”向 “自律道德”的过渡。儿童期的道德判断大部分停留在他律阶段,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内化,离不开成人的监督和管教。留守儿童的绝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下长大的,而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一方面由于道德情感缺乏和发展偏差;另一方面由于祖辈的娇惯、缺乏监督和管教的能力,其自律道德水平很低,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诱因的影响而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根本没有心思去学习。
(二)学习无人辅导,困难无法解脱,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家庭生活中,儿童往往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他们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时往往更多地依赖父母寻找解决的办法。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虽然有祖辈们的照顾,但老人们所能给予的更多的只是身体方面关心,而心理方面大多爱莫能助。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孩子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常无端感到恐惧、紧张,遇到提问、考试、比赛,心理易出现异常。监护人无法或无能力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帮助,缺少家庭学习辅导这个环节,仅凭学校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学习上碰到的大多问题在家中无人给予有效辅导,心中积压太多的问题,他们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兴趣也随之而去。
(三)新的读书无用论在留守儿童身上得到普遍认可,对学习相当消极。有些家长为了钱,索性也让孩子加入了弃学打工行列,这种现象直接得到部分在校学生的认可,形成一种读不读书一个样,都可打工挣钱的看法;大多留守儿童也看到父母的榜样力量,即没文化,也能外出打工挣钱。另外,随着人才市场竞争力的加剧,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独处家室。这种现象就给很多农村家庭形成一种观点:孩子念书念得好与差都是那么一回事,连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在学校混大点,等到今后长大后外出打工。所有这些都衍生了“上不上学,学好与否,都可以出来打工挣钱”的错误想法,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他们当中泛滥成灾,因而造成留守儿童学习相当消极。
二、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策略
1.建立班级档案,结对帮扶
(1)班主任要认真了解班上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学习动向,建立好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等等。随时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放在正常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且和班上的科任教师随时联系,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对班上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做到行之有效,落实到位,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快乐成长的港湾。
(2)建立班级Q群,把班上的学生都加进群里,随时在群里了解班上学生的动向以及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存在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然后再对症下药,发动班级、学校乃至社会进行结对帮扶,减轻生活压力,达到对留守儿的呵护与关爱的效果,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做好家访工作,加强管理
(1)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基本情况,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起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针对那些品行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和情感教育等,使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消除他们不良情感的萌生,积极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3)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提高认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家长多和孩子电话沟通,可弥补家长不在孩子身边所造成的情感缺失,从而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快乐学习。
3.立足学科,激发兴趣
大部分班主任都担任学科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本学科培养和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比如语文科,我们可以——
(1)通过批改日记和作文等,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进行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并对症下药。根据他们的表现,深入剖析,从关心生活开始,关心他们的一切。首先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帮他们扫除学习语文的障碍,其次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如生病要带他们去看病,累了要让他休息,缺乏爱时要给予关爱,孤独时要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产生对语文老师的依恋。语文老师要利用语文素材表达他们丰富的情感,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清楚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通过作文和日记让孩子把心中的不满与苦楚说出来,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2)调整学习心态,利用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故事及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等来开导、激励:只有学习知识,才能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只有掌握技能本领,才能立足于社会。通过培养留守儿童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3)热情关怀,以情感人。语文教材是最富有感情的,课文本身就是感情的结晶。每篇文章都有作家的感受,表现作家的情感态度。语文以其优美的意境,陶冶人的情操;以细腻的笔,触动生活;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明确其情感倾向。语文教师要把这些情感培育到留守儿童的语文兴趣中去,并利用语文学科的好材料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当然,留守儿童问题很多,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对策。只要方法对,他们一定能在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爱的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激发出浓烈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续梅,《1000万“留守儿童”期待关爱》,《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
[4]集伟,如何做好班主任的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1年第12期。
【关键词】班主任;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高;原因;策略
一、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
(一)管理不到位,情感缺失,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多数长期外出打工的家长,对孩子无法给予足够的爱,在内心存在以多给些生活费来补偿情感关怀的心理。经济支配能力增强,加上缺少父母有效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容易脱离求学的正轨,染上各种不良习气。在学习上表现为成绩下降,厌学、逃学倾向。我们知道,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由“他律道德”向 “自律道德”的过渡。儿童期的道德判断大部分停留在他律阶段,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内化,离不开成人的监督和管教。留守儿童的绝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下长大的,而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一方面由于道德情感缺乏和发展偏差;另一方面由于祖辈的娇惯、缺乏监督和管教的能力,其自律道德水平很低,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诱因的影响而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根本没有心思去学习。
(二)学习无人辅导,困难无法解脱,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家庭生活中,儿童往往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他们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时往往更多地依赖父母寻找解决的办法。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虽然有祖辈们的照顾,但老人们所能给予的更多的只是身体方面关心,而心理方面大多爱莫能助。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孩子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常无端感到恐惧、紧张,遇到提问、考试、比赛,心理易出现异常。监护人无法或无能力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帮助,缺少家庭学习辅导这个环节,仅凭学校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学习上碰到的大多问题在家中无人给予有效辅导,心中积压太多的问题,他们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兴趣也随之而去。
(三)新的读书无用论在留守儿童身上得到普遍认可,对学习相当消极。有些家长为了钱,索性也让孩子加入了弃学打工行列,这种现象直接得到部分在校学生的认可,形成一种读不读书一个样,都可打工挣钱的看法;大多留守儿童也看到父母的榜样力量,即没文化,也能外出打工挣钱。另外,随着人才市场竞争力的加剧,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独处家室。这种现象就给很多农村家庭形成一种观点:孩子念书念得好与差都是那么一回事,连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在学校混大点,等到今后长大后外出打工。所有这些都衍生了“上不上学,学好与否,都可以出来打工挣钱”的错误想法,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他们当中泛滥成灾,因而造成留守儿童学习相当消极。
二、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策略
1.建立班级档案,结对帮扶
(1)班主任要认真了解班上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学习动向,建立好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等等。随时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放在正常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且和班上的科任教师随时联系,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对班上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做到行之有效,落实到位,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快乐成长的港湾。
(2)建立班级Q群,把班上的学生都加进群里,随时在群里了解班上学生的动向以及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存在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然后再对症下药,发动班级、学校乃至社会进行结对帮扶,减轻生活压力,达到对留守儿的呵护与关爱的效果,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做好家访工作,加强管理
(1)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基本情况,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起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针对那些品行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和情感教育等,使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消除他们不良情感的萌生,积极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3)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提高认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家长多和孩子电话沟通,可弥补家长不在孩子身边所造成的情感缺失,从而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快乐学习。
3.立足学科,激发兴趣
大部分班主任都担任学科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本学科培养和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比如语文科,我们可以——
(1)通过批改日记和作文等,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进行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并对症下药。根据他们的表现,深入剖析,从关心生活开始,关心他们的一切。首先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帮他们扫除学习语文的障碍,其次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如生病要带他们去看病,累了要让他休息,缺乏爱时要给予关爱,孤独时要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产生对语文老师的依恋。语文老师要利用语文素材表达他们丰富的情感,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清楚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通过作文和日记让孩子把心中的不满与苦楚说出来,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2)调整学习心态,利用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故事及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等来开导、激励:只有学习知识,才能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只有掌握技能本领,才能立足于社会。通过培养留守儿童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3)热情关怀,以情感人。语文教材是最富有感情的,课文本身就是感情的结晶。每篇文章都有作家的感受,表现作家的情感态度。语文以其优美的意境,陶冶人的情操;以细腻的笔,触动生活;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明确其情感倾向。语文教师要把这些情感培育到留守儿童的语文兴趣中去,并利用语文学科的好材料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当然,留守儿童问题很多,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对策。只要方法对,他们一定能在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爱的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激发出浓烈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续梅,《1000万“留守儿童”期待关爱》,《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
[4]集伟,如何做好班主任的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