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数字图书馆发展起步于十年前的美国,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地球上所有人类不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够通过信息终端来访问人类海量的知识储备资源库。本文着重对当前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以及对数字化图书馆的体系结构、以及数字化服务应用平台系统等热点做了一定的分析。期望与更多同业者探讨和进步!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研究现状 特点分析
一、我国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我国图书馆现状的数据分析
当前,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服务体系和数据库已基本上形成,各个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础的信息化,随着网络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极大的促进和激发了数字化在图书情报界的职能化转变。特别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环境越来越好,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在网络基础上构建了多个网络环境下的接口和应用。特别是学术界不断加强对高校和文化行业的交流和沟通,各种应用性平台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以“知网”为首的学术平台的构建和完善为我国实现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形成具有现代化数字服务管理体系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二)图书馆制约发展深层原因解读
当前一些地方的图书馆的发展缓慢,很多专业人士认为是基于经济原因考虑,但实际的情况是,地方政府忽视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其根本的价值不在于GDP,而是要充分提升人们素质和满足人们对文化的诉求。图书馆在未来我国文化发展中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基础力量,因此,各个地方应摒弃对图书馆的偏见,要强化促进地方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
当前,新兴媒体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我们对图书馆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过去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还停留在借阅读书和履行社会基础教育服务。而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越来越延伸,图书馆服务拓展到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内,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馆要与各种新兴媒体进行交融,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却把图书馆当成馆藏,束之高阁,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图书馆没有现实转型,其职能和服务意识亟待提升。
二、现阶段十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规划与呈现的特征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公众信息获取行为和方式的变化以及我国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等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所具备的条件。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我国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技术条件、需求基础和政策环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丰富的实践活动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数字图书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一)数字化图书馆出现数据海和智慧化趋势
数字化图书馆的兴建起源于著名的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项目,CADAL,迄今已经有10年的时间,这一项目的启动目的就是兴建成熟的数字化图书馆,让人们不论在世界上的那个角落,主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查阅全人类的历史文明和科学知识。在这一项目中,我国积极参与其中,我们不仅把100多万册中英文图书扫描完成,而且通过这一项目向全世界发布,为无数读者提供的珍贵的文献资料。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将侧重急速层面的研究
在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巨大,在诸多方面都有待遇研究,如:新型体系结构、核心存储技术、知识挖掘整理技术、跨媒体搜索与逻辑推理技术、信息服务技术、自动翻译技术及数字图书馆新型展示技术等等。在我国,数字资源以及相关用户数量相当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以及技术开发和发展等方面要快速发展,在系统安全、版权保护等个人权益方面,给出合理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数字化图书馆应用系统平台技术分析
(一)数字化图书馆应用对象人群分析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的对象是区域内的所有用户,这就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如下特征:数字资源具有异构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个性化和应用平台的差异性。
(二)商务智能化与知识管理的系统平台集成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我们的信息不流通以及知识匮乏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知识共享时代的来临,也带给我们新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如何实现显性的知识和隐形的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这里所说的隐形的知识是归结为现代图书馆的知识系统处理环节,它不同于商务智能化处理中的机械化完成的海量客观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存数,它的处理对象是客观世界信息的个人化知识,举例说明,比如我们大脑中的思想、技能、经验等隐性知识。
在新的数字化图书馆处理程序里面,商务智能系统是比较机械化的,这一系统所处理的是多为一些表层处理,知识系统的工作过程相较为复杂一些的深层处理,如对知识的解析、分类、合成、整理以及映射等,二者的工作性质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上述是二者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源自企业管理理论,同样要涉及到技術,并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简单说来就是商务智能把数据转换成信息和情报,知识管理系统给这样的信息和情报附加意义。就目前来说,商务智能处理系统,更加成熟一些,但是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两种系统会从彼此借鉴技术和激发新的方法,并达到一种集成和整合。因此,做好商务智能化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间的集成,综合工作,是事关图书馆决策和核心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之所在。
四、展望
我国现阶段发展数字图书馆应经成为当前图书情报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将在未来一个阶段内重点面向产业化和用户需求而进行延伸服务,将重点对战略情报进行分析和为人们提供服务,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既要承担各城市区域内的信息支撑系统,还要通过完善信息化服务成为要城市中人们用水、用电一样的方便的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数字知识资源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燕飞,张铭,孙韬等.基于网络特征的用户图书借阅行为分析——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学报,2011,30(8):875-882.DOI:10.3772/j.issn.1000-0135.2011.08.013.
[2]李贺,沈旺,国佳等.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选择行为研究[J].情报学报,2011,30(6):577-582.DOI:10.3772/j.issn.1000-0135.2011.06.00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研究现状 特点分析
一、我国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我国图书馆现状的数据分析
当前,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服务体系和数据库已基本上形成,各个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础的信息化,随着网络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极大的促进和激发了数字化在图书情报界的职能化转变。特别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环境越来越好,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在网络基础上构建了多个网络环境下的接口和应用。特别是学术界不断加强对高校和文化行业的交流和沟通,各种应用性平台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以“知网”为首的学术平台的构建和完善为我国实现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形成具有现代化数字服务管理体系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二)图书馆制约发展深层原因解读
当前一些地方的图书馆的发展缓慢,很多专业人士认为是基于经济原因考虑,但实际的情况是,地方政府忽视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其根本的价值不在于GDP,而是要充分提升人们素质和满足人们对文化的诉求。图书馆在未来我国文化发展中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基础力量,因此,各个地方应摒弃对图书馆的偏见,要强化促进地方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
当前,新兴媒体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我们对图书馆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过去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还停留在借阅读书和履行社会基础教育服务。而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越来越延伸,图书馆服务拓展到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内,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馆要与各种新兴媒体进行交融,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却把图书馆当成馆藏,束之高阁,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图书馆没有现实转型,其职能和服务意识亟待提升。
二、现阶段十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规划与呈现的特征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公众信息获取行为和方式的变化以及我国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等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所具备的条件。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我国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技术条件、需求基础和政策环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丰富的实践活动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数字图书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一)数字化图书馆出现数据海和智慧化趋势
数字化图书馆的兴建起源于著名的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项目,CADAL,迄今已经有10年的时间,这一项目的启动目的就是兴建成熟的数字化图书馆,让人们不论在世界上的那个角落,主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查阅全人类的历史文明和科学知识。在这一项目中,我国积极参与其中,我们不仅把100多万册中英文图书扫描完成,而且通过这一项目向全世界发布,为无数读者提供的珍贵的文献资料。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将侧重急速层面的研究
在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巨大,在诸多方面都有待遇研究,如:新型体系结构、核心存储技术、知识挖掘整理技术、跨媒体搜索与逻辑推理技术、信息服务技术、自动翻译技术及数字图书馆新型展示技术等等。在我国,数字资源以及相关用户数量相当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以及技术开发和发展等方面要快速发展,在系统安全、版权保护等个人权益方面,给出合理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数字化图书馆应用系统平台技术分析
(一)数字化图书馆应用对象人群分析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的对象是区域内的所有用户,这就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如下特征:数字资源具有异构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个性化和应用平台的差异性。
(二)商务智能化与知识管理的系统平台集成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我们的信息不流通以及知识匮乏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知识共享时代的来临,也带给我们新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如何实现显性的知识和隐形的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这里所说的隐形的知识是归结为现代图书馆的知识系统处理环节,它不同于商务智能化处理中的机械化完成的海量客观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存数,它的处理对象是客观世界信息的个人化知识,举例说明,比如我们大脑中的思想、技能、经验等隐性知识。
在新的数字化图书馆处理程序里面,商务智能系统是比较机械化的,这一系统所处理的是多为一些表层处理,知识系统的工作过程相较为复杂一些的深层处理,如对知识的解析、分类、合成、整理以及映射等,二者的工作性质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上述是二者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源自企业管理理论,同样要涉及到技術,并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简单说来就是商务智能把数据转换成信息和情报,知识管理系统给这样的信息和情报附加意义。就目前来说,商务智能处理系统,更加成熟一些,但是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两种系统会从彼此借鉴技术和激发新的方法,并达到一种集成和整合。因此,做好商务智能化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间的集成,综合工作,是事关图书馆决策和核心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之所在。
四、展望
我国现阶段发展数字图书馆应经成为当前图书情报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将在未来一个阶段内重点面向产业化和用户需求而进行延伸服务,将重点对战略情报进行分析和为人们提供服务,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既要承担各城市区域内的信息支撑系统,还要通过完善信息化服务成为要城市中人们用水、用电一样的方便的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数字知识资源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燕飞,张铭,孙韬等.基于网络特征的用户图书借阅行为分析——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学报,2011,30(8):875-882.DOI:10.3772/j.issn.1000-0135.2011.08.013.
[2]李贺,沈旺,国佳等.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选择行为研究[J].情报学报,2011,30(6):577-582.DOI:10.3772/j.issn.1000-0135.2011.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