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被植物作为景观层次的过渡体,在城市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明确地被植物的定义、特点,总结地被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应用,提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园林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在实际工程操作中,本文可以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 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地被植物;选择应用
引言:
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促使人们对城市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就需要以植物为主体进行合理搭配和造景,其中,地被植物作为立面景观中下层空间的主体,对园林景观的塑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地被植物概述
1、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地被植物主要是指植株低矮、能够覆盖地面的植物,一般高度在30-50cm,这与植物学意义上的地被——苔藓和地衣相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园林中的地被植物有了更加宽泛的涵义,主要是指高度在1m以下、枝叶密集、成片种植、具有较强扩展能力、能够覆盖地面且易于管理的植物,囊括了木本、草本、藤本以及一些适应性较强的苔藓和蕨类植物。
2、特点
2.1植株低矮
地被植物是将质感、色彩不同的景观元素以及水平和垂直方向延伸的景观元素进行搭配的过渡体,低矮的特性才使得地被植物在乔灌木的空隙间具有良好的填充效果。
2.2萌蘖分枝力强,覆盖效果好,生长迅速
地被植物的重要作用就是覆盖地面、减少水土流失、防尘蓄水、减少杂草滋生、对地面起到保护和装饰。这就要求地被植物具有较强的萌蘖力和覆盖力,使植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蔓延成景,同时还满足了地被植物耐践踏的要求。
2.3栽培管理簡单粗放,成本低廉
地被植物对多变的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生长较为迅速,自我繁殖和修复使其在遭受破坏后容易恢复,病虫害少,对杂草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因此可以粗放管理,节约了养护成本。
2.4观赏价值高
种类丰富的地被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常绿地被、落叶地被、观花地被和观叶地被。形态、色彩各异的地被植物,经过合理搭配可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效果,如枝叶细腻的地被植物可以用在流线型的带状种植床营造柔和的景观效果,枝叶粗糙地被植物可以创造质朴的景观效果。色彩丰富的地被植物,还可以通过季节的更替,使景观产生明显的季相变化,极大地加强了景观的表现力和可观性。
3、地被植物与草坪
国外的研究者很早就明确提出,草坪和地被植物具有明显的区分。他们认为草坪表现出的景观效果主要依靠其本身的单一色彩,而地被植物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可以表现出多变的层次结构和季相变化。而国内较早的关于地被植物的研究中,并没有将草坪和地被植物区分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门类的细化,草坪和地被植物的范畴逐渐被规范,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区分。
二、地被植物的应用
1、地被植物与其他植物的配置
地被植物在景观营造上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地被植物在应用时要注意在层次和色彩上与周围植物协调搭配。地被植物与周围植物都具有叶色、花色、果色的变化,合理地搭配可以充分表现景观的季相变化。如落叶的上层乔木宜搭配常绿地被,如沿阶草、常春藤;常绿的上层乔木则宜搭配耐阴的开花地被,如玉簪、红花酢浆草。选择合理的地被植物,还可以花境、野花组合、矮生灌木等形式进行造景。
2、地被植物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
形态固定、线条生硬的建筑实体要想表现出动态的变化,需要借助植物来进行衬托和软化线条。用地被植物进行配置时,植物的高度、色彩、比例关系要相称,以凸显建筑主体的特色。如偏冷的浅色建筑宜与花色鲜艳或常绿的地被植物搭配,如红花檵木、爬山虎;深色建筑宜与开白花的地被植物相配,如绣线菊、葱兰等;建筑的北面则多用耐阴的地被植物,如玉簪、常春藤等。
3、地被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山石是园林三大要素之一,利用地被植物点缀山石,可以营造出活泼灵动、野趣盎然的自然景观,多用常春藤、金银花、络石、爬山虎等藤蔓类的地被植物。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与山石纹理、色彩的对比和统一,突出景观表现的重点,合理显露或者遮掩山石,以达到预期效果。
4、地被植物与水体的配置
与水景配置的植物应与水体的生态环境、水岸线条等相呼应,宜选用耐水湿、耐荫蔽的地被植物,如蛇莓、白三叶、千屈菜、花菖蒲等,与水体或者与岸边山石、乔灌木搭配,形成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水岸景观。
三、地被植物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种类单一
城市园林景观为了满足城市环境的需求,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植物的多样性是形成持续稳定生态环境的基础。很多地区大面积使用单一种类的地被植物,特别是专用绿地和道路绿地,形成了色块面积大、季相变化小、枯燥单调的地被景观。应用种类单一的地被植物也无法满足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因此在园林建设中需要因地制宜地选用种类丰富的地被植物,结合上层乔木以及下层草坪形成有效的复合植物群落结构。
2、地域特色不突出
城市园林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地区照搬、模仿其他地区优秀的景观设计,造成园林环境的高相似度,缺乏地域特色,这是不可取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从城市的实际出发,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较多地应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植物,形成个性化的园林景观。
3、忽略生态适应性
地被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是部分地区进行园林建设时生硬套用其他地区生长良好,景观效果优美的地被植物种类,没有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对地被植物配置造成的影响,忽略了对地被植物生态习性的考虑。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植物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适应范围,以达到植物的最优配置。 四、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作用
1、能够覆盖地表
在园林设计中,有些地方如大树的树坛内、林地的阴湿处等,需要矮小植被覆盖,同时对于其习性有喜阴的要求,因此,地被植物在其中就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玉簪、常青藤、长春蔓、玉竹、八仙花等都可以应用其中,能够對林下地表进行覆盖,同时还能够展现地被植物自身的美感,既美化了地表,又绿化了环境。
2、能够稳固土地表层
地被植物最基本的园林设计应用就是稳固土表,尤其是在坡地的应用,许多地被植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景天、垂盆草、常春藤等,都是很好地应用于稳固坡地土地表层的地被植物,能够根据不同坡地的需求,进行地被植物形态、颜色上的选择和搭配,无需过多地修饰,生长力旺盛,能够均匀地覆盖在坡地上,既美化了坡地环境,又起到了固土的效果。
3、能够对空间边界进行区分
在园林的空间划分设计中,应用地被植物能够对界限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避免了分界线没有美感、生硬的现象,边界被地被植物覆盖,能够将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进行良好的界定,许多地被植物常年生长,开花季节较长,能够起到很好的修饰效果。地被植物应用于空间边界区分,不仅使空间的轮廓、区域界定更加清晰,还能够满足视觉效果。
4、提升美感,吸引注意
相比草坪而言,地被植物的色彩更加绚丽,不仅包括绿色矮株植物,还包括不同花期的花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利用地被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质感搭配,将地被植物连成整体,对空间进行烘托和渲染,吸引注意力。
五、结束语
园林设计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丰富园林设计的内涵,地被植物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就是重要的尝试。地被植物的广泛应用,需要设计者明确地被植物的搭配原则,生长习性以及空间环境需要,切实地将地被植物与园林设计的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时加强园林设计的美学享受。
参考文献:
[1]李晓花;卢洁;梁同军;陈波红;鲍海鸥;虞志军;张晓波.庐山植物园地被植物及其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4(02):123.
[2]杨秀云;顾思思;曹晔;郭芳;尹大芳.太原市城市绿地地被植物资源和园林应用[J].草原与草坪.2014(03):89.
[3]刘彦琢.地被植物在北京市高速公路绿地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林业.2014(02):67.
【关键词】 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地被植物;选择应用
引言:
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促使人们对城市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就需要以植物为主体进行合理搭配和造景,其中,地被植物作为立面景观中下层空间的主体,对园林景观的塑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地被植物概述
1、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地被植物主要是指植株低矮、能够覆盖地面的植物,一般高度在30-50cm,这与植物学意义上的地被——苔藓和地衣相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园林中的地被植物有了更加宽泛的涵义,主要是指高度在1m以下、枝叶密集、成片种植、具有较强扩展能力、能够覆盖地面且易于管理的植物,囊括了木本、草本、藤本以及一些适应性较强的苔藓和蕨类植物。
2、特点
2.1植株低矮
地被植物是将质感、色彩不同的景观元素以及水平和垂直方向延伸的景观元素进行搭配的过渡体,低矮的特性才使得地被植物在乔灌木的空隙间具有良好的填充效果。
2.2萌蘖分枝力强,覆盖效果好,生长迅速
地被植物的重要作用就是覆盖地面、减少水土流失、防尘蓄水、减少杂草滋生、对地面起到保护和装饰。这就要求地被植物具有较强的萌蘖力和覆盖力,使植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蔓延成景,同时还满足了地被植物耐践踏的要求。
2.3栽培管理簡单粗放,成本低廉
地被植物对多变的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生长较为迅速,自我繁殖和修复使其在遭受破坏后容易恢复,病虫害少,对杂草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因此可以粗放管理,节约了养护成本。
2.4观赏价值高
种类丰富的地被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常绿地被、落叶地被、观花地被和观叶地被。形态、色彩各异的地被植物,经过合理搭配可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效果,如枝叶细腻的地被植物可以用在流线型的带状种植床营造柔和的景观效果,枝叶粗糙地被植物可以创造质朴的景观效果。色彩丰富的地被植物,还可以通过季节的更替,使景观产生明显的季相变化,极大地加强了景观的表现力和可观性。
3、地被植物与草坪
国外的研究者很早就明确提出,草坪和地被植物具有明显的区分。他们认为草坪表现出的景观效果主要依靠其本身的单一色彩,而地被植物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可以表现出多变的层次结构和季相变化。而国内较早的关于地被植物的研究中,并没有将草坪和地被植物区分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门类的细化,草坪和地被植物的范畴逐渐被规范,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区分。
二、地被植物的应用
1、地被植物与其他植物的配置
地被植物在景观营造上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地被植物在应用时要注意在层次和色彩上与周围植物协调搭配。地被植物与周围植物都具有叶色、花色、果色的变化,合理地搭配可以充分表现景观的季相变化。如落叶的上层乔木宜搭配常绿地被,如沿阶草、常春藤;常绿的上层乔木则宜搭配耐阴的开花地被,如玉簪、红花酢浆草。选择合理的地被植物,还可以花境、野花组合、矮生灌木等形式进行造景。
2、地被植物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
形态固定、线条生硬的建筑实体要想表现出动态的变化,需要借助植物来进行衬托和软化线条。用地被植物进行配置时,植物的高度、色彩、比例关系要相称,以凸显建筑主体的特色。如偏冷的浅色建筑宜与花色鲜艳或常绿的地被植物搭配,如红花檵木、爬山虎;深色建筑宜与开白花的地被植物相配,如绣线菊、葱兰等;建筑的北面则多用耐阴的地被植物,如玉簪、常春藤等。
3、地被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山石是园林三大要素之一,利用地被植物点缀山石,可以营造出活泼灵动、野趣盎然的自然景观,多用常春藤、金银花、络石、爬山虎等藤蔓类的地被植物。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与山石纹理、色彩的对比和统一,突出景观表现的重点,合理显露或者遮掩山石,以达到预期效果。
4、地被植物与水体的配置
与水景配置的植物应与水体的生态环境、水岸线条等相呼应,宜选用耐水湿、耐荫蔽的地被植物,如蛇莓、白三叶、千屈菜、花菖蒲等,与水体或者与岸边山石、乔灌木搭配,形成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水岸景观。
三、地被植物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种类单一
城市园林景观为了满足城市环境的需求,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植物的多样性是形成持续稳定生态环境的基础。很多地区大面积使用单一种类的地被植物,特别是专用绿地和道路绿地,形成了色块面积大、季相变化小、枯燥单调的地被景观。应用种类单一的地被植物也无法满足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因此在园林建设中需要因地制宜地选用种类丰富的地被植物,结合上层乔木以及下层草坪形成有效的复合植物群落结构。
2、地域特色不突出
城市园林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地区照搬、模仿其他地区优秀的景观设计,造成园林环境的高相似度,缺乏地域特色,这是不可取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从城市的实际出发,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较多地应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植物,形成个性化的园林景观。
3、忽略生态适应性
地被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是部分地区进行园林建设时生硬套用其他地区生长良好,景观效果优美的地被植物种类,没有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对地被植物配置造成的影响,忽略了对地被植物生态习性的考虑。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植物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适应范围,以达到植物的最优配置。 四、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作用
1、能够覆盖地表
在园林设计中,有些地方如大树的树坛内、林地的阴湿处等,需要矮小植被覆盖,同时对于其习性有喜阴的要求,因此,地被植物在其中就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玉簪、常青藤、长春蔓、玉竹、八仙花等都可以应用其中,能够對林下地表进行覆盖,同时还能够展现地被植物自身的美感,既美化了地表,又绿化了环境。
2、能够稳固土地表层
地被植物最基本的园林设计应用就是稳固土表,尤其是在坡地的应用,许多地被植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景天、垂盆草、常春藤等,都是很好地应用于稳固坡地土地表层的地被植物,能够根据不同坡地的需求,进行地被植物形态、颜色上的选择和搭配,无需过多地修饰,生长力旺盛,能够均匀地覆盖在坡地上,既美化了坡地环境,又起到了固土的效果。
3、能够对空间边界进行区分
在园林的空间划分设计中,应用地被植物能够对界限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避免了分界线没有美感、生硬的现象,边界被地被植物覆盖,能够将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进行良好的界定,许多地被植物常年生长,开花季节较长,能够起到很好的修饰效果。地被植物应用于空间边界区分,不仅使空间的轮廓、区域界定更加清晰,还能够满足视觉效果。
4、提升美感,吸引注意
相比草坪而言,地被植物的色彩更加绚丽,不仅包括绿色矮株植物,还包括不同花期的花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利用地被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质感搭配,将地被植物连成整体,对空间进行烘托和渲染,吸引注意力。
五、结束语
园林设计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丰富园林设计的内涵,地被植物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就是重要的尝试。地被植物的广泛应用,需要设计者明确地被植物的搭配原则,生长习性以及空间环境需要,切实地将地被植物与园林设计的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时加强园林设计的美学享受。
参考文献:
[1]李晓花;卢洁;梁同军;陈波红;鲍海鸥;虞志军;张晓波.庐山植物园地被植物及其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4(02):123.
[2]杨秀云;顾思思;曹晔;郭芳;尹大芳.太原市城市绿地地被植物资源和园林应用[J].草原与草坪.2014(03):89.
[3]刘彦琢.地被植物在北京市高速公路绿地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林业.2014(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