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紧扣住四个环节:设计好新课的引入,扩展思维空间;利用好文中的“小栏目”,培养发散性思维;搞好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设置灵活多样的练习,检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课 技巧 方法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为考试服务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思想政治科,即使教师事先进行单元复习,划定学习范围或布置各种类型练习题,他们也是应付了事。教师的“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信心,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比较枯燥抽象,教师要上好这一门课,很不容易,非下一番苦功不行。在这一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设计好新课的引入,扩展思维空间
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不仅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而且教学方法是活的。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特别是新课引入一定要设计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前,我都尽可能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时,我引用一幅漫画《开门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漫画反映了什么?(2)怎样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通过漫画导入、设置情境,学生积极思维,激发探索法律为什么要规范经济行为及怎样规范经济行为等问题的兴趣。我在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好文中的“小栏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原则备受欢迎,它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识等参考资料,又有“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真可谓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些小栏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便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如:上第六课“社会保护”关于“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时,我结合课本第83页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1)案例中那些人的做法有错,为什么?(2)为什么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社会保护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激发要了解和通过社会保护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欲望。结果,有的学生认为进入这些场所会影响学习成绩;有的学生认为会增加父母额外的经济负担……可见,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能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三、搞好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努力加强实践环节。新教材每课书后都安排可探究与实践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与实践活动贯穿起来。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就让学生通过学习初二第五课,了解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么,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对此,我组织主题会“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从而加强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由知到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我还结合我校德育课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自己住宅周围的环境问题,经自己思考、同学商议论证后,“向附近住宅诚恳地提出合理化的治理环境的建议”。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能动性,进而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四、设置灵活多样的练习,检验教学效果
学生作业的布置应尽可能达到题型新颖、题量适当、重点突出、联系实际的具体化要求,而在形式上则应力求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和单元练习等灵活多样的特点。课堂练习,是讲完某一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之后,及时让学生做一两道相关练习,一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二是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三是活跃课堂气氛。课外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布置适当的题目给学生课外去完成。这种练习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单元练习,是指当学生掌握了一单元的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可出一两道具有综合性质的相关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这种练习能使学生把平时所学知识系统化。如讲完初三教材第一课后,让学生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剥削基础、剥削方式、剥削特点进行比较。又如在讲完“三次科技革命”后,让学生列表比较进行每一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对生产力的影响、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并通过表格比较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让理论性强、趣味性少的思想政治学科变得“鲜活”起来。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课 技巧 方法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为考试服务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思想政治科,即使教师事先进行单元复习,划定学习范围或布置各种类型练习题,他们也是应付了事。教师的“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信心,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比较枯燥抽象,教师要上好这一门课,很不容易,非下一番苦功不行。在这一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设计好新课的引入,扩展思维空间
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不仅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而且教学方法是活的。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特别是新课引入一定要设计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前,我都尽可能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时,我引用一幅漫画《开门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漫画反映了什么?(2)怎样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通过漫画导入、设置情境,学生积极思维,激发探索法律为什么要规范经济行为及怎样规范经济行为等问题的兴趣。我在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好文中的“小栏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原则备受欢迎,它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识等参考资料,又有“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真可谓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些小栏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便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如:上第六课“社会保护”关于“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时,我结合课本第83页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1)案例中那些人的做法有错,为什么?(2)为什么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社会保护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激发要了解和通过社会保护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欲望。结果,有的学生认为进入这些场所会影响学习成绩;有的学生认为会增加父母额外的经济负担……可见,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能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三、搞好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努力加强实践环节。新教材每课书后都安排可探究与实践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与实践活动贯穿起来。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就让学生通过学习初二第五课,了解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么,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对此,我组织主题会“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从而加强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由知到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我还结合我校德育课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自己住宅周围的环境问题,经自己思考、同学商议论证后,“向附近住宅诚恳地提出合理化的治理环境的建议”。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能动性,进而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四、设置灵活多样的练习,检验教学效果
学生作业的布置应尽可能达到题型新颖、题量适当、重点突出、联系实际的具体化要求,而在形式上则应力求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和单元练习等灵活多样的特点。课堂练习,是讲完某一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之后,及时让学生做一两道相关练习,一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二是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三是活跃课堂气氛。课外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布置适当的题目给学生课外去完成。这种练习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单元练习,是指当学生掌握了一单元的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可出一两道具有综合性质的相关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这种练习能使学生把平时所学知识系统化。如讲完初三教材第一课后,让学生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剥削基础、剥削方式、剥削特点进行比较。又如在讲完“三次科技革命”后,让学生列表比较进行每一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对生产力的影响、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并通过表格比较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让理论性强、趣味性少的思想政治学科变得“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