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藏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宫收藏的民窑瓷器达数万件。这些藏品从新时期时代到清代,包括各地窑口的历代瓷器。这些瓷器主要来自收购、捐赠、上级文物部门拨交等。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收藏数量也很丰富,约数千件。早期洪武、永乐、宣德时期非常少见,其余历朝都有一些,主要以嘉靖、万历时期最为丰富。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与鉴别
  
  与明代官窑青花相比较,民窑青花瓷器的制作因系民间日常使用的器皿,生产数量大,制作工艺普遍比官窑器略显粗糙,胎料总体上比清代瓷器略粗,修坯工艺略显草率。但也有不少精美之作。特别是在纹饰方面,民窑青花题材更加丰富,凡山水、人物、动物、花卉,应有尽有,即便同样一种纹饰,也能画出不同的效果,纹饰一气呵成,更具有激情和感情色彩,纹饰或粗犷奔放,或简约明快、或充满情趣,或极具亲和力,因而更具有活力,从各方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思想与风貌。
  对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与其他瓷器一样,仍要从造型、纹饰、原料、胎釉、款识、工艺诸方面综合考虑。特别是要参考带有纪年的瓷器或是纪年墓出土的瓷器,以这些瓷器为标准进行排比分析,找出其时代特点。同刚参考、对比同时期官窑瓷器的特点来鉴别其时代。但由于民窑瓷器的制作工艺比较草率,花纹相对简单,有些花纹沿用一朝或多朝,再加上青料变化在某段时期不太明显,故要精确的断定其年代仍有一定困难。
  
  1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造型。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造型主要以生活用具为主,最常见的是各式盘、碗,数量最多,净水碗、诸葛碗较有特色。其他器形有各式杯、碟、炉、瓶(双耳瓶、梅瓶、长颈瓶、蒜头瓶、环耳瓶、葫芦瓶、筒瓶)、罐(盖罐、瓜棱罐、方罐、六方罐、莲子罐)、执壶、提梁壶、花觚、军持、灯、绣墩、香筒、器座、果盒、香插、笔筒、笔架、笔舔、笔插、水盂等。器形多小件,除绣墩及部分陈设的瓶类等,大件器物数量较少。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纹饰丰富,有花卉、人物、动物、花鸟、禽兽、山水等。植物花卉有缠枝、折枝牡丹、莲花、菊花、松竹梅、鸡冠花等。动物纹有云龙、海水龙、凤穿花、花鸟、玉兔纹、狮子、麒麟、虎纹、团螭、卧牛、奔马、松鹤、猴鹿、雏鸭、鹭鸶,鱼藻等。人物中有八仙、罗汉、高人逸士、琼瑶仙子、琴棋书画、仕女、婴戏、仙人乘槎、刀马人。人物故事有状元及弟、赤壁赋、携琴访友、文王访贤、渊明爱菊、山林隐士等。以文字做瓷器的装饰也是明代瓷器的特点之一,明代各时期有用阿拉伯文、梵文做装饰;用寿字装饰对清代瓷器也有一定影响。此外吉语、人名、各种文字不受约束的都出现在瓷器上,这也是民窑青花瓷器的魅力所在。外销瓷中多山水纹,纹饰与诗书画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销往日本的青花瓷器多为写意山水,纹饰简练,意境深远。
  
  2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款识
  民窑青花瓷的款识大致可分为几类:一类纪年款,多书写干支纪年,如“壬子年造”、“甲辰年造”;一类朝代款,仿官窑款形制,有四、六字之分,有本朝款,如“嘉靖年制”、“大明天启年制”,也有寄托款,如“大明成化年造”、“宣德年制”等。也有直接写“大明年造”的,数量相对多一些;一类吉祥语或赞语款,如“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玉堂佳器”“永保长春”等。此外堂名款有“百花斋”、王府款有“郝府佳器”等。还有福等字或画押作款识的。
  
  3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胎釉、青料
  总体看,明代民窑青花瓷器胎釉较为细润,但不及同期官窑和清代制品。早期胎质较粗,中期以后胎较白,地釉多微微泛些青色。中晚期小件器物胎釉细润,晚期天启、崇祯时期胎质坚硬,釉面致密清亮,逐渐向清代过渡。青料基本使用国产料,颜色偏灰,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青料使用回青,发色浓艳。明末青料发色有的淡雅,有的翠蓝艳丽,与清代康熙时期的翠蓝很接近。
  
  4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工艺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工艺逐步提高。早期青花的制作工艺比较粗糙,很多器物修坯不细,底多不施釉,多砂底,有跳刀痕,圈足较大,足边有火石红。明中期以后一些碗类器物圈足变小,多釉底,足跟细润。从中期开始特别到嘉靖、万历时期有些器物特别是盘类器物出现塌底现象,这与原料的改变,烧制工艺有关。琢器类一般有一道或多道接痕。有的可以直观看到,有的用手可以摸到,有的从器内可见明显的痕迹。从历朝瓷器来看都有精粗差别,跳刀痕在明代各朝瓷器上常可见到。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民窑青花瓷器
  
  故宫收藏的明初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以官窑器物为主,民窑少见。青花发色仍可见有进口料的特点。原定为宣德青花仕女罐,具有民窑特点,从青料结晶斑上看仍有高铁青料的某些特点,器物造型、纹饰布局与画法既有宣德瓷器的某些特点,也有向“空白期”过渡的特点。宣德青花园景仕女图梅瓶,高35厘米。梅瓶短颈内束,唇口,胎釉及纹饰具有民窑风格。宣德青花鱼藻纹罐,青料色泽较浓,具有某些进口料的特点。
  所谓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青花瓷器多为民窑器物,传世有梅瓶、罐、炉、碗、盘等。青花大件器物发色尚好,有些已偏灰色。
  故宫藏正统时期的青花罐有孔雀牡丹纹、松竹梅纹、缠枝莲托八宝纹、八仙庆寿纹等。罐高在33-43厘米之间。罐体较高,口内收微出唇。口部饰回纹、忍冬纹或菱形锦纹。罐体纹饰多采用三段布局。肩部多饰缠枝花卉,也有池塘莲花纹,腹部绘主题纹饰,胫部绘蕉叶或莲瓣纹。纹饰笔法有些比宣德时期的纤细。
  正统时期的青花孔雀牡丹纹梅瓶高36.5厘米,腹部线条变化平缓,颈内收,口出唇。纹饰也采用三段布局方法,肩饰缠枝花,腹部绘孔雀牡丹纹,胫部绘蕉叶纹。孔雀牡丹纹是空白期常见的装饰,不仅饰于瓶罐,也作盘内的装饰,正统青花孔雀牡丹纹大盘,口径达43厘米,盘心孔雀牡丹,两朵牡丹花叶饱满,与孔雀组合占满整个空间。
  景泰青花瓷器承接正统瓷器特点,造型纹饰都接近正统风格。景泰青花八仙庆寿图罐高35厘米,罐身加高和口微内收出唇,已具有空白期造型特点。口部饰菱形锦纹,肩部绘云鹤纹,线条较为纤细。腹部主题纹饰绘八仙庆寿图,一人物身后出现背光,这种装饰在空白期人物中较为常见。最具特点的是云气纹,云气纹呈如意云头状,在粗线云头轮廓内绘很多细碎的线纹,这是景泰瓷器比较特别之处。另一件青花高士图罐,高37厘米,罐体更加瘦高,颈部绘钱状锦纹,肩部绘折枝花果,腹部为7位文人高士,云气纹仍然呈如意云头式,胫部绘海水纹。
  天顺青花瓷器代表作品有携琴访友梅瓶,高32.5厘米,造型延续前朝特点,肩部绘海马纹,胫部海水江崖纹,腹部主题纹饰绘携琴访友,云 气纹仍然保留景泰时期的特点,呈如意云头状,粗线条内饰很多细小的线纹。另一件携琴访友图罐纹饰与梅瓶相类似。
  天顺青花波斯文三足炉,为上世纪80年代收购,炉筒式,三足,口绘回纹一周,腹部主图纹饰书写波斯文字三周。底足满釉,有青花“天顺年”三字款识,这是空白期瓷器中非常稀少的款识。
  天顺青花碗,碗外画莲池,水似海水翻卷浪花。碗内壁画折枝花卉四组,中心绘莲花莲叶。虽然青料尚显浓艳,但基本是平涂的画法,与早期青花留白的画法明显不同。另一件碗绘八仙渡海纹,云气纹粗线条内仍有细线装饰,人物衣纹飘洒,已向中期人物纹过渡。
  明代中期青花料使用平等青料,故青花呈色淡雅。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青料相似。故宫藏炉、瓶以成化时期官窑青花数量较多,民窑相对较少,主要有碗、高足碗、盘、炉等。
  成化青花花鸟纹象耳炉,炉式较扃,两侧有较为大的象耳,眼睛点青花。腹部两面画花鸟纹,花叶叶筋留白的画法有宣德遗风。青花天马纹高足碗,碗心与外分别绘天马纹,足边绘一周忍冬纹。其做工及纹饰有官窑风格,这种纹饰对民窑瓷器有很大影响。类似高足碗还有松竹梅纹与缠枝花纹者。
  弘治时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瓷器以盘、碗为主,还有炉、罐等。青花缠枝花卉纹罐,肩部所饰的蕉叶纹仍延续成化时期特点,腹部花卉纹仍然延续明早期大花大叶的画法,但叶瓣多而富于变化,更具有装饰效果。胫部的莲瓣纹具有明中期的特点,莲瓣内出现方形和条形装饰。青花茅山道士图三足炉,画工精细,青花色泽较浓艳,浓处还可见铁结晶,是明中期少见的产品。弘治青花碗、盘,纹饰有精粗两种,一种青花色料较为浓艳,呈色鲜艳,花纹绘制规整,有官窑遗风。如鱼藻纹碗,盘心绘一条腾跃的鲤鱼,下及周围绘海水浪花,纹饰画法规整,口边绘一周边饰。较为常见的是一种卧足小盘,胎体略厚,青花颜色泛灰,盘里外周绘简单的花草,中心为一尾鱼,鱼露胎,呈火石红色,身上划刻鱼鳞纹。
  正德青花器物有梅瓶、双耳瓶、罐、香筒、灯、花盆、各式三足炉、绣墩、花插、温碗、碗、盘、钵等。正德青花丁卯铭文炉,炉口青花书写“正德丁卯八月中秋吉日钦差尚膳监太监梁发心成造”,是明代尚膳监太监定制的器物,为我们提供了鉴定正德时期炉的标准器。正德青花花卉纹灯,采用建筑彤式,灯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造型似盏托,中有柱,并有壹门样镂空栏杆,下为高足,造型精巧别致。
  明晚期青花采用回青料,呈色蓝中泛紫,因此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青花瓷器色泽浓艳,画法采用单线平涂,少色阶,万历时期也有部分淡描青花。
  嘉靖时期官窑瓷器据记载烧造数量多达数十万件,民窑青花瓷器生产数量也很多。碗、高足碗、盘、梅瓶、罐、壶、炉、香筒、绣墩、水盂等。青花花鸟纹梅瓶,高达44厘米,比明早、中期梅瓶明显增高,比例加长,这种瓶嘉靖、万历时期官窑中比较常见。肩部所饰璎络纹与足部修长的莲瓣为这时期流行的纹饰。制作有官窑风格,底部落“富贵长春”民窑款。还有一种梅瓶,民窑多见,造型比前述梅瓶矮小,有人物纹与花卉纹。罐有40多厘米的大罐,也有十几厘米至二十多厘米的小罐,底部书“大明年造”款识。炉是嘉靖时期多见的造型,有筒式、三乳足炉等。其上锦地开光装饰是嘉靖、万历时期常见的装饰,对清代瓷器的装饰有很大影响。高足碗是明代常见的造型,官民窑都有制作,高足碗绘八仙庆寿纹青花色泽浓艳。温碗,又称诸葛碗,碗双层,上层较浅,碗底心有孔。此造型南宋龙泉窑与官窑已有制作,明代景德镇窑、龙泉窑仍流行这种造型。水盂造型较为特别,类似器物正德一出现,嘉靖的造型略有变化,水盂上部有五孔,中间孔凸起,内有圆柱与底相连,外有二园孔和一长方形孔,中心孔用于插笔,设计巧妙。绣墩是明代常见器物,以嘉万时期最为常见,此件绣墩制作较精,饰以花鸟纹。
  隆庆时期青花瓷器上承嘉靖,下迄万历,造型纹饰与胎釉与嘉靖、万历相近。器物有罐、碗盘等。
  万历时期青花产量很大,这一时期民窑迅速发展,除供国内需求以外,更大量销往国外,特别是欧洲地区。碗、盘、方盘、罐、瓜棱罐、瓶、炉等,造型多样。故宫藏青花罐种类很多,造型各异,10厘米至20厘米左右的罐数量很多,有高的、矮的、瓜棱的、最常见的一种罐略瘦高,肩部饰锦地开光,腹部主题纹饰绘花卉、人物或动物纹,一种瓜棱罐,从口至足均呈瓜棱形,主题纹饰绘松鼠葡萄等图案;青花仕女图罐,造型扁圆腹,此造型的器物与前两种相比,数量不多,罐身四面开光,绘妇人课子图,此纹饰源于同时期版画《闺苑》。其纹饰布局与绘画方法对清代康熙时期青花瓷器有很大影响。青花经文观音像碗,璧形宽圈足,碗心书“南无无量寿佛”。碗外一面绘渡海观音及童子、韦驮,一面楷书经文112字,首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落款为“皇明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瓷碗当为佛教用具,其璧形宽足与画与文字装饰器物的做法对清代康熙瓷器也有很大影响。万历时期有不少碗盘,口沿多出现剥釉现象,康熙时期也同样有这个特点,说明这两朝制瓷工艺与配方上有相同之处。青花笔插,造型独特,纹饰以青花淡描绘制,这种装饰一万历时期最为多见。
  明末清初的青花瓷器,从传统的皇室款式当中解脱出来,呈现一种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面貌,从绘画风格、题材、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转变,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绘画风格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摆脱了官窑纹样程式化的束缚,追求自然、写实,山水、人物、各种动物均可入画,画风清新自然。
  绘画题材的转变:文学的繁荣为瓷器纹饰增添了素材;“刀马人”题材的流行是明末清初战事频仍的反映;而社会动荡导致人们向往安定的生活,祈求神佛的保佑,寄情于山水之间,渔家乐、耕织图、携琴访友、竹林七贤、琴棋书画等纹饰题材是道家隐居思想的流露;在器物的造型上也表现出供器炉、净水碗比较多。
  绘画形式的转变:瓷器绘画还受当时的绘画、木版画、竹刻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诗书画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启了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
  绘画技法的转变:明末清初,特别到了康熙时期,一改明代使用的单线平涂的方法,而采用分水法,来表现事物的阴阳向背,使山水、人物更富有层次和立体感。
  天启时期青花瓷器受当时绘画、版画的影响,山水题材较为多见,很多销往日本的青花瓷器,都绘有山水、花鸟等纹饰。纹饰风格简约、洗练。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天启青花瓶、壶、花觚、钟、碗、杯、盘等。外销日本的瓷器中有受日本人喜爱的扇形、鱼形盘以及动物形器物。青花花鸟纹花觚和十八罗汉纹钟不论从青料、纹饰还是工艺等方面,都是天启时期青花瓷器中比较精致的作品。青花高士杯,表现文人雅士在园中的场景,杯日边所绘圆圆的太阳(或月亮)在明末清初的青花瓷器上出现频率很高,不论山水、人物等图案中普遍出现。青花悔竹纹碗,碗外绘枯枝梅竹,也是明末出现的新题捌,足底有“大明天启年制”六字款,当为民仿官窑款。天启时期锦地玉兔纹花口盘,盘心分四等分,分别饰不同的锦地,中心为玉兔纹,兔纹在明末清初很常见,既做纹饰也做款识,盘底书“大明成化年制”仿款。这种锦地对清初顺治,康熙青花及彩瓷有很大影响。
  故宫藏崇祯时期瓷器也很丰富。这一时期瓷器大量外销,欧美一些国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这时期的瓷器数量很多,对其的研究也走在我们前面。早年因资料掌握不多,对这一时期瓷器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把崇祯的器物有些放在清初顺治、康熙和雍正瓷器当中。随着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资料公诸于世,特别是不少带有纪年的崇祯青花瓷器的出现,为我们研究这段瓷器提供了资料。经过研究分析排比,从原定为其他时代的器物中分离出来。崇祯瓷器常见器形有各式笔筒、筒瓶、缸、莲子罐等。原定为康熙的青花人物笔筒,青花呈色浓艳,纹饰题材选自战国时期须贾向张禄赠绨袍的故事。口部有暗刻忍冬纹,柳树,对勾状小草及日头的画法以及底足露胎有明显的旋纹都具有典型的崇祯风格,其上书“丁丑春日写于水竹居”,丁丑当为崇祯十年(1637年)。青花三国故事图缸,画面纹饰出自三国演义中,李肃奉董卓之命,带着赤兔马和珍宝,来到洛阳城下吕布军帐中,说服吕布投降。吕布头戴束发冠,身着百花袍,手持兵器立于帐前,所绘人物姿态各不相同,神态各异。崇祯时期的青料发色艳丽,绘画技法受当时绘画、版画的影响,改变了嘉靖、万历时期单线平涂的方法,借鉴水墨画的效果,已采用分水的画法,战争题材“刀马人”已很流行,对康熙时期瓷器产生重大影响。民窑青花瓷器有丰富的内涵,传世或出土的器物与标本数量非常可观,资料非常丰富,目前对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研究还有待深入。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届时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尘封多时的一批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珍品终于破茧而出,这是国家文物局调拨给国家博物馆8万件玉器中的一小部分玉器藏品首次与公众见面,成为一场弘扬我国传统玉文化的美学盛会,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友人和广大民众、特别是古玉器爱好者,纷至沓来,分享祖先留给我们近万年的饕餮盛宴。  这批玉器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对我来说,于今赴约,和这些自己曾经保管过多年,曾倾注着我浓厚心血
期刊
康熙大帝(1564-1722年)玄烨,8岁登基,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位身上流淌着汉、满、蒙古三种血液的伟大君主,奠定了清王朝兴盛的根基,亲手开创了辉煌近百年的康乾盛世。他与几乎同时期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法国路易十四大帝齐名,位列名垂千古的国际名君,堪称千年一帝。  康熙官窑瓷器的烧造,于臧应选等人在康熙二十年抵达景德镇御器厂驻场督造而宣告正式开始。在此后大
期刊
我从15岁开始接触陶瓷,现在88岁半,因此,可以说,我一生一世与古陶瓷结缘。时有同志要我写字“瓷缘”。说句笑谈,这两个字搁在我身上是非常贴切的。    一、关于明初龙泉窑青瓷    研讨会上诸位先生的发言很好。大家讨论,这些明初龙泉青瓷器物是否为官窑器。上一次的龙泉窑会议我没有参加,所以情况不太了解。但是,今天(2010年11月15日)通过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徐军先生的介绍了解到,龙泉窑枫洞岩窑址出土
期刊
许鸿飞,1963年生于广东阳江市,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广州雕塑院副院长、广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高级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库入库委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羡术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协会会员。  许鸿飞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雕塑艺术创作,创作出一批为人喜爱的优秀雕塑作品。近些年,创作的“肥雕塑”系列作品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种主流的专业和非专业媒体不断刊载作品和评论,电视
期刊
六年前,一项以倡导重视家书遗产、积极弘扬家书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行动在北京启动,吸引了全世界华人的目光。其后,它时而出书,时而办展,时而光彩夺目,时而默默无闻,几近销声匿迹。  2009年5月,该项目落户中国人民大学,再度引起大家的关注。张丁是离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最近的人。2005年他从服务了近十年的央视辞职,专心从事抢救民间家书工作。现在,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期刊
3月12日是北京入春以来最温暖的一天。在阳光的照耀下,迎春花吐出了鲜嫩的花蕾,人们脱去了臃肿的冬装。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又见到了香港苏富比的老朋友们。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依旧充满着自信。他们精挑细选,将今舂最为得意的拍品带来让内地藏家先睹为快。正值周末,北京瑞吉酒店内人头攒动。上午十点,两名工作人员一同开启了至尊厅的大门,至此,2011年春季拍卖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期刊
“可能我生错了地方,我想我应该是一个中国人。”  ——朱利安·汤姆生    前苏富比亚洲区主席朱利安汤姆生先生(Jullan Thompson,亦译朱汤生),因肺癌于1月17日在伦敦去世。从未有人能像这位英国人一样,一生如此热爱并奉献给中国艺术,同时列中国艺术品的鉴定和收藏产生过如此巨大而重要的影响。他的去世,代表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历史一个阶段的结束。  朱利安·汤姆生,1941年7月23日出生在伦
期刊
姚元之《南斋清供图四屏》,纸本,设色。每幅纵131.5厘米,横30.5厘米。桐城博物馆藏晶。  第一幅上中部绘盆栽玉兰一株,临风怒放;中下部绘瓶供茶花一蓬,花肥叶茂;下部绘水仙花一支、灵芝两茎,点缀其间。左侧隶书题:“寿似金石”。行书署款:“荐青居士戏作”。下钤印章两枚,一为阳文篆书“元之”,一为阳文篆书“姚氏伯昂”。这幅条屏命名“寿似金石”,然而画面上既未出现寿字,也未出现金石,如何体现长寿之意
期刊
汪鸿,字延年,号小迂,安徽休宁人,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在书画、篆刻、音乐诸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清人蒋宝龄《墨林今画》云:“汪小迂鸿,字延年,休宁人。画山水、花鸟,皆秀出时流。曼生之官溧阳,东南才艺之士麇集,小迂先在幕中,後又同至袁浦,与之相终始。故其所学,成得力于曼生。亦工铁笔,凡金、铜、磁石、砖瓦、竹木之属,无一不能奏刀,亦无一不精妙。……其生平技艺最多,能修古琴,能吹洞箫,自度曲,分刊节度,穷其
期刊
在元代陶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景德镇窑可谓一枝独秀,已完全成为中国及世界的瓷业中心,供应着国内与国外、宫廷与民间大部分中高档瓷器的需要,正如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所言:“遍国中以至海外彝方,凡舟车所到,无非饶器电”,晚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说:“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明代民窑瓷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洪武至天顺(1368-1464年),中期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