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题记
策划前言
静静的时间河流,不仅可以映照一个人、一个企业、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而且可以印证值得当代人和后人回味和思辨的发展规律。
这个8月,当已成习惯的啤酒盛宴再次开启,当制造这个盛宴的青啤公司,又一次为不平凡的生日回望与眺望,除了满城的欢庆与陶醉,媒体的兴奋点其实更在于由此带来的深度思考。毕竟在青岛啤酒这个看似悄然,但颇有质量的时间长度上,她所经历和讲述的,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光荣与梦想,在转型中国的范畴,她持续的实业守望和激情步履,恰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参照。
有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仅3.5年;而一项《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公司》调查显示,青岛啤酒代表了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形象,在美、英、澳、日、韩的“产品使用率”中位列第一;今年香港媒体的一篇《青岛啤酒港股上市20年累升19倍,跑赢IBM英特尔》的报道,连创20年新高的青岛啤酒H股,携手逆势飘红的A股,让众多价值投资者重新认识了中国公司的成长力。
从1903到2013的时空跨越只为酿好这杯酒
让满城流淌啤酒的醇香,让有温度的生命代代传承,无疑需要时间的守望和品质的淬炼。
110年前,当啤酒这东西被引入还是小渔村的青岛,没有人会猜想到,日后它会成为无数人休闲娱乐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没有人想到,啤酒这个舶来品会在青岛,在中国,酿出了世界名堂。
23年前,当青岛迎来建置100年时,也不会有人想到,随后的20余年,这个名片般的品牌,会让一座城为之动容,会成为青岛最为鲜亮的文化符号,甚至成为中国工业的代表,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而10年前,当为数极少的中国企业跨越百年,又有谁会想到,借助内部机制变革和持续的创新举措,一个持续百年的老者,会脱胎换骨般地开启了由大到强、充满活力和青春激荡的新时代。
当时间被一点点穿越,当感触和感叹成为一种思辨,青岛啤酒公司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就不那么简单了。
尽管公众每年所看到的《青啤可持续发展报告》,大都强调心无旁骛做好一件事。用心和激情酿造消费者喜爱的啤酒。但客观地说,能够持续110年坚守专注这一件事,却是极有难度的。况且,用青啤董事长孙明波的话说,这杯好酒里,还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内涵:既有对卓越品质的一贯追求,对生态环境的无限敬畏,也有长期蕴含其中的对消费者的崇敬之心,对价值链伙伴的深情厚谊。更有对社会关怀的无限感恩……
近期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就改革问题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谈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一切改革都应靠实践检验。而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青啤。110年酿造的这杯酒究竟有多好,恐怕全球的消费者最有感知、最有发言权。
珍贵的文献显示,1972年7月21日,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破冰之旅,当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国宴,欢迎尼克松和夫人。30多年后,“中美破冰第一宴菜单”被披露,青岛啤酒被定为唯一的啤酒品牌,款待这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由此,青啤与这位总统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随后的1982年,为了庆祝中美《上海公报》签署十周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到中国。有图片显示,在列车上,尼克松即兴成为了青岛啤酒的“推销员”,他左手搭着一条毛巾,右手提着青岛啤酒,并将啤酒“推销”给随行记者,颇有专业推销员的架势。
青岛啤酒视“品质”为生命,秉承“好人酿好酒”的百年酿造文化。始终坚持做好每一滴酒。这种品质文化已经渗入每一个青啤人的灵魂与血液,成为整个青岛啤酒价值链的最高“宪法”,使麦香浓郁、口味纯正的青岛啤酒飘香110年,折射出了百年青岛啤酒流淌在血液中的那份对品质的坚守。
2009年4月,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受邀访问青岛期间特别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在这里他对刚生产的青岛啤酒赞不绝口:“丝毫不逊于德国啤酒的口味,口感很特别、很清爽”。参观结束时,施罗德欣然写下“世界上最好的啤酒之一”的题词。
当然,钟情和挚爱青岛啤酒的,还有新加坡的洪瑞安、英国粉丝Ben等世界各地的人们。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远到非洲大陆、北美大陆,甚至啤酒故乡的欧洲,百余年来人们为什么偏爱青岛啤酒?仅仅是它具有日耳曼基因?
正如消费者们所共同认可的,青岛啤酒110年来呈现给大家的金牌品质是有目共睹的,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忠实粉丝的青岛啤酒,始终留给消费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好品质、好产品”。青岛啤酒视“品质”为生命,秉承“好人酿好酒”的百年酿造文化,始终坚持做好每一滴酒。这种品质文化已经渗入每一个青啤人的灵魂与血液,成为整个青岛啤酒价值链的最高“宪法”,使麦香浓郁、口味纯正的青岛啤酒飘香110年,折射出了百年青岛啤酒流淌在血液中的那份对品质的坚守。
从百岁归零到年少青春变革与创新赢得基业常青
拂去历经100多年身上的风尘,精华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程追述,特别是“百岁归零”后的10年奔跑,其紧贴时代的浴火重生和青春再造,足以令人深思。
通常情况下,大凡是自然人或企业组织,到了高龄阶段,大都会因机体老化而呈现衰退症状,这似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但凡事仍有例外。就企业而言,拥有255年历史的瑞士劳力士、211年的美国杜邦,以及近在眼前的业已走过110年的青岛啤酒,无不堪称“例外”。其长寿且依然生机勃勃的诀窍,无一不是通过时时的变革与创新,而产生化腐朽为青春的力量。
由此深度打量这个啤酒巨人,进入新世纪的这个十年,她所展现的恰恰是厚积薄发,恰恰是年轻化的转型。2003年青岛啤酒发布《青岛啤酒百年宣言》,其实已经昭示了十年后的趋向,只是在新的坐标和探索之中,这种“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由持续的学习之力、组织之力、资本之力、市场之力形成的青春律动,几乎遍及她的肌体,体现尤为鲜明的则是她的外在产品、品牌建设、战略规划、营销模式等无数的创新之举。 以消费者舌尖感官最为鲜明的产品创新为例,倒回十年前在日常的啤酒市场上,人们对青啤的记忆,似乎就是那个亘古不变的“大绿瓶”,再有就是满马路上的“扎啤”。但近些年来,这种状况不仅被改变了,而且呈“井喷”式的新品上市速度快得惊人,且产品逐步走向高端。继青啤先后推出欢动、冰醇、奥古特、逸品纯生、0.00无酒精啤酒风味饮料后,今年更是三箭齐发,在啤酒行业率先推出醇厚优雅的青岛啤酒黑啤、动感时尚的“炫舞激情”铝瓶、喜庆十足的青岛啤酒“鸿运当头”。在青岛啤酒看来,品牌不仅是企业的资产,更是消费者的资产。青岛啤酒就是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为消费者打造快乐资产,为他们带去更多的快乐选择和快乐感受。
不仅如此,青岛啤酒还开创性地从单纯的产品营销,转向以“品牌传播、产品销售和消费者体验”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品牌推广模式,试图将这些符合时代特色和引导消费潮流的新产品,和青岛啤酒的转型姿态,通过重大机遇传播、重大体育赛事传播、复制全国性青岛啤酒节、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予以推广,由此向世人昭示了一个不老的企业神话。
十年间,无论是签约北京奥运会、连续五年举办“炫舞激情啦啦队选拔赛”,还是签约刘翔、易建联、陈一冰、何姿组成的“中国冠军之队”,或是遍及全国50多个地区开展的青岛啤酒节,以及“全民星周末”,全球铝瓶设计大赛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感受激情、释放激情、畅饮快乐的需求,而青岛啤酒的年轻化品牌形象,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在提升青岛啤酒品牌和改变老企业形象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借力互联网进行虚实之间的互动,将体验式营销做到了一个新高度。
就在今年6月,青岛啤酒天猫商城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借助互联网的双向互动,青岛啤酒开启了传统零售领域之外的一片新天地。事实上,过去的几年,青啤早就开始通过各类活动,探索这样的营销模式。如此的“求新、求变”,俨然成为青岛啤酒品牌建设的新标签。
从胶州湾到太平洋的交响品牌深度国际化辨析
能够拨动世人心弦的文化交响,不仅是音乐本身。由胶州湾畔青岛啤酒连续演奏了110年的激情交响,堪称很青岛、很中国的国际化曲目,世界各地的人们不仅听得懂,而且听得执着、听得发狂。
已年过六旬的洪瑞安,是新加坡排球总会副会长,1958年来到新加坡,那时他才满11岁,至今已有50余载。据访问者说,洪先生家的双开门冰箱,摆满了清一色的青岛啤酒。他告诉说,青岛啤酒陪他度过了30年,喝着它,总能感到有一股浓浓的麦香,总能让他想起小时候在麦田里玩耍的情景。如果哪天家里没有青岛啤酒,他会觉着很不安。
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家中餐馆里,记者发现不少人都点了青岛啤酒,在这个餐馆的进口啤酒中,店主说青岛啤酒卖得最棒,当时青岛啤酒已经占据了美国90%以上的中餐馆。而在芝加哥,青岛啤酒还把其广告做到了当地的出租车上,到了晚上,混合着青岛啤酒的霓虹灯广告,青岛啤酒的品牌格外醒目。
在丹麦,青岛啤酒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外国品牌代表。一家餐馆的老板介绍,在那里,很多人都是喝啤酒的行家,所以对啤酒的口感非常挑剔,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丹麦啤酒的口味,除非是品质特别好的啤酒,否则不会轻易尝试。然而,青岛啤酒却在那里得到认可,所以许多喝啤酒的人都愿意选择。
在韩国,青岛啤酒的标志和可爱的熊猫一起被华丽地画在运输集装箱上,当地人介绍,青岛啤酒在韩国比较受欢迎,稍大的超市和餐馆都能找到,在韩国人眼中,青岛啤酒和大熊猫都是中国的象征,所以就“混搭”在一起。
近期刚刚上映的美国大片《速度与激情6》电影中,作为速度与激情化身的,不是高贵的香槟,而是一瓶青岛啤酒。她永远象征着青春的奔放,速度的较量,激情的引擎……对于青岛啤酒所代表的中国元素,网友纷纷赞誉“中国品牌威武”。
在世界范围而言,这几个不同时间段的例子,仅仅是个缩影,它所折射和揭示的正是与日俱增的品牌国际化影响和趋势力。
有数据佐证,从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青岛啤酒开始大量出口到如今,青岛啤酒的世界版图在不断放大,几乎遍及全球各个角落,其知名度和出口数量,不仅长期占据美国、墨西哥等国家亚洲第一进口啤酒的地位,而且在亚洲、欧洲、澳洲,甚至非洲的市场表现愈加出色。2012年,青岛啤酒在美国主流连锁便利店市场销量上升了22%,Wholesale Club销量上升了20%;澳大利亚主流市场总体增长3.9%,两大超市连锁之一的Coles同比增长141%;在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地英国,青岛啤酒主流市场的销量更是增长了30%。
驻足在110年这个节点与高度,人们不禁要问,这首由胶州湾畔启奏的交响曲,何以穿越时空,漂洋过海,影响世界?
实际上,这个至今都被神话了的,甚至困扰很多企业的课题,很早就被青啤公司通过先期上市试水、与国际化大公司碰撞交融、自我修炼等诸多艰苦实践,一一破解了。
从1903年诞生那天起就具有的国际化公司基因,到1906年在德国慕尼黑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大量出口,再到1993年的分别在香港H股和上证A股上市,再到着眼市场的体制机制变革,再到确立并一路下来的国际化大公司的品牌战略,尤其这个新十年在泰国等海外市场的突破,在国内展开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形式的并购,以及极富创新的全球营销等,青啤的国际化,堪称一部错落有致、精彩纷呈的交响乐章。
对此曾有分析认为,百年归零后的青啤,尽管之前作了若干国际化尝试和铺垫,但并没有简单化地理解国际化,没有盲目地去海外扩张,也没有订立不切实际的国际化的目标。
因为在青啤看来,“国际化”就是“企业对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成本做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化全球价值链,创造全球共享的价值。
从企业梦到中国梦的追寻可持续的实业报国 在这个特殊的夏天,无论是伴着南黄海的波涛,聆听青啤的百余年交响曲,或是将其当做教科书细细品读,她的光荣,足以被放大;她的梦想,也足以成为启示和呼唤。
110年的青啤之所以备受消费者喜爱和尊敬,除了前面所揭示的,青春再造也好,成就国际化品牌影响也罢,其实质更在于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背后,又有着鲜为人知的系统保障作为支撑。
2012年初,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青岛啤酒被列为全球十大稳定增长企业之一,也是唯一入围的中国企业。
据报告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里塔·甘瑟·麦克格莱斯(RitaGunther McGrath)的解析,这份报告是研究人员在全球选择了2347家市场资本总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上市企业作为调查样本,其中只有10家每年都能实现净收入增长至少5%。时间段是从2000年到2010年。在这10家企业中,又只有青岛啤酒是唯一来自中国的企业,历史也最为悠久。
报告显示,他们研究的例外稳步增长的公司,并不符合传统观念中企业增长所具备的一些条件,在“例外的公司”的共性特征上,青岛啤酒以她的执着和行走方式,颠覆了诸如稳增长重在新兴行业,公司越大越难增长,稳增长取决于成熟的市场和全球化程度,年龄偏大增长放缓等传统和偏颇的发展理念。
深度剖析不难发现,如针对传统思维中稳增长多取决于新兴行业增长的观点,哈佛报告的“例外的公司”,却多分布在很多不同的行业中,包括制药业、啤酒制造业、建筑业和银行业,而它们都是所在行业中的佼佼者。此外,它们大多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并且没有受到专利或商业秘密方面的保护。而反观青啤,尽管也是出于成熟的传统行业,但他们却依靠“专注的商业气质”和“定力智慧”,摆脱了行业的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做到了稳健增长。
再比如,传统理念也认为,企业增长会随其年龄增长而放缓,但在这些“例外的公司”中,却完全看不到年龄的这个效应。诚如有分析指出的,在这10家“稳健增长”企业中,建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年龄最大,但在全球化、科技更新和商业运作发展的过程中,它的适应能力和成果绝不亚于那些后起之秀。一直以来,青啤运用“博弈智慧”,主动变革、坚定地推动变革和全员转型,打破一切不适应目标实现的体制、机制、制度和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价值创造模式。
新世纪以来的青啤业绩,也恰好印证了这种发现和分析。青啤的销量由2003年的326万千升增加到了2012年的790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由2003年的75.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53亿元;净利润从2003年的2.5亿元增长到如今的17.6亿元;品牌价值也从最初的67.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805.85亿元。尤其是在2012年行业整体增长放缓,同比增长3.06%的大背景下,青岛啤酒业绩全线飘红,销量达到790万千升,同比增长10.48%,成为行业微增长下的唯一亮色。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上半年国内啤酒行业共完成啤酒产量2498万千升,同比增长5.85%。而8月29日晚间青岛啤酒公司披露半年报则显示出公司在行业微增的大背景下强大的增长力。公司净利润增长近四成,啤酒销售占国内啤酒销售的近两成,实现营业收入149.7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68%和38.46%;实现啤酒销售量458万千升,同比增长9.62%,占国内啤酒销售的18.33%,取得了销量增幅远高于行业平均增幅,且净利润增长快于营业收入增长、营业收入增长快于销售量增长的佳绩,百年企业仍然持续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青岛啤酒不仅成功迈过百年门槛,跻身世界啤酒六强,未来,这家充满激情的企业还将继续向着青春、向着活力、向着“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愿景持续奔跑,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后记:
专注和可持续可谓是青啤的核心主线,而串联和支撑这一主线的,恰恰是实业兴企、兴国的责任担当。
笔者在此之前曾专门查阅了一些国内外长寿企业的比对资料,中国企业只有10家上榜,人们熟知的不外乎泸州老窖、同仁堂、茅台酒业、张裕酒业等,而相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百年企业,如花旗、通用汽车、奔驰、强生、福特汽车等,我们的数量、规模不仅少得可怜,而且效益和品牌国际影响力也无法比拟。
前两年有调查显示,我们的近邻日本,仅京都一地,百年以上的企业就达55家。而制造业强国德国的经验,也在提示我们,过去的100多年里,制造业始终是其国民经济的内核,即使面对欧元区经济危机,她也有着相当底气予以应对。说到底,根子就在实业。
这也正是《公司的力量》所给予的启示。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就曾自豪地说过,美国是一个搞实业的国家,建一座工厂就如同盖一座圣殿。对此,知名学者张维迎也曾感叹:“我们找不到一个公司制度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可以发达的例子;找不到一个市场不发达,这个国家可以发达的例子。”
实业兴国,无疑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梦,不仅需要青岛啤酒的追寻,还需更多中国企业励志予以成就。
——题记
策划前言
静静的时间河流,不仅可以映照一个人、一个企业、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而且可以印证值得当代人和后人回味和思辨的发展规律。
这个8月,当已成习惯的啤酒盛宴再次开启,当制造这个盛宴的青啤公司,又一次为不平凡的生日回望与眺望,除了满城的欢庆与陶醉,媒体的兴奋点其实更在于由此带来的深度思考。毕竟在青岛啤酒这个看似悄然,但颇有质量的时间长度上,她所经历和讲述的,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光荣与梦想,在转型中国的范畴,她持续的实业守望和激情步履,恰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参照。
有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仅3.5年;而一项《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公司》调查显示,青岛啤酒代表了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形象,在美、英、澳、日、韩的“产品使用率”中位列第一;今年香港媒体的一篇《青岛啤酒港股上市20年累升19倍,跑赢IBM英特尔》的报道,连创20年新高的青岛啤酒H股,携手逆势飘红的A股,让众多价值投资者重新认识了中国公司的成长力。
从1903到2013的时空跨越只为酿好这杯酒
让满城流淌啤酒的醇香,让有温度的生命代代传承,无疑需要时间的守望和品质的淬炼。
110年前,当啤酒这东西被引入还是小渔村的青岛,没有人会猜想到,日后它会成为无数人休闲娱乐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没有人想到,啤酒这个舶来品会在青岛,在中国,酿出了世界名堂。
23年前,当青岛迎来建置100年时,也不会有人想到,随后的20余年,这个名片般的品牌,会让一座城为之动容,会成为青岛最为鲜亮的文化符号,甚至成为中国工业的代表,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而10年前,当为数极少的中国企业跨越百年,又有谁会想到,借助内部机制变革和持续的创新举措,一个持续百年的老者,会脱胎换骨般地开启了由大到强、充满活力和青春激荡的新时代。
当时间被一点点穿越,当感触和感叹成为一种思辨,青岛啤酒公司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就不那么简单了。
尽管公众每年所看到的《青啤可持续发展报告》,大都强调心无旁骛做好一件事。用心和激情酿造消费者喜爱的啤酒。但客观地说,能够持续110年坚守专注这一件事,却是极有难度的。况且,用青啤董事长孙明波的话说,这杯好酒里,还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内涵:既有对卓越品质的一贯追求,对生态环境的无限敬畏,也有长期蕴含其中的对消费者的崇敬之心,对价值链伙伴的深情厚谊。更有对社会关怀的无限感恩……
近期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就改革问题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谈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一切改革都应靠实践检验。而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青啤。110年酿造的这杯酒究竟有多好,恐怕全球的消费者最有感知、最有发言权。
珍贵的文献显示,1972年7月21日,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破冰之旅,当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国宴,欢迎尼克松和夫人。30多年后,“中美破冰第一宴菜单”被披露,青岛啤酒被定为唯一的啤酒品牌,款待这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由此,青啤与这位总统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随后的1982年,为了庆祝中美《上海公报》签署十周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到中国。有图片显示,在列车上,尼克松即兴成为了青岛啤酒的“推销员”,他左手搭着一条毛巾,右手提着青岛啤酒,并将啤酒“推销”给随行记者,颇有专业推销员的架势。
青岛啤酒视“品质”为生命,秉承“好人酿好酒”的百年酿造文化。始终坚持做好每一滴酒。这种品质文化已经渗入每一个青啤人的灵魂与血液,成为整个青岛啤酒价值链的最高“宪法”,使麦香浓郁、口味纯正的青岛啤酒飘香110年,折射出了百年青岛啤酒流淌在血液中的那份对品质的坚守。
2009年4月,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受邀访问青岛期间特别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在这里他对刚生产的青岛啤酒赞不绝口:“丝毫不逊于德国啤酒的口味,口感很特别、很清爽”。参观结束时,施罗德欣然写下“世界上最好的啤酒之一”的题词。
当然,钟情和挚爱青岛啤酒的,还有新加坡的洪瑞安、英国粉丝Ben等世界各地的人们。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远到非洲大陆、北美大陆,甚至啤酒故乡的欧洲,百余年来人们为什么偏爱青岛啤酒?仅仅是它具有日耳曼基因?
正如消费者们所共同认可的,青岛啤酒110年来呈现给大家的金牌品质是有目共睹的,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忠实粉丝的青岛啤酒,始终留给消费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好品质、好产品”。青岛啤酒视“品质”为生命,秉承“好人酿好酒”的百年酿造文化,始终坚持做好每一滴酒。这种品质文化已经渗入每一个青啤人的灵魂与血液,成为整个青岛啤酒价值链的最高“宪法”,使麦香浓郁、口味纯正的青岛啤酒飘香110年,折射出了百年青岛啤酒流淌在血液中的那份对品质的坚守。
从百岁归零到年少青春变革与创新赢得基业常青
拂去历经100多年身上的风尘,精华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程追述,特别是“百岁归零”后的10年奔跑,其紧贴时代的浴火重生和青春再造,足以令人深思。
通常情况下,大凡是自然人或企业组织,到了高龄阶段,大都会因机体老化而呈现衰退症状,这似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但凡事仍有例外。就企业而言,拥有255年历史的瑞士劳力士、211年的美国杜邦,以及近在眼前的业已走过110年的青岛啤酒,无不堪称“例外”。其长寿且依然生机勃勃的诀窍,无一不是通过时时的变革与创新,而产生化腐朽为青春的力量。
由此深度打量这个啤酒巨人,进入新世纪的这个十年,她所展现的恰恰是厚积薄发,恰恰是年轻化的转型。2003年青岛啤酒发布《青岛啤酒百年宣言》,其实已经昭示了十年后的趋向,只是在新的坐标和探索之中,这种“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由持续的学习之力、组织之力、资本之力、市场之力形成的青春律动,几乎遍及她的肌体,体现尤为鲜明的则是她的外在产品、品牌建设、战略规划、营销模式等无数的创新之举。 以消费者舌尖感官最为鲜明的产品创新为例,倒回十年前在日常的啤酒市场上,人们对青啤的记忆,似乎就是那个亘古不变的“大绿瓶”,再有就是满马路上的“扎啤”。但近些年来,这种状况不仅被改变了,而且呈“井喷”式的新品上市速度快得惊人,且产品逐步走向高端。继青啤先后推出欢动、冰醇、奥古特、逸品纯生、0.00无酒精啤酒风味饮料后,今年更是三箭齐发,在啤酒行业率先推出醇厚优雅的青岛啤酒黑啤、动感时尚的“炫舞激情”铝瓶、喜庆十足的青岛啤酒“鸿运当头”。在青岛啤酒看来,品牌不仅是企业的资产,更是消费者的资产。青岛啤酒就是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为消费者打造快乐资产,为他们带去更多的快乐选择和快乐感受。
不仅如此,青岛啤酒还开创性地从单纯的产品营销,转向以“品牌传播、产品销售和消费者体验”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品牌推广模式,试图将这些符合时代特色和引导消费潮流的新产品,和青岛啤酒的转型姿态,通过重大机遇传播、重大体育赛事传播、复制全国性青岛啤酒节、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予以推广,由此向世人昭示了一个不老的企业神话。
十年间,无论是签约北京奥运会、连续五年举办“炫舞激情啦啦队选拔赛”,还是签约刘翔、易建联、陈一冰、何姿组成的“中国冠军之队”,或是遍及全国50多个地区开展的青岛啤酒节,以及“全民星周末”,全球铝瓶设计大赛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感受激情、释放激情、畅饮快乐的需求,而青岛啤酒的年轻化品牌形象,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在提升青岛啤酒品牌和改变老企业形象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借力互联网进行虚实之间的互动,将体验式营销做到了一个新高度。
就在今年6月,青岛啤酒天猫商城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借助互联网的双向互动,青岛啤酒开启了传统零售领域之外的一片新天地。事实上,过去的几年,青啤早就开始通过各类活动,探索这样的营销模式。如此的“求新、求变”,俨然成为青岛啤酒品牌建设的新标签。
从胶州湾到太平洋的交响品牌深度国际化辨析
能够拨动世人心弦的文化交响,不仅是音乐本身。由胶州湾畔青岛啤酒连续演奏了110年的激情交响,堪称很青岛、很中国的国际化曲目,世界各地的人们不仅听得懂,而且听得执着、听得发狂。
已年过六旬的洪瑞安,是新加坡排球总会副会长,1958年来到新加坡,那时他才满11岁,至今已有50余载。据访问者说,洪先生家的双开门冰箱,摆满了清一色的青岛啤酒。他告诉说,青岛啤酒陪他度过了30年,喝着它,总能感到有一股浓浓的麦香,总能让他想起小时候在麦田里玩耍的情景。如果哪天家里没有青岛啤酒,他会觉着很不安。
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家中餐馆里,记者发现不少人都点了青岛啤酒,在这个餐馆的进口啤酒中,店主说青岛啤酒卖得最棒,当时青岛啤酒已经占据了美国90%以上的中餐馆。而在芝加哥,青岛啤酒还把其广告做到了当地的出租车上,到了晚上,混合着青岛啤酒的霓虹灯广告,青岛啤酒的品牌格外醒目。
在丹麦,青岛啤酒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外国品牌代表。一家餐馆的老板介绍,在那里,很多人都是喝啤酒的行家,所以对啤酒的口感非常挑剔,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丹麦啤酒的口味,除非是品质特别好的啤酒,否则不会轻易尝试。然而,青岛啤酒却在那里得到认可,所以许多喝啤酒的人都愿意选择。
在韩国,青岛啤酒的标志和可爱的熊猫一起被华丽地画在运输集装箱上,当地人介绍,青岛啤酒在韩国比较受欢迎,稍大的超市和餐馆都能找到,在韩国人眼中,青岛啤酒和大熊猫都是中国的象征,所以就“混搭”在一起。
近期刚刚上映的美国大片《速度与激情6》电影中,作为速度与激情化身的,不是高贵的香槟,而是一瓶青岛啤酒。她永远象征着青春的奔放,速度的较量,激情的引擎……对于青岛啤酒所代表的中国元素,网友纷纷赞誉“中国品牌威武”。
在世界范围而言,这几个不同时间段的例子,仅仅是个缩影,它所折射和揭示的正是与日俱增的品牌国际化影响和趋势力。
有数据佐证,从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青岛啤酒开始大量出口到如今,青岛啤酒的世界版图在不断放大,几乎遍及全球各个角落,其知名度和出口数量,不仅长期占据美国、墨西哥等国家亚洲第一进口啤酒的地位,而且在亚洲、欧洲、澳洲,甚至非洲的市场表现愈加出色。2012年,青岛啤酒在美国主流连锁便利店市场销量上升了22%,Wholesale Club销量上升了20%;澳大利亚主流市场总体增长3.9%,两大超市连锁之一的Coles同比增长141%;在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地英国,青岛啤酒主流市场的销量更是增长了30%。
驻足在110年这个节点与高度,人们不禁要问,这首由胶州湾畔启奏的交响曲,何以穿越时空,漂洋过海,影响世界?
实际上,这个至今都被神话了的,甚至困扰很多企业的课题,很早就被青啤公司通过先期上市试水、与国际化大公司碰撞交融、自我修炼等诸多艰苦实践,一一破解了。
从1903年诞生那天起就具有的国际化公司基因,到1906年在德国慕尼黑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大量出口,再到1993年的分别在香港H股和上证A股上市,再到着眼市场的体制机制变革,再到确立并一路下来的国际化大公司的品牌战略,尤其这个新十年在泰国等海外市场的突破,在国内展开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形式的并购,以及极富创新的全球营销等,青啤的国际化,堪称一部错落有致、精彩纷呈的交响乐章。
对此曾有分析认为,百年归零后的青啤,尽管之前作了若干国际化尝试和铺垫,但并没有简单化地理解国际化,没有盲目地去海外扩张,也没有订立不切实际的国际化的目标。
因为在青啤看来,“国际化”就是“企业对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成本做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化全球价值链,创造全球共享的价值。
从企业梦到中国梦的追寻可持续的实业报国 在这个特殊的夏天,无论是伴着南黄海的波涛,聆听青啤的百余年交响曲,或是将其当做教科书细细品读,她的光荣,足以被放大;她的梦想,也足以成为启示和呼唤。
110年的青啤之所以备受消费者喜爱和尊敬,除了前面所揭示的,青春再造也好,成就国际化品牌影响也罢,其实质更在于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背后,又有着鲜为人知的系统保障作为支撑。
2012年初,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青岛啤酒被列为全球十大稳定增长企业之一,也是唯一入围的中国企业。
据报告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里塔·甘瑟·麦克格莱斯(RitaGunther McGrath)的解析,这份报告是研究人员在全球选择了2347家市场资本总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上市企业作为调查样本,其中只有10家每年都能实现净收入增长至少5%。时间段是从2000年到2010年。在这10家企业中,又只有青岛啤酒是唯一来自中国的企业,历史也最为悠久。
报告显示,他们研究的例外稳步增长的公司,并不符合传统观念中企业增长所具备的一些条件,在“例外的公司”的共性特征上,青岛啤酒以她的执着和行走方式,颠覆了诸如稳增长重在新兴行业,公司越大越难增长,稳增长取决于成熟的市场和全球化程度,年龄偏大增长放缓等传统和偏颇的发展理念。
深度剖析不难发现,如针对传统思维中稳增长多取决于新兴行业增长的观点,哈佛报告的“例外的公司”,却多分布在很多不同的行业中,包括制药业、啤酒制造业、建筑业和银行业,而它们都是所在行业中的佼佼者。此外,它们大多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并且没有受到专利或商业秘密方面的保护。而反观青啤,尽管也是出于成熟的传统行业,但他们却依靠“专注的商业气质”和“定力智慧”,摆脱了行业的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做到了稳健增长。
再比如,传统理念也认为,企业增长会随其年龄增长而放缓,但在这些“例外的公司”中,却完全看不到年龄的这个效应。诚如有分析指出的,在这10家“稳健增长”企业中,建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年龄最大,但在全球化、科技更新和商业运作发展的过程中,它的适应能力和成果绝不亚于那些后起之秀。一直以来,青啤运用“博弈智慧”,主动变革、坚定地推动变革和全员转型,打破一切不适应目标实现的体制、机制、制度和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价值创造模式。
新世纪以来的青啤业绩,也恰好印证了这种发现和分析。青啤的销量由2003年的326万千升增加到了2012年的790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由2003年的75.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53亿元;净利润从2003年的2.5亿元增长到如今的17.6亿元;品牌价值也从最初的67.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805.85亿元。尤其是在2012年行业整体增长放缓,同比增长3.06%的大背景下,青岛啤酒业绩全线飘红,销量达到790万千升,同比增长10.48%,成为行业微增长下的唯一亮色。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上半年国内啤酒行业共完成啤酒产量2498万千升,同比增长5.85%。而8月29日晚间青岛啤酒公司披露半年报则显示出公司在行业微增的大背景下强大的增长力。公司净利润增长近四成,啤酒销售占国内啤酒销售的近两成,实现营业收入149.7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68%和38.46%;实现啤酒销售量458万千升,同比增长9.62%,占国内啤酒销售的18.33%,取得了销量增幅远高于行业平均增幅,且净利润增长快于营业收入增长、营业收入增长快于销售量增长的佳绩,百年企业仍然持续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青岛啤酒不仅成功迈过百年门槛,跻身世界啤酒六强,未来,这家充满激情的企业还将继续向着青春、向着活力、向着“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愿景持续奔跑,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后记:
专注和可持续可谓是青啤的核心主线,而串联和支撑这一主线的,恰恰是实业兴企、兴国的责任担当。
笔者在此之前曾专门查阅了一些国内外长寿企业的比对资料,中国企业只有10家上榜,人们熟知的不外乎泸州老窖、同仁堂、茅台酒业、张裕酒业等,而相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百年企业,如花旗、通用汽车、奔驰、强生、福特汽车等,我们的数量、规模不仅少得可怜,而且效益和品牌国际影响力也无法比拟。
前两年有调查显示,我们的近邻日本,仅京都一地,百年以上的企业就达55家。而制造业强国德国的经验,也在提示我们,过去的100多年里,制造业始终是其国民经济的内核,即使面对欧元区经济危机,她也有着相当底气予以应对。说到底,根子就在实业。
这也正是《公司的力量》所给予的启示。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就曾自豪地说过,美国是一个搞实业的国家,建一座工厂就如同盖一座圣殿。对此,知名学者张维迎也曾感叹:“我们找不到一个公司制度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可以发达的例子;找不到一个市场不发达,这个国家可以发达的例子。”
实业兴国,无疑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梦,不仅需要青岛啤酒的追寻,还需更多中国企业励志予以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