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给整个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小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将从现行大纲中以获取数学知识、技能这一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作为传授知识的工作者,要准确地把握小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好地教好教学,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与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如何促进学生身心科学发展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数学课程新标准指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这就要求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涉世未深的活体,有感情,有思想,有人格尊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学习服务,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爱护学生,重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更新数学教育理念,提高数学教学业务技能,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坚持数学教学与育人并重。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的伟大变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胜利返航、众志成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素材都可用来激励小学生战胜在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困难,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好学,锐意进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确立服务意识、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数学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既要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学生情商的修炼;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效,又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协调处理好教学成绩与学生成长的关系,不能只为了教学成绩,而有悖于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注重讲课质量,不能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不能强迫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表,教学方式要灵活,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新事物,获得新知识。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要让他们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拼一拼,使其在动手操作中开动脑筋,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身心健康等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例如,小学生对数的组成比较抽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准备10根小棍棒,用小木棍摆一摆把它分成两堆,看看10根小棍棒有多少种摆放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10根小棍棒可分成5和5,4和6,3和7,2和8,1和9。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10可以分成5和5,4和6,3和7……。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既让学生掌握了10的分解和组成等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要适应时代需要、有创新能力、敢于拼搏的精神。小学数学教育要夯实基础,为未来的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为今后数学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要“授之以渔”。 教师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要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中《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引导学生学习数的估算时,提出了一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妈妈去商店买28元的热水壶,43元的烧水壶和24元的杯子,她带了100元够不够”,由此题入手,引出估算。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教学,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把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把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既注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进步,持续发展。
四、教学过程中,注重班级整体与学生个体素质的“统筹兼顾”。
一个班级一般由几十个学生组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教育或者影响的程度不径相向,个体素质差异较大。要想把年龄、生理、心理、情感、智力千差万别的学生放到一起进行教育,难度可想而知。那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统筹兼顾”,求同存异。既要照顾全班大多数,又要注意个别差异,要给每个学生留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例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由于各自思考的出发点或者思路不同,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解答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只管把好脉,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这样学生的个体能力得到了提升,班级的整体素质也大大提高了。
数学作为一门智力科学,有它独到之处。它逻辑性强,思维强度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能片面追求分数,要站在提升学生素质的高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与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如何促进学生身心科学发展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数学课程新标准指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这就要求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涉世未深的活体,有感情,有思想,有人格尊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学习服务,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爱护学生,重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更新数学教育理念,提高数学教学业务技能,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坚持数学教学与育人并重。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的伟大变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胜利返航、众志成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素材都可用来激励小学生战胜在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困难,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好学,锐意进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确立服务意识、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数学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既要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学生情商的修炼;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效,又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协调处理好教学成绩与学生成长的关系,不能只为了教学成绩,而有悖于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注重讲课质量,不能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不能强迫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表,教学方式要灵活,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新事物,获得新知识。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要让他们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拼一拼,使其在动手操作中开动脑筋,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身心健康等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例如,小学生对数的组成比较抽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准备10根小棍棒,用小木棍摆一摆把它分成两堆,看看10根小棍棒有多少种摆放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10根小棍棒可分成5和5,4和6,3和7,2和8,1和9。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10可以分成5和5,4和6,3和7……。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既让学生掌握了10的分解和组成等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要适应时代需要、有创新能力、敢于拼搏的精神。小学数学教育要夯实基础,为未来的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为今后数学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要“授之以渔”。 教师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要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中《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引导学生学习数的估算时,提出了一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妈妈去商店买28元的热水壶,43元的烧水壶和24元的杯子,她带了100元够不够”,由此题入手,引出估算。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教学,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把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把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既注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进步,持续发展。
四、教学过程中,注重班级整体与学生个体素质的“统筹兼顾”。
一个班级一般由几十个学生组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教育或者影响的程度不径相向,个体素质差异较大。要想把年龄、生理、心理、情感、智力千差万别的学生放到一起进行教育,难度可想而知。那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统筹兼顾”,求同存异。既要照顾全班大多数,又要注意个别差异,要给每个学生留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例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由于各自思考的出发点或者思路不同,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解答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只管把好脉,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这样学生的个体能力得到了提升,班级的整体素质也大大提高了。
数学作为一门智力科学,有它独到之处。它逻辑性强,思维强度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能片面追求分数,要站在提升学生素质的高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