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学生能力的评价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和重点院校建设规划的重要保障,以往的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着特色不显著、评价手段单一、功能要求简单以及内涵匮乏等等弊病。本文从高职学生能力测评体系出发,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简单探讨上述问题。
【关键词】评价指标 高职 职业素质 体系建设
提高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些骨干院校的规划建设和实现本位能力的重要保障。传统中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对高职学生的评价特色不明显,评价的功能、人员、内涵尚缺乏等等。但是,就目前的市场来说,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会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协调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导向的作用。不仅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对于用人单位的招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把握高职教育的质量和特色的新任务。“职业素质”的对于高职学生的能力的评价标准的理念更加的符合职业的更新换代和高职的教育理念。在人才辈出的这个时代,从企业招聘人才这个视角出发,他们正向着技能化、素质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着,所以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质量和特色,建立职业素质导向下的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职业能力的新要求。经济带动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职业结构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学术性教育不同的技能教育,决定了其与社会结构、职业结构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职业结构的变化要求高职学生具备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培养职业素质为导向的综合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对职业能力的需要。
(三)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的评价是建设国家级骨干院校提出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在国家级骨干院校建设方案和“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高就业率目标下的学生高素质培养”和“素质导向就业”等新目标,建立职业素质导向下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也是实现保障高职骨干院校建设方案的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关于高职学生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
通过对现有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当前的市场需求分析,我们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体系还存在着若干的问题,其不能有效的客观的反映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的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在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专业理论方面知识的学习与企业的实习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职学生修业过程中所不可偏废的两大体系,过往的陈旧的评价手段完全忽略了学生个体化的发展,这种评价机制不可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需要。
(二)评价体系的功能过于简单
传统的评价体系确定最终获奖者的途径就是成绩排名,这是一种催促集体内部互相竞争的有效手段,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尤其是对于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它会加剧两极分化,评价效果有失导向功能。然而,科学的评价方法如“客观标准评价法”是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对照明确的评分标准进行判断,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是否具备了某项能力作出准确及时的判断。
(三)评价体系的内涵过于贫乏
以往的评价体系是一种以结果作为唯一凭证的终结性评定,学习成绩是唯一的指标。成绩作为一种最表象的东西,最直接的表现出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这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模式,以成绩为核心,忽略了对能力素质等等方面的评价。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在实践上的逐渐深入,高职学生能力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高职院校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这种评价机制与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故院校的评价监督导向功能失真。
三、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原则
(一)高职特色下的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导向
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职业素质的导向下以就业为基准,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基本原则,通过课堂教育改革、职业活动强调实践和技能,从多元化角度来考评。所以,高职学生的能力不仅包括他所从事的职业的知识技能还有他的实践能力、变通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职业素质导向下的发展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某种外部原因结果的评价,以学习成绩或学习结果作为学生能力评价的标准。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这更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导向下发展性的评价是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的综合体,他不仅从学生的基本基础知识和实习实训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还要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对其评定。所以,就现在来看发展性的评价更为有意义。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以往的评价体系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在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评价活动中,很难发挥参与评价者的积极性和学科自身的特色性。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人员,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课程专家还包括学生家长及其用人单位,所以,多元化的评价机构更展现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
(四)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现在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来看,高职院校更多的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在今后可能用得到的、为以后激烈的工作竞争应该具备的可持续的、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不要再从单一的坚守一个岗位的校园式教育,对于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有一定的发展性和现实性。
四、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内涵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内涵
所谓的综合素质,就是指高职学生在应对岗位要求时所展现出来的综合的能力,其主要包括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其中个人素质包括为人处世、逻辑思维、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素质,专业素质包括完成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种技术能力的总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职业环境影响和职业环境锻炼来实现的,所以,在职业素质导向下的学生综合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可以从与人相处、处理事物等角度来分析研究,对评价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测量评定。无论是思想品质,还是从业能力,全部都包含在内。
(二)学生基础知识评价准则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基础专业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以及文化基础知识等等。而文化基础知识又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想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岗位变革,基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是保障。
(三)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准则的内涵
职业能力在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分为三个层次:职业核心能力、特定职业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cClelland博士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这一模型认为职业人就好像是漂浮在水中的一座冰山,水上露出来的部分是行为、知识和技能等,这代表的是表面的特征;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则是由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形成的基石。对照这三种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就像浅海区的冰山,是尚能容易观察到的不仅限于本专业的能力表征,而职业核心能力就像深海区的冰山,是不易被觉察到的高职学生的复合能力。但是这三个能力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根据市场的需要,高职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定位自己。
总结
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原有的学生能力评价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学生能力评价的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建构了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机制的学生能力评价系统,促使培养计划符合市场逻辑,能够对高职学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使其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逄乃莹. 中国的职业教育[J]. 对外大传播, 1999(05).
[2]赵山虎. 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09(19) .
[3]于铁. 浅析我国高职院校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J]. 成才之路, 2011(19) .
【关键词】评价指标 高职 职业素质 体系建设
提高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些骨干院校的规划建设和实现本位能力的重要保障。传统中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对高职学生的评价特色不明显,评价的功能、人员、内涵尚缺乏等等。但是,就目前的市场来说,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会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协调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导向的作用。不仅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对于用人单位的招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把握高职教育的质量和特色的新任务。“职业素质”的对于高职学生的能力的评价标准的理念更加的符合职业的更新换代和高职的教育理念。在人才辈出的这个时代,从企业招聘人才这个视角出发,他们正向着技能化、素质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着,所以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质量和特色,建立职业素质导向下的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职业能力的新要求。经济带动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职业结构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学术性教育不同的技能教育,决定了其与社会结构、职业结构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职业结构的变化要求高职学生具备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培养职业素质为导向的综合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对职业能力的需要。
(三)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的评价是建设国家级骨干院校提出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在国家级骨干院校建设方案和“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高就业率目标下的学生高素质培养”和“素质导向就业”等新目标,建立职业素质导向下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也是实现保障高职骨干院校建设方案的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关于高职学生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
通过对现有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当前的市场需求分析,我们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体系还存在着若干的问题,其不能有效的客观的反映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的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在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专业理论方面知识的学习与企业的实习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职学生修业过程中所不可偏废的两大体系,过往的陈旧的评价手段完全忽略了学生个体化的发展,这种评价机制不可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需要。
(二)评价体系的功能过于简单
传统的评价体系确定最终获奖者的途径就是成绩排名,这是一种催促集体内部互相竞争的有效手段,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尤其是对于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它会加剧两极分化,评价效果有失导向功能。然而,科学的评价方法如“客观标准评价法”是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对照明确的评分标准进行判断,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是否具备了某项能力作出准确及时的判断。
(三)评价体系的内涵过于贫乏
以往的评价体系是一种以结果作为唯一凭证的终结性评定,学习成绩是唯一的指标。成绩作为一种最表象的东西,最直接的表现出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这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模式,以成绩为核心,忽略了对能力素质等等方面的评价。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在实践上的逐渐深入,高职学生能力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高职院校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这种评价机制与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故院校的评价监督导向功能失真。
三、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原则
(一)高职特色下的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导向
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职业素质的导向下以就业为基准,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基本原则,通过课堂教育改革、职业活动强调实践和技能,从多元化角度来考评。所以,高职学生的能力不仅包括他所从事的职业的知识技能还有他的实践能力、变通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职业素质导向下的发展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某种外部原因结果的评价,以学习成绩或学习结果作为学生能力评价的标准。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这更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导向下发展性的评价是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的综合体,他不仅从学生的基本基础知识和实习实训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还要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对其评定。所以,就现在来看发展性的评价更为有意义。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以往的评价体系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在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评价活动中,很难发挥参与评价者的积极性和学科自身的特色性。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人员,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课程专家还包括学生家长及其用人单位,所以,多元化的评价机构更展现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
(四)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现在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来看,高职院校更多的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在今后可能用得到的、为以后激烈的工作竞争应该具备的可持续的、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不要再从单一的坚守一个岗位的校园式教育,对于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有一定的发展性和现实性。
四、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内涵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内涵
所谓的综合素质,就是指高职学生在应对岗位要求时所展现出来的综合的能力,其主要包括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其中个人素质包括为人处世、逻辑思维、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素质,专业素质包括完成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种技术能力的总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职业环境影响和职业环境锻炼来实现的,所以,在职业素质导向下的学生综合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可以从与人相处、处理事物等角度来分析研究,对评价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测量评定。无论是思想品质,还是从业能力,全部都包含在内。
(二)学生基础知识评价准则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基础专业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以及文化基础知识等等。而文化基础知识又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想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岗位变革,基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是保障。
(三)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准则的内涵
职业能力在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分为三个层次:职业核心能力、特定职业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cClelland博士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这一模型认为职业人就好像是漂浮在水中的一座冰山,水上露出来的部分是行为、知识和技能等,这代表的是表面的特征;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则是由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形成的基石。对照这三种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就像浅海区的冰山,是尚能容易观察到的不仅限于本专业的能力表征,而职业核心能力就像深海区的冰山,是不易被觉察到的高职学生的复合能力。但是这三个能力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根据市场的需要,高职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定位自己。
总结
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原有的学生能力评价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学生能力评价的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建构了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机制的学生能力评价系统,促使培养计划符合市场逻辑,能够对高职学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使其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逄乃莹. 中国的职业教育[J]. 对外大传播, 1999(05).
[2]赵山虎. 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09(19) .
[3]于铁. 浅析我国高职院校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J]. 成才之路, 20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