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时英《清客的骂》及黎锦明信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10月19日,上海《社会日报》第743号第三版刊有一篇题为《穆时英的苦闷》的文章,文中说:“不久以前,南京发现了一种小型刊物名《艺坛导报》的,对穆时英大大的攻击了一下,穆時英看了这篇文章,大大的不快,便写了一篇回骂的文字,题名《清客的骂》,发表在二月十日的南京《朝报》的《副刊》上,说得可真刻毒,又婉转,又伤心,从那篇文字里,你们可以看出穆时英苦闷到什么程度了!”关于《艺坛导报》,似很少有论者提到。鲁迅曾在1936年1月15日日记中记载:“得陈约信并《艺坛导报》一张。”据《鲁迅全集》编者称,《艺坛导报》系旬刊,南京艺坛导报社编辑发行,1936年1月10日出版试刊号,20日正式出版。可惜,我未见到这种小型刊物,无法看到那篇“攻击”穆时英的文章,但在《朝报》1936年2月10日第709号第三张第十版《副刊》上找到了穆时英的《清客的骂》。这篇文章未收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版《穆时英全集》(严家炎、李今编),全文如下:
  前几天有一位不十分相熟的朋友和我谈起南京的文坛,说南京现在是颇为热闹了,华林先生主持的文艺俱乐部在轰轰烈烈地驱逐了“不讲卫生”的黎锦明以后,接连举行了几个“什么之夜”;王平陵先生编的《文艺月刊》也按期出了两期,最近还有一种文艺报纸在市上发卖,于是,他又很关切似的接下去道:

“而且还提到你呢!”


  虽然对自己是有着不能算是不透彻的认识,但对于旁人给我的批评还是相当关心的;我始终没有失去想知道在旁人的目光中的自己的兴趣。当时我倒兴奋了起来:“是批评我么?”
  那位朋友露着为难的脸色,道:“好像是谩骂吧。”
  听说是谩骂,我便心冷了下来。骂我的人,不过是为了私仇,泄泄心头气愤而已,当然不会是真的知道我的短处,所以也就打不起想看一看这篇文章的心情了。后来一想,谩骂不一定是无聊文章,譬如鲁迅先生就是以尖刻的挖苦人家的文章为人所推重的。于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巴巴地去买了来的,可是看了以后,却非常痛苦地失望了。因为我所读到的那篇杂文还不是一篇骂人文章,却是一篇无中生有的东西。我对人家的估值时常太高,这也许就是我时常被别人当作一个无用而柔弱的人的原因吧。如果我能抱一点轻视这篇文章的作者的心思,那我就不敢上了这个不大不小的当吧。而且那张东西的试刊号的宣言里边还有不少和我起草的晨曦社缘起相雷同的句子,而在它××号上面居然发现了骂我的文章,那真有点使人啼笑皆非了。
  因此我却想起一篇做人的大道理来。虽然是一个破落户,倒也是个书香子弟,洁身自好的读书人的劣根性还是有的,处在这买空卖空的时代本来就不大合适。这时代,说得好听一点,是聪明人的时代。要懂得投机取巧、从中渔利的秘诀。然而我却愚蠢得很,同时又顽固得很。叫我去奉承别人颜色,固然是心所不愿,叫我掮着招牌,自称前进,去欺骗群众,可也中心不忍。虽则是生在这侥幸进取的清客世界,对于某些人的立身之道,却始终未敢效法。虽然,对于每一个人我都抱着相当的信任心和尊敬心,然而对于开口大众、闭口前进的清客们我却是一点信任心、一点尊敬心也没有的,因为我曾经受过不少的欺骗。尽管清客们对我说得天花乱坠,我却坚持着要他们拿出事实来。不但因这样而扫了他们的雅兴,有时还因为自己的心直口快,一不留心就在大庭广众之间戳穿了他们的买空卖空、欺上瞒下的聪明手段。这也许就是我所以有人怀恨在心,偷放冷箭的原因吧。
  可是,谩骂由他谩骂,傻子我自为之。到现在我还是只希望做一些着着实实的事,而不情愿跟在清客们后面去混充志士,骗一些钱来娶小老婆的。
  黎锦明读过这篇文章以后,因其中提到主持文艺俱乐部的华林“轰轰烈烈地驱逐了‘不讲卫生’的黎锦明”,便给穆时英写了一封信:

时英兄:


  昨天在《朝报·副刊》上读到你的短文章《清客的骂》,中有两句,提到我不讲卫生,被文艺俱乐部华林公所驱逐,而且哄传多人,颇为讶异。虽然这是笑话,不必认真,但偏偏我是个洁癖的人,所以总觉得有些颠倒是非。记得有一次,我在文艺俱乐部闲坐,华林公也坐在旁边,无意间我发现华公的袜上油腻甚多,且有些气味,不觉唾了一口沫,不幸而落在痰盂之外。因此,华公就宣传说某某好乱吐痰了。实际华先生也是文学界的巨头,且是留法的,说话自有效果,可惜其宣传不近情理,颇为识者所不取也。特愿声辩,免生枝节,以正文风。

其他文献
我不记得为什么或什么时候起开始称他“老苏”,肯定不是带有他的一篇文章中说说的“时代味道的一种称呼”,对我来说通常是平等随意谈得来的都会如此称呼。老苏名福忠,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编辑,现已退休。  记得是2000年上海的英国文学年会上认识了老苏。第一印象是为人颇热情,又有些大大咧咧的老哥;对会上讨论的英国文学文化的话题,他都有自己的看法,会上说得不多,会下跟我们倾囊而谈,可惜我却听不太懂,他的语速快
1862年,宁波的传教士医生玛高温(Daniel Jerome MacGowan,1814—1893)回美国参加南北战争时,把一块高约一点四米、宽约一米的花岗岩纪念碑捐赠给华盛顿纪念碑办公室,上边镌刻着一段赞颂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碑文:“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
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是从何时开始的?在漫长的历史上,何时文献里出现了“中国人”这个概念?答案就在司马迁的《史记》里。美籍华裔历史学教授吴淑惠在其著作《〈史记〉论析六章》(广西师大出版社2015年版)中对此有精彩的分析。此书共有六章,第一章“《史记》中的中国人:兼驳近年来西方学者有关司马迁的民族观之论述”就专门分析了司马迁在“中国人”概念形成上的贡献和司马迁的民族观,表明了司马遷和《史记》对多元一体(费
封面人物    Rain  本名:郑智薰  生日:1982年6月25日  身高:184cm  体重:74kg  血型:O型  兴趣:看电影、听音乐、收藏鞋子和衣服  座右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忍耐,不断地谦逊  个性:坚韧,充满男子汉气概  喜欢的颜色:红、黑、白  韩国艺人Rain是一个在首尔出生、眼神似“雨”的大男孩,《时代杂志》将Rain誉为亚洲最具人气的一级明星。    微笑舞台    甲
此刻,耶鲁校园沐浴在冬日的初阳中。我的被自己称作“澄斋”(有张充和先生题署的额匾)的耶鲁办公室书案上,《渡口,又一个早晨》(以下简称《渡口》)的初始样书,就那样静静地躺卧在斑驳晨光里。  三十七八年前,我尚是中山大学中文系七七级的一位高龄老童生,二十五岁做“大一”新生,二十九岁方“本科”毕业,却顶着“大学不准谈恋爱”的超强压力,公然和公开追求低班女生,陷入了此生最为激情澎湃却又最为受挫受伤、不是初
几年前,湖南湘阴县城有一条新街道被命名为“旭东”路,很多湘阴人才恍然知道本县历史上曾有一位伟大的人物叫范旭东。至于其兄长、近代著名教育家范源濂,在其桑梓之地仍然知之者寥寥。  一  范源濂(1875-1927),字静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曾做过顺天府大兴县令,其父教馆为业。范源濂幼年随父读书,十三岁即中秀才,后入岳麓书院就读。甲午战争后,全国各地开始宣传变法维新,湖南在巡抚陈宝箴推动之下,新学
一  1940年夏天,希特勒的军队入侵法国,即将完成对瑞士的包围。  最后的逃亡行动堪比好莱坞大片。行李早已经收拾停当,处于随时待命状态。7月3日,星期三的下午,米塞斯和妻子玛吉特终于得到通知,一辆美国的运通巴士即将于次日六点出发。其时,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已经控制了所有的空中交通,但是尚未占领瑞士和西班牙之间的全部法国领土,他们尚有一线生机从西班牙边境逃走。  汽车在法国隐蔽的乡间小道上疾驶。巴士
清季至民初,北京的饭馆儿一茬一茬的。天子辇毂之下,人文荟萃,五方杂居,南州北论坛的饭馆儿也就随势而起。京人老哥儿几个盍兴乎来,凑合一块堆儿,习惯吃馆子乐和乐和,花钱不多,还可爽口舒胃、垫补尽兴。您别说,这吃馆子挺有学问,不论是整桌酒席,还是随意便酌,懂行知味的都熟络其中的诀窍,让跑堂的、后灶的感到您是位刁嘴,堂倌就不敢欺客,掌勺的也得谨烹慎饪,别让客人搛一筷子就吃出戳腔,给柜上糟改字号,自己也栽面
一  1918年,黄仁宇先生出生于湖南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黄震白曾任广东省军阀许崇智手下的参谋,1925年许被蒋介石驱逐后,黄父回家乡教书为生。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1940年,黄仁宇在天津南开大学学电机工程不到两年,在疏散到武汉时,放弃了西南联大的前景,毅然报考重庆中央军事大学。两年后毕业,通过当时在重庆工作的地下共产党人田汉的关系(黄称长他二十岁的田汉为“田伯伯”,田汉的儿子田海男与黄是军事大学同
在留德学生中德文化研究会这批人物中,金井羊(1891—1932)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存在,他字其眉,是江苏宝山人,德国基尔大学政治学博士;归国后在政、学两界都有任职,曾担任政治大学、中国公学、交通大学、光华大学等教席,铁道部参事与政务司司长等。无论是在思想见地还是事功行世方面,他都可算是卓尔不群的人物,可惜年及不惑即逝,实在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对他的生平经历,友人有这样言简意赅的描述:“生而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