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课改的一个新方向,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缺失主要包括历史解释不清、史料实证能力不足、时空史观薄弱等方面。以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后面的教学策略研究探索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6-001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幼儿教师的主要途径。我校学前专业的培养方案《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就“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才”。2019年12月,中职“三科”国家课程标准研讨专项培训中公布的2019年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就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核心素养”指的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所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唯物史观、时空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在这样良好契机之下,我校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呢?对此课题组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我校的历史课程是五年制学前大专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社会科学基础》中的一部分,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为《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刘海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一般在三年级开设,课时为36课时。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状况,我们把调查问卷的对象定为,在本课题研究期间(2018年—2020年)学习历史课程的学前大专2016级和2017级的学生,其中学大2016级于2018—2019学年学习(已完成),学大2017级于2019—2020学年学习(还有一半未学习),课题组主要围绕历史核心素养五个方面共设计了19道题进行调查分析。学大2016级共261人,共收回问卷183份;学大2017级共301人,共收回问卷237份;两个年级约75%学生参与调查。因此,调查结果基本能够代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培育现状。
二、现状分析
(一)常幼师的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有待提高
我们在第4题中设置了一个干扰项,结果有69.5%的学生选择了“文学素养”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定义。另一方面,我们在考查“历史解释”这一素养时,在第12题直接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定义,我们设置了四个由浅入深的定义选项,只有18%的学生选择了“历史解释”的准确定义(图1)。
(二)常幼师现有的历史教学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但效果一般
下表显示了不同年级的学生掌握具体每一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关能力的比例。通过一年的学习,学大2016级知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比例相比于2017级同比增长了23.5%。此外,对应任何一种核心素养,学大2016级掌握相关能力的学生比例相比于2017级都有增长,但同比增长率不超过20%。可见现有的历史课程教学策略不能起到全面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三)历史课堂将是历史实证素养培育的最佳场所
根据第8题的回答情况(图2),约3/4常幼师学生主要在课堂上接触史料,特别是教师补充的史料。
但我们特别注意到,只有13%的学生通过网络影视资源接触史料。另一方面,青年人是现在网络历史剧的主力受众,根据“天善智能”的大数据统计,2017年的严肃历史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的23岁以下年轻人的年龄渗透率(指“某年龄段用户关键词的关注度/全网该年龄段用户总关注度”,体现了该剧在该年龄段网民中的讨论热度)远高于30岁以上的中年人。根据“云合数据”分析,2018年的偶像历史剧《独孤皇后》的“00后”受众占比为31%。问卷分析结果和大数据统计结果的矛盾反映了职校学生虽然接触历史类网络影视资源的频次很高,意识到“历史剧中包含了历史知识”的比例很低。根据第15题的回答情况(图3),有64%的学生在观看历史电影、纪录片等视频资料时意识到了自己在“接触史料”,这说明只要在课堂上进行“史料实证”素养的重点培养,且多采用结合热播历史剧的教学策略,就有可能增加学生在课外进行历史学习的兴趣,并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常幼师现有的部分历史教学策略侧重于简单输入,而缺少深入的讨论环节 根据第15题的回答情况(图3),只有1%的学生意识到小组主题探究和史料之间的联系。这说明主题探究的过程浮于表面,不能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我们需要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新设计主题探究环节的教学策略,着重于对史料的挖掘、解释和讨论,提高这一环节的作用。
(五)大部分常幼师的学生意识到了历史学习对未来幼师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临近毕业工作的2016级学生
根据问卷回答情况(第18题和第19题),超过一半的学生意识到历史学习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给孩子们讲历史小故事;约12%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可以提升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19%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可以使自己掌握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此外,有31%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可以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如果我们在常幼师结合幼师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多地践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学习历史的目的。培养“时空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史料的效率,更好地增长见识,在幼师工作中,把历史故事讲好讲透;培养“唯物史观”素养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工作责任心,更可以通过幼教工作,实现“家国情怀”的代代传承。
三、总结
常幼师现有的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起到的积极作用有限,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是因为现有的历史课程设计没有重点考虑如何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没有针对性地指定教学策略。如果能够改善这一现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效率,更可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可以对未来的幼师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文仁.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8(2):67-68.
[2]张晓慧.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5.
[3]丁秀霞.中等职业學校历史教育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郭易琅.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9.
[5]齐东昌.浅谈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江西化工,2016(5):146-147.
编辑 鲁翠红
[关 键 词]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6-001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幼儿教师的主要途径。我校学前专业的培养方案《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就“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才”。2019年12月,中职“三科”国家课程标准研讨专项培训中公布的2019年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就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核心素养”指的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所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唯物史观、时空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在这样良好契机之下,我校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呢?对此课题组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我校的历史课程是五年制学前大专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社会科学基础》中的一部分,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为《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刘海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一般在三年级开设,课时为36课时。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状况,我们把调查问卷的对象定为,在本课题研究期间(2018年—2020年)学习历史课程的学前大专2016级和2017级的学生,其中学大2016级于2018—2019学年学习(已完成),学大2017级于2019—2020学年学习(还有一半未学习),课题组主要围绕历史核心素养五个方面共设计了19道题进行调查分析。学大2016级共261人,共收回问卷183份;学大2017级共301人,共收回问卷237份;两个年级约75%学生参与调查。因此,调查结果基本能够代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培育现状。
二、现状分析
(一)常幼师的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有待提高
我们在第4题中设置了一个干扰项,结果有69.5%的学生选择了“文学素养”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定义。另一方面,我们在考查“历史解释”这一素养时,在第12题直接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定义,我们设置了四个由浅入深的定义选项,只有18%的学生选择了“历史解释”的准确定义(图1)。
(二)常幼师现有的历史教学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但效果一般
下表显示了不同年级的学生掌握具体每一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关能力的比例。通过一年的学习,学大2016级知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比例相比于2017级同比增长了23.5%。此外,对应任何一种核心素养,学大2016级掌握相关能力的学生比例相比于2017级都有增长,但同比增长率不超过20%。可见现有的历史课程教学策略不能起到全面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三)历史课堂将是历史实证素养培育的最佳场所
根据第8题的回答情况(图2),约3/4常幼师学生主要在课堂上接触史料,特别是教师补充的史料。
但我们特别注意到,只有13%的学生通过网络影视资源接触史料。另一方面,青年人是现在网络历史剧的主力受众,根据“天善智能”的大数据统计,2017年的严肃历史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的23岁以下年轻人的年龄渗透率(指“某年龄段用户关键词的关注度/全网该年龄段用户总关注度”,体现了该剧在该年龄段网民中的讨论热度)远高于30岁以上的中年人。根据“云合数据”分析,2018年的偶像历史剧《独孤皇后》的“00后”受众占比为31%。问卷分析结果和大数据统计结果的矛盾反映了职校学生虽然接触历史类网络影视资源的频次很高,意识到“历史剧中包含了历史知识”的比例很低。根据第15题的回答情况(图3),有64%的学生在观看历史电影、纪录片等视频资料时意识到了自己在“接触史料”,这说明只要在课堂上进行“史料实证”素养的重点培养,且多采用结合热播历史剧的教学策略,就有可能增加学生在课外进行历史学习的兴趣,并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常幼师现有的部分历史教学策略侧重于简单输入,而缺少深入的讨论环节 根据第15题的回答情况(图3),只有1%的学生意识到小组主题探究和史料之间的联系。这说明主题探究的过程浮于表面,不能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我们需要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新设计主题探究环节的教学策略,着重于对史料的挖掘、解释和讨论,提高这一环节的作用。
(五)大部分常幼师的学生意识到了历史学习对未来幼师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临近毕业工作的2016级学生
根据问卷回答情况(第18题和第19题),超过一半的学生意识到历史学习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给孩子们讲历史小故事;约12%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可以提升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19%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可以使自己掌握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此外,有31%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可以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如果我们在常幼师结合幼师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多地践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学习历史的目的。培养“时空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史料的效率,更好地增长见识,在幼师工作中,把历史故事讲好讲透;培养“唯物史观”素养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工作责任心,更可以通过幼教工作,实现“家国情怀”的代代传承。
三、总结
常幼师现有的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起到的积极作用有限,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是因为现有的历史课程设计没有重点考虑如何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没有针对性地指定教学策略。如果能够改善这一现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效率,更可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可以对未来的幼师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文仁.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8(2):67-68.
[2]张晓慧.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5.
[3]丁秀霞.中等职业學校历史教育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郭易琅.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9.
[5]齐东昌.浅谈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江西化工,2016(5):146-14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