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铁蛋白修饰多柔比星脂质体靶向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_11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转铁蛋白(TF)修饰多柔比星脂质体,并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利用硫酸梯度法制备多柔比星脂质体,然后采用后插入法制备TF修饰多柔比星脂质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对TF-多柔比星脂质体的摄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TF-多柔比星脂质体靶向作用MCF-7和MDA-MB-231细胞后的杀伤能力,软琼脂克隆集落实验检测TF-多柔比星脂质体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对TF-多柔比星脂质体摄取率显著高于多柔比星脂质体;MTT法检测结果则显示,TF-多柔比星脂质体对MCF-7细胞[(20.8±3.2)μmol/L]和MDA-MB-231细胞[(20.1±3.0)μmol/L]杀伤的IC50显著低于多柔比星脂质体[(158.6±24.6)μmol/L;(160.1±25.1)μmol/L)]和游离多柔比星[(161.7±26.2)μmol/L;(166.9±27.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03,P<0.001;F=75.29,P<0.001)。软琼脂克隆集落实验显示,TF-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克隆集落的生长抑制显著优于多柔比星脂质体、游离多柔比星及对照组[MDA-MB-231细胞直径:(60.5±10.4)μm、(94.3±16.8)μm、(131.8±22.6)μm、(162.8±30.3)μm;MCF-7细胞直径:(31.8±5.5)μm、(62.1±11.1)μm、(108.6±18.6)μm、(157.4±29.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17,P<0.000 1;F=178.23,P<0.000 1)。

结论

TF-多柔比星脂质体对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高效、特异地杀死乳腺癌细胞,为体内治疗乳腺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HERG(human ether-à-go-go-related gene)钾离子通道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并探索小干扰RNA(siRNA)沉默HERG表达后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肉瘤MG-63细胞和组织中HERG的表达。实验分组为:HERG-siRNA处理为实验组,c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中锚蛋白重复序列和抑制细胞因子信号盒蛋白2(ASB2)和Janus激酶3(Jak3)mRNA的表达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初诊的48例ALL患者(37例B细胞ALL,11例T细胞ALL)和34例非白血病患者(对照组)骨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中ASB2和Jak3 mRNA表达情况。结果B细胞ALL和T细胞ALL患者骨髓中ASB2 mRNA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对肿瘤生长、侵袭和扩散至关重要。作为MMP家族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MMP-9参与结直肠癌的生成和进展。研究显示MMP-9可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组织和血浆中MMP-9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呈负相关。另外,针对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加这一特点可设计相关的靶向治疗药物。
以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克唑替尼能够显著延长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一线、二线单药治疗的中位PFS分别为10.9个月和7.7个月。尽管克唑替尼的初始疗效良好,但大部分患者于治疗1年内出现耐药并显示疾病复发,其原因是ALK融合基因扩增和二次突变。临床试验证实二代ALK抑制
作为一种大豆活性提取物和天然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染料木素与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体内外研究表明染料木素能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抑制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诱导凋亡和抗血管新生,从而发挥抗癌作用,提示染料木素可能成为今后临床治疗肿瘤的一种新药。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预测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提供依据。方法从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BRMS1与肿瘤发生的临床研究文献,用比值比(OR)评价肿瘤发生与BRMS1阳性表达率的关系。原始数据汇总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7篇,其中
紫杉类药物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棘手难题。伊沙匹隆对经多线治疗包括紫杉类耐药的乳腺癌患者有效。艾日布林用于治疗接受过二线以上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新型抗微管药物有望成为既往接受过紫杉类药物标准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方案。
结直肠癌(CRC)的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化疗与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是目前治疗转移性CRC的主要策略,在CRC中高频出现异常激活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与CRC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CRC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