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中药学考试模式改革。方法将2013级2个中医班随机分为实验班和传统班,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评价该考试模式效果。结果实验班学生在满意率方面显著高于传统班(P<0.01);期末考试成绩高于传统班(P<0.05)。结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中药学考试改革能显著提高学生中药学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考试改革;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是继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后的又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中医学专业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的中药学考试存在着题型单一、呆板,不外乎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考试方式多采用期末“一锤定音”的闭卷考试,以一份80题左右,120分钟完成的试卷成绩作为结课成绩;考试模式忽视过程,偏重分数,忽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偏重于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能力,学与用严重脱节。由此形成了一个学生考前几周通宵达旦死记硬背课本和学习笔记,考试蒙混过关,假期基本全忘的怪圈。这样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体现不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甚至会导致个别学生铤而走险,试图通过作弊蒙混过关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发挥考试的导向和反馈作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以及Internet已在高校中全面覆盖的新形势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网络化考试是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基于目前的中药学考试的现状和Internet的优势,我们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建设中药学网络课程,尝试着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中药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探讨,希冀为信息学模式下中药学考试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试验于2014—2015第一学期启动,分组前对2013级中医学本科1、2班同学的中医诊断学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班学生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遂随机将1班作为实验班,2班作为传统班,为排除因教师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影响,采用合堂授课的方式。
1.2教学方法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即时网络学习,即时生成学习成绩。只需学生向任课教师提出申请,任课教师审核批准之后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即可。学生可在线查阅学习材料,接收课程通知,向老师提问,提交作业,完成在线测试;教师可向学生发布学习资料、答疑解惑及布置与批阅作业,并通过系统的自动统计功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系统统计的学生登陆情况、提问情况、测试成績以及教师批阅的作业成绩等,给出学生平时成绩,进而搭建起集学习积极性评价、探究积极性评价、作业成绩评价和在线测试成绩评价“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形成性评价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学习积极性评价将根据学生登录网络课程次数、在线时长、阅读课程通知次数和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堂课向学生说明登录网络课程次数、在线时长、阅读课程通知次数、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四个环节100分需要达到的目标。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系统自动统计的数据,给学生的每个环节进行赋分,四个环节的平均分为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20%。
1.2.2探究积极性评价将根据学生在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上向教师提问次数、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次数、课程讨论区回文次数、课程讨论区被回文次数,综合评价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在第一堂课给学生设定每个环节100分需要达到的次数。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系统自动统计的数据,给学生的每个环节进行赋分,四个环节的平均分为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30%。
1.2.3作业成绩评价将根据学生从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交的在线作业成绩生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在线布置作业,一般不少于四次。作业要难度适宜,既有考核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作业,也有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业。按百分制在线进行批阅,取平均分为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20%。
1.2.4在线测试成绩评价将根据学生从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的在线测试成绩生成。教师掌握好在线测试的次数,一般每章结束后测试1次,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每题1分,学生提交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成绩,学生根据成绩,可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各章测试成绩汇总,算出总分后,按百分制折合成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3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学生满意度分析2班共发放99份问卷,收回99份,回收率是100%。实验班51人,满意的44人,学生满意率为86.27%,较传统班(48人,32人满意,满意率66.67%)有显著性意义(P<0.01)。
2.2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班,90分以上5人,80~89分18人,平均分76.04分;传统班,90分以上3人,80~89分4人,平均分69.56分。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班平均成绩及及格率较传统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班,分析原因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敦促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关。我校《中药学》网络课程于2011年底通过了学校的验收,成为校级网络示范课程。学生登陆后可看到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等模块。其中教学材料模块又包括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视频材料、中药学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及精彩授课视频,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的全程授课录像等。并且建立与许多免费的网络资源的链接,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制作的“中药学网络课程”等。学生可随时登陆,查阅资料,查看最新课程通知,完成课程作业和在线测试,向教师提问或同学间进行讨论。对因特殊情况耽误课程学习的同学可在线或下载教师授课视频,以及时跟上学习进度。
教师可发布课程通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并布置作业、在线批改作业及进行限时测试等。教师可将学生提问比较多的问题拿到课堂上统一解答。该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考试成绩更为合理。如探究积极性评价环节,学生要与教师、同学在线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前提是认真地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就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习积极性评价环节,敦促学生经常登录教学平台,查阅学习资料,改变学生下课上网玩游戏、看韩剧的现状,让学生慢慢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成绩评价环节可强化重点、难点问题;在线测试成绩评价环节,按章节在线测试,有时间限制,避免学生临近期末再做,避免出现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情况。该考试模式改革将极大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可改变以往“粗暴”、“一锤定音”的评价模式;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和无纸化的特点使其前景无限广阔。中药学是中医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全国中医院校、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学习中药的人数很多,若推而广之,必将使很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永华.网络化考试的题库建设及应用研究[J].高教论坛,2013,10(10):57-60.
[2]刘利丹,王德山,刘慧慧.关于建立网络化考试平台优势与不足的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220-221.
[3]李冬青.网络化考试应用的实践与探索[J].电大理工,2008(3):48-51.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山东滨州 2566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两腺外科 山东滨州 256600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考试改革;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是继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后的又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中医学专业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的中药学考试存在着题型单一、呆板,不外乎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考试方式多采用期末“一锤定音”的闭卷考试,以一份80题左右,120分钟完成的试卷成绩作为结课成绩;考试模式忽视过程,偏重分数,忽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偏重于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能力,学与用严重脱节。由此形成了一个学生考前几周通宵达旦死记硬背课本和学习笔记,考试蒙混过关,假期基本全忘的怪圈。这样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体现不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甚至会导致个别学生铤而走险,试图通过作弊蒙混过关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发挥考试的导向和反馈作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以及Internet已在高校中全面覆盖的新形势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网络化考试是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基于目前的中药学考试的现状和Internet的优势,我们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建设中药学网络课程,尝试着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中药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探讨,希冀为信息学模式下中药学考试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试验于2014—2015第一学期启动,分组前对2013级中医学本科1、2班同学的中医诊断学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班学生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遂随机将1班作为实验班,2班作为传统班,为排除因教师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影响,采用合堂授课的方式。
1.2教学方法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即时网络学习,即时生成学习成绩。只需学生向任课教师提出申请,任课教师审核批准之后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即可。学生可在线查阅学习材料,接收课程通知,向老师提问,提交作业,完成在线测试;教师可向学生发布学习资料、答疑解惑及布置与批阅作业,并通过系统的自动统计功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系统统计的学生登陆情况、提问情况、测试成績以及教师批阅的作业成绩等,给出学生平时成绩,进而搭建起集学习积极性评价、探究积极性评价、作业成绩评价和在线测试成绩评价“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形成性评价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学习积极性评价将根据学生登录网络课程次数、在线时长、阅读课程通知次数和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堂课向学生说明登录网络课程次数、在线时长、阅读课程通知次数、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四个环节100分需要达到的目标。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系统自动统计的数据,给学生的每个环节进行赋分,四个环节的平均分为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20%。
1.2.2探究积极性评价将根据学生在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上向教师提问次数、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次数、课程讨论区回文次数、课程讨论区被回文次数,综合评价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在第一堂课给学生设定每个环节100分需要达到的次数。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系统自动统计的数据,给学生的每个环节进行赋分,四个环节的平均分为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30%。
1.2.3作业成绩评价将根据学生从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交的在线作业成绩生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在线布置作业,一般不少于四次。作业要难度适宜,既有考核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作业,也有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业。按百分制在线进行批阅,取平均分为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20%。
1.2.4在线测试成绩评价将根据学生从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的在线测试成绩生成。教师掌握好在线测试的次数,一般每章结束后测试1次,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每题1分,学生提交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成绩,学生根据成绩,可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各章测试成绩汇总,算出总分后,按百分制折合成该评价环节的最终得分,占平时成绩的3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学生满意度分析2班共发放99份问卷,收回99份,回收率是100%。实验班51人,满意的44人,学生满意率为86.27%,较传统班(48人,32人满意,满意率66.67%)有显著性意义(P<0.01)。
2.2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班,90分以上5人,80~89分18人,平均分76.04分;传统班,90分以上3人,80~89分4人,平均分69.56分。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班平均成绩及及格率较传统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班,分析原因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敦促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关。我校《中药学》网络课程于2011年底通过了学校的验收,成为校级网络示范课程。学生登陆后可看到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等模块。其中教学材料模块又包括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视频材料、中药学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及精彩授课视频,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的全程授课录像等。并且建立与许多免费的网络资源的链接,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制作的“中药学网络课程”等。学生可随时登陆,查阅资料,查看最新课程通知,完成课程作业和在线测试,向教师提问或同学间进行讨论。对因特殊情况耽误课程学习的同学可在线或下载教师授课视频,以及时跟上学习进度。
教师可发布课程通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并布置作业、在线批改作业及进行限时测试等。教师可将学生提问比较多的问题拿到课堂上统一解答。该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考试成绩更为合理。如探究积极性评价环节,学生要与教师、同学在线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前提是认真地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就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习积极性评价环节,敦促学生经常登录教学平台,查阅学习资料,改变学生下课上网玩游戏、看韩剧的现状,让学生慢慢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成绩评价环节可强化重点、难点问题;在线测试成绩评价环节,按章节在线测试,有时间限制,避免学生临近期末再做,避免出现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情况。该考试模式改革将极大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可改变以往“粗暴”、“一锤定音”的评价模式;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和无纸化的特点使其前景无限广阔。中药学是中医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全国中医院校、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学习中药的人数很多,若推而广之,必将使很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永华.网络化考试的题库建设及应用研究[J].高教论坛,2013,10(10):57-60.
[2]刘利丹,王德山,刘慧慧.关于建立网络化考试平台优势与不足的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220-221.
[3]李冬青.网络化考试应用的实践与探索[J].电大理工,2008(3):48-51.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山东滨州 2566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两腺外科 山东滨州 25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