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紫砂壶的风格式样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创新的形制层出不穷。造型可分为几何形(圆器、方器)、自然形(花货)、筋纹器等等。其中的筋纹器是依据大自然中的瓜果、植物花形提炼加工而成。筋纹器凹凸有致,规范整齐,其制作难度较高,要求纹饰通体自钮顶至心贯气如一。整齐、秀美、明快并富有节奏感。若说起筋纹器的制作大师,非王寅春莫属。他在筋纹器和方器上的造诣,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出师上袁
上袁村是宜兴紫砂壶的发祥地。明清以来的500年间,先后有陈用卿、惠孟臣、陈鸣远、邵旭茅、邵大亨、程寿珍、顾景舟等名家都生于斯、长于斯、成名于斯。王寅春的青少年时代,就生活在上袁村这个紫砂发祥地。此地家家户户以紫砂为业。他自幼耳濡目染。1915年,王寅春满师。师傅赵松亭先生出难题,他拿出口到南洋的朱泥水平壶作样,让王寅春仿制。不到1个月,王寅春练就小拇指拍身筒,食指捺底,七下打成泥片,三下搓成壶嘴的硬功夫。
1921年,24岁的王寅春,成家立业,自产自销紫砂壶坯,以谋生计。王寅春所制“朱泥水平壶”以精巧著称。他的朱泥水平壶胎体薄、泥色纯、下水稳、出水爽、极精巧,很快声名鹊起。赢得了当年市场信誉,为紫砂业主争相定制包销。质朴的艺品。正如王寅春忠厚的人品,自然融圆。
传承古韵
1934年经吴德盛介绍,王寅春为上海古董商龚怀希专事紫砂仿古产品,使他有机会接触诸多明末清初的紫砂精品,经反复揣摩,把握造型神韵,研究制作手法,把握作品的形神关系。他在两年中,成功地仿制了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光明等署名的名家传器,可以乱真,甚至超越。如仿时大彬“玉兰花壶”。壶底款识“浮玉居大彬”。盖内钤“寅春”。表明这件壶式是仿时大彬。仿陈鸣远“四方鼓腹壶”,壶底款识“清淡见滋味鸣远”,盖内钤“寅春”,表明这件壶式是仿自陈鸣远,两件作品一“光”一“花”。饱满、生动,几乎无可挑剔。
1936年。王寅春结识了素有“切玉圣手”之称的金石书画家潘稚亮,潘稚亮非常欣赏王寅春的壶艺,劝导他不要拘泥于古人,要从模仿前辈作品的工匠转化为有自己风格的艺人,要敢于在紫砂壶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并且给他刻了一方“王寅春”的鸡血石篆书印章。从此,珍爱此章的王寅春一直铭记着潘稚亮的教诲,这枚弥足珍贵的印章也伴随着他,直至走完自己的艺术人生之路。王寅春平生仅此一章,也实为罕见。
制外销壶
1940年,上海陶器客商张甫林、唐明春赶到王寅春家,要求赶制一批咖啡具,每套15件。包括咖啡壶、奶杯、糖缸、杯碟各6只,坯体全用紫砂泥制作,杯碟内施炉均白釉。造型有六方、八方、抽角、阴井等。王寅春制作的这批咖啡具销往欧美,开拓了西方国家的市场,深受欧美国家上层人士的好评。随后,王寅春又为蜀山陶商赶制一批销往泰国的茶具,有“洋桶壶”、“线圆壶”、“水平壶”等各式造型的紫砂壶,先后取得日本、东南亚及西欧的紫砂市场。因此,王寅春是开拓紫砂对外贸易的先驱,他为宜兴紫砂陶艺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了很大贡献。
多产好手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紫砂工艺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扶持。1954年,王寅春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指导”,是现代紫砂名家中被政府聘评的七大艺人之一。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
王寅春是紫砂界有名的多产高手,紫砂业内人士评价他:“做得多的人没有他做得好,做得好的人没有他做得多”。王寅春设计的新壶款式有五六十种,其制壶既快又准,令人赞叹。王寅春还带出了不少徒弟,他言传身教,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受其壶艺熏陶影响。徒弟中不乏制壶高手,何道洪、周桂珍、高红英、张红华等都出自他门下。
王寅春做的紫砂壶,线条挺括清新,口盖准缝严密,每件作品都有显著的个性,技艺有独到之处,光器、方器或筋纹器样样精通。他的“半菊壶”,通体有一种韵律的美感。壶身那一瓣瓣长条形的块面,气韵饱满、生动,是筋纹器中的上佳之作,可列为典范。亚明四方壶、六瓣高瓜壶苍劲刚遒;汉君壶、梅花周盘壶等挥洒自如;裙花提梁壶、六方抽角壶等庄重与飘逸兼备。
出师上袁
上袁村是宜兴紫砂壶的发祥地。明清以来的500年间,先后有陈用卿、惠孟臣、陈鸣远、邵旭茅、邵大亨、程寿珍、顾景舟等名家都生于斯、长于斯、成名于斯。王寅春的青少年时代,就生活在上袁村这个紫砂发祥地。此地家家户户以紫砂为业。他自幼耳濡目染。1915年,王寅春满师。师傅赵松亭先生出难题,他拿出口到南洋的朱泥水平壶作样,让王寅春仿制。不到1个月,王寅春练就小拇指拍身筒,食指捺底,七下打成泥片,三下搓成壶嘴的硬功夫。
1921年,24岁的王寅春,成家立业,自产自销紫砂壶坯,以谋生计。王寅春所制“朱泥水平壶”以精巧著称。他的朱泥水平壶胎体薄、泥色纯、下水稳、出水爽、极精巧,很快声名鹊起。赢得了当年市场信誉,为紫砂业主争相定制包销。质朴的艺品。正如王寅春忠厚的人品,自然融圆。
传承古韵
1934年经吴德盛介绍,王寅春为上海古董商龚怀希专事紫砂仿古产品,使他有机会接触诸多明末清初的紫砂精品,经反复揣摩,把握造型神韵,研究制作手法,把握作品的形神关系。他在两年中,成功地仿制了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光明等署名的名家传器,可以乱真,甚至超越。如仿时大彬“玉兰花壶”。壶底款识“浮玉居大彬”。盖内钤“寅春”。表明这件壶式是仿时大彬。仿陈鸣远“四方鼓腹壶”,壶底款识“清淡见滋味鸣远”,盖内钤“寅春”,表明这件壶式是仿自陈鸣远,两件作品一“光”一“花”。饱满、生动,几乎无可挑剔。
1936年。王寅春结识了素有“切玉圣手”之称的金石书画家潘稚亮,潘稚亮非常欣赏王寅春的壶艺,劝导他不要拘泥于古人,要从模仿前辈作品的工匠转化为有自己风格的艺人,要敢于在紫砂壶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并且给他刻了一方“王寅春”的鸡血石篆书印章。从此,珍爱此章的王寅春一直铭记着潘稚亮的教诲,这枚弥足珍贵的印章也伴随着他,直至走完自己的艺术人生之路。王寅春平生仅此一章,也实为罕见。
制外销壶
1940年,上海陶器客商张甫林、唐明春赶到王寅春家,要求赶制一批咖啡具,每套15件。包括咖啡壶、奶杯、糖缸、杯碟各6只,坯体全用紫砂泥制作,杯碟内施炉均白釉。造型有六方、八方、抽角、阴井等。王寅春制作的这批咖啡具销往欧美,开拓了西方国家的市场,深受欧美国家上层人士的好评。随后,王寅春又为蜀山陶商赶制一批销往泰国的茶具,有“洋桶壶”、“线圆壶”、“水平壶”等各式造型的紫砂壶,先后取得日本、东南亚及西欧的紫砂市场。因此,王寅春是开拓紫砂对外贸易的先驱,他为宜兴紫砂陶艺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了很大贡献。
多产好手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紫砂工艺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扶持。1954年,王寅春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指导”,是现代紫砂名家中被政府聘评的七大艺人之一。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
王寅春是紫砂界有名的多产高手,紫砂业内人士评价他:“做得多的人没有他做得好,做得好的人没有他做得多”。王寅春设计的新壶款式有五六十种,其制壶既快又准,令人赞叹。王寅春还带出了不少徒弟,他言传身教,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受其壶艺熏陶影响。徒弟中不乏制壶高手,何道洪、周桂珍、高红英、张红华等都出自他门下。
王寅春做的紫砂壶,线条挺括清新,口盖准缝严密,每件作品都有显著的个性,技艺有独到之处,光器、方器或筋纹器样样精通。他的“半菊壶”,通体有一种韵律的美感。壶身那一瓣瓣长条形的块面,气韵饱满、生动,是筋纹器中的上佳之作,可列为典范。亚明四方壶、六瓣高瓜壶苍劲刚遒;汉君壶、梅花周盘壶等挥洒自如;裙花提梁壶、六方抽角壶等庄重与飘逸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