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春:智方行圆 承前启后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it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紫砂壶的风格式样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创新的形制层出不穷。造型可分为几何形(圆器、方器)、自然形(花货)、筋纹器等等。其中的筋纹器是依据大自然中的瓜果、植物花形提炼加工而成。筋纹器凹凸有致,规范整齐,其制作难度较高,要求纹饰通体自钮顶至心贯气如一。整齐、秀美、明快并富有节奏感。若说起筋纹器的制作大师,非王寅春莫属。他在筋纹器和方器上的造诣,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出师上袁
  
  上袁村是宜兴紫砂壶的发祥地。明清以来的500年间,先后有陈用卿、惠孟臣、陈鸣远、邵旭茅、邵大亨、程寿珍、顾景舟等名家都生于斯、长于斯、成名于斯。王寅春的青少年时代,就生活在上袁村这个紫砂发祥地。此地家家户户以紫砂为业。他自幼耳濡目染。1915年,王寅春满师。师傅赵松亭先生出难题,他拿出口到南洋的朱泥水平壶作样,让王寅春仿制。不到1个月,王寅春练就小拇指拍身筒,食指捺底,七下打成泥片,三下搓成壶嘴的硬功夫。
  1921年,24岁的王寅春,成家立业,自产自销紫砂壶坯,以谋生计。王寅春所制“朱泥水平壶”以精巧著称。他的朱泥水平壶胎体薄、泥色纯、下水稳、出水爽、极精巧,很快声名鹊起。赢得了当年市场信誉,为紫砂业主争相定制包销。质朴的艺品。正如王寅春忠厚的人品,自然融圆。
  
  传承古韵
  
  1934年经吴德盛介绍,王寅春为上海古董商龚怀希专事紫砂仿古产品,使他有机会接触诸多明末清初的紫砂精品,经反复揣摩,把握造型神韵,研究制作手法,把握作品的形神关系。他在两年中,成功地仿制了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光明等署名的名家传器,可以乱真,甚至超越。如仿时大彬“玉兰花壶”。壶底款识“浮玉居大彬”。盖内钤“寅春”。表明这件壶式是仿时大彬。仿陈鸣远“四方鼓腹壶”,壶底款识“清淡见滋味鸣远”,盖内钤“寅春”,表明这件壶式是仿自陈鸣远,两件作品一“光”一“花”。饱满、生动,几乎无可挑剔。
  1936年。王寅春结识了素有“切玉圣手”之称的金石书画家潘稚亮,潘稚亮非常欣赏王寅春的壶艺,劝导他不要拘泥于古人,要从模仿前辈作品的工匠转化为有自己风格的艺人,要敢于在紫砂壶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并且给他刻了一方“王寅春”的鸡血石篆书印章。从此,珍爱此章的王寅春一直铭记着潘稚亮的教诲,这枚弥足珍贵的印章也伴随着他,直至走完自己的艺术人生之路。王寅春平生仅此一章,也实为罕见。
  
  制外销壶
  
  1940年,上海陶器客商张甫林、唐明春赶到王寅春家,要求赶制一批咖啡具,每套15件。包括咖啡壶、奶杯、糖缸、杯碟各6只,坯体全用紫砂泥制作,杯碟内施炉均白釉。造型有六方、八方、抽角、阴井等。王寅春制作的这批咖啡具销往欧美,开拓了西方国家的市场,深受欧美国家上层人士的好评。随后,王寅春又为蜀山陶商赶制一批销往泰国的茶具,有“洋桶壶”、“线圆壶”、“水平壶”等各式造型的紫砂壶,先后取得日本、东南亚及西欧的紫砂市场。因此,王寅春是开拓紫砂对外贸易的先驱,他为宜兴紫砂陶艺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了很大贡献。
  
  多产好手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紫砂工艺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扶持。1954年,王寅春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指导”,是现代紫砂名家中被政府聘评的七大艺人之一。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
  王寅春是紫砂界有名的多产高手,紫砂业内人士评价他:“做得多的人没有他做得好,做得好的人没有他做得多”。王寅春设计的新壶款式有五六十种,其制壶既快又准,令人赞叹。王寅春还带出了不少徒弟,他言传身教,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受其壶艺熏陶影响。徒弟中不乏制壶高手,何道洪、周桂珍、高红英、张红华等都出自他门下。
  王寅春做的紫砂壶,线条挺括清新,口盖准缝严密,每件作品都有显著的个性,技艺有独到之处,光器、方器或筋纹器样样精通。他的“半菊壶”,通体有一种韵律的美感。壶身那一瓣瓣长条形的块面,气韵饱满、生动,是筋纹器中的上佳之作,可列为典范。亚明四方壶、六瓣高瓜壶苍劲刚遒;汉君壶、梅花周盘壶等挥洒自如;裙花提梁壶、六方抽角壶等庄重与飘逸兼备。
其他文献
俗话说:人生糊涂识字始。意思是:不读书还世事清净明了,读了书反而乱花迷眼、困惑缠身。由此,想起当下茶市似有同感。不识茶时处处是茶,杯杯入口;识了茶,反倒遍地找茶,无所适从……  茶至今日,究其然是时逢盛事,万业复苏,茶事应运重生。究其所以然则是当下世态与千年茶道的神交冲突。正所谓南桔北枳也,于是在官场,茶成了一些小人攀龙附凤、买椟还珠的升迁品:在市场,茶成了一些奸商厚此薄彼、摘金盗银的圈钱术;在文
期刊
隐形冠军企业研究专家赫尔曼·西蒙历经10多年的积累和探讨。向全球发布了“隐形冠军”概念,他说在可口可乐、微软、宝洁、GE等知名大企业之外。全球最优秀企业更大量地是一些默默无闻、闷声发大财的行业冠军企业,这些企业在某一区域市场占领了其所属市场50%的份额甚至更多。尤其突出的是这样的公司无论是在经营水准、产品技术和创新能力上丝毫不弱于500强企业。甚至在某些方面更是独树一帜。  山国饮艺茶业有限公司就
期刊
在一寒冷的冬日,兀自把许久搁置一边的紫砂壶注满清泉。静下心来听水慢慢沸腾时汩汩响动。拿出喜欢的玻璃杯、陶瓷杯,随手抓一捧绿茶,望着茶叶在沸水中交融舞蹈,在满室袅袅的清烟和氤氲的茶香中,等待一份心情的徐徐浸泡。  泡茶。是在浸泡一种心情。  品茗,是在品味一种文化。  茶是一种春天里欣悦心情的收藏。品茶从煮水、浸泡再到畅饮,整个过程都是一种艺术的享受。随着水的浸泡,紧缩的茶叶又回复本身淡绿的色泽。簇
期刊
一日的午后。正恹恹欲睡,忽然接到电话“吕礼臻老师要来老舍茶馆喝茶”,一下子清醒了且精神百倍。久仰台湾茶人吕礼臻的大名,却从未得见,也没想过有一天竟有机会可以和他坐在一起品茗论茶。  初见吕老师,鹤发童颜,一袭红色麻制宽大袍袖的衣裳,在瑟瑟冬日里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感觉;一个鼓鼓的双肩背包,像随时准备抛掉一切将要出发的旅人。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了,如此有名望的茶界前辈,会理我这样一个初学者吗?  坐定。泡
期刊
与女子一出发去曼谷晃荡,她的计划是到TCDC巡游,该处是泰国创意设计中心的资源库,拥有亚洲最大的设计图书馆和最前卫的材料实验室,非常大手笔的一个地方。连连惊艳。  原本我打算吃吃喝喝之余顺道也找点事情来做做,或许在当地找找有关喝茶的田野史事。但因为人生地不熟。完全没办法取得联络方式,最后决定碰运气,遇见什么是什么。  如今出门,公事固然离不了茶,私房钱上路,冥冥中也有一道旨意驱使我往茶路钻营,女子
期刊
从虞山东麓上山,经辛峰,穿越巍峨的“虞山门”,抵达茶园。虽是冬季,可茶叶青葱依然,更有茶花幽芬轻逸,令人陶醉。  唐代,常熟乡邑常达诗曰:“啜茶思好水,对月数诸峰。”明代黄叔扬诗云:“仆子扣钟迎上客,诗僧分茗话玄机。”而虞山茶最佳出处,无疑是剑门绝顶。浮想间,已到维摩。小径斜指,路口有石,镌刻着“小香雪”字样,原来右边是梅林。时令尚早,梅萼还在孕育中,但似已有清韵几分。思想霏雪飘舞,梅花傲霜独放,
期刊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窗外飘起了久违的雨丝,滋润着干旱许久的土地,满目绿意皆在烟雨朦胧中。  晴暖了几目的天气。竟然宛如初夏,不曾想因为这一场春雨。气温骤降,从窗外窜入的寒风也似严冬那样冷。我想在这样天气喝红茶是最适合不过了。拿了一只西施壶,泡上武夷山朋友胡君5年前送的正山小种陈茶。在早春二月,还不能喝到新茶。干脆喝陈茶。一种久远的陈香弥散开来,心中升起了温暖。  正喝着茶,茶友黄慧带着一身寒气闯入
期刊
凤凰单丛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棵宋种一号,生长在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山上,它有着600年的茶龄。喝茶的人都相信,饮到某一种茶。皆是一种茶缘,这种茶缘所带来的甘香将会不断地延续流传……    缘结宋种单丛    很早就有到潮州实地考察工夫茶的想法,可惜一直未能实现。此次有机会来到潮州,也算了了多年心愿吧。  在潮州期间,我还拜访了著名茶文化专家陈香白先生,参观了开元古寺,处处都能感受潮州浓郁的茶文
期刊
恍如品读时间的滋味,在这些茶叶的背后,隐藏着那些被时光堆积而蕴积发酵的情感。  在一家珍藏有许多老茶的普洱茶庄,我们正在品饮一道陈年的生茶。历来我对生普比较挑剔,比如干净而纯洁的滋味,比较凛烈的茶气,醇厚、甘柔以及对身体的冲击力等等。  据茶庄主人介绍,这是一款有着48年茶龄的老茶,当初茶的来历也有一番故事。先不管这些,无论茶的外形与包装是如何动人,我相信最重要的是茶的内质。在这样一个晴好的春日之
期刊
遍地“空降”茶博会    “现在各种类型的茶博会越来越多了,好像每个月都有(茶博会),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去哪里哪里参加茶博会的电话,有时候传真机里吐出来的茶博会邀请函都是长长的一大卷,像浙江、江苏、湖北等地经常都在举办什么名茶展、茶文化节之类的,真是太多太多了!”漳州雅之道的陈雅蓉一脸无奈地说道。作为一个新成长起来的茶企掌门人,她自从2005年在上海绿博会(全称是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参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