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调动学生情感的途径浅谈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ianp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夏沔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还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还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还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挖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
  1 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他们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乡愁》一诗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诗人余光中离开故国已经多年,思乡的情感与日俱增,让我们随这首小诗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诗人刻骨铭心的乡愁了。
  2 读出情感信息,引领学生入境
  “三分詩,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的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3 讲解于情于理,引导学生出情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设计《茶花赋》教学时,“醉了”就是传神之笔,为了讲透这个“醉”,就可用“前呼后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却因“画不成”而总难释怀,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喷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种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深情。再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我的老师》魏巍的师生情;《战争小插曲》中作者的手足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题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情”,反衬封建社会的“恶”,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加感情投入,使课堂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课堂出情入境、课外言犹未尽,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担任班主任最辛苦,这已成为大家的共同认识。以前我也是这种感觉,时常感到身心都不自由。只要是学生在学校,我不是担心学生的学习,就是担心班上的纪律,还要担心他们的午休、晚休,他们的安全……。似乎只有时时盯着他们,心里才踏实。长时间这样担惊受怕,真的感到身心疲惫。我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让自己获得 “解放”。于是我开始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最终发现,改变这种情况的唯一途径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学会自己管
期刊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意识的途径,一是提高技巧,增强语文课堂意识;二是消除心理障礙,培养学生敢于提问  【关键词】技巧;课堂意识;心理障碍;主动性    激发学生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意识状态,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两点:  1 提高技巧,增强语文课堂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
期刊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还有忽视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锻炼的现象。把生动活泼的评价教学变成教师围着书转,学生围着老师转,师生围着分数转,来应对各种统考与中考。比较中、外两国的学生,在校园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往往是中国学生,而在工作能力方面优秀的却是外国学生。主要原因就在于两国的教学不同。中国的教学以讲为主,则外国的教学以问为主。进而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
期刊
降低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用尽量少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较高的教学效果。说起来简单,可实施起来需要教师多研究教法,从根本上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想学、乐学且会学,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的高层境界。只有课堂效率高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运动时间,也就有了更好的体质与精神,反过来又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自主学习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部语文教学过程的轴心,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人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求在“多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
期刊
数学本来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大多学生感到单调而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小学生来说,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才能把知识学好、学透。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1 巧设导入,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尽管每一个单元习作前面都有例文学习,老师也讲解得非常清楚,每次写作文前,老师还要总结回顾本单元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特点,但很多学生还是勉为其难,要么写出来的文章都是空话套话,要么是“枣核解板——没两句”,结果总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我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感悟到:关键是学生的思想没有得到解放,没有自己的思维,一直是教师在讲,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走,他们并没有
期刊
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如果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
期刊
1 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1.1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数学教学要注重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数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2 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期刊
【摘要】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自我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保持一种“研究者的姿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搞好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重视教具的研究和实验的设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利用教学软件,构造新型的教学模式,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