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雨中,我们一行人撑着各色雨伞,漫步在一条铺着小石板的古旧的路上。这是澳门大三巴牌坊周围,沿街低矮的楼房前种满了密密匝匝的花草,参天大树则依山而长占据了小半江山。大三巴牌坊就建筑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当地流行一句话:“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过澳门。”听导游说,大三巴牌坊本来不是牌坊,它是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正墙(“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澳门拥有众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圣保禄教堂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可惜1835年的一个黄昏,教堂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站在大三巴牌坊前的台阶上,仰头看,牌坊高约三十米,宽二十几米,共分五层。顶端竖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铜鸽像的旁边围着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铜鸽之下为一圣婴雕像,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侧则是“生命之树”的石刻;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像,旁边以牡丹和菊花环绕……各层各种雕像栩栩如生,那些天使历经几百年,仍然生动纯真,堪称一部“立体的圣经”。不时有鸽子飞来落在神龛里,叫唤、嬉戏、栖息,左右张望。精美的拱门,细致的浮雕,以及如织的游人、淅沥的雨滴,融合在一起。一座如此古老的天主教堂就这样静静矗立在那里,喧嚣与宁静并存,历史与当下交织,沧桑而又庄严。
如今的大三巴牌坊已经失去教堂的实际功能,但它与澳门人的生活仍息息相关,很多文化活动常常在这里举办。牌坊前长长的梯级正好成为天然的席位,让牌坊刹那间变成巨大的布景,浑然而成舞台。往下走到第二十级台阶,导游说,这就是澳门回归时吟唱《七子之歌》的地方。当年那个站在澳门标志建筑物大三巴面前稚声领唱的年仅9岁的小女孩容韵琳,以一首带着澳门味儿的《七子之歌》,让人们记住了 “澳门”这个名字。微风似传来歌谣声声的倾诉: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一曲反反复复的吟唱:“我要回来”,“我要回来”,唱出澳门同胞渴望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之心,天地为之动容。大三巴牌坊也默默记录了这一切。历经历史长河沧桑变迁的大三巴,见证了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从此迎来了它辉煌的新生。一个西方教堂,烧成座东方牌坊,澳门人愿意叫它是牌坊,里面或许包含着顽强的传统意识。经过四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最终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位于澳门半岛南端妈祖山下的妈阁庙正是中葡文化融合起点,也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妈阁庙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至今已逾五百年。相传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在庙门前面的海滩上岸。询问当地居民这里是什么地方,居民以为是问妈阁庙,故答“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遂为澳门的葡文名称由来。
妈阁庙又称妈祖阁,是为纪念被信众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天后娘娘“妈祖”而建。“妈祖”原名林湄娘,福建莆田人。自幼聪颖,为人善良,得老道秘传法术,经常在海上搭救遇难船只。传说曾有渔民在出海时遭遇大风浪,美丽的姑娘妈祖出现,立刻风平浪静。渔船平安抵达澳门后妈祖即化青烟而去,人们感其恩德,在妈祖消失的地方建立妈祖庙,把妈祖尊为“护航海神”。
带着神往之情来到妈阁庙,只见庙背山面海,沿崖而筑,周围古木参天。庙前那一对镇门石狮,雕工精美,神情威严,形态逼真,据说还是三百年前清人的杰作。入口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约五米,门楣有“妈祖阁”三字,两侧书有对联:“德周化宇,泽润生民”。导游介绍说,这里面包含了数位国家领导人的名字,由于是数百年前所立,就显得很神奇神秘。细细揣摩果真如此,众人不由纷纷称奇。
微雨中进入妈阁庙,大殿、石殿、弘仁殿和观音阁之间都有石阶和曲径相连,两旁的岩石上有历代名流政要或文人骚客题写的摩崖石刻,为这座古庙平添了几分雅趣。由大殿到弘仁殿到观音阁绕了一圈出来,雨天稍显冷清,一路却仍见不少信众虔诚膜拜。据说妈祖阁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三月廿三日妈祖宝诞、九月九日重阳节,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其时妈阁庙上紫烟弥漫,一派祥和,这就是澳门八景之一的“妈阁紫烟”的景色。为什么妈阁庙的香火如此旺盛,海外华人也都信奉妈祖呢?设计、创作大型妈祖像的澳门著名雕塑家、画家梁晚年告诉大家:妈祖是人,也是护航海神。妈祖在海上舍己救人,为民消灾解难的博爱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信众就把她当作神来朝拜。
雨渐渐停歇,回望妈阁庙,石狮镇门、飞檐凌空,俨然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红黑栅栏、青砖瓦顶历来是中国传统的“代言人”。妈阁庙、哪咤庙等遍布澳门全城的庙宇,带着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中浓烈的神圣、吉庆意味。而大三巴牌坊这座昔日完好的圣保禄教堂,则呈现出朴素精致的灰白色。走在澳门的大街小巷,不断映入眼帘的也是带有葡萄牙特色的黑白碎石路,独特的碎石艺术在你的脚下延展,遍布全城的葡式黑白图案,让你仿佛觉得身处一个城市艺术馆,更为旅程平添几分浪漫。
在澳门,不单能从名胜景点的色调上看到中西交融的特色,更因多年来住着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有着中西方各种不同的仪式和节日。游览澳门,也许能碰上苦难耶稣圣像巡游,庄严肃穆。也许能碰上传统妈祖文化旅游节、哪咤诞等,锣鼓喧天舞龙弄狮,缤纷多彩。2008年5月3日下午,北京奥运会圣火途经澳门的妈阁庙。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与妈阁庙的香火相遇,澳门以最具代表性本土文化迎接奥运圣火的方式,展示其中西文化荟萃的特性。听说在大三巴这个充满西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后面,也有一座代表中国历史人物的哪吒庙,中西两地文化相映成趣。
最美妙的还是当你徜徉在澳门以意大利水都威尼斯为主题的威尼斯人,周围处处是带着威尼斯特色的拱桥、小运河及石板路,以及鳞次栉比的欧式建筑。河道并不宽,约可容纳两只小船。偶或可以看到有外国人在船上弹着琴,刻意地用双脚把船荡来荡去。此刻听着贡多拉船夫天籁般的歌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令人称奇的是整个度假村的天空都是来自于3D的创意,天空永远那么蓝,云朵总是那么白。恰如一句:白天不懂夜的黑。在威尼斯人的时间似乎是静止的,但我们的时间却飞快地流逝着,澳门一日游就此画上了句点。
回程中行道树和路边的高楼大厦在车窗外飞快闪过。经过澳门新口岸新填海区,导游提醒我们看在澳门文化中心斜对面的望海观音神像,远看望海观音低眉垂眼,据说因为是由葡萄牙雕塑设计师李洁莲构想的,所以此观音像与传统的观音容貌有很大差异,它造型简洁流畅,具有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与欧洲雕塑相结合的风格,又是中西合璧的一个典范之作。
文化是相通的,包容的,無论是东方艺术文化,抑或是西方艺术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地球本来就是一个大的村落。唯有兼收并蓄,方能生生不息。这也许就是澳门这片土地特有的性格。几百年来,这个国际化的都市,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但骨子里却也始终未摒弃传统的民族意识。不论离家多远,都惦记我们的家乡。夕阳西下,仿佛听到一位在外游历归家的少女,安静地坐在家门口,又唱起那首熟悉的歌谣——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当地流行一句话:“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过澳门。”听导游说,大三巴牌坊本来不是牌坊,它是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正墙(“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澳门拥有众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圣保禄教堂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可惜1835年的一个黄昏,教堂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站在大三巴牌坊前的台阶上,仰头看,牌坊高约三十米,宽二十几米,共分五层。顶端竖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铜鸽像的旁边围着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铜鸽之下为一圣婴雕像,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侧则是“生命之树”的石刻;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像,旁边以牡丹和菊花环绕……各层各种雕像栩栩如生,那些天使历经几百年,仍然生动纯真,堪称一部“立体的圣经”。不时有鸽子飞来落在神龛里,叫唤、嬉戏、栖息,左右张望。精美的拱门,细致的浮雕,以及如织的游人、淅沥的雨滴,融合在一起。一座如此古老的天主教堂就这样静静矗立在那里,喧嚣与宁静并存,历史与当下交织,沧桑而又庄严。
如今的大三巴牌坊已经失去教堂的实际功能,但它与澳门人的生活仍息息相关,很多文化活动常常在这里举办。牌坊前长长的梯级正好成为天然的席位,让牌坊刹那间变成巨大的布景,浑然而成舞台。往下走到第二十级台阶,导游说,这就是澳门回归时吟唱《七子之歌》的地方。当年那个站在澳门标志建筑物大三巴面前稚声领唱的年仅9岁的小女孩容韵琳,以一首带着澳门味儿的《七子之歌》,让人们记住了 “澳门”这个名字。微风似传来歌谣声声的倾诉: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一曲反反复复的吟唱:“我要回来”,“我要回来”,唱出澳门同胞渴望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之心,天地为之动容。大三巴牌坊也默默记录了这一切。历经历史长河沧桑变迁的大三巴,见证了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从此迎来了它辉煌的新生。一个西方教堂,烧成座东方牌坊,澳门人愿意叫它是牌坊,里面或许包含着顽强的传统意识。经过四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最终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位于澳门半岛南端妈祖山下的妈阁庙正是中葡文化融合起点,也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妈阁庙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至今已逾五百年。相传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在庙门前面的海滩上岸。询问当地居民这里是什么地方,居民以为是问妈阁庙,故答“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遂为澳门的葡文名称由来。
妈阁庙又称妈祖阁,是为纪念被信众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天后娘娘“妈祖”而建。“妈祖”原名林湄娘,福建莆田人。自幼聪颖,为人善良,得老道秘传法术,经常在海上搭救遇难船只。传说曾有渔民在出海时遭遇大风浪,美丽的姑娘妈祖出现,立刻风平浪静。渔船平安抵达澳门后妈祖即化青烟而去,人们感其恩德,在妈祖消失的地方建立妈祖庙,把妈祖尊为“护航海神”。
带着神往之情来到妈阁庙,只见庙背山面海,沿崖而筑,周围古木参天。庙前那一对镇门石狮,雕工精美,神情威严,形态逼真,据说还是三百年前清人的杰作。入口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约五米,门楣有“妈祖阁”三字,两侧书有对联:“德周化宇,泽润生民”。导游介绍说,这里面包含了数位国家领导人的名字,由于是数百年前所立,就显得很神奇神秘。细细揣摩果真如此,众人不由纷纷称奇。
微雨中进入妈阁庙,大殿、石殿、弘仁殿和观音阁之间都有石阶和曲径相连,两旁的岩石上有历代名流政要或文人骚客题写的摩崖石刻,为这座古庙平添了几分雅趣。由大殿到弘仁殿到观音阁绕了一圈出来,雨天稍显冷清,一路却仍见不少信众虔诚膜拜。据说妈祖阁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三月廿三日妈祖宝诞、九月九日重阳节,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其时妈阁庙上紫烟弥漫,一派祥和,这就是澳门八景之一的“妈阁紫烟”的景色。为什么妈阁庙的香火如此旺盛,海外华人也都信奉妈祖呢?设计、创作大型妈祖像的澳门著名雕塑家、画家梁晚年告诉大家:妈祖是人,也是护航海神。妈祖在海上舍己救人,为民消灾解难的博爱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信众就把她当作神来朝拜。
雨渐渐停歇,回望妈阁庙,石狮镇门、飞檐凌空,俨然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红黑栅栏、青砖瓦顶历来是中国传统的“代言人”。妈阁庙、哪咤庙等遍布澳门全城的庙宇,带着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中浓烈的神圣、吉庆意味。而大三巴牌坊这座昔日完好的圣保禄教堂,则呈现出朴素精致的灰白色。走在澳门的大街小巷,不断映入眼帘的也是带有葡萄牙特色的黑白碎石路,独特的碎石艺术在你的脚下延展,遍布全城的葡式黑白图案,让你仿佛觉得身处一个城市艺术馆,更为旅程平添几分浪漫。
在澳门,不单能从名胜景点的色调上看到中西交融的特色,更因多年来住着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有着中西方各种不同的仪式和节日。游览澳门,也许能碰上苦难耶稣圣像巡游,庄严肃穆。也许能碰上传统妈祖文化旅游节、哪咤诞等,锣鼓喧天舞龙弄狮,缤纷多彩。2008年5月3日下午,北京奥运会圣火途经澳门的妈阁庙。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与妈阁庙的香火相遇,澳门以最具代表性本土文化迎接奥运圣火的方式,展示其中西文化荟萃的特性。听说在大三巴这个充满西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后面,也有一座代表中国历史人物的哪吒庙,中西两地文化相映成趣。
最美妙的还是当你徜徉在澳门以意大利水都威尼斯为主题的威尼斯人,周围处处是带着威尼斯特色的拱桥、小运河及石板路,以及鳞次栉比的欧式建筑。河道并不宽,约可容纳两只小船。偶或可以看到有外国人在船上弹着琴,刻意地用双脚把船荡来荡去。此刻听着贡多拉船夫天籁般的歌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令人称奇的是整个度假村的天空都是来自于3D的创意,天空永远那么蓝,云朵总是那么白。恰如一句:白天不懂夜的黑。在威尼斯人的时间似乎是静止的,但我们的时间却飞快地流逝着,澳门一日游就此画上了句点。
回程中行道树和路边的高楼大厦在车窗外飞快闪过。经过澳门新口岸新填海区,导游提醒我们看在澳门文化中心斜对面的望海观音神像,远看望海观音低眉垂眼,据说因为是由葡萄牙雕塑设计师李洁莲构想的,所以此观音像与传统的观音容貌有很大差异,它造型简洁流畅,具有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与欧洲雕塑相结合的风格,又是中西合璧的一个典范之作。
文化是相通的,包容的,無论是东方艺术文化,抑或是西方艺术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地球本来就是一个大的村落。唯有兼收并蓄,方能生生不息。这也许就是澳门这片土地特有的性格。几百年来,这个国际化的都市,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但骨子里却也始终未摒弃传统的民族意识。不论离家多远,都惦记我们的家乡。夕阳西下,仿佛听到一位在外游历归家的少女,安静地坐在家门口,又唱起那首熟悉的歌谣——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