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年伊始,美军出动无人机刺杀伊朗“圣城旅”最高指挥官苏莱曼尼少将的事件震惊了世界,将中东形势再次推上“火山口”。很明显,美国此举意在警告伊朗不要在地区战略博弈中过于锋芒毕露,“革命输出”不要做得太过火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次采用无人机定点清除苏莱曼尼的手段,也预示了今后美国在处理与非核心地区国家行为体的冲突时,会更加看重“蜻蜓点水”的方式。
随着无人机与精确制导武器技术的发展,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对特定目标开展“手术刀式”精确袭击的定点清除作战方法早已成熟。直接“斩首”敌方首脑对于摧毁整个组织作战指挥体制和削弱敌方士气会起到巨大的作用。由于此种行动的低强度、高精度、强实效特点,无人机定点清除作为现代反恐战争中“擒王”的利器日益受到各国青睐。2000年巴以冲突后,以色列就曾针对巴勒斯坦一些派别高官及重要人员采取了定点清除行动,导致2004年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和继任者兰提斯先后在加沙地带被杀。9.11事件发生后,美军更是大量使用查打一体型无人机执行反恐任务,十余年间其派出的武装无人机的身影遍布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门、索马里、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相关统计显示,2004~2013 年,无人机反恐“定点清除”了“基地”组织及其全球分支机构的28名高级头目,有效遏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地带的恐怖袭击发生频率。
此次美军定点清除苏莱曼尼行动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被袭目标并非隶属于极端组织这类非政府团体,而是伊朗这样一个中东大国的现役高级政治人物,属于国家战略级别,不难看出美军的行为几乎等同于向主权国家开战。美国之所以变得如此大胆,和当前其国家战略及地区形势发展有关。特朗普政府现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主要对手,正竭力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扳回到大国竞争道路上来,这就要求美军必须一改过去十数年以恐怖主义为主要目标的“全球撒网”模式,而是要将力量重新聚拢到中俄及周边地带,如印太、东欧、北极地区等。所以,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中东、非洲以及阿富汗等“非核心地区”都展现出收缩迹象,但是收缩不等于放弃,仅就中东而言,美国仍希望能保持足够的影响力,而伊朗作为美国的老对手,近年在中东日趋活跃,这也是美国必须保持遏制力度的原因之一。
美伊关系恶化后,舆论认为两国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增大,但目前来看双方都还比较克制。美国的国力确实远超伊朗,要成为全面冲突中的胜利者有一定把握,但也深知伊朗不是伊拉克或阿富汗,如发动全面战争并确定推翻伊朗体制的目标,必然需要“舍身投入”,耗费巨大不说,一旦陷入则会给中俄这样的真正对手又一次“战略机遇期”。为了集中精力进行大国竞争,美国在介入一些非核心地区事务时需要采取新的震慑手段,以既能发挥干涉效果、又不至于再陷泥潭,“蜻蜓点水”式的无人机定点清除便成了美国热衷采取的办法。
无人机作战的优点早已为世界军事理论界所熟知,比如有助于降低本方参战人员的风险,实现“零伤亡”,以及成本更加低廉,等等。当目标是伊朗这样的比较强大的国家行为体時,使用无人机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便于控制政治风险及实施打击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目前国际法对于无人机进入他国领空是否属于侵略行为的判定尚存争议,不论是采用无人机凌空轰炸,还是发起远程攻击,这种“轻量级”武器的参战对敌方造成的刺激和将会激发的道义谴责,都普遍小于派出有人战机或地面部队实施跨境打击,更不用说动用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无人机的自主性将变得更强,特别是在应对一些敏感目标时。这样,就导致人机责任开始模糊化,战争责任主体的界定问题也势必更加突出,发起打击一方的军方与政府能够以此为借口转嫁责任甚至逃避战争罪责。
虽然当面对敌方高端防空系统时,无人机会受到较大制约,但在伊拉克、叙利亚等中东主要博弈地点,长期动荡导致防空系统较为原始甚至不存在,这样“宽松”的环境成为实施无人机作战的“绝佳舞台”,再加上不会造成己方人员伤亡,因而即便被击落也不会引爆国内舆情和民意反对。以上种种也为无人机袭击发生后的国家间斡旋留下余地。如在2019年6月,伊朗击落了美军一架“全球鹰”无人机,最终双方未将此定义为“战争行为”,避免了冲突升级和外交纠纷。此次苏莱曼尼被杀以后,伊朗方面虽复仇之声不绝于耳,但还是强调“无意与美国开战”。更何况在美国看来,只要无意彻底撕破脸,伊朗可用的反击渠道就不会太多。骚扰中东美军和美国盟友、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并袭击过往油轮或再次拿美军无人机“开刀”这样的手段或许可以让美国“挠头”,但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美国可以一边应付一边处理其他更重要的事,而无需因与伊朗矛盾的发展而被迫在大国竞争道路上“停步”乃至“回头”。
此次截杀苏莱曼尼展现了美国高超的军事能力。作为美国的“眼中钉”,“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一直是两伊的重点保护对象,对于其行踪严格保密,而其本人也可谓身经百战。但根据英国“中东之眼”网站的报道,其实在苏莱曼尼死前36小时,美军就已掌握了其具体行踪。美军还在努力弥补无人机定点清除行动模式的“短板”。历年来无人机反恐行动虽然高效,却也造成不小的平民伤亡。据调查,在小布什和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政府在巴基斯坦和也门共进行了428次无人机袭击,造成2439至3982人死亡(2004~2013年期间),其中平民有300多人,让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承受了不小的道德压力。而在此次针对苏莱曼尼的行动中,据称美国发射了三枚“九头蛇”APKWS型70毫米制导火箭弹,该火箭弹的战斗部仅4.5千克,威力与造价都比美军平常用于定点清除行动的“地狱火”导弹要低,美国将其作为终结苏莱曼尼的首选武器,除了成本因素外,更多考虑应该是要减少可能造成的附带伤亡,因为行动地点是国际机场,现场周边当时有大量民用车辆行驶。无疑,美军在中东地区长期经营的情报网络高效精准,在此次行动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对中东地区一些国家和势力所形成的震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会使美国今后在采取类似行动时更加无所顾忌。
无人机反恐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无人机与精确制导武器技术的发展,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对特定目标开展“手术刀式”精确袭击的定点清除作战方法早已成熟。直接“斩首”敌方首脑对于摧毁整个组织作战指挥体制和削弱敌方士气会起到巨大的作用。由于此种行动的低强度、高精度、强实效特点,无人机定点清除作为现代反恐战争中“擒王”的利器日益受到各国青睐。2000年巴以冲突后,以色列就曾针对巴勒斯坦一些派别高官及重要人员采取了定点清除行动,导致2004年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和继任者兰提斯先后在加沙地带被杀。9.11事件发生后,美军更是大量使用查打一体型无人机执行反恐任务,十余年间其派出的武装无人机的身影遍布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门、索马里、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相关统计显示,2004~2013 年,无人机反恐“定点清除”了“基地”组织及其全球分支机构的28名高级头目,有效遏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地带的恐怖袭击发生频率。
此次美军定点清除苏莱曼尼行动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被袭目标并非隶属于极端组织这类非政府团体,而是伊朗这样一个中东大国的现役高级政治人物,属于国家战略级别,不难看出美军的行为几乎等同于向主权国家开战。美国之所以变得如此大胆,和当前其国家战略及地区形势发展有关。特朗普政府现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主要对手,正竭力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扳回到大国竞争道路上来,这就要求美军必须一改过去十数年以恐怖主义为主要目标的“全球撒网”模式,而是要将力量重新聚拢到中俄及周边地带,如印太、东欧、北极地区等。所以,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中东、非洲以及阿富汗等“非核心地区”都展现出收缩迹象,但是收缩不等于放弃,仅就中东而言,美国仍希望能保持足够的影响力,而伊朗作为美国的老对手,近年在中东日趋活跃,这也是美国必须保持遏制力度的原因之一。
美伊关系恶化后,舆论认为两国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增大,但目前来看双方都还比较克制。美国的国力确实远超伊朗,要成为全面冲突中的胜利者有一定把握,但也深知伊朗不是伊拉克或阿富汗,如发动全面战争并确定推翻伊朗体制的目标,必然需要“舍身投入”,耗费巨大不说,一旦陷入则会给中俄这样的真正对手又一次“战略机遇期”。为了集中精力进行大国竞争,美国在介入一些非核心地区事务时需要采取新的震慑手段,以既能发挥干涉效果、又不至于再陷泥潭,“蜻蜓点水”式的无人机定点清除便成了美国热衷采取的办法。
“轻量级”武器的运用使风险控制更加自如
无人机作战的优点早已为世界军事理论界所熟知,比如有助于降低本方参战人员的风险,实现“零伤亡”,以及成本更加低廉,等等。当目标是伊朗这样的比较强大的国家行为体時,使用无人机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便于控制政治风险及实施打击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目前国际法对于无人机进入他国领空是否属于侵略行为的判定尚存争议,不论是采用无人机凌空轰炸,还是发起远程攻击,这种“轻量级”武器的参战对敌方造成的刺激和将会激发的道义谴责,都普遍小于派出有人战机或地面部队实施跨境打击,更不用说动用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无人机的自主性将变得更强,特别是在应对一些敏感目标时。这样,就导致人机责任开始模糊化,战争责任主体的界定问题也势必更加突出,发起打击一方的军方与政府能够以此为借口转嫁责任甚至逃避战争罪责。
虽然当面对敌方高端防空系统时,无人机会受到较大制约,但在伊拉克、叙利亚等中东主要博弈地点,长期动荡导致防空系统较为原始甚至不存在,这样“宽松”的环境成为实施无人机作战的“绝佳舞台”,再加上不会造成己方人员伤亡,因而即便被击落也不会引爆国内舆情和民意反对。以上种种也为无人机袭击发生后的国家间斡旋留下余地。如在2019年6月,伊朗击落了美军一架“全球鹰”无人机,最终双方未将此定义为“战争行为”,避免了冲突升级和外交纠纷。此次苏莱曼尼被杀以后,伊朗方面虽复仇之声不绝于耳,但还是强调“无意与美国开战”。更何况在美国看来,只要无意彻底撕破脸,伊朗可用的反击渠道就不会太多。骚扰中东美军和美国盟友、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并袭击过往油轮或再次拿美军无人机“开刀”这样的手段或许可以让美国“挠头”,但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美国可以一边应付一边处理其他更重要的事,而无需因与伊朗矛盾的发展而被迫在大国竞争道路上“停步”乃至“回头”。
此次截杀苏莱曼尼展现了美国高超的军事能力。作为美国的“眼中钉”,“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一直是两伊的重点保护对象,对于其行踪严格保密,而其本人也可谓身经百战。但根据英国“中东之眼”网站的报道,其实在苏莱曼尼死前36小时,美军就已掌握了其具体行踪。美军还在努力弥补无人机定点清除行动模式的“短板”。历年来无人机反恐行动虽然高效,却也造成不小的平民伤亡。据调查,在小布什和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政府在巴基斯坦和也门共进行了428次无人机袭击,造成2439至3982人死亡(2004~2013年期间),其中平民有300多人,让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承受了不小的道德压力。而在此次针对苏莱曼尼的行动中,据称美国发射了三枚“九头蛇”APKWS型70毫米制导火箭弹,该火箭弹的战斗部仅4.5千克,威力与造价都比美军平常用于定点清除行动的“地狱火”导弹要低,美国将其作为终结苏莱曼尼的首选武器,除了成本因素外,更多考虑应该是要减少可能造成的附带伤亡,因为行动地点是国际机场,现场周边当时有大量民用车辆行驶。无疑,美军在中东地区长期经营的情报网络高效精准,在此次行动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对中东地区一些国家和势力所形成的震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会使美国今后在采取类似行动时更加无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