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关键词】新课标;自能读书;阅读实践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1 是以“书”为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放弃书本(课文),而围绕着教师从课本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打转转,虽然偶尔也能读读课文,但却是七零八碎点缀式的,学生无法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这样的教法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性阅读能力的。
因此,强调自能读书,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
1.2 是以“读”为主。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谴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一味的讲和问,而是引导学生多读书,知道学生读好书,学生不应该是一味地听和答,而是要多读勤思,熟读精思。
1.3 是突出“自”。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
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其读书活动虽然也有教师的启发诱导,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
1.4 是体现“能”。这里的“能”是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自能读书的核心,是学生的阅读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阅读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它包括阅读的基本技能(读的技巧,思的方式)、阅读的内化因素(感知、顿悟、深究),还包括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
2.为什么要强调自能读书
2.1 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钟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多年来一直叫得很响。然而,就大面积而言,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恐怕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或形式上的“导”与“练”牵着鼻子转,仍然是学习的仆从。
“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自能读书突出“自”,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自主性。
第二,自能读书体现“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不是吞食教师送到嘴边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和大胆的问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第三,自能读书强调以“读”为主,保证了学习的主体活动。
2.2 能更好地体现“主导”功能。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主导往往错位于主体,主导变成了不分难易的面面俱“导”。强调自能读书,一方面,主导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学生自能阅读中的“导”比教师控制阅读中的“导”自然更为重要,更有必要。另一方面,主导的功能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像这样服务于阅读主体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才是“主导”的最佳位置和最好体现。
2.3 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
“自能读书”则是学生在教师是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信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2.4 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反系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事倍功半。
“自能读书”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能大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因为,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如何训练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追求的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自能读书,应该把握以下几个
要点:
第一、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训练自能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
当然,强调学生自能阅读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老师能一如既往地很好地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习惯,这将能使孩子们的成长更迅速!
收稿日期:2012-02-03
【关键词】新课标;自能读书;阅读实践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1 是以“书”为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放弃书本(课文),而围绕着教师从课本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打转转,虽然偶尔也能读读课文,但却是七零八碎点缀式的,学生无法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这样的教法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性阅读能力的。
因此,强调自能读书,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
1.2 是以“读”为主。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谴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一味的讲和问,而是引导学生多读书,知道学生读好书,学生不应该是一味地听和答,而是要多读勤思,熟读精思。
1.3 是突出“自”。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
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其读书活动虽然也有教师的启发诱导,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
1.4 是体现“能”。这里的“能”是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自能读书的核心,是学生的阅读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阅读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它包括阅读的基本技能(读的技巧,思的方式)、阅读的内化因素(感知、顿悟、深究),还包括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
2.为什么要强调自能读书
2.1 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钟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多年来一直叫得很响。然而,就大面积而言,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恐怕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或形式上的“导”与“练”牵着鼻子转,仍然是学习的仆从。
“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自能读书突出“自”,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自主性。
第二,自能读书体现“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不是吞食教师送到嘴边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和大胆的问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第三,自能读书强调以“读”为主,保证了学习的主体活动。
2.2 能更好地体现“主导”功能。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主导往往错位于主体,主导变成了不分难易的面面俱“导”。强调自能读书,一方面,主导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学生自能阅读中的“导”比教师控制阅读中的“导”自然更为重要,更有必要。另一方面,主导的功能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像这样服务于阅读主体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才是“主导”的最佳位置和最好体现。
2.3 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
“自能读书”则是学生在教师是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信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2.4 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反系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事倍功半。
“自能读书”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能大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因为,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如何训练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追求的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自能读书,应该把握以下几个
要点:
第一、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训练自能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
当然,强调学生自能阅读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老师能一如既往地很好地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习惯,这将能使孩子们的成长更迅速!
收稿日期:20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