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总结点评,这种教学方法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基于此,本文就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展开探讨,分别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列举了相应的课堂实例,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从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应具备五个特征: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广泛的认知范围;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有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科知识的有效迁移运用。因此,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要坚持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巧设目标情境,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将直观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如电脑绘画、电子板报和电脑动画等作品,学生以好作品为范本,有了具体、明确的目标,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当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时,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然后分析思考作品的关键问题,最后建立目标,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如闽教版四年级上册《逛海西,排游记》一课,教材要求编排游记。教师首先展示两篇《游福建土楼》文档,一篇是单调的文字组成,另一篇有艺术字、图片和边框等元素。然后提出问题:“对比两篇文档,你喜欢哪一篇,并说出理由。”学生通过赏析,都表示喜欢有配图的文档。接着教师又问:“第一篇文档怎么修改,才能赶上第二篇文档的艺术水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说出了它们的异同;最后教师再问:“第一篇文档怎么再修改,使它超越第二篇文档的艺术水平?”此时,学生产生了自己制作一篇更好的游记的愿望,最终编排出独具个性的游记。
(二)巧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的知识运用
世事洞明皆学问,说明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情境是指教师创设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对经历过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容易产生研究的关注点,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践价值,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如闽教版五年级上册《网上查找资料》一课,教材要求制作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卡片。教师将学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地”的体验引入课堂,“道路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地”是指学校操场附近的道路变身十字路口,路面上划有斑马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交通安全标识一应俱全;此外,路口还设立了红绿灯,走在校园内,就像走在城市的马路上一样,还有民警来上交通安全课。正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使他们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很快便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掌握了网上查找资料的操作方法。
(三)巧設游戏情境,凸显学生的童真童趣
好玩是人的天性,用游戏设置教学情境正是对这种天性的承认和尊重。游戏情境就是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所创设的情节和环境。一个好的游戏情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可以让幼儿对体育游戏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带有竞技性和挑战性,学生不知不觉中就会融入进去,并自主地学习相关的技能技巧。游戏教学要求学生在玩中学,在学的过程中玩,实现寓教于乐、开发智力的目标。如闽教版六年级下册《小猫走迷宫》一课,教材要求制作小猫走迷宫游戏。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用键盘按键控制角色动作,自主体验Scratch迷宫游戏,学生学习Scratch的欲望自然而然产生,然后逐步开展制作迷宫游戏的六个步骤:设计平面迷宫图、选择游戏角色、制定游戏规则、编写游戏脚本、测试游戏效果、优化游戏脚本、改善游戏效果。整节课,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一)问题教学法,我的问题我解决
问题教学法以情境引出问题,按照既定的目标,应用各种思维活动、技能操作等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巧设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如闽教版三年级下册《菁菁校园》一课,教材要求画楼房的轮廓和窗户及复制窗户。教师演示的过程中,没有选定窗户图形,而是直接打开“编辑”菜单,“老师发现电脑中的复制按钮是灰色的不能单击怎么办?”这时学生感到很困惑,教师适时提出“能不能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呢?”听了教师的提示,眼明手快的学生欣喜道:“报告老师,因为您忘记选定窗户图形”。此时,其他学生通过操作验证了这个结论。接着教师正确演示复制功能,“老师又发现,怎么点了复制按钮后,却没有再变出一扇窗户图形呢?”学生学会刚才的方法,向书本“老师”请教并解答:“老师,您复制之后还要单击粘贴命令,才能成功变出窗户图形”。通过将“选中、复制、粘贴”知识问题化,指引学生逐步向正确的结论靠近,最后问题得到解决。
(二)尝试教学法,让任务引领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尝试练习,当学生基本弄清了问题后,教师再做讲解,形成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信息技术教材都是以主题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教材主题中提炼出任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尝试完成任务。如闽教版五年级上册《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一课,教材要求用自定义动画制作简单的连续动画。教材以“欢喜中国年”为主题,根据此线索,教师设置了“竹报平安”的学习任务,利用幻灯片中“男孩、爆竹、烟火”三张图片制作放爆竹的动画。学生一听到放爆竹,都兴奋地跃跃欲试,进入到“竹报平安,又快又响”的角色状态,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形式成功解决了爆竹图片的路径、爆炸效果、音效、开始时间等重难点。整个过程,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知识点在放爆竹欢乐的活动氛围中得到理解和掌握。
(三)平台教学法,展多元学习方式
网络平台汇集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进行个性化学习,更适合进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等学习,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应用网络平台中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如借助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智慧校园系统,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智慧教学、智慧评价。学生可以利用平台智慧学习,完成课前导学,随堂检测、自主学习等活动;利用网络空间晒作品、评价他人作品、分享学习心得。利用平台不仅留下可视化的学习轨迹,还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借助网络空间中提供的大量优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实施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点
(一)学生自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自评是指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回顾,把自己的探究发现、探究遇到的问题分享出来。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重要的意义。如闽教版三年级下册《鱼儿悠悠》一课,课堂中,学生通过绘制小鱼等操作掌握曲线的绘制方法,并在绘画作品的同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二)小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过程性评价中,还可以开展小组评价,既促进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又能加强组内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要对同伴的发展状况做出判断,要对评价的进程和质量承担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综合评价,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形成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通过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协商、交往的过程,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总之,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合理的过程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精心地设计每一节课,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创设者、思维灵感的点火者。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与个性,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愿学、能学、乐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游建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信息技术编写组.信息技术(福建省义务教育教科书2016年修订版三年级下册)[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应具备五个特征: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广泛的认知范围;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有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科知识的有效迁移运用。因此,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要坚持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巧设目标情境,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将直观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如电脑绘画、电子板报和电脑动画等作品,学生以好作品为范本,有了具体、明确的目标,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当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时,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然后分析思考作品的关键问题,最后建立目标,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如闽教版四年级上册《逛海西,排游记》一课,教材要求编排游记。教师首先展示两篇《游福建土楼》文档,一篇是单调的文字组成,另一篇有艺术字、图片和边框等元素。然后提出问题:“对比两篇文档,你喜欢哪一篇,并说出理由。”学生通过赏析,都表示喜欢有配图的文档。接着教师又问:“第一篇文档怎么修改,才能赶上第二篇文档的艺术水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说出了它们的异同;最后教师再问:“第一篇文档怎么再修改,使它超越第二篇文档的艺术水平?”此时,学生产生了自己制作一篇更好的游记的愿望,最终编排出独具个性的游记。
(二)巧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的知识运用
世事洞明皆学问,说明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情境是指教师创设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对经历过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容易产生研究的关注点,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践价值,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如闽教版五年级上册《网上查找资料》一课,教材要求制作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卡片。教师将学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地”的体验引入课堂,“道路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地”是指学校操场附近的道路变身十字路口,路面上划有斑马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交通安全标识一应俱全;此外,路口还设立了红绿灯,走在校园内,就像走在城市的马路上一样,还有民警来上交通安全课。正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使他们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很快便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掌握了网上查找资料的操作方法。
(三)巧設游戏情境,凸显学生的童真童趣
好玩是人的天性,用游戏设置教学情境正是对这种天性的承认和尊重。游戏情境就是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所创设的情节和环境。一个好的游戏情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可以让幼儿对体育游戏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带有竞技性和挑战性,学生不知不觉中就会融入进去,并自主地学习相关的技能技巧。游戏教学要求学生在玩中学,在学的过程中玩,实现寓教于乐、开发智力的目标。如闽教版六年级下册《小猫走迷宫》一课,教材要求制作小猫走迷宫游戏。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用键盘按键控制角色动作,自主体验Scratch迷宫游戏,学生学习Scratch的欲望自然而然产生,然后逐步开展制作迷宫游戏的六个步骤:设计平面迷宫图、选择游戏角色、制定游戏规则、编写游戏脚本、测试游戏效果、优化游戏脚本、改善游戏效果。整节课,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一)问题教学法,我的问题我解决
问题教学法以情境引出问题,按照既定的目标,应用各种思维活动、技能操作等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巧设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如闽教版三年级下册《菁菁校园》一课,教材要求画楼房的轮廓和窗户及复制窗户。教师演示的过程中,没有选定窗户图形,而是直接打开“编辑”菜单,“老师发现电脑中的复制按钮是灰色的不能单击怎么办?”这时学生感到很困惑,教师适时提出“能不能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呢?”听了教师的提示,眼明手快的学生欣喜道:“报告老师,因为您忘记选定窗户图形”。此时,其他学生通过操作验证了这个结论。接着教师正确演示复制功能,“老师又发现,怎么点了复制按钮后,却没有再变出一扇窗户图形呢?”学生学会刚才的方法,向书本“老师”请教并解答:“老师,您复制之后还要单击粘贴命令,才能成功变出窗户图形”。通过将“选中、复制、粘贴”知识问题化,指引学生逐步向正确的结论靠近,最后问题得到解决。
(二)尝试教学法,让任务引领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尝试练习,当学生基本弄清了问题后,教师再做讲解,形成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信息技术教材都是以主题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教材主题中提炼出任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尝试完成任务。如闽教版五年级上册《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一课,教材要求用自定义动画制作简单的连续动画。教材以“欢喜中国年”为主题,根据此线索,教师设置了“竹报平安”的学习任务,利用幻灯片中“男孩、爆竹、烟火”三张图片制作放爆竹的动画。学生一听到放爆竹,都兴奋地跃跃欲试,进入到“竹报平安,又快又响”的角色状态,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形式成功解决了爆竹图片的路径、爆炸效果、音效、开始时间等重难点。整个过程,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知识点在放爆竹欢乐的活动氛围中得到理解和掌握。
(三)平台教学法,展多元学习方式
网络平台汇集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进行个性化学习,更适合进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等学习,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应用网络平台中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如借助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智慧校园系统,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智慧教学、智慧评价。学生可以利用平台智慧学习,完成课前导学,随堂检测、自主学习等活动;利用网络空间晒作品、评价他人作品、分享学习心得。利用平台不仅留下可视化的学习轨迹,还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借助网络空间中提供的大量优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实施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点
(一)学生自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自评是指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回顾,把自己的探究发现、探究遇到的问题分享出来。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重要的意义。如闽教版三年级下册《鱼儿悠悠》一课,课堂中,学生通过绘制小鱼等操作掌握曲线的绘制方法,并在绘画作品的同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二)小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过程性评价中,还可以开展小组评价,既促进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又能加强组内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要对同伴的发展状况做出判断,要对评价的进程和质量承担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综合评价,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形成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通过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协商、交往的过程,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总之,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合理的过程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精心地设计每一节课,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创设者、思维灵感的点火者。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与个性,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愿学、能学、乐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游建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信息技术编写组.信息技术(福建省义务教育教科书2016年修订版三年级下册)[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