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在最初学习说话时往往吐字不清,“丢音”现象很普遍;但进入幼儿期后,孩子如果还不能准确发音,甚至依然有“丢音”现象时,就应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了。那么,当幼儿园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时,应该如何帮助幼儿正确发音,融入集体呢?
俊俊是我们班的全托幼儿,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平时不爱说话,一开口说话就会遭到其他幼儿排斥。老师每次叫俊俊回答问题,孩子们便会讥笑他。
俊俊爸爸是个工人,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投入的精力较少,俊俊妈妈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平时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关心和了解孩子,更别说是陪伴孩子。俊俊从小就被寄养在乡下,由俊俊奶奶抚养;奶奶平时很少与周围邻居走动,导致俊俊长期生活在“封闭”的世界中,极少接触同龄孩子,因此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这对俊俊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一、现象观察
为了找出俊俊语言表达困难的原因,我在一日生活中对俊俊进行了仔细观察。
镜头一:小朋友都在用彩色插片自由拼插玩具,孩子们喜欢边玩边聊天,还时不时地向旁边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作品。俊俊也很投入,但他却一个人坐在桌子前,不跟任何人说话。我问他在做什么,他便把头低下,不再看我。
镜头二:幼儿午休后起床吃点心,这天的点心是新鲜的大枣,我让孩子们吃完一颗拿一颗,避免浪费。就在孩子们喊着“我还要、我还要”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含糊不清的声音“我也要”(ǒ yě ào, “w”和“y”两个声母丢了),循声望去,原来是俊俊!我惊喜不已,正要同他继续交流时,俊俊却不再说话了。
镜头三:我组织孩子们进行歌唱活动。忽然,一阵很小声的尖叫传到我的耳中,其中不难分辨出几个清楚的发音,我再循声望去,发现俊俊一边摇着头,一边小声尖叫着。我站到俊俊面前对他说:“你自己不好好唱,还要影响别人吗?”俊俊的脸僵住了,委屈地看着我。在与他目光对视的瞬间,我的内心充满了内疚,他连话都说不清楚,我能要求他好好唱歌吗?或许,俊俊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引起我的注意。
镜头四:一次阅读活动时,我把图贴在黑板上,在我朗读的时候,俊俊着急地说:“东西掉了。”俊俊发音时又丢了“x”“i”两个音。
二、原因分析
经过对俊俊的仔细观察,我了解到影响孩子说话的原因其实与他的智力无关,而构成他发音障碍的是“丢音”。根据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在婴儿期,孩子因生理器官发育不成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局限,他们最初学习说话时存在丢音的现象;但进入幼儿期后,儿童说话就不应该再出现大量丢音问题了,倘若有此现象,则表明儿童构音出现了障碍。于是,我收集了俊俊发音时总是“丢音”的几句话:我要上厕所(ǒ ào shàng è suǒ),老师好(ǎo ī ǎo),妈妈早点来接我(mǎma ǎo iǎn ái iē ǒ),我想玩玩具(ǒ iǎng wán án ù),等等。可以看出,俊俊主要是因为声母以及个别韵母发音不完整而造成“口齿不清”,这也是孩子不愿意说话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俊俊不愿意与人沟通的原因还有:
(一)同伴的不接纳
俊俊因为长时间发音不准,导致其他幼儿认为俊俊开口说话是可笑的,不愿意跟他交流。这让俊俊逐渐疏远了小伙伴,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甚至出现了轻微的自闭现象。
(二)父母的不重视
俊俊的父母认为孩子会不会说话不重要,因为年纪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了。
(三)孩子自身的不自信
当老师要求俊俊描述他的作品时,俊俊选择回避和沉默,因为他害怕开口说话会被同伴讥笑。
三、矫正方案
与同龄幼儿比起来,俊俊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我们开展阅读活动时,在认读的过程中,他接收信息的速度比较慢,理解能力很弱。由于俊俊总是不说话、不与其他幼儿交往,导致其听力也存在问题。针对俊俊的问题和特点,为了让他能够像同龄幼儿一样能说会道,我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一)游戏矫治法
所谓游戏矫治法,就是利用游戏的方式对俊俊进行发音矫正,通过游戏情景激发幼儿说话、表达的愿望,练习正确发音。
提供良好的游戏条件,能有效地激发他们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兴趣和愿望。比如,在玩球的时候,我先让俊俊独自玩球,然后再与他一起玩,边滚球边跟他说“滚球”“把球滚给我”等。开始时,是我说给俊俊听,好让他熟悉这些语言的正确发音。后来,我在游戏中采用“消除法”引导俊俊正确发音。比如,我提示的完整句子是“我要一辆卡车”,第一次练习时我说“我要一辆……”,让俊俊接下面的“卡车”;第二次练习时我说“我要……”,俊俊接着说出“一辆卡车”,直到最后俊俊可以完整地说出“我要一辆卡车”这句话。
见老师经常与俊俊单独亲密接触,孩子们也渐渐加入了进来,会主动地跟俊俊说话,询问俊俊的意见。虽然俊俊的话还是很少,可是我很高兴,因为他不再排斥与同伴交往了。
(二)儿歌治疗法
利用儿歌的方法来对俊俊进行语言矫正,即通过念儿歌、唱儿歌来练习发音,让孩子获得词汇,从而弥补词汇积累上的不足。为此,我专门选择了契合日常生活情境的儿歌,便于俊俊理解。有时,我会让全班孩子和俊俊一起唱,并设立专门的儿歌时间,偶尔对俊俊进行个别教育。俊俊很熟悉我所教的儿歌,他不再缺乏自信,而是很愿意跟着大家一起吟唱。
(三)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在采用各种方法提高俊俊与同伴交往积极性的同时,我还有意识地提高他非语言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在俊俊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向他送去关切的眼神,希望就此亲近他,并且耐心询问他需要什么。与俊俊对话时,我始终看着他的眼睛,保持平视,希望用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和俊俊一起做游戏时,递东西给他时,请他帮忙时,在保证孩子听得懂的情况下,我都会用最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比如,我会喊他的名字,然后等他注意到我时再对他说话;当他指向某物时,我会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说:“要这个?我来帮你拿好不好?”并要求他用表情或动作来回应。我还教给他一个简单的表达感谢的动作: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竖起放在太阳穴处,其他手指紧握,然后从太阳穴处划下来。俊俊很喜欢这个动作,每天都要重复很多次。我把这个经验告诉了俊俊妈妈,俊俊妈妈非常配合,在家也用同样的方法对俊俊进行非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特别训练后,我对俊俊又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观察:在玩百变插片时,俊俊做出了一架“飞机”,这时,俊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这是我的飞机,可以打败怪兽。”而旁边的孩子也不再排斥他,反问道:“有这么厉害吗?没有子弹啊……”听到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我发自肺腑地笑了。晨间活动时,我带小朋友玩“小鱼游”游戏,俊俊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唱“游来了,游来了”。周五,妈妈来接俊俊时,俊俊很高兴地扑到妈妈的怀里,然后向妈妈介绍自己在幼儿园里交到的朋友以及精心制作的玩具……
虽然俊俊现在还不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说话依然有“丢音”现象,但是相比之下,俊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超越了自己,不再自闭,不再一个人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始和同伴交往,积极地参与活动。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耐心引导,家园合作,俊俊终有一天会跟其他孩子一样能说会道。
俊俊是我们班的全托幼儿,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平时不爱说话,一开口说话就会遭到其他幼儿排斥。老师每次叫俊俊回答问题,孩子们便会讥笑他。
俊俊爸爸是个工人,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投入的精力较少,俊俊妈妈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平时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关心和了解孩子,更别说是陪伴孩子。俊俊从小就被寄养在乡下,由俊俊奶奶抚养;奶奶平时很少与周围邻居走动,导致俊俊长期生活在“封闭”的世界中,极少接触同龄孩子,因此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这对俊俊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一、现象观察
为了找出俊俊语言表达困难的原因,我在一日生活中对俊俊进行了仔细观察。
镜头一:小朋友都在用彩色插片自由拼插玩具,孩子们喜欢边玩边聊天,还时不时地向旁边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作品。俊俊也很投入,但他却一个人坐在桌子前,不跟任何人说话。我问他在做什么,他便把头低下,不再看我。
镜头二:幼儿午休后起床吃点心,这天的点心是新鲜的大枣,我让孩子们吃完一颗拿一颗,避免浪费。就在孩子们喊着“我还要、我还要”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含糊不清的声音“我也要”(ǒ yě ào, “w”和“y”两个声母丢了),循声望去,原来是俊俊!我惊喜不已,正要同他继续交流时,俊俊却不再说话了。
镜头三:我组织孩子们进行歌唱活动。忽然,一阵很小声的尖叫传到我的耳中,其中不难分辨出几个清楚的发音,我再循声望去,发现俊俊一边摇着头,一边小声尖叫着。我站到俊俊面前对他说:“你自己不好好唱,还要影响别人吗?”俊俊的脸僵住了,委屈地看着我。在与他目光对视的瞬间,我的内心充满了内疚,他连话都说不清楚,我能要求他好好唱歌吗?或许,俊俊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引起我的注意。
镜头四:一次阅读活动时,我把图贴在黑板上,在我朗读的时候,俊俊着急地说:“东西掉了。”俊俊发音时又丢了“x”“i”两个音。
二、原因分析
经过对俊俊的仔细观察,我了解到影响孩子说话的原因其实与他的智力无关,而构成他发音障碍的是“丢音”。根据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在婴儿期,孩子因生理器官发育不成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局限,他们最初学习说话时存在丢音的现象;但进入幼儿期后,儿童说话就不应该再出现大量丢音问题了,倘若有此现象,则表明儿童构音出现了障碍。于是,我收集了俊俊发音时总是“丢音”的几句话:我要上厕所(ǒ ào shàng è suǒ),老师好(ǎo ī ǎo),妈妈早点来接我(mǎma ǎo iǎn ái iē ǒ),我想玩玩具(ǒ iǎng wán án ù),等等。可以看出,俊俊主要是因为声母以及个别韵母发音不完整而造成“口齿不清”,这也是孩子不愿意说话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俊俊不愿意与人沟通的原因还有:
(一)同伴的不接纳
俊俊因为长时间发音不准,导致其他幼儿认为俊俊开口说话是可笑的,不愿意跟他交流。这让俊俊逐渐疏远了小伙伴,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甚至出现了轻微的自闭现象。
(二)父母的不重视
俊俊的父母认为孩子会不会说话不重要,因为年纪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了。
(三)孩子自身的不自信
当老师要求俊俊描述他的作品时,俊俊选择回避和沉默,因为他害怕开口说话会被同伴讥笑。
三、矫正方案
与同龄幼儿比起来,俊俊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我们开展阅读活动时,在认读的过程中,他接收信息的速度比较慢,理解能力很弱。由于俊俊总是不说话、不与其他幼儿交往,导致其听力也存在问题。针对俊俊的问题和特点,为了让他能够像同龄幼儿一样能说会道,我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一)游戏矫治法
所谓游戏矫治法,就是利用游戏的方式对俊俊进行发音矫正,通过游戏情景激发幼儿说话、表达的愿望,练习正确发音。
提供良好的游戏条件,能有效地激发他们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兴趣和愿望。比如,在玩球的时候,我先让俊俊独自玩球,然后再与他一起玩,边滚球边跟他说“滚球”“把球滚给我”等。开始时,是我说给俊俊听,好让他熟悉这些语言的正确发音。后来,我在游戏中采用“消除法”引导俊俊正确发音。比如,我提示的完整句子是“我要一辆卡车”,第一次练习时我说“我要一辆……”,让俊俊接下面的“卡车”;第二次练习时我说“我要……”,俊俊接着说出“一辆卡车”,直到最后俊俊可以完整地说出“我要一辆卡车”这句话。
见老师经常与俊俊单独亲密接触,孩子们也渐渐加入了进来,会主动地跟俊俊说话,询问俊俊的意见。虽然俊俊的话还是很少,可是我很高兴,因为他不再排斥与同伴交往了。
(二)儿歌治疗法
利用儿歌的方法来对俊俊进行语言矫正,即通过念儿歌、唱儿歌来练习发音,让孩子获得词汇,从而弥补词汇积累上的不足。为此,我专门选择了契合日常生活情境的儿歌,便于俊俊理解。有时,我会让全班孩子和俊俊一起唱,并设立专门的儿歌时间,偶尔对俊俊进行个别教育。俊俊很熟悉我所教的儿歌,他不再缺乏自信,而是很愿意跟着大家一起吟唱。
(三)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在采用各种方法提高俊俊与同伴交往积极性的同时,我还有意识地提高他非语言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在俊俊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向他送去关切的眼神,希望就此亲近他,并且耐心询问他需要什么。与俊俊对话时,我始终看着他的眼睛,保持平视,希望用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和俊俊一起做游戏时,递东西给他时,请他帮忙时,在保证孩子听得懂的情况下,我都会用最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比如,我会喊他的名字,然后等他注意到我时再对他说话;当他指向某物时,我会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说:“要这个?我来帮你拿好不好?”并要求他用表情或动作来回应。我还教给他一个简单的表达感谢的动作: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竖起放在太阳穴处,其他手指紧握,然后从太阳穴处划下来。俊俊很喜欢这个动作,每天都要重复很多次。我把这个经验告诉了俊俊妈妈,俊俊妈妈非常配合,在家也用同样的方法对俊俊进行非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特别训练后,我对俊俊又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观察:在玩百变插片时,俊俊做出了一架“飞机”,这时,俊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这是我的飞机,可以打败怪兽。”而旁边的孩子也不再排斥他,反问道:“有这么厉害吗?没有子弹啊……”听到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我发自肺腑地笑了。晨间活动时,我带小朋友玩“小鱼游”游戏,俊俊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唱“游来了,游来了”。周五,妈妈来接俊俊时,俊俊很高兴地扑到妈妈的怀里,然后向妈妈介绍自己在幼儿园里交到的朋友以及精心制作的玩具……
虽然俊俊现在还不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说话依然有“丢音”现象,但是相比之下,俊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超越了自己,不再自闭,不再一个人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始和同伴交往,积极地参与活动。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耐心引导,家园合作,俊俊终有一天会跟其他孩子一样能说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