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从教师自身做起
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少学生有时会因为被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喜欢上一门课。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屋及乌吧。那么,能让学生喜欢上你所教学科的老师至少应做到哪些呢?
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其他学科知识。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增加自身的修养,在行为规范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在知识上要不断地摄取课外的更多、更新的前沿知识补充自己。其次,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尝试:①在学生面前,态度要谦和,不能摆出一副师德尊严不可触犯的样子。②经常深入到学生中给他们讲解一些生物学领域的趣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③通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积极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喜欢老师,从而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
另外,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具有科学性还要有艺术性。要善于运用简练、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对生物科学成就的自豪之情去感染、熏陶学生。
2.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多媒体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教好高中生物课程,应该从这些基本理念出发,做好三个教学情境的创设。
2.1创设兴趣式教学情境。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变苦学为乐学。要教好高中生物,必须重视兴趣的作用。
2.2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2.3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参观、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生命科学的热情。
3.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如何保持学生对生物课堂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这与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妙用古诗词就是一种很形象、有效的方法。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在学习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时,若只讲:“当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再给学生解释,这里所说的“高”是指浓度的高低,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渗透。这样学生释然,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又增强了趣味性。
4.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应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自我设计、自我发展。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探究。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发展,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自然就增强了。
5.超越课堂,拓展知识
生物课离不开生活,老把学生束缚在课堂内传授理论知识,他们不仅无收获,反而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兴趣学习生物,更谈不上学习的动力,因而还要把生物学科放在广阔的天地中。比如,体育课长跑时,氧气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结合如何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质量,从而提高长跑的成绩;让学生在课后制作叶脉书签;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设计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实践,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课堂外,我们还要尽量给学生创设观察、探究的空间。如组织学生到当地的自然景点去参观、考察,或者调查各社区的生活用水状况等等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发现规律,并对大自然产生热爱,在此基础上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让我们的生物课堂真正动起来,这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
收稿日期:2011-04-20
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少学生有时会因为被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喜欢上一门课。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屋及乌吧。那么,能让学生喜欢上你所教学科的老师至少应做到哪些呢?
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其他学科知识。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增加自身的修养,在行为规范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在知识上要不断地摄取课外的更多、更新的前沿知识补充自己。其次,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尝试:①在学生面前,态度要谦和,不能摆出一副师德尊严不可触犯的样子。②经常深入到学生中给他们讲解一些生物学领域的趣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③通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积极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喜欢老师,从而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
另外,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具有科学性还要有艺术性。要善于运用简练、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对生物科学成就的自豪之情去感染、熏陶学生。
2.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多媒体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教好高中生物课程,应该从这些基本理念出发,做好三个教学情境的创设。
2.1创设兴趣式教学情境。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变苦学为乐学。要教好高中生物,必须重视兴趣的作用。
2.2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2.3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参观、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生命科学的热情。
3.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如何保持学生对生物课堂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这与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妙用古诗词就是一种很形象、有效的方法。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在学习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时,若只讲:“当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再给学生解释,这里所说的“高”是指浓度的高低,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渗透。这样学生释然,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又增强了趣味性。
4.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应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自我设计、自我发展。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探究。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发展,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自然就增强了。
5.超越课堂,拓展知识
生物课离不开生活,老把学生束缚在课堂内传授理论知识,他们不仅无收获,反而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兴趣学习生物,更谈不上学习的动力,因而还要把生物学科放在广阔的天地中。比如,体育课长跑时,氧气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结合如何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质量,从而提高长跑的成绩;让学生在课后制作叶脉书签;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设计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实践,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课堂外,我们还要尽量给学生创设观察、探究的空间。如组织学生到当地的自然景点去参观、考察,或者调查各社区的生活用水状况等等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发现规律,并对大自然产生热爱,在此基础上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让我们的生物课堂真正动起来,这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
收稿日期: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