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语言贫乏,很难理解体会古诗的意境及思想感情,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大显身手,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图像等信息,在大屏幕上演示讲解,激发学生兴趣,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兴趣;优化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刻,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古诗,读起来字字珠玑,朗朗上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人文修养,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但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理解事物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文字凝练的古诗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古诗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定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使这种浓厚的兴趣维持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起到较好的铺垫、渲染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咏鹅》这首古诗时,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后两行写鹅游水嬉戏时的情景。如此丰富的信息单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所以根据诗意我制作了动画课件,画面上:有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湖水清清的,水中有几只大白鹅,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面上,红红的脚掌正悠然地拨动着。湖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金光。偶尔,大白鹅昂头叫两声,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然后让学生边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课件,并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2 巧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诗歌的每一字后面都都包含着诗人感受至深的經历,抒发着深藏于内心的情感。因而在学习古诗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用词的精妙。然而有些字词的意思是难解释的,而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在教学《草》这首古诗时,“离离”这个词语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如果单靠教师机械传授讲解,学生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离离原上草”这句时,我先问学生“原”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回答:草原。我接着问:那”原上草“呢?学生回答:就是草原上的草。看来这两个问题并不难倒他们。我继续问:“离离”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顿时安静下来,疑惑地看着我。这时,我用课件出示草原的图片,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我指着图片问学生: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学生回答:长得很茂盛。我笑着说:“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一双双小手刷地举起来,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一张图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利用多媒体理解古诗中的难词,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学生的记忆是不言而喻的。
3 巧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朗读
古诗短小精悍,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平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而在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对指导学生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把节奏快慢、声音的高低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我在教《小池》这首古诗时,我播放了一段泉水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这么宁静的景色,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播放着舒缓的音乐,学生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婉转的古曲。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这样在反复诵读中,学生明白朗读这首古诗时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读中饱含“舍不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也在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4 巧用多媒体,调动学生情感
古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常常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短短的一句诗可能描绘的是一个或多个画面。而许多古诗作品中还蕴含了许多人文美德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将有助于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教育。如我在教学《悯农》这首古诗时,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生活中存在着挑食和浪费粮食的现象,通过这首古诗的教学,要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树立珍惜粮食,从小就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如果靠传统的教学,教师机械地逐句逐字讲解,学生可能很难体会。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在酷热的夏天的中午,农民在田里干活的情景的录像,然后适时引出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学生反复诵读后,我继续播放一段学生在食堂吃饭,浪费粮食的情景录像。两段录像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我顺势问学生:“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有了第一个录像的演示,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纷纷举手,有的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吃饭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有的说:因为每一粒粮食里边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学生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通过学习,同学们都懂得了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的道理。
5 巧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
多媒体课件存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带入语言描绘的境界,因而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我在教学《所见》这首古诗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学生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学生回答:很好听,很响亮。随之我播放了一小段牧童唱歌的声音,从而引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接着,我请学生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有了多媒体画面、音乐的情境铺设,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各种他们看到听到的画面。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古诗时,教师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真正进入诗中去体会,从而优化古诗教学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伟民.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2] 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兴趣;优化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刻,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古诗,读起来字字珠玑,朗朗上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人文修养,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但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理解事物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文字凝练的古诗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古诗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定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使这种浓厚的兴趣维持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起到较好的铺垫、渲染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咏鹅》这首古诗时,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后两行写鹅游水嬉戏时的情景。如此丰富的信息单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所以根据诗意我制作了动画课件,画面上:有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湖水清清的,水中有几只大白鹅,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面上,红红的脚掌正悠然地拨动着。湖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金光。偶尔,大白鹅昂头叫两声,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然后让学生边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课件,并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2 巧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诗歌的每一字后面都都包含着诗人感受至深的經历,抒发着深藏于内心的情感。因而在学习古诗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用词的精妙。然而有些字词的意思是难解释的,而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在教学《草》这首古诗时,“离离”这个词语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如果单靠教师机械传授讲解,学生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离离原上草”这句时,我先问学生“原”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回答:草原。我接着问:那”原上草“呢?学生回答:就是草原上的草。看来这两个问题并不难倒他们。我继续问:“离离”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顿时安静下来,疑惑地看着我。这时,我用课件出示草原的图片,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我指着图片问学生: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学生回答:长得很茂盛。我笑着说:“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一双双小手刷地举起来,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一张图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利用多媒体理解古诗中的难词,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学生的记忆是不言而喻的。
3 巧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朗读
古诗短小精悍,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平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而在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对指导学生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把节奏快慢、声音的高低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我在教《小池》这首古诗时,我播放了一段泉水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这么宁静的景色,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播放着舒缓的音乐,学生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婉转的古曲。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这样在反复诵读中,学生明白朗读这首古诗时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读中饱含“舍不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也在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4 巧用多媒体,调动学生情感
古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常常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短短的一句诗可能描绘的是一个或多个画面。而许多古诗作品中还蕴含了许多人文美德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将有助于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教育。如我在教学《悯农》这首古诗时,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生活中存在着挑食和浪费粮食的现象,通过这首古诗的教学,要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树立珍惜粮食,从小就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如果靠传统的教学,教师机械地逐句逐字讲解,学生可能很难体会。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在酷热的夏天的中午,农民在田里干活的情景的录像,然后适时引出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学生反复诵读后,我继续播放一段学生在食堂吃饭,浪费粮食的情景录像。两段录像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我顺势问学生:“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有了第一个录像的演示,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纷纷举手,有的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吃饭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有的说:因为每一粒粮食里边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学生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通过学习,同学们都懂得了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的道理。
5 巧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
多媒体课件存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带入语言描绘的境界,因而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我在教学《所见》这首古诗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学生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学生回答:很好听,很响亮。随之我播放了一小段牧童唱歌的声音,从而引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接着,我请学生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有了多媒体画面、音乐的情境铺设,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各种他们看到听到的画面。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古诗时,教师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真正进入诗中去体会,从而优化古诗教学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伟民.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2] 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