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现在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误区,探讨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误区;应对策略
中国长期的城乡经济的二元制结构导致我国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城市相比更是显得零散而且传统落后。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农村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农村教育实践,结合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研究的成果,本文将全面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
儿童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也不一样,但纵观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会发现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过于溺爱,轻视能力培养。
在农村独生子女也在日益增多,孩子生活在家庭溺爱的包围中。父母外出打工赚钱,子女无人照顾,或托付给祖辈,使孩子受到的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一些迷信思想、赌博行为潜移默化地腐蚀他们幼小的心灵。特别是流动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多种类型家庭的出现,使孩子们获得的家庭教育更为薄弱,在孩子思想品德上埋下很大隐患。个人主义严重,集体观念缺乏,与人共处能力欠缺,家庭教育失去方向。
二、分数教育,轻素质教育。
我们的很多农村家长,往往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教育变成学生的"第二课堂"。许多家长把考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衡量标准和惟一出路,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能力锻炼和全面发展。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孩子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特别是家长忽视孩子早期品德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促使孩子早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据调查显示,62%的农村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有34%的家长辅导过孩子学习,但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因此出现有许多农村孩子害怕劳动,甚至厌恶劳动的不良行为。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甚至是拔苗肋长、操之过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除了"体罚"外,还有"心罚"。"心罚"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对子女过高的期望、过大的压力、过多的干涉、过分的严厉和冷漠。据对322位初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学生被家长体罚过的占25~29%,而被"心罚"过的却高达80%以上。其中,期望过高和压力过大的占70~80%,干涉过多的占50~60%,过分严厉的占29~49%,过分冷漠和不信任的占22~25%。调查发现,农村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农村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互相矛盾。
互相矛盾表现为家长本人对子女的要求不一致;家长互相间对子女的教育不一致;家长与学校的教育不一致。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爱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四、农村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农民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许多农户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同步,家庭内部教育意见也不统一,使孩子无所适从。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这里边家长的责任是第一位的。但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到学校上课,孩子的教育责任就交给了老师,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道德修养以及家人的和睦相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再者,社会上普遍认为抓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的责任不大,可做可不做,没有标准衡量。没有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
二、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家长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对子女有暗示作用。首先,家长必须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孩子自然地去学。父母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情绪状态、气质风度、性格特征等对子女都有很大的影响。西格莉夫人曾这样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那种人。"说明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其次,家长必须掌握教育常识,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地预见和分析孩子对各种情况的反映,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避免失误,有针对性地依据孩子的心理去设计方法,实施教育,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三、创建学习型家庭,营造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孩子创建"学习型家庭"。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梁实秋说过:一个家庭,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孩子买一些参考书籍。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家长也必须在孩子晚上学习时间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这样,既为孩子创造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又树立了爱读书的榜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四、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方面来看,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⒈开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⒉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⒊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⒋设"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赵忠心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父母必读》,马卡连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3]《家庭教育百科-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杨孟萍、卢稳子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
[4]《农村家庭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作者:中国农村研究网。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误区;应对策略
中国长期的城乡经济的二元制结构导致我国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城市相比更是显得零散而且传统落后。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农村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农村教育实践,结合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研究的成果,本文将全面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
儿童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也不一样,但纵观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会发现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过于溺爱,轻视能力培养。
在农村独生子女也在日益增多,孩子生活在家庭溺爱的包围中。父母外出打工赚钱,子女无人照顾,或托付给祖辈,使孩子受到的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一些迷信思想、赌博行为潜移默化地腐蚀他们幼小的心灵。特别是流动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多种类型家庭的出现,使孩子们获得的家庭教育更为薄弱,在孩子思想品德上埋下很大隐患。个人主义严重,集体观念缺乏,与人共处能力欠缺,家庭教育失去方向。
二、分数教育,轻素质教育。
我们的很多农村家长,往往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教育变成学生的"第二课堂"。许多家长把考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衡量标准和惟一出路,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能力锻炼和全面发展。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孩子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特别是家长忽视孩子早期品德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促使孩子早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据调查显示,62%的农村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有34%的家长辅导过孩子学习,但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因此出现有许多农村孩子害怕劳动,甚至厌恶劳动的不良行为。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甚至是拔苗肋长、操之过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除了"体罚"外,还有"心罚"。"心罚"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对子女过高的期望、过大的压力、过多的干涉、过分的严厉和冷漠。据对322位初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学生被家长体罚过的占25~29%,而被"心罚"过的却高达80%以上。其中,期望过高和压力过大的占70~80%,干涉过多的占50~60%,过分严厉的占29~49%,过分冷漠和不信任的占22~25%。调查发现,农村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农村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互相矛盾。
互相矛盾表现为家长本人对子女的要求不一致;家长互相间对子女的教育不一致;家长与学校的教育不一致。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爱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四、农村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农民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许多农户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同步,家庭内部教育意见也不统一,使孩子无所适从。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这里边家长的责任是第一位的。但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到学校上课,孩子的教育责任就交给了老师,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道德修养以及家人的和睦相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再者,社会上普遍认为抓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的责任不大,可做可不做,没有标准衡量。没有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
二、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家长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对子女有暗示作用。首先,家长必须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孩子自然地去学。父母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情绪状态、气质风度、性格特征等对子女都有很大的影响。西格莉夫人曾这样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那种人。"说明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其次,家长必须掌握教育常识,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地预见和分析孩子对各种情况的反映,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避免失误,有针对性地依据孩子的心理去设计方法,实施教育,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三、创建学习型家庭,营造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孩子创建"学习型家庭"。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梁实秋说过:一个家庭,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孩子买一些参考书籍。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家长也必须在孩子晚上学习时间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这样,既为孩子创造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又树立了爱读书的榜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四、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方面来看,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⒈开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⒉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⒊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⒋设"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赵忠心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父母必读》,马卡连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3]《家庭教育百科-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杨孟萍、卢稳子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
[4]《农村家庭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作者:中国农村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