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小学德育工作开始受到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普遍重视,而小学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对小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德育工作,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需要适当结合应用相关心理辅导技术,使德育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德育工作形式和方法更加易于小学生接受。主要对应用心理辅导技术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相关内容以及要求等进行研究与分析,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效。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学实践;小学德育;思想教育
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还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学和思想教育等,健全小学生的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主体是小学生,因而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对小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等进行分析,在教育方式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德育工作开展更加有效。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促使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法在实践中的实际效用下降,德育工作需要与心理辅导技术相结合,对小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要素进行分析,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1]。关于应用心理辅导技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相关内容、方法及要求等均需要从实践分析中展开研究与探讨,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不同教育内容,提升德育效果
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為了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应用心理辅导技术,使德育作用更加突出,但是由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心理辅导技术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需要在实际分析中,对这种差异进行比较,在综合性教育中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心理辅导中需要老师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小学生行为、心理等进行分析,了解其性格特点,掌握其实际需求,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参照;而德育工作则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小学生能够在言行规范中正确地认识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的价值。对心理辅导内容和德育内容进行综合利用,能够使德育工作效用双倍提高[2]。心理辅导教育和德育存在内容、形式以及教育作用上的差异,合理利用这种差异,做到综合应用,能够使德育效果实现双倍提升。
二、利用补充性教学,共创更佳教学园地
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先进的文化知识教育,使其能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在思想教育中使小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由于德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领域性,小学生实际能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也是有限的,要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具实效性,需要结合心理辅导的相关内容以及技术方法等,实施补充性教育。例如在心理分析中,可以对小学生的语言风格、人际交往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小学生是否存在自卑、内向、沟通障碍或激进、暴躁以及缺乏上进心等不良心理问题或品德问题,对于此,实施德育,辅导小学生如何处理人际问题、情绪问题以及挫折问题等,使学校的德育更具有针对性[3]。
三、实施多元化教学措施,创新教学理念
学校在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中,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整体教育方式落后,教育效果不明显,学校一般是在榜样示范、理论说教和环境熏陶等方式中实施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新时期下,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形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也应该有所创新。在德育工作中应用心理辅导技术,能够进行更加多元化和生动化的教育,例如老师可以为小学生安排不同的心理体验教育活动,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小学生进行冥想、联想、心理换位或放松训练等,使小学生能够在这种体验式和协助式的教育形式中,更好地接受和学习德育内容;老师也可以为小学生创编不同的心理情景剧,让小学生在剧情分析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德育工作更加具有实践效用[4]。
总之,学校的心理辅导教育与德育目的均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依据上的差异,因而产生的具体效用也不同。心理辅导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行为分析、精神分析和认知分析等,而德育工作内容则包括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和提升自己。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结合心理辅导技术,能够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同时能够促使德育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充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静,刘志财.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6(5):242-243.
[2]孙慧.朋辈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17):78-80.
[3]黄培清.德育与心理辅导结合模式探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1(1):97-99.
[4]张瑞红.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7.
编辑 郭小琴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学实践;小学德育;思想教育
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还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学和思想教育等,健全小学生的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主体是小学生,因而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对小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等进行分析,在教育方式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德育工作开展更加有效。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促使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法在实践中的实际效用下降,德育工作需要与心理辅导技术相结合,对小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要素进行分析,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1]。关于应用心理辅导技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相关内容、方法及要求等均需要从实践分析中展开研究与探讨,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不同教育内容,提升德育效果
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為了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应用心理辅导技术,使德育作用更加突出,但是由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心理辅导技术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需要在实际分析中,对这种差异进行比较,在综合性教育中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心理辅导中需要老师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小学生行为、心理等进行分析,了解其性格特点,掌握其实际需求,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参照;而德育工作则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小学生能够在言行规范中正确地认识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的价值。对心理辅导内容和德育内容进行综合利用,能够使德育工作效用双倍提高[2]。心理辅导教育和德育存在内容、形式以及教育作用上的差异,合理利用这种差异,做到综合应用,能够使德育效果实现双倍提升。
二、利用补充性教学,共创更佳教学园地
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先进的文化知识教育,使其能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在思想教育中使小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由于德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领域性,小学生实际能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也是有限的,要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具实效性,需要结合心理辅导的相关内容以及技术方法等,实施补充性教育。例如在心理分析中,可以对小学生的语言风格、人际交往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小学生是否存在自卑、内向、沟通障碍或激进、暴躁以及缺乏上进心等不良心理问题或品德问题,对于此,实施德育,辅导小学生如何处理人际问题、情绪问题以及挫折问题等,使学校的德育更具有针对性[3]。
三、实施多元化教学措施,创新教学理念
学校在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中,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整体教育方式落后,教育效果不明显,学校一般是在榜样示范、理论说教和环境熏陶等方式中实施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新时期下,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形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也应该有所创新。在德育工作中应用心理辅导技术,能够进行更加多元化和生动化的教育,例如老师可以为小学生安排不同的心理体验教育活动,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小学生进行冥想、联想、心理换位或放松训练等,使小学生能够在这种体验式和协助式的教育形式中,更好地接受和学习德育内容;老师也可以为小学生创编不同的心理情景剧,让小学生在剧情分析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德育工作更加具有实践效用[4]。
总之,学校的心理辅导教育与德育目的均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依据上的差异,因而产生的具体效用也不同。心理辅导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行为分析、精神分析和认知分析等,而德育工作内容则包括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和提升自己。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结合心理辅导技术,能够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同时能够促使德育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充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静,刘志财.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6(5):242-243.
[2]孙慧.朋辈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17):78-80.
[3]黄培清.德育与心理辅导结合模式探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1(1):97-99.
[4]张瑞红.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7.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