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歌源于爱的旋律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大有帮助。
  一、环境描写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民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丈夫清早架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这段文字对小屋内外的环境进行了对比描写。写屋外的环境又黑又冷,借狂风的怒吼和波涛的轰鸣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写屋内的环境:地面的洁净、炉火的微熄、食具的闪闪发光,突出了屋内的整洁、温馨。对比之下,表现了桑娜的勤劳与能干,同时又表现了他们一家生活的艰难。
  二、人物的心理描写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本来是出门张望出海的丈夫,却想起了正在生病的邻居西蒙,并决定去看看。面对西蒙的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了顿也好!’”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
  三、人物的神态描写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桑娜没征得丈夫的同意,出于助人的本性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她既为今后的生活忧虑,也为如何向丈夫解释而忐忑不安。这些神情细节,十分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穷人在此时的心理活动。
  四、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既意识到留下西蒙的两个孩子会给自家的生活增加很大的负担,又表现了他憨厚正直、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而且使读者为他面对未来的苦日子决心“熬过去”的坚强精神而感动。
  五、人物的对话描写
  当丈夫一再催促妻子把两个孩子抱过来而桑娜却坐着一动不动时,作者以如下简短的对话为文章结了尾。
  “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文章至此结束,悬念消除,读者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渔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这“一动不动”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桑娜当时的心情,读来给人经回味的余地,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这说明穷人的心是相通的,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心。如果这里用叙述的方法来表达:“桑娜向丈夫说明了理由,丈夫同意收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這样写虽然也完整也真实,但对比之后就会体会到原文效果之妙。
  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这是由于作者抓住人物的一些细小的行为举止及活动环境进行了细致逼真的刻画和描绘,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通过学习《穷人》一课,我们要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如一个动作“猛地推开门”,一种表情“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他”,一个场景“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把人物细微的动作、神态或人物的场景刻画出来,写出人物的特点或事物的特别之处。托尔斯泰用《穷人》善良的心灵唱出一曲动听的爱的旋律,我们也可以用心灵去倾听,用实际行动去学习他的细节描写,去谱写一曲曲令人感动的人间真情。
  (作者单位:辽阳市文圣区普化小学 辽宁辽阳)
其他文献
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1、题型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功夫。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让学生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
期刊
课堂教学,是儿童和老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种种矛盾的解决。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让学生在尽情享受学习快乐的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学习和成长呢?通过多年教学中的尝试和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课堂教学要“求真”   学生的主体作用概括为学习求真、生活求真、做人求真三个方面。所谓“求真”就是“求是”,去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期刊
想象力就是指人的想象思维能力。即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思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作为一种能力,只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学生与生俱来就有想象的能力,我们要善于保护并不
期刊
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高质量解读教材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标的
期刊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古诗以其精炼含蓄的语言,变化无穷的押韵,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刻画了一缕缕缠绵的情感,千百年来在文学史上岿然不倒。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古诗教学的方法,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在以前的古诗教学时,我多半是采用释题目、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生活。所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这么多年来,通过听课,看到我们辽阳的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新课程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也扩大了所有教师的视野,让我们在当好一个老师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成功的研究者。今日的课堂在“新理念”春风的吹拂下,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繁荣景象,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异彩纷呈。但是,审视
期刊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究和发现,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的材料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
期刊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也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于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说明语文学习的特点,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要构建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