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1、题型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功夫。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让学生“炫”,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让学生“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创设题型时,要关注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除此之外,在练习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状元等练习。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
2、题材新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①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 )%。②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 );百发百中( )。这两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
3、方式新
素质教育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
二、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1、空间的灵活性
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教育的多向性目标才能实现。比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巩固这部分知识,我要求学生到生活用品超市去逛一逛看一看,或者买此所需的物品,回來后把活动过程说一说,议一议,编出相应的小数四则运算习题,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争当“小电脑”处理遇到的各式情况。学生练习激情很高,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或试过的。通过练习,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产生成功的体验。
2、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参考互联网上某位教师的设计,设计了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1、处理书上的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如《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例题,二年级四个班的小朋友排队准备分乘两辆汽车前往博物馆参观。各班的班牌上写着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大家两辆车都限坐70人。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在学生列出算式弄清算理后集中讨论这个问题:二(2)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可以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100以内加法的算理,又对加法的含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还渗透了“优化组合”的数学思想。经过教师智慧的闪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
2、运用生活经验,寻找练习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授小学数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3、创造练习材料,感受生活数学。
再如在教学“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前,我设计全班同学坐大巴去锦屏公园旅游这一情境,出示例题:我们坐的大巴从箬山出发,每分钟行驶900米,经过了40分钟,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你们能算出箬山到达目的地有多远吗?通到计算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计算出路程来,从而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这样就把数学知识用到了生活当中。
(作者单位:辽阳市灯塔市柳河子镇中心小学 辽宁辽阳)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1、题型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功夫。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让学生“炫”,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让学生“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创设题型时,要关注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除此之外,在练习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状元等练习。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
2、题材新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①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 )%。②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 );百发百中( )。这两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
3、方式新
素质教育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
二、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1、空间的灵活性
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教育的多向性目标才能实现。比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巩固这部分知识,我要求学生到生活用品超市去逛一逛看一看,或者买此所需的物品,回來后把活动过程说一说,议一议,编出相应的小数四则运算习题,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争当“小电脑”处理遇到的各式情况。学生练习激情很高,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或试过的。通过练习,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产生成功的体验。
2、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参考互联网上某位教师的设计,设计了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1、处理书上的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如《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例题,二年级四个班的小朋友排队准备分乘两辆汽车前往博物馆参观。各班的班牌上写着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大家两辆车都限坐70人。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在学生列出算式弄清算理后集中讨论这个问题:二(2)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可以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100以内加法的算理,又对加法的含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还渗透了“优化组合”的数学思想。经过教师智慧的闪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
2、运用生活经验,寻找练习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授小学数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3、创造练习材料,感受生活数学。
再如在教学“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前,我设计全班同学坐大巴去锦屏公园旅游这一情境,出示例题:我们坐的大巴从箬山出发,每分钟行驶900米,经过了40分钟,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你们能算出箬山到达目的地有多远吗?通到计算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计算出路程来,从而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这样就把数学知识用到了生活当中。
(作者单位:辽阳市灯塔市柳河子镇中心小学 辽宁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