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123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独立学院的迅速发展,给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和掌握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强化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确保党在高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办学方向,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学生党支部在高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党在高等学校的组织基础,是党在高等学校的战斗堡垒,是高校学生组织的政治核心。为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必须从基础做起,通过多层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扩大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使之成为我党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阵地。
  一、独立学院的学生支部党建工作要准确定位
  在独立学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中,必须明确学院党委在学校全局中起政治核心作用,在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起领导作用,在学校办学方向、人才培养和改革开放中起保证作用,在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中起监督作用,这是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党组织作用的前提。而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起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驾护航。
  二、学生支部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上一级党组织对党支部的指导力度不够
  一直以来,党委(党总支)对大学生党支部采用宏观管理,具体指导不够。支委一般由辅导员和学生党员组成,对支部建设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使支部建设停滞不前。
  (二)支委成员素质相对不高
  支部的支委大都是辅导员和学生,支部工作是他们的兼职工作。这种心态影响到他们对于党支部的工作的不熟悉、不重视,也直接造成对党的事业的紧迫感、主动性和责任意识的缺失。
  (三)组织生活吸引力不够
  大部分的学生支部的组织生活仅仅就是学习时事、发展党员、开展实践活动等,显得较为单一。因为目前多数支部是采用辅导员兼任支部书记的形式,但他们身兼数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使辅导员缺乏对支部建设的理论学习和思考。
  (四)发展党员注重思想政治素质不够
  很多高校在学生组织发展中规定了很多条件,但很多条件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如:学习成绩、评优情况等,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本身底子就薄,党组织考核时往往非常注重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素质。如:有的学生入党就是想找个好工作等。
  (五)党组织工作缺乏必要的条件保障
  活动经费不足,制约了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的开展。目前大学生党支部经费来源单一,只局限于共产党员工程立项和党员特殊党日活动的经费。有的党支部的宣传阵地、活动场所、活动时间也得不到落实。
  三、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工作重点
  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育人,也就是办什么大学、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独立学院的党组织要把这个高校办学的根本问题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那么学生党支部就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一)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党支部建设的途径
  上一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支部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制定有关支部建设工作的计划、方案和相关制度。经常深入学生党员,主动参加支部活动,了解支部的工作和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经常的对支部书记和支委进行培训,使之能对上级党组织的各种精神、制度、工作要求了解掌握,工作中不出偏差。
  建立支部目标管理机制。为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进支部正常化、规范化建设,制定支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支部经常对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自查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同时,要把目标管理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把工作目标与民主评议党员、先进党支部评选、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推进组织建设。
  (二)创新工作制度,强化党支部建设的机制
  支部的制度建设包括党支部的组织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和工作制度等方面。要采用制度的形式来规范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要完善支部在工作、会议、学习、活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
  要规范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的制度。建立党员定期思想汇报制度、党员联系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并加大制度执行和检查的力度,使党支部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道路,为保证组织的生机活力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三)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支部建设的活力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增强党支部活动的吸引力,扩大其影响力。改变以往的活动模式,支持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鼓励支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给予支部更大自主、自由的空间。
  1. 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2. 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如党组织进公寓、党员奉献日、设立党员责任区等。
  3. 加强思想教育,关键要加强对学生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
  (四)创新工作载体,推进党支部阵地建设
  1. 在活动载体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探索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讨论,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尝试开展网上组织生活等。
  2. 要建立固定的活动基地。要有效整合校外资源,充分利用“雷锋纪念馆”“九一八事变纪念馆”等资源建立校外党员教育活动基地;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以生产实习基地、党员责任区、就业基地、党员活动室等为依托,建立固定的党支部活动基地。以增进党员之间的沟通,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推进支部建设。
  3. 开展“党员一帮一”、党员寝室挂牌等各项活动为载体,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使学生支部党建工作有落脚点,不断增强支部建设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及青少年面对形形色色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合格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应把综合治理、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环境等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才能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综合治理 加强安全防范教育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管理  1新时期的中等职业卫校学生现状  1.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时期的
从儿童认知发展来说,一定的识字量能为其打开一扇通往阅读的大门,而具备阅读能力则是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相对于现实世界,阅读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样而充满想象的世界,这将有益地促进其语言和思维发展。本文结合识读与写字教学实践,做些分析探讨。  一、识写分开,认读为先,预构独立阅读支架  小学低年级以认读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学会识字写字又是独立阅读的前提条件。那么,拓宽识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而言,应该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谐的师生关系、扎实的基本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下面仅就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谈一下自己的浅显观点。  教材的语言是书面语言,教师讲课是口头语言,二者不尽一致。历史教师不是语言大师,不必过分追求语言的遣词造句,口头语可以随便一些,允许适当重复;声调要有节奏,抑扬顿挫;吐字要清晰,明白流畅;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材教法研究,较少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个体的差异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因而导致学生的兴趣被忽视,主动性被压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抓住时机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数学学科的魅力,增添情绪色彩  小学数学缺乏应有的情绪色彩,这是不利于培养学习兴趣的一面,但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这是数学学科内含的魅力,如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设计出
期刊
[摘 要] 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以下简称“示范单招”)为高职院校优化生源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提升高职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现实意义重大。研究探讨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示范单招;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08-0
【摘 要】“以人为本”,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和理论之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生为本,才能完成高中政治教书育人的重大任务。本文分析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概念内涵,探究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并分析“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  【关键词】高中 政治教学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概述  素质教育的 “以人为本”和 “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