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智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变化,智力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但除了智力因素占主要位置外,我们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成功只有一部分因素分取决于智商的高低,而另一部分因素取决于情商;这充分说明,学生学习的成功除了受一定的智力因素的影响外,还应该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效果的好坏,其情感的取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毅力、充沛的感情投入,是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 学习习惯
序言
人的素质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该有以之相对应的教育。人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以之相对则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人的诸方面的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素质是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学校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快步转化,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肩负的光荣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学校体育教育不但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要从全面育人的目标出发,通过体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知觉、记忆、思维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多方面的心理因素。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来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也就是说,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深刻的挖掘和发展,不能作用于智力,往往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功。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挖掘并发生作用,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委员就是一个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因素的典型范例,早年在中小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但是,它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的综合水平高,才有了他后天的成就。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们的体育教育,应在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育人的同时,还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作用,注重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昭通师专政教系04级〔1班(25人)〕,〔2班(23)〕班全体男生,政史系04级〔1班(24)〕,(2班(23)共95人。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表一体育课(入学)问卷调查统计表
(你喜欢体育课吗?)
班级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政教(1) 5 14 6
政教(2) 6 12 5
政史(1) 5 12 7
政史(2) 4 13 6
统计 20(21%) 51(53%) 24(25%)
1.2.2访问交流法
通过分别对体育课不同认识学生的交流谈心发现:对于回答“一般”,“喜欢”上体育课的同学,他们认为体育课在室外上,可以无拘无束,好玩。而且,不做作业。对于回答“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同学,他们认为上体育课脏、太辛苦、太累,还有部分人是因为从小体质就差,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怕上体育课。
1.2.3 实验法
1.2.3.1 实验分组
实验组:政教一,二班。
对照组:政史一,二班。
1.2.3.2 实验方案
进行入学和一年后的数据统计。在对政教实验组的体育教学中,加入培养动机;激发兴趣; 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锻炼意志,发展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应用;首先、 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其次、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第三、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对于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最后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统计
1.3.1对四个班学生进行入学五项达标测验,统计学生入学的基本情况
表二 男生入学达标成绩统计(实验组:政教一,二班)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人数 6(12.5%) 12(25%) 19(41.7%) 11(20.8%)
表三 男生入学达标成绩统计(对照组:政史一,二班)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人数 5(10.6%) 12(25.5%) 20(42.5%) 10(23.4%)
1.3.2对四个班学生进行学年五项达标测验,
表四 男生学年达标成绩统计(实验组:政教一,二班)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人数 9(21%) 15(32.6%) 21(64%) 3(7%)
表五男生学年达标成绩统计(对照组:政史一,二班)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人数 6(12.5%) 13(27.1%) 21(43.8%) 7(16.6%)
1.3.3一年后对学生进行“你喜欢体育课吗?”问件调查
表六体育课(一年后)问卷调查统计表
(你喜欢体育课吗?)
班级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政教(1) 16 8 1
政教(2) 17 6 0
政史(1) 6 12 6
政史(2) 5 14 4
统计 44(46%) 40(42%) 11(12%)
2.调查结果分析
2.1“你喜歡体育课吗?”问件调查分析
2.1.1入学时“你喜欢体育课吗?”问件调查情况分析
两教学组回答对体育课喜欢、一般、不喜欢的情况基本一致。
2.1.2一年后和入学时“你喜欢体育课吗?”问件调查分析
两个教学组一年后和入学时对“你喜欢体育课吗?”(表一,表六)的问件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两教学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2两个教学组学生达标成绩比较分析
2.2.1试验前两个教学组学生达标成绩比较分析
从两个教学组的入学五项达标成绩统计表(表二,表三)可以看出,他们入学时五项身体素质水平相近,基本无明显差异。
2.2.2试验后两个教学组学生达标成绩比较
从两个教学组通过一年分别教学后的五项达标成绩统计表(表四,表五),以及对两个教学组对“你喜欢体育课吗?”(表一)的问件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两教学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3结果
通过分析对照,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对基本情况相同的两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后,相同年龄和相同水平的学生,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的一组学生,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的对照组学生。
2.4结果分析
实验组:
(1)学习目标明确,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的方向。
(2)产生了学习动力,端正了动机,培育了兴趣,锻炼了意志,增强了情感,养成了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因而学习的效果较好。
对照组:
(1)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的兴趣。
(2)对学习有畏忌心理,缺乏信心,缺乏练习的内动力,因而学习的效果较差。
3.体育教学中应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发展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持续学习的基本保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产出,甚至是知识的再现,学生只能完成作业,考出好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注重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个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想学、“乐学”、“勤学”、 “自学”的好习惯。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养成“想学”的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是把社会、学校和家庭需要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则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它是一种潜在的东西,需要强有力的催化,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要,要通过教师的激发才能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确保学生学习动机的爆发,学生一旦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了自身的需要时,就形成了巨大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就能养成“想学”的好习惯
3.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养成“乐学”的好习惯
古人云:“志不强者知不达”志即感。沒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困难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只要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快乐的事情。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养成“乐学”的好习惯。
3.3.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养成“勤学”的好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选择了攻克,有的选择了放去,我们教师应该抓住适当的时机应用各种方法来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误区,解结困难,获得遇到困难后通过努力解决问题的更大快乐和喜悦,通过遇困解困来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养成“勤学”的好习惯。
3.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所谓的“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力有效地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首先我们应传授自学方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以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一旦掌握了自学方法,将受益终身,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传授自学的方法。其次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使人的感观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同时也是最好的自学动力。再次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提高学习的效益,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叶永延主编.体育科研方法[W].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2]高玉详.个性心理学[W].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金勇(1964.3-),湖南沅江市,1987.7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 教育学学士,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系田径教学和研究,现在昭通师专体育系副教授。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 学习习惯
序言
人的素质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该有以之相对应的教育。人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以之相对则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人的诸方面的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素质是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学校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快步转化,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肩负的光荣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学校体育教育不但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要从全面育人的目标出发,通过体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知觉、记忆、思维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多方面的心理因素。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来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也就是说,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深刻的挖掘和发展,不能作用于智力,往往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功。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挖掘并发生作用,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委员就是一个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因素的典型范例,早年在中小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但是,它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的综合水平高,才有了他后天的成就。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们的体育教育,应在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育人的同时,还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作用,注重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昭通师专政教系04级〔1班(25人)〕,〔2班(23)〕班全体男生,政史系04级〔1班(24)〕,(2班(23)共95人。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表一体育课(入学)问卷调查统计表
(你喜欢体育课吗?)
班级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政教(1) 5 14 6
政教(2) 6 12 5
政史(1) 5 12 7
政史(2) 4 13 6
统计 20(21%) 51(53%) 24(25%)
1.2.2访问交流法
通过分别对体育课不同认识学生的交流谈心发现:对于回答“一般”,“喜欢”上体育课的同学,他们认为体育课在室外上,可以无拘无束,好玩。而且,不做作业。对于回答“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同学,他们认为上体育课脏、太辛苦、太累,还有部分人是因为从小体质就差,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怕上体育课。
1.2.3 实验法
1.2.3.1 实验分组
实验组:政教一,二班。
对照组:政史一,二班。
1.2.3.2 实验方案
进行入学和一年后的数据统计。在对政教实验组的体育教学中,加入培养动机;激发兴趣; 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锻炼意志,发展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应用;首先、 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其次、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第三、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对于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最后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统计
1.3.1对四个班学生进行入学五项达标测验,统计学生入学的基本情况
表二 男生入学达标成绩统计(实验组:政教一,二班)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人数 6(12.5%) 12(25%) 19(41.7%) 11(20.8%)
表三 男生入学达标成绩统计(对照组:政史一,二班)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人数 5(10.6%) 12(25.5%) 20(42.5%) 10(23.4%)
1.3.2对四个班学生进行学年五项达标测验,
表四 男生学年达标成绩统计(实验组:政教一,二班)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人数 9(21%) 15(32.6%) 21(64%) 3(7%)
表五男生学年达标成绩统计(对照组:政史一,二班)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人数 6(12.5%) 13(27.1%) 21(43.8%) 7(16.6%)
1.3.3一年后对学生进行“你喜欢体育课吗?”问件调查
表六体育课(一年后)问卷调查统计表
(你喜欢体育课吗?)
班级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政教(1) 16 8 1
政教(2) 17 6 0
政史(1) 6 12 6
政史(2) 5 14 4
统计 44(46%) 40(42%) 11(12%)
2.调查结果分析
2.1“你喜歡体育课吗?”问件调查分析
2.1.1入学时“你喜欢体育课吗?”问件调查情况分析
两教学组回答对体育课喜欢、一般、不喜欢的情况基本一致。
2.1.2一年后和入学时“你喜欢体育课吗?”问件调查分析
两个教学组一年后和入学时对“你喜欢体育课吗?”(表一,表六)的问件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两教学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2两个教学组学生达标成绩比较分析
2.2.1试验前两个教学组学生达标成绩比较分析
从两个教学组的入学五项达标成绩统计表(表二,表三)可以看出,他们入学时五项身体素质水平相近,基本无明显差异。
2.2.2试验后两个教学组学生达标成绩比较
从两个教学组通过一年分别教学后的五项达标成绩统计表(表四,表五),以及对两个教学组对“你喜欢体育课吗?”(表一)的问件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两教学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3结果
通过分析对照,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对基本情况相同的两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后,相同年龄和相同水平的学生,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的一组学生,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的对照组学生。
2.4结果分析
实验组:
(1)学习目标明确,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的方向。
(2)产生了学习动力,端正了动机,培育了兴趣,锻炼了意志,增强了情感,养成了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因而学习的效果较好。
对照组:
(1)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的兴趣。
(2)对学习有畏忌心理,缺乏信心,缺乏练习的内动力,因而学习的效果较差。
3.体育教学中应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发展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持续学习的基本保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产出,甚至是知识的再现,学生只能完成作业,考出好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注重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个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想学、“乐学”、“勤学”、 “自学”的好习惯。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养成“想学”的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是把社会、学校和家庭需要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则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它是一种潜在的东西,需要强有力的催化,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要,要通过教师的激发才能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确保学生学习动机的爆发,学生一旦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了自身的需要时,就形成了巨大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就能养成“想学”的好习惯
3.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养成“乐学”的好习惯
古人云:“志不强者知不达”志即感。沒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困难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只要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快乐的事情。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养成“乐学”的好习惯。
3.3.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养成“勤学”的好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选择了攻克,有的选择了放去,我们教师应该抓住适当的时机应用各种方法来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误区,解结困难,获得遇到困难后通过努力解决问题的更大快乐和喜悦,通过遇困解困来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养成“勤学”的好习惯。
3.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所谓的“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力有效地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首先我们应传授自学方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以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一旦掌握了自学方法,将受益终身,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传授自学的方法。其次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使人的感观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同时也是最好的自学动力。再次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提高学习的效益,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叶永延主编.体育科研方法[W].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2]高玉详.个性心理学[W].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金勇(1964.3-),湖南沅江市,1987.7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 教育学学士,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系田径教学和研究,现在昭通师专体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