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东北姐们儿,长得有几分男孩模样,她虽比我后生好几年,但她一米八的高个儿和健壮的体型着实给人带来安全感。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和她还没混熟,她就在我去北京游玩的第一个晚上兴致勃勃地跑来找我,用她那敦实有力的手臂一把勾住我细长的脖子,像拽着一只小鸡似的把我拉过去:“走,姐们儿带你去夜市撸串儿!”这姐们儿不爱坐车,喜欢疾走,又占了腿长的优势,那天晚上,我跟随她沿长安街一路朝东迈向王府井,最后从一个不起眼的胡同口踅进了灯火阑珊的小吃街。
在此之前我也去过北京不少夜市,比如后海的酒吧、簋街的黑暗料理店和南锣鼓巷里头情调浓厚的茶馆,但姐们带我去的那个地方却让我觉得更接地气,也更具北京的市井风味。这家夜市镶嵌在胡同里,已然和胡同融为一体,里头逼仄悠长的小道犹如膨胀的毛细血管,塞满嗞了见缝插针的商铺和熙熙攘攘的人流。“嗞啦嗞啦”的铁板烧声混合了小贩京味十足的吆喝,在水泄不通的胡同上空俨然奏响一曲重奏乐。头顶上伸出的瓦檐和高悬的大红灯笼,凸现出皇城足下的市井乐趣。那天晚上,我跟着姐们儿在人群中随波逐流,失去了方向,空气里弥漫着的糖葫芦的腻甜、臭豆腐的腐臭、铁板烧的油腻、羊蛋子的臊气以及从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汗臭,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很快让我脑缺氧。
几年后,我在洛杉矶读研期间又遇上了这位姐们儿,那时她正巧在那里读本科,我俩在伯班克共度了大半年的光景。
洛杉矶的夜幕降临得早,僻静安逸的美国西部夜生活压不住我那姐们儿热血沸腾的心绪。她四处打听,获知市里每隔两周会举办一次亚洲夜市活动,便心潮澎湃。于是,她时常会在黄昏时分出现在我的学校门口,把我拽上她那辆二手的军绿色大吉普中说:“走, 姐们儿带你去夜市撸串儿!”
那个夜市在洛杉矶的华人圈里颇有名气,它由台湾人创办,但其中的美食却充满着国际范儿——从墨西哥的煎玉米卷到日本寿司,从韩国炒年糕到中国各地的风味小吃,足以为我们平淡无聊的加州生活增添不少乐趣。和当年我们去的北京夜市不同,洛杉矶地广人稀,那里的摊位不受地域局限,像一张大网平铺在阿凯迪亚赛马场边空旷的平地上。没有逼仄的小道,也没有过分拥挤的人潮,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隔得刚刚好,摊位之间也不会因为过分相邻而让不同食物的香味互窜。夜幕降临时分,从沙漠吹来了徐徐凉风,这片繁华的夜市被星罗棋布的夜空笼罩。
后来我毕业回国,和这姐们儿又阔别了一年之久,但我始终想念着和她一起逛夜市的美好时光。前几天她回到北京,听说我也即将迁居北京,便兴奋地给我打了电话。我听见电话那头传来了她熟悉的声音:“快来吧,姐们儿带你去夜市撸串儿!”